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發布報告分析如何有選擇性的披露軍事能力 以誘導有利反應

2020-12-01 騰訊網

導語

11月初,美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報告《長期競爭的戰略方法-有選擇性的披露能力信息》。報告認為, 儘管美國防部一直在口頭上強調 「大國競爭」,但並未調整其思維和流程,預算和採購優先事項等行為,來反映戰略環境的需求和變化。在大國競爭中,為達到預期的戰略效果,決定要披露哪些能力、如何披露以及何時披露;決定要隱瞞什麼、隱瞞多久,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建議,對於俄羅斯和中國有選擇性地披露了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先進戰略能力的信息,美國政府應認真考慮有選擇地披露或隱瞞信息在國防戰略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美國防部應思考如何能從保密能力中獲得威懾利益,而又不影響作戰效能遭受損失。同樣,美國政府應如何能夠有選擇性地披露機密能力,以誘導對自身有利的反應。

影響戰略制定的因素

在制定和實施一項長期競爭戰略時,應考慮以下五個方面情況。

首先,戰略必須針對具體對手。了解對競爭對手的目標、優勢、劣勢、偏好和傾向是戰略有效性的核心。其次,為發展、實施和監督一項戰略,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以評估其有效性。第三,有效的戰略應考慮(利用)基本但常被忽視的事實,偏好、文化傾向等因素也會影響戰略實際有效性與預期最佳效應之間的差距。第四,制定策略應該利用「時間」。即不僅要考慮應該採取什麼行動,還要考慮什麼時候採取行動。第五,制定策略應該考慮到交互影響。

必要性

不管在和平時期或危機時期,領導者必須做出的關鍵決策之一是:是否向競爭對手披露能力,以及何時、以何種方式披露、或隱瞞哪些能力及隱瞞的時間。秘密發展軍事能力一直是戰爭和治國方略的一部分。各國有意隱瞞關鍵能力,以保持其戰時的作戰效能,形成戰場上的優勢。同時,各國會故意展示其能力,旨在阻止或挑起反應,形式包括公開演講、新聞報導、有意向商業或軍事媒體展示、在軍展上公開展示,以及「洩露」的新聞報導等。但官僚注意和組織文化,以及默認偏好(如採辦流程、安全分類指南或其他標準流程)都可能會有意使隱藏或揭示能力的過程複雜化,影響最終決策。

能力開發框架

能力的開發有三種模式。一是標準程序。公開發起並在發起時公布。從對手的角度來看,標準程序提供了一個從一開始就可見的目標,並且隨著程序從開發到獲取最後到部署的過程逐漸變得更加清晰。在沒有間諜活動的情況下,對手能夠在部署之後做出決定性反應。

二是機密程序,旨在隱藏一個系統的開發或其關鍵特徵,以確保未來行動優勢,延遲對手的反應。大多數機密項目都是秘密啟動,之後公開;或公開啟動,但保密進行。安全保密措施的最終效果是敵方難以獲得可以採取行動的相關信息,從而延遲其制定有效對策的能力。

三是有選擇性地披露,旨在通過展示一種新能力來誘導對手的反應或激起對手的反應。披露的內容可以是單一、分散的能力,也可以是批量披露。對於一項能力或技術,是披露還是公開,有以下五個具體的衡量標準:

一是競爭對手對能力的重視程度。

二是與競爭對手對新披露能力的官僚化反應有關。

三是競爭對手對抗被披露能力的速度。

四是競爭者將投入多少資源來對抗被披露能力。

五是開發(披露)新能力的國家在競爭中邁出下一步的速度和難易程度。

智庫建議

這些標準結合上述討論,為美國政府、國防部提供了幾個潛在的具有成效的機會來展示新能力。

展示運用現有能力的新作戰概念。優勢在於迫使競爭對手提高對美國軍事效能的評估,並增強威懾能力。例如,從B-2轟炸機上發射多枚遠程反艦飛彈(LRASM),以證明有能力在有爭議地區快速打擊海軍目標。同樣,轟炸機或無人系統對於展示防禦空空威脅的能力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建議發展一種尚不存在的能力,以使對手的計劃複雜化,削弱其自信,並加強威懾。

披露一種比之前想像的要發展得更遠的能力。例如,披露自主性、高超聲速或定向能武器方面的進展。這種方法將壓縮競爭的時間維度,並激發競爭對手快速反應,以強加成本。

展示已經開發但已經過時或技術上曾陷入「死胡同」的能力。可利用以前的「沉沒成本」,引起對手注意,對其施加成本。DARPA和各軍種實驗室應該具有可用於這種目的的廢止項目。

