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披露中國平行軍事機密

2021-01-14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飛躍提出的關於複雜系統研究的「平行智能」與CPSS跨域作戰新概念,綜合考慮了包括軍事體系、戰爭體系等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指明了未來作戰的新形態。據此,韓國媒體稱,中國的「平行軍事體系」概念已運用於國防改革和軍事戰略的制定中,對於韓國軍隊有極大的借鑑意義。本文是韓媒對我國「平行軍事體系」的深刻剖析。


近年來,在信息化戰場和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上,中國軍隊掀起了研究新時期軍事理論的新高潮。在這種背景下,與中國軍隊整體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相關的「平行軍事體系」理論的研發與應用獲得長足發展。


所謂「平行軍事體系」是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實際軍事系統與人工軍事系統的有機結合,並以此建設、管理、運用軍事力量(武器、裝備、組織、人力)的複合體。中國軍隊「平行軍事體系」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認識與探索階段),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作戰試驗、網絡戰、政策決策支持、武器系統、指揮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隨著各種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自動控制等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建設新軍事體系將成為一大趨勢。不可否認,中國軍隊有關「平行軍事體系」建設的經驗和做法,還是非常值得韓國借鑑與參考。

  

中國發布的2015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強調,加強作戰問題研究,深入探索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形成與打贏未來戰爭相適應的先進軍事理論體系 。在這一政策指引下,中國軍隊為主動適應信息通信技術(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快速發展與世界軍事變革(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的潮流,深入研究並積極運用體系作戰(Systems Operation)、平行作戰(Parallel Operation)、目標中心戰(Target Centric Warfare)等新的作戰理論 。

  

最近,中國軍隊將理論研究的重點由作戰領域轉向與部隊整體建設和運用相關的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王飛躍教授提出的「平行軍事體系(SoPMS: System of Parallel Military Systems)」。「平行軍事體系」是諸平行軍事系統(Parallel Military Systems)的集合體 。即,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及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實際軍事系統與人工軍事系統的有機結合,並以此建設、管理、運用軍事力量(武器、裝備、組織、人力)的軍事系統。這裡所說的軍事系統是指為了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達成作戰目的/戰爭目的,一系列的人力/物力構成要素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集合體。


據推測,中國軍隊已將這一「平行軍事體系」和「平行軍事系統」概念運用於國防改革和軍事戰略的制訂中。因此,深入研究中國軍隊的「平行軍事體系」,對於理解和把握中國軍隊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意義。





基於對未來作戰——「戰爭」和「非戰爭軍事行動(MOOTW)」將進入全新階段的認識,中國軍隊積極開展「平行軍事體系」的理論研究。未來軍事作戰將超出(物理域,Physical Domain)、(信息域,Information Domain)範疇,拓展至(認知域,Psychic Domain)和(社會域,Social Domain),且敵我對抗幾乎涵蓋所有領域。因此,中國軍隊認為,隨著軍事作戰的複雜性大為增加,認知並管制軍事行動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 。

  

中國軍事專家主張,現代戰爭及未來戰爭具有物理領域、網絡領域、感知領域相互交融的跨域作戰(Cross-Domain Operation)特徵,並強調跨域作戰已成為西歐強國開展軍事行動、特別是非戰爭軍事行動(MOOTW)的重要特徵。從圖-1中可以看出,跨域作戰是以高尖端武器為核心的「明戰」、以網絡武器為主導的「暗戰」及以社會媒體為手段的「觀戰」之有機戰略組合。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這種戰爭樣式的變化,對實時化的軍事訓練、作戰、評估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圖-1:跨域作戰(Cross-Domain Operation)之(新三戰)


為了有效應對信息化、人工智慧化時代的到來,解決軍事系統的複雜性難題,克服軍事系統認知能力不足的局限性,中國軍隊積極探索研究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理論和方法論的應用 。複雜系統能夠以非線性方式對大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下層構成要素進行綜合分析,這是以往單純剖析構成要素的分析方法所不具備的特性。

  

