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堪稱影子統帥部 曾成功預測中國出兵朝鮮

2020-12-05 四月網

智庫,通常是指「獨立的、非盈利的政策研究機構」。在美國,智庫被稱為增長最快、最為興盛的一種「服務業」。據統計,全美大大小小的智庫共有1815家。其中,能夠影響美國軍事政策的主要是軍方智庫和排名比較靠前的民間綜合戰略智庫。

目前,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美軍已建成分別隸屬於最高統帥機關、各軍種及聯合司令部和院校的三大智庫群。

最高統帥機關的智庫,主要是國防部和參聯會轄下的顧問委員會。如美國國防科技委員會,是國防部進行國防科技研究和認證的機構,被視為對五角大樓影響力最大的軍方智庫,其政策建議能夠直送國防部長。五角大樓有關國防科研發展、武器裝備建設和軍品採辦等重大防務問題決策,往往需要參考他們的建議。

各軍種及聯合司令部下屬的研究機構,主要有陸軍研究中心、海軍研究署、空軍研究所和作戰中心等。為了關注亞太戰略格局的變化,美軍還特意在太平洋司令部設立了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專職從事亞太戰略問題研究。

利用院校的人才優勢,美軍軍事院校特別是中高級院校一般都設有研究所和各種研究中心,進行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國防大學的國家戰略研究所、陸軍軍事學院的戰略領導中心和海軍軍事學院的海戰研究中心,已成為美軍進行戰略和作戰研究的知名智庫。

為了保障智庫的「獨立性」,軍方智庫雖然隸屬軍隊編制,但其研究人員卻主要以卸任政府高官、退役高級將領和文職人員為主。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把握政策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已脫離高級別工作崗位,能夠承受各種壓力,對於需要諮詢的問題,往往會仗義執言。

對於軍方的決策,民間智庫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滿足軍事決策諮詢需求,五角大樓積極利用一些綜合研究能力較強、影響力深厚的民間智庫為其出謀劃策。

根據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的研究結果,布魯金斯學會、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蘭德公司等全球排名前十的智庫,均把五角大樓看作固定的服務對象,並與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蘭德公司是美國與軍方關係最為密切的綜合戰略智庫之一。該智庫的基本定位是軍隊贊助的科學研究和發展中心、理論知識的工廠和智囊團。無論是核戰略、國防部重組和軍事轉型等重大政策,還是韓戰、越南戰爭和當今的反恐戰爭,都曾是蘭德學者策劃已久的研究項目。

美軍認為,非軍方智庫由於與五角大樓不存在隸屬關係,不受長官意志的影響,因此,提供的政策建議往往比較客觀。

2010年,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發布了《空海一體戰》研究報告。時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海軍上將麥可·馬倫稱該報告是「打破軍種之間、聯邦部門之間和國家之間自上而下機構的榜樣」。毫無疑問,對「屁股決定腦袋」的軍方智庫而言,很難提出突破軍種壁壘的理論建議。