隱藏比預期更有前途的能力。這種方式會給競爭對手制定響應優先級,或增加潛在作戰概念的不確定性,這些概念在長時間內並不可行。

未來需深度研究的領域

首先,有選擇性地披露信息的歷史案例研究。

其次,深入探討中國和俄羅斯在披露新能力信息方面的行動,幫助美國及其盟友制定更好的競爭戰略。

第三,何時何地有效地利用或避免有選擇性披露。

第四,理解競爭對手最關心的能力,決定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來引導對手行為。

最後,如何將隱瞞或披露信息作為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長期競爭戰略的一個因素。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美智庫發布:美歐跨大西洋合作路線圖
    近日,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CNAS)發布了《應對中國崛起的跨大西洋路線圖》,提出對華政策不僅應遵循六項原則,而且要在技術、投資、貿易和國家治理等多個領域聯合跨大西洋夥伴展開與中國的競爭。 CNAS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核心智庫,是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參考來源之一。新美國安全中心在入選「美國頂級智庫」的97家美國智庫中排名第12。其創辦人之一的Kurt M.
  • 美國mRNA新冠疫苗初步報告:可誘導免疫反應 大概率有不良反應
    入選前未通過血清或聚合酶鏈反應篩選參與者的SARS-CoV-2感染。該試驗在西雅圖的凱撒華盛頓健康研究所和亞特蘭大的埃默裡大學醫學院進行。該協議可在NEJM.org上獲得本文的全文,並允許進行臨時分析來為有關疫苗策略和公共衛生的決策提供依據;該中期分析報告了開始至第57天的發現。有關試驗設計、行為、監督和分析的完整詳細信息,可在方案和統計分析計劃中找到(可在NEJM.org上找到)。
  • 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報告分析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
    編者按 4月10日,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更新版報告。報告認為,電磁頻譜系統在所有軍事領域(空中、陸地、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的廣泛應用,以及國防部定義的網絡中心戰和多域作戰等作戰概念的應用增加了美軍對頻譜的依賴。
  • 美報告緊盯中國軍事現代化 日稱與華叫板有底氣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6日發布2013年度《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這立刻成為昨天世界各大媒體涉華報導的主角。美國五角大樓關於中國公布的釣魚島領海基線「不恰當」的說法,則讓日本輿論興奮。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中國確定並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基線完全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希望美方不要發出錯誤信號。」
  • 沈逸:選擇性幹預無助維持朝鮮半島的安全與穩定
    自朝鮮與韓國相互炮擊以來,國際社會作出了相應的反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各方作出的反應基本上是選擇性的,其共同特點是不提及此次炮擊事件發生之前,韓國正在進行軍事演習,並不顧朝鮮方面反對進行實彈炮擊的事實,而是直接援引韓國的新聞報導,以「朝鮮突然炮擊韓國」為起點,譴責朝鮮的行為,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
  • 【智庫聲音】美國商用低軌衛星的軍事借鑑
    行星公司通過優化星上軟體,採用雷射通信技術等方式對用戶需求做出更快速反應。美國黑空公司推出黑空星座以實現對重要設施的高頻重訪[8]。 另外,衛星圖像的數量在過去五年中顯著增加,如果說過去進入空間是真正的挑戰,而獲得空間能力的可能性是關鍵的有利因素,那麼現在情況已經改變,挑戰將是獲取、存儲、管理、處理和提供可靠和及時信息的能力。
  • 美智庫堪稱影子統帥部 曾成功預測中國出兵朝鮮
    智庫,通常是指「獨立的、非盈利的政策研究機構」。在美國,智庫被稱為增長最快、最為興盛的一種「服務業」。據統計,全美大大小小的智庫共有1815家。其中,能夠影響美國軍事政策的主要是軍方智庫和排名比較靠前的民間綜合戰略智庫。目前,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美軍已建成分別隸屬於最高統帥機關、各軍種及聯合司令部和院校的三大智庫群。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
    科技戰略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 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官網11月30日消息,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需要披露而未披露比例仍然較高
    《報告》對34家國務院部門、31家省級政府和49家較大的市政府,在2020年發布的2019年法治建設年度報告發布情況進行測評分析。按時發布比例提升展示法治建設成效根據《報告》調查結果顯示,33家國務院部門發布了上一年度的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比2019年增加12家。31家省級政府全部發布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與2019年持平。
  • 胖鯨智庫聯合CARNIVO發布2017約創營銷報告