戰爭是在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複雜體系下實施的。中國軍隊認為,戰爭體系由與戰爭直接相關的軍事系統及經濟系統、政治系統、社會系統等下層系統構成。這些下層系統密切協作配合,相對敵方具有強烈的、鮮明的對抗性。這種戰爭體系的根本特徵通過整體性(entirety)、非線性(nonlinearity)、湧現性(emergence)、不確定性(uncertainty)、非重複性(non-repeatability)等表現出來 。換句話來講,戰爭體系因構成要素間非線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激發能夠產生整體的湧現性。因此,依靠單純的戰爭體系構成要素剖析方法,根本無法正確理解戰爭體系的整體特性與功能。此外,因戰爭體系與戰爭環境的相互作用及戰爭體系構成要素本身的可變性,各構成要素的性質、狀態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結果導致整個戰爭體系發生改變。因此,戰爭體系具備不確定性和非重複性。

  

戰爭的進程同樣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中國軍隊認為,戰爭的進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各種武器裝備、多領域組織、環境、社會人員密切相關,敵對雙方進行一體化、全縱深、高強度對抗。今天的戰爭,即信息化、人工智慧化時代下的戰爭,對武器裝備集成化、參戰人員的作戰素質、戰場網絡的互動共享與實時性等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現代戰爭的進程多重因素交織,複雜性前所未有,結果導致戰爭狀況的認知與管制面臨諸多困難 。

  

正因為如此,以傳統的技術手段,無法有效解決裝備發展的規劃與頂層設計、武器體系的科學論證、體系作戰(Systems Operation)能力的形成 、規範化的軍事訓練、作戰計劃的制訂、戰場狀況的快速分析與應對、作戰行動的有效協同、戰爭對政治/社會產生影響的評估、高效的戰爭管制等問題。換句話來講,戰爭體系與戰爭執行過程的複雜性,使得基於線性因果性(linear causality)的傳統理論和方法,無法有效分析與應對戰爭狀況,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顯然,贏在信息戰,需要以新的軍事理論、軍事方法及軍事技術做支撐 。




1、理論背景


近幾年,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計算機技術越發火熱,各種傳感器、物聯網、電子標籤(RFID)、可攜式智能設備等信息感知能力也取得長足發展。在這種背景下,計算機實驗與仿真成為解決科學、工程學、社會學等領域複雜問題的重要工具 。特別是美國聖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基於主體的建模方法(ABM: Agent-Based Model),在社會科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研究分析各種複雜社會問題,並基於此制訂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概括起來,基於主體的建模方法由「行為者」與「環境」及規定「行為者」與「環境」間相互作用的「規則」構成。研究者可利用基於主體的建模方法,構建模擬實際社會體系的虛擬社會體系,以此來研究體系整體的複雜現象,即研究宏觀現象的「湧現性」、「動態性」等,並為了達成研究目的和政策目標,開展各種試驗活動。

  

在這一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為了綜合解決包括軍事體系、戰爭體系在內的社會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飛躍在2004年提出了關於複雜系統研究的「社會計算」這一新的概念 。

  

「社會計算」建立在整合人工社會(Artificial Society)、計算實驗(Computational Experiment)建模、平行執行(Execution)的ACP方法之上,包括社會體系建模/分析/管制、組織管理等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活動。事實上,王飛躍教授通過「社會計算」概念,將包括電子郵件、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等內容的社會化軟體(Social Software)、社會化計算(Social Computing)概念拓展為「面向社會科學的計算理論與方法」。

  

如前所述,ACP方法由人工社會建模、計算試驗、平行執行三個階段。

  

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第一階段,利用基於主體的建模方法,在計算機上虛擬複雜的實際社會,即建立一個乃至多個人工系統或人工社會模型。通過最新控制技術和學習/訓練活動,構建起實際系統與人工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平行體系(Parallel System)。


