「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這是唐代詩人陳陶寫下的詩句,在古代,戰亂不停,人們長期受到外族的侵略。人們不甘於此,奮起英勇抵抗,誓死要掃滅匈奴,保衛國土。但結果還是數千名的將士葬身於戰亂。
戰爭讓百姓們民不聊生,妻離子散。故此才有了長城,修建萬裡長城主要就是用於戰亂之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成功抵抗外族的進犯。現如今,長城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物,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長城更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的結晶。在兩千多年以前,無數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建了萬裡長城。
正因為他們,才成就了現在的萬裡長城,而現在早已經過了戰爭的年代,對我們來說,我們對長城的認識,更多的是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每逢節假日,便有大批人群,去長城上一睹風採。只要去了的人無非不被這個偉大的宏偉建築而驚嘆。不過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中國還有一條「地下長城」,過了700年裡都沒有任何人發現,後來有人發現裡面居然都是軍事機密。
這條地下長城,為什麼會存在呢?有了地上的萬裡長城不夠嗎?為什麼還要修建「」地下長城」,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其實這個「地下長城」是用來運送士兵的。在東漢末年時期,當時那時候的人們執著於兵權,都想掌握兵權,因此很多人都在背後組織兵力,這個「地下長城」就成了運送兵力的渠道了。它是戰爭時期曹操修建的,正是它的存在,曹操在許多戰役上都取得了勝利。
這個「地下長城」被後人取名曹操運兵道,又名曹操藏兵道,現如今在亳州市老城內街道之下,曹操運兵道,它是以大隅首為中心,然後向四周延伸,最後通到城外。整個地道裡面道路交錯複雜,變化多端,更有不少暗處的機關設置,給人一種身處於迷宮之中的感覺。如果有幸去看,你會為之驚嘆於它布局的巧妙,工程的浩大,結構的精美!
曹操運兵道之所以會建立是因為東漢末年,魏武帝和曹操想要在軍事上有所突破,因此專門修築了這個地下軍事戰道,用來戰時運送士兵和糧草。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軍事頭腦,曹操就是因為這個「地下長城」,在戰爭中憑空多出了許多兵力,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由此可見曹操運兵道在戰亂中的重要性。
再後來,這條「地下長城」被一些人發現了它的存在,古代歷任君王都很默契地選擇不去聲張,而是背後默默地修建完善這條地下長城。很多君王都想要憑藉這個地下軍事防禦建築,在戰爭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後來到了南宋時期,那時候常年陰雨,地下長城的土地結構和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泥土把地下長城給堵塞了。從那以後,地下長城就深深被掩埋於土地之下,不為人所知。直到公元1969年,地下長城又重出於世。
之所以再現於世是因為當時人們挖掘防空洞,很多人都去地底下挖防空洞,然後驚奇地發現了地底下居然有一個八千多米的通道。通道裡面呈T字狀,通道內部裡的設施及設計,都讓人十分驚嘆。幾千年過去了,歷史不斷地變遷,而這個地下長城卻依舊屹立不倒,它在歲月長河裡飽經風霜,卻始終如一,細看裡面的建築設施都還是很完好,十分令人震撼。
可見古人修建這個運兵道上無疑是花了巨大的心血,這才有了「地下長城」。經後來專家探查發現,地下長城內部結構修建的十分精妙,它被用來運送士兵以及糧草,還有用來存儲打仗用的武器。為了防止敵人潛伏於此,還在裡面還設置了許多陷阱。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危機。
後來運兵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許多人想要去看看這個地下防禦建築工程。看了的人無一不被古人的勞動結晶而讚嘆,他們修建的運兵道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經受住了考驗。裡面的結構設計仍然完好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真的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為他們,留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如此重要的軍事建築。地下長城無疑是我們歷史上重要的軍事瑰寶。
結語
古老的建築物代表著一個國家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和延續,作為後人,我們應該珍惜先輩們留下的寶貴遺產,這是先輩們付出了無數的精力和心血修建的軍事工程。建築物的背後是種種歷史和文化的痕跡。我們既要學習先輩們修建軍事工程的勤勞和智慧,又要完好保存好先輩們遺留下來的心血。保存並愛護它,不去破壞和損壞,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參考資料: 《中國建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