責任編輯:sunger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蘇聯瞞著中國讓朝鮮開戰,軍委成員多數反對,毛澤東為何執意出兵
    圖|「雅爾達會議」英美蘇三國領導人合影(舊照)在初步接洽的時候,史達林與羅斯福無疑都藏了一手,美國在對付日本的同時希望蘇聯出兵,而蘇聯打擊的目標則是東北、朝鮮等地的日軍。因此美蘇兩國必然能對朝鮮進行控制,朝鮮問題就這樣引起了雙方的關注。在歷史上,一個引入兩個大國勢力的地區,往往註定不會太平。
  • 中國出兵入朝參戰,老大哥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沒有出兵?
    從1950年10月開始,中國派遣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反推回三八線附近。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整個東方陣營中為何只有中國出兵,蘇聯和東歐八國為何都沒有出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蘇聯的態度。
  • CIA檔案:美在朝鮮半島的兩大敗筆,一個關於朝鮮,一個關於中國
    CIA檔案: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兩大敗筆,一個關於朝鮮,一個關於中國20世紀50年代左右,爆發了韓戰,最終在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最後幫助朝鮮將美國打敗,這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屈辱時刻,在當時中國已經向美國發出了情報,但是美國卻忽略,認為中國不會出兵,當志願軍入朝的時候美國方面就感到非常的意外。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另一方面朝鮮的實力遠遠高於美韓聯軍,長期以來朝鮮半島的主要人口和經濟都在北部,所以朝鮮戰鬥力相當強悍,此時朝鮮已經佔領半島的九成領土和超過九成的人口,離朝鮮統一就差臨門一腳。    自從仁川登陸後,中國預測到朝鮮半島局勢會發生逆轉,所以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要求不能越過三八線,否則中國會幹涉。另外還通過外交途徑向杜魯門發出嚴肅警告,可是都被美國政府視為外交訛詐不予理睬。
  • 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韓戰,還有哪6次?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也可以說是7次保衛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戰,中國一一己之力對抗多國聯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除了這次戰爭,中國還對外出兵6次。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國還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二戰中,法國快速被德國打滅國,但二戰失利的法國卻不願意放棄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之後,開始重新攻略越南。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對幾個流行觀點的辨析批判 1、中國出兵是蘇聯要求的嗎? 有人說,中國出兵是蘇聯要求的,是因為中蘇籤訂了同盟條約,蘇聯是為了考驗中國,中國出兵蘇聯才放心等等。其實,蘇聯所謂要中國出兵只是為了應付朝鮮做做樣子,並不是真心的。
  • 美智庫:中國飛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從單一武器到戰術戰法,雙方專家和智庫樂此不疲地進行各種紙面上的攻防推演。11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以「仔細研究這張照片:這是美軍最糟糕的噩夢」為題發表關於中國飛彈和美國防禦系統的矛與盾的文章。不得不說,為了吸引眼球,美國專家們也是花費不少心思起標題。近年來,美媒上「噩夢」(Nightmare)「恐懼」「最可怕」等詞彙屢見不鮮。
  • 世界預測2018「危機四伏」 朝鮮半島滑入戰爭旋渦?
    從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到恐襲連連的歐洲,從戰事頻仍的中東到槍擊事件不斷的美國,動蕩的2017年讓人們對明年也不樂觀。法國《新觀察家》雜誌18日預測「朝鮮半島和中東可能在新的一年中爆發戰事」。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也將「2018年五個地方最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聳動的標題放在網站上。
  • 專家說美國在韓戰中無意與中國為敵,但有兩件事卻避而不談
    前一段時間,老覃拜讀了一個專家的「談韓戰」的系列文章。這個專家曾在外交部工作過,後來又擔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是黨史專家和國際問題專家。不用說,他的資歷和學識都是非常厲害的。那麼,他的話語在業內應該是非常有權威的。但是,老覃對他的「談韓戰」的系列文章裡面的某些觀點還是感到非常的困惑。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朝鮮有興趣嗎?
    不過,美國人所說的「越南模式」無疑還包含著另外一層重要內涵——一個曾與美國展開殊死戰鬥、曾與美國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國家,如今與美國等西方世界實現了關係正常化,甚至成了軍事合作夥伴和貿易夥伴。蓬佩奧在向金正恩隔空拋出「越南模式」這一「橄欖枝」時便直言:「難以想像如今越南竟然如此繁榮,美越關係如此融洽……你的國家(朝鮮)也可以複製他們的成功之道。」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中情局解密文件:美在韓戰後擬核打擊中國
    環球網消息,據臺媒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16日解密的機密文件指出,韓戰停戰後的1954年3月2日,美國曾舉行戰略會議並決定,如果朝鮮再次「南侵」,就用原子彈反攻朝鮮乃至中國大陸的部分地區。   韓國《朝鮮日報》也稱,列入核武攻擊的目標有:朝鮮軍事設施和中國的吉林、青島、瀋陽、天津等地。
  • 未來可以預測的科學方法—美國人使用它,精準預測韓戰結局
    大家都知道,美國蘭德公司是一家非常知名的智庫公司,也是一個科學研究機構。早在1946年(科普一下韓戰開始於1950年6月25日結束在1953年7月27日)蘭德公司,就應美國政府的要求組織了一批專家,運用一種科學的方法成功的預測到4年之後的韓戰將以美國的一敗塗地而收場。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越南和朝鮮同樣得到新中國的幫助,為什麼越南會和中國反目成仇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分別有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兩場戰爭,韓戰是中國直接出兵的一場戰爭,而抗美援越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膽敢越過17度線,中國將直接出兵,就是因為有中國這句警告,美國才不敢越過17度線,那麼美國為什麼不敢越過17度線呢?
  • 失敗的陰影:嚴酷的天氣,「陰觀成敗」的朝鮮援軍
    明軍出兵共計8.8萬人左右,由於糧餉匱乏,實際上從各地實調出關兵數,僅7萬餘,並且援軍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來自川、浙一帶的「南兵」。▲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應大明帝國邀請派軍參戰,由文官出身的姜弘立擔任都元帥負責指揮。然而在臨行之前,朝鮮國王光海君暗中交代姜弘立要保存實力,陰觀成敗。
  • 美媒:專家稱需要幾周時間分析數據確認朝鮮核試驗是否氫彈
    美《防務新聞》1月6日發表文章稱,專家表示,關於朝鮮的核試驗是否是氫彈,「幾周內美國將可以得到一些結論」。不過大部分專家對朝鮮宣稱氫彈試驗成功表示懷疑,這次核試驗的當量小於氫彈的一般當量,但真正完全確定仍需搜集到空氣中的放射性粉塵並進行全面分析。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只要不太過於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會直接攻打中國的,因為這個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不僅僅中國需要變換出兵名義,美國也十分需要這塊遮羞布。即使在戰場上美軍十分被動的時候,美國都始終默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是局限性的。軍事行動直接代表著國家的外交態度,而中國明智地變換軍隊的名字,就是認清了這一點。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另據加拿大資料顯示,加拿大步兵第25旅,下轄加拿大皇家步兵第2團、第22團、帕特裡夏公主輕步兵團、第二皇家騎炮兵團、工兵營、裝甲營和直屬隊,人數最多時達到8000餘人,是加拿大投入韓戰的地面主力部隊。加拿大步兵第25旅的指揮官是準將旅長J.M。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的第3位,緊隨美、英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