圖-2:基於ACP方法的社會系統的建模與分析


在第二階段,通過一系列的「計算實驗」,對實際社會發生的各種複雜社會行為進行設計與分析,或對複雜系統的各類影響要素進行持續性的定量評估與預測。這裡所說的計算實驗,大部分運用計算機實驗仿真的技術與方法。需要強調的是,識別複雜系統「湧現性」、驗證人工社會與實際社會(等價性,equivalence)時,還需運用其它方法 。「計算實驗」應該是專門針對複雜系統的分析與實驗,因此除了現有的計算機實驗與仿真外,還需運用新的方法和手段。顯然,這與基於線性因果關係的實驗與仿真有著明顯的差別。

  

在第三階段,基於第一階段構建的平行體系,推進實際系統與人工系統的同步化,並在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估分析。此外,實際系統與人工系統分別進行未來趨勢預測與展望,然後基於此對實際系統進行有效管理與控制。這樣,就可以完成對複雜化社會系統的「平行執行」。這裡所說的「平行執行」是王飛躍教授首次提出的概念,意味著實際系統與人工系統間的相互作用與同時執行。從這一角度來看,「平行執行」概念中的「平行」與計算機術語 「並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中的「並列」有著很大不同。

  

目前,中國在交通/物流/生態系統、農業/製造業系統、人口動態管理/控制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諸多民用領域,廣泛運用「社會計算」方式來破解發展過程遇到的各種難題和複雜問題。隨著「社會計算」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在軍事領域也開始引入「社會計算」,並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平行軍事體系」理論。

2、平行軍事體系理論結構

  

「平行軍事體系」與「社會計算」概念同時出現,並一同發展起來。2012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第42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首次介紹了「平行軍事體系」概念 。香山科學會議由國家科學技術部發起,相繼得到中國科學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原總裝備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前、原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等部門的資助與支持。此次會議以「ACP方法與平行軍事體系(SoPMS)」為主題,就平行軍事體系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並對多類平行軍事體系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探討。自此之後,平行軍事體系的思想得到廣泛關注。

  

從根本上來講,中國軍隊的「平行軍事體系」通過計算實驗探索和應對軍事複雜性,從而有效解決人類認知能力不足的局限性。不難預測,「平行軍事體系」在信息化、人工智慧化時代,能夠積極面對日新月異的軍事變革,破除戰爭迷霧,認識和把握未來戰爭的特徵和規律,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可以說,「平行軍事體系」是有效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各種計算機技術、仿真技術、最新控制技術,基於ACP方法來構建起的。

  

首先,利用人工社會的建模與仿真方法,在計算機上構建人工軍事系統。這一人工軍事系統是與實際軍事系統相對應的、基於系統建設目的和「平行宇宙理論(Parallel Universe Theory)」構建起的多重系統。具體來講,就是將一個實際軍事系統,建設成對應的影像、試驗、安全、評估、訓練、學習等的多重系統。這樣構建的多重(muliverse)人工系統能夠與實際軍事系統自動關聯、相互作用,從而構建起平行軍事體系。平行宇宙理論來源於物理學家休·埃弗萊特(Hugh Everett III)對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的解釋。休·埃弗萊特主張,從理論上來講,平行線上除了我們生存的宇宙(世界)外,還存在其他一定數量的宇宙 。平行軍事體系研究者們比「平行宇宙理論」更進一步,著重強調平行軍事體系實際應用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義。

  

其次,在人工軍事系統上進行各種實驗,定量分析和預測影響高度複雜的軍事系統的各種因素。在此基礎上,推進人工軍事系統與實際軍事系統的同步化及補充分析。之後,人工軍事系統和實際軍事系統分別對未來發展與進化進行評估預測,並據此對實際軍事系統進行有效管理與控制,這樣就實現了軍事系統「計算實驗」與「平行執行」的有機整合。


圖-3:平行軍事體系的理論結構

  

從圖-3中可以看出,「平行軍事體系」基本框架的執行表現為學習與訓練、實驗與評估、管理與控制三種形態。第一、學習與訓練需在確保人工軍事系統和實際軍事系統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圍繞人工軍事系統展開。需要強調的是,人工軍事系統與實際軍事系統間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沒有必要堅持平行推進。第二、實驗和評估圍繞計算實驗展開,人工軍事系統和實際軍事系統進行各種形式的測試,並對測試結果進行測定、評估與預測。第三、管理與控制圍繞平行執行展開,通過人工軍事系統與實際軍事系統間的實時/平行的相互作用,對複雜化的軍事系統進行高效的管理、控制與指揮 。