    上海2017年10月24日電 /美通社/ -- 近日,胖鯨智庫聯合CARNIVO發布《2017 約創營銷報告:如何約出自帶流量的品牌內容》。 《2017 約創營銷報告:如何約出自帶流量的品牌內容》報告中,胖鯨智庫與報告共創者之一Jamo,以及嘉年華團隊一起梳理了約創的方法、規律、實踐、以及寶貴的實踐心得。讀完這份報告,或許你就不再為內容和渠道如何分配預算發愁,不再為流量發愁。
  • Baran組新作:絲氨酸的首例選擇性生物共軛偶聯反應
    而目前仍未有絲氨酸的選擇性生物共軛反應,這是由於不同胺基酸殘基種類中側鏈裝載有多種親核性基團與羥基的化學選擇性競爭與肽鏈或蛋白質一級結構中多個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的區域選擇性競爭。自然界中,激酶能夠對絲氨酸側鏈羥基進行選擇性磷酸化,表明基於P(V)的化學反應有望解決這一歷史性難題。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Phil S. Baran教授與Philip E.
  • 進展|利用選擇性振動激發實現單分子解離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如何選擇性地控制分子的解離反應即化學鍵斷裂是從化學反應到分子器件等諸多領域的核心問題。表面單個分子化學反應包括分子在表面的運動、化學鍵斷裂等,都與分子的不同激發態直接相關。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可以直接將非彈性隧穿電子注入到表面單個分子的電子激發態和振動激發態,並通過控制非彈性隧穿電子的能量和注入位置,實現單分子在表面的選擇性激發,同時具有原子級的空間解析度和高能量解析度,是研究表面單分子解離反應的理想手段。
  • 美智庫上調臺海衝突風險等級至最高級別,專家:拜登團隊應清楚其...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陳欣 林日]美國總統權力交接在即,「拜登將如何處理當前緊張的美中關係」在國際媒體中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14日發布了一份風險預測報告,提醒拜登「必須格外留意許多潛在國際衝突」。美中為臺灣問題爆發衝突在該報告中被列為最高級別的風險事項。
  • 【深度】「人工智慧」在美國軍事中的現狀與發展
    ,因此,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情報分析處理的自動化程度和效率,成為當前情報工作面臨的重點問題。現實需求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強力 「催化劑」,相較於人工分析處理數據信息,人工智慧技術在海量數據分析中具有絕對優勢,如通過圖像理解、生物識別技術和深度機器學習能力對收集圖像進行處理分析,高質量地實現圖像自動識別和目標提取,從而減輕人類的工作量。
  • 經濟學人智庫發布隱私報告:美國比中國更認同「用隱私換便利」
    3月20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隱私調研報告顯示:一些以前被普遍認可的看法其實是偏見。比如事實上,「用戶願意用數據隱私交換更好的服務」這一觀點得到更多美國公司高管的認同;又如中國公司對隱私重要性的認同其實超過了美國公司。
  • 獵豹全球智庫&Libra:中國手機品牌海外發展報告
    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2.9億部,其中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合計出貨量高達5.39億部。也就是說,在2015年全球賣出的智慧型手機中,就有四成左右是中國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從默默無聞的」打工者」,到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中國智慧型手機僅用了七年時間,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
  • 德國智庫影響力有待提升
    近日,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Robert Bosch Stiftung)和德國墨卡託基金會(Stiftung Mercator)共同發布報告《外交和安全政策研究與建議:德國智庫行業分析》(Research and Advice i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n Analysis of the German Think Tank Space
  • 美智庫:中國可用神龍飛行器發展太空攻擊平臺
    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由轟六搭載中國神龍無人太空飛行器照片近日,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發表了一份長篇報告,分析了中國的太空梭發展軌跡以及最新的成果。如今,解放軍控制的載人航天項目,已經為保證載人航天系統執行軍民兩用任務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簡單地說就是為軍事任務和非軍事任務服務。所有無人和載人神舟航天飛行任務,都執行過軍事任務,因此,將於2011年晚些時候發射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重量達15噸)很有可能也會擔負軍事任務。在此之後,更大的重量達60噸的太空站有可能在2020年升空。
  • 濟民製藥收警示函:對同類事件進行選擇性披露,未遵循信息披露一致...
    1月7日,濟民製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關於對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該警示函中表示,公司2020年12月26日披露的《全資子公司籤訂重大合同的公告》中,對同類事件進行選擇性披露,未遵循信息披露一致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