  

總體來講,「平行軍事體系」是對軍事知識、信息、數據整合的前提下,進行計算實驗,由此生成新的知識,從而完成對實際軍事系統的具體研究、管理與指揮。

三、「平行軍事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目前,在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下,中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的專家們開展的「平行軍事體系」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為了突出導向,加強研究,推進「平行軍事體系」建設深入發展,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等還專門設立了「平行軍事體系」委員會。

  

如前所述,「平行軍事體系」的核心是將ACP方法運用於軍事領域。事實上,「平行軍事體系」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據推測,中國軍隊的「平行軍事體系」正處於概念研究與探索性應用階段。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軍事科學家正將複雜系統理論與方法應用於軍事領域,並將把以計算實驗為核心的ACP方法用於處理軍事領域複雜性認知問題的重要手段來使用。總體來講,在很多領域,中國根據實際需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推進「平行軍事體系」的發展。比方說,中國軍隊在作戰實驗、網絡空間、決策支持、武器系統論證、指揮自動化等領域,深入研究並應用「平行軍事體系」。


圖-4:基於ACP 的智能情報

  

中國軍隊基於「平行體系」新提出的智能化平行情報(Parallel Intelligence)概念尤為引人關注。目前,中國軍隊正努力在平行情報上有所作為。具體來講,中國軍隊在「情報」與「智能」一致的「平行思想」基礎上,通過積極運用ACP方法和網絡-物理-社會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來構建平行情報體系,進而達成「靈捷(agility)的情報收集」、「聚焦(focus)的情報分析與評估」、「收斂(convergence)的決策」(參考圖-4) 。這裡所說的網絡-物理-社會融合系統指基於信息通信技術(ICT)和網絡技術,實現網絡空間、物理環境及社會行為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複雜系統。

  

中國軍隊把著眼長遠和立足當前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平行軍事體系」建設。目前,中國軍隊已開始在部分領域應用「平行軍事體系」。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通過凝聚發展共識,「平行軍事體系」的上層結構設計將不斷強化。與此同時,中國軍隊將在更多領域加強中型或小型「平行軍事體系」的應用研究,並逐步構建與具體背景和任務相適應的實驗環境和「平行軍事體系」。中國軍事專家們認為,「平行軍事體系」具備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特徵,關乎所有軍事領域,因此要整體把握事物的聯繫,充分考慮整體系統與部分系統的辯證關係 。

  

中國軍隊內部也有一些人對「平行軍事體系」持懷疑態度。這些人士強調,基於「平行宇宙理論」強調實際社會與多重人工社會間的等價性是不科學的,不具備直接現實性。也就是說,根據「平行軍事體系」理論,把在人工社會進行的實驗應用到實際社會,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

  

儘管遭到一些反對和質疑,但是中國軍隊還是堅定地將「平行軍事體系」基本理論積極應用於國防改革、軍事戰略制訂等諸多領域,這主要是因為「平行軍事體系」得到了主管中國軍隊建設的主要機構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及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正因為如此,在出現新思路與新對策之前,「平行軍事體系」將會在中國軍隊內部得到持續發展,並對中國軍隊建設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四、構建「平行軍事體系」的意義及啟示

  

為了打贏人工智慧化、無人化、自動化時代下的信息化戰爭,中國軍隊正在著眼長遠,努力構建戰略層面的「平行軍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除了積極引進吸收基於主體的建模方法、人工社會、自動控制技術等西方先進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還在大力發展中國傳統的複雜性思想。換句話來說,針對社會系統和軍事系統的「社會計算」與「平行軍事體系」的理論與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沿襲和傳承了錢學森、戴汝為等提出的開放的複雜巨系統(OCGS: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概念和以人機結合為主要特徵的、解決這些系統問題的方法——綜合集成法 。

  

就複雜系統的思想、理論而言,歐洲學派、美國學派和中國學派之間有著很大區別。歐洲學派主張消散系統(Dissipative System)、協同學(Synergistics)、突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等;美國學派主張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湧現性(Emergency)等;中國學派主張開放的複雜巨系統(OCGS)、系統學(Systematology)等。

  

在中國傳統的複雜性思想和理論中,最受關注的是前面提到的開放的複雜巨系統(OCGS)和「綜合集成法」。「綜合集成法」是從整體上考慮並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即通過人機結合,綜合集成各種知識和情報,進而實現從感性到理論、從定性到定量的決策支持。據推測,「開放的複雜巨系統(OCGS)」理論和「綜合集成法」概念在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和政策決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推進了軍事戰略、作戰理論及武器系統的發展。為了牢牢掌控戰爭的主導權,中國軍隊堅持軍事領域創新驅動戰略,進行多領域軍事理論研發。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軍隊研究與應用「平行軍事體系」理論,實際上是和美國的實時行動方案分析(Real-Time Course of Action Analysis)、「深綠計劃」(Deep Green Project)等一樣,都是積極應對信息化、人工智慧化時代的到來,為發展新的作戰理論和軍事理論而做出的具體努力 。

  

面對人工智慧時代,中國很有可能會利用「社會計劃」和「平行軍事體系」構建新的軍民聯合安全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除了「平行軍事體系」,中國軍事專家還提出了軍民聯合新指揮控制概念,並著手研究如何構建新的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中國式的一攬子安全管理。中國將這些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政府對社會進行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上,以期實現社會管理體系的轉型升級 。

  

總體來講,隨著各種傳感器、物聯網、數據挖掘、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自動控制等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確立包括軍事安全、公共安全的新安全概念及構建與此相適應的安全體系和軍事體系已成為信息化、人工智慧化時代的發展要求。作為韓國,一方面要堅持和完善民主主義,防止Big Brother式的監視體制出現,另一方面應學習和借鑑中國軍隊在運用「社會計算」和「平行軍事體系」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來源:搜狐軍事、德先生

原標題:韓媒:中國構建人工智慧「平行軍事體系」的動向與啟示



長按下方二維碼    免費訂閱!

如何加入學會

註冊學會會員:

個人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個人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在線進行支付寶繳納會費。

單位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單位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繳納會費。


學會近期活動

1.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17年12月6日


長按下方學會二維碼,關注學會微信

相關焦點

  • 美智庫發布報告分析如何有選擇性的披露軍事能力 以誘導有利反應
    在大國競爭中,為達到預期的戰略效果,決定要披露哪些能力、如何披露以及何時披露;決定要隱瞞什麼、隱瞞多久,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建議,對於俄羅斯和中國有選擇性地披露了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先進戰略能力的信息,美國政府應認真考慮有選擇地披露或隱瞞信息在國防戰略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美國防部應思考如何能從保密能力中獲得威懾利益,而又不影響作戰效能遭受損失。
  • 中國嚴查網絡地圖洩密 國內軍事機密遭到監視
    為了解開「谷歌地球」近年來頻繁威脅中國地表機密的困局,中國相關部門已在與其溝通的同時,著手開發自己的「地球」。「一個是錯繪、漏繪,比如把中國領土臺灣按獨立國家表示,還有就是漏繪南海諸島等現象。另一個是將涉及國家機密的相關信息標註在地圖上,包括軍事設施和民口,其中,民口指的是三峽大壩這樣的水利設施、煤氣出廠地、油庫等。」李永雄表示,之所以出現這類洩密問題,跟地圖網站提供標註功能有關。    如果碰到錯繪、漏繪,可以通過要求審圖解決,但網絡標註功能的問題卻比較難以解決。
  • 專家震驚 網上衛星地圖洩露中國軍事機密
    (方婉)網際網路某知名搜尋引擎今年6月28日推出的一個全球動態地圖系統,能讓網民清楚看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衛星地圖,包括涉及國家機密的建築如中南海及軍事設施的位置,令中國軍事專家和測繪學者感到震驚。一位長期從事衛星遙感和衛星測繪研究的專家說,這是很典型的軍用衛星地面成像,解析度比較高,通過實地測量,可以計算出北京一些隱蔽設施或軍事目標的比例資料,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很危險。
  • 谷歌地球涉嫌洩露中國機密 中方推反制計劃(圖)
    [提要] 近年來,從國際軍事研究機構到普通網民,不斷有人從「谷歌地球」上發現中國的「軍事機密」,曝光所謂的中國 「軍事基地」和「戰略武器」,散布「中國威脅論」。  為了解開「谷歌地球」近年來頻繁威脅中國地表機密的困局,中國相關部門已在與其溝通的同時,著手開發自己的「地球」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俊 特約撰稿寇立研發自北京 5月8日,普通的一天,但是對於谷歌中國來說卻是個特別的日子。
  • 俄羅斯暗中獵殺美軍,自家航天高管淪為間諜,洩露國家級軍事機密
    美國情報機構近期爆料稱,俄羅斯軍方在阿富汗對美軍進行懸賞擊殺,並獎勵塔利班武裝組織的士兵,美俄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二戰一直到現在,一直都沒有間斷過,如果出現懸賞擊殺的新聞,也讓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互相各有勝負,但也經常出現互相爆料對方機密的事件發生。
  • 中國罕見「地下長城」,700多年沒人發現,裡面都是軍事機密
    不過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中國還有一條「地下長城」,過了700年裡都沒有任何人發現,後來有人發現裡面居然都是軍事機密。這條地下長城,為什麼會存在呢?有了地上的萬裡長城不夠嗎?為什麼還要修建「」地下長城」,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其實這個「地下長城」是用來運送士兵的。
  • 美國曾派特工混入成飛竊取我四代機機密情報
    揭秘美國情報系統監視的中國目標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
  • 推薦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受惠40億人!連美國人都不得不服
    說起中國「北鬥」,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超級工程」,值得國人驕傲!隨著「北鬥」的建設與使用,其受益者將不僅僅是我們14億國人,它更是惠及到我國周邊近40億人口。未來,我們還要走向世界,令全球70多億人民共享中國所帶來的巨大福利。
  • 因涉及高級軍事機密,誰也不敢點破?
    因涉及高級軍事機密,誰也不敢點破?馬航成為了一段悲痛的歷史,馬航MH370客機失聯,機上全部人員喪生。對於馬航這一真相,些許人認為是涉及到高級軍事機密,對此誰也不方便也不敢點破?為此,真相又是否如其所言?有人猜想:馬航的飛機的極點飛行軌跡,這一點就很難令人相信只是單純的失控。
  • 披露 美國和平行地球的科學家溝通內容 CHANI 計劃
    查尼項目(CHANI Project)的披露,最早發表於澳洲雙月刊——NEXUS雜誌(2011年6月至7月)上。這些年之間,研究人員開始從一個聲稱來自平行的宇宙/維度/時間軸的實體接收通信。隨之而來的是非凡的開創性的互動。(CHANI是通道全息接入網絡接口的縮寫。) 在過去的五年中,研究人員向實體提出了一系列20,000多個問題,並收到了超過95%問題的答案。
  • 背叛中國的兩個人!以40萬美元出賣東風飛彈機密文件!必須死刑
    背叛中國的兩個人!以40萬美元出賣東風飛彈機密文件!必須死刑!據新華社5月18日報導,中國一向都非常注重愛國觀念,可是總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出賣國家利益,讓國家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據悉,中國在抗戰期間出現了非常多的漢奸和間諜,那個時候中國很多的機密就從那些人的口中流傳出去。中國人民對於背叛祖國的行為非常痛恨,恨不得馬上將這些人處於死刑。隨著國家法制建設得越來越完善,中國開始嚴查一些背叛國家的行為。背叛中國和出賣國家利益的人,無非就是貪圖金錢和女色,被敵方人員拉下水。
  • 日本發射神秘中繼衛星,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不過外界認為,該衛星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用於支援其偵察衛星回傳機密信息,但日本卻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日本共同社稱,該中繼衛星用於傳輸對地觀測衛星收集的數據,以便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能更快速地進行更大帶寬的通信。報導稱,這顆衛星將首先對信息收集衛星獲得的數據進行傳輸試驗,將信息「通過光通信的方式從地球靜止軌道傳回」。它將幫助解決觀測衛星只能在直視地面接收站的有限時間內才能回傳數據的問題。
  •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蛟龍號軍事用途和戰略意義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北京時間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戰略意義及軍事用途的討論。  外媒熱議「蛟龍」探海  經過多次深潛試驗之後,「蛟龍」號的性能和表現十分穩定,而且操作人員的技術越來越熟練。俄新社的報導指出,「蛟龍」載人深潛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區域正在頻繁挑戰新的紀錄。下潛至7000米,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也標誌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蘇35和蘇57機密或均遭洩,北約將在空中...
    俄羅斯軍事媒體(avia)7月7日和7月8日連續曝出重大消息,聲稱俄羅斯國營武器公司發生重大武器洩密事件,4代+蘇-35戰鬥機和第五代蘇-57戰鬥機的數據可能都遭到了洩露。令人擔心,一旦未來爆發空戰,北約或將徹底壓制俄羅斯空中力量!
  • 美國曾派特工混入成飛集團竊取殲20機密
    核心提示:美國還派特工四處活動,通過出席各種場合的交流會,套取有關殲10的機密情報。此後,為竊取中國第四代隱形戰鬥機「12號工程」的機密,美國又派人混入成飛機集團,收買有關科研人員,不過最終未果。
  • 周松崗首度回應中國高精密事件:國家機密不能作擋箭牌
    8月28日消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 港交所(0388)主席周松崗昨出席新基金上市儀式時,首度回應中國高精密(0591)的「國家機密」事件。他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惟補充指,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是不能以國家機密作為不作披露資料的原因,但亦會視乎個別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資料作證明。
  • 外媒:希拉蕊在辯論中或洩漏美國核能力機密
    中國網新聞10月21日訊 俄羅斯衛星新聞援引福克斯新聞頻道報導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在大選前的最後一次辯論中可能洩露了關於美國核能力的機密信息。柯林頓在辯論中稱,不能交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川普控制美國的核武器,並且核武器由10個人負責,他們不會把「核按鈕」託付給川普。
  • 中國紀錄片曝東風21D細節 字幕披露情報或被出賣
    中國紀錄片曝東風21D細節 字幕披露情報或被出賣2013年10月28日 16:46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辛聞易立 中國紀錄片曝東風資料圖:外媒宣稱東風21D是中國秘密研發的反航母彈道飛彈,是中國對抗美軍航母的有利武器。圖為東風21D打擊航母想像圖。
  • 俄羅斯航天高官被北約策反,導致大批機密資料洩露
    薩夫羅諾夫為其提供了大量俄軍事技術合作領域機密信息以及有關國防工業的信息。這意味著雖然"蛀蟲"已經落網,但是大批俄軍絕密資料已經洩露,錯失無法彌補。同時由於此案涉及國家機密,高度敏感因此庭審閉門舉行。不過當薩夫羅諾夫被帶至法院出席庭審前還是堅持稱自己是清白的。其辯護律師伊萬·帕夫洛夫則向記者透露,"俄聯邦安全局指控薩夫羅諾夫涉嫌為捷克情報部門效力。安全局偵察人員堅持稱,其已經掌握了薩夫羅諾夫洩露情報的證據。但在遞交法院的案卷中根本沒有相關文件,更沒有任何涉及文件轉交的資料"。
  • 美對華「無死角」監控 曾派人竊取殲10機密
    1996年3月,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期間,美國空軍第55偵察機聯隊的1架RC—135S偵察機,自美國本土奧福特基地起飛,到達了中國東海上空,執行搜集中國飛彈發射演習情況的任務。揭秘美國情報系統監視的中國目標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