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無死角」監控 曾派人竊取殲10機密

2020-11-23 環球網

原標題:美國對華「360度無死角」情報監控

央視網(編譯裴彤 報導)美國或許對哪國的情報都感興趣,但在竊取中國情報上,可謂煞費苦心,下了血本。長期以來,美國情報機關對我國形成了以間諜衛星、偵察飛機、測控電子船以及星羅棋布的監聽站為核心的「360度無死角」網狀偵測系統。

陸:情報人員無處不在

美國政府有一個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組織(簡稱NRC),全面統管情報搜集工作,該委員會主席由總統擔任。在這個委員會的領導之下,美國的情報系統全速運轉。

自1952年美國國家安全局成立之日起,對華諜報就一直是該局最優先的重點之一。

美國共和黨政府派遣的駐華大使,幾乎都具有CIA背景,最為人所知的兩位就是老布希和李潔明。美國擁有的情報人員約20萬人。儘管如此龐大,但為對抗所謂「來自東方的威脅」,FBI仍然大量招募特工,在華人報紙上大做廣告,積極勸說華裔加入該組織,提供的職位起薪有的高達9萬美元。據悉,美國還計劃派出更多的情報人員搜集中國情報。

海:偵察船定期巡視中國海域

一直以來,中國周邊海域都是美軍的重點偵察方向。出動艦艇實施海上抵近偵察,始終是美軍的慣例性行動。

依據偵察對象和目的的不同,美軍在黃海、東海、南海方向的偵察側重也有所區分——黃海方向,主要針對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偵察內容包括中國核潛艇出海通道附近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流、潮汐等海洋環境信息;東海方向,主要針對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其中「現代」級飛彈驅逐艦、「基洛」級潛艇、039常規潛艇等打擊力量的動向,是美軍偵察船的監視重點;南海方向,主要針對中國海軍南海艦隊。

目前,美軍共擁有專業軍事偵察船20餘艘,隸屬於美軍海運司令部。根據任務不同,這些偵察船可分為綜合測量船、水聲探測船、海洋地質勘測船、電子偵察船等。它們的任務是準確詳盡地獲取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底淺層剖面、海底表層地質等多種戰場信息。

美軍「無暇」號水聲偵察船、「鮑迪奇」號等綜合偵察船,始終是中國海區的常客。其中「鮑迪奇」號(T-ACS62)每年都會在中國的黃海、臺灣海峽水域實施多次情報偵測和搜集活動。該船裝備有多波束測深儀、寬波束淺穿透測量聲吶等大量偵察設備,具有極強的綜合情報搜集能力。每當中國海軍進行飛彈試驗或大型軍事演習時,號稱「海上情報吸塵器」的美軍飛彈監視船就會「如約而至」,對中方艦艇、飛機的電子設備技術性能、無線電通信、飛彈發射參數等情報進行搜集和監視。

2001年6月,美國海軍電子偵察船「鮑迪奇」號闖入中國黃海水域,大搖大擺地從事間諜活動。我海軍派出一艘護衛艦對其進行警告。據美防部官員說,這艘中國護衛艦對「鮑迪奇」號進行了「雷達鎖定並且裝彈瞄準」,結果把「鮑迪奇」號嚇出了中國海域。2002年八九月間,該船再度進入黃海,在距我海岸100公裡處進行海底地形測繪,同時用拖曳式聲納監聽水下情況。我空軍偵察機和海軍艦船幾度對其警告均無效,直到一艘正在附近海面上作業的我國漁船撞上了「鮑迪奇」號拖曳式聲納後,才迫使其離開黃海海域。

空:間諜機築巢中國周邊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執行偵查任務,中國海軍航空兵派戰機進行監視和攔截,結果兩機相撞,造成了震驚世界的中美撞機事件。

實際上,美軍EP-3型偵察機早已在日本築巢,成為美軍從空中獲取中國軍事情報的重要平臺。

其實,美國飛機在中國上空的偵察飛行,早在1951年1月就已開始,而且尤其重視刺探中國核項目的實施情況。美國偵察機一度定期在中國上空進行偵察飛行,但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中國一直在和美國的空中間諜飛機作鬥爭,曾提供了「至少消滅美軍18架偵察機」的令人信服的證據,不過美國只承認損失了9架。

「黑鳥」偵察機同樣對中國「感興趣」。它是上世紀80年代末全球飛得最快、最高的飛行,機上有先進的間諜儀器,服役至今從未被擊落。「黑鳥」飛行一小時,即能把26萬平方公裡內的景物攝下。1967年,中國首次「東風」2號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已有了「黑鳥」竊取的機密情報。

RC—135是美軍專門執行空中電子偵察任務的飛機。其巡航速度為每小時960公裡,機上27名電子偵察操作人員分別負責雷達、通信和照相偵察三大系統。機上還有紅外探測器和前視雷達,探測距離達238至370公裡,可在360公裡內分辨出3.7米長的物體。

1996年3月,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期間,美國空軍第55偵察機聯隊的1架RC—135S偵察機,自美國本土奧福特基地起飛,到達了中國東海上空,執行搜集中國飛彈發射演習情況的任務。

天:「獵戶座」可截取任何空中信號

「獵戶座」是美國一種最新的特工衛星系列,被用來截獲世界許多本地及長途電話所採用的點到點無線信號——微波通訊。通過這種手段,美國可以竊聽到電話內容。「獵戶座」原先設計用途是偵聽前蘇聯內部重要的指揮控制系統的通訊。後來國家安全局得知無線電話可發射出可被截收的信號。於是,利用北極上空的衛星,美國便可以竊聽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內的手機通話。美國國家安全局以「梯隊系統」(Echelon)作為監聽網絡,「梯隊系統」有著強大功能,它可利用美國的衛星網絡,截取移動通訊的微波訊號,在同一時間可記錄數以百萬個電話通訊,然後利用效能強大的搜尋設備,找出那些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字眼。美國情報史學者裡切爾森說:「只要把信號發到空中,總有辦法弄它。」

網絡:入侵中國網絡長達15年

美國還採用新技術對中國進行計算機竊聽。最先進的偷聽科技可以在計算機鍵盤上放置一個偷聽器,這樣就可以監視使用者按進的鍵碼,因為按每一個鍵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只要把這些聲音轉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內容。美國對華的竊聽活動,不但技術手段先進,形式多樣,它們甚至置國際法公約和基本的國際關係準則於不顧。例如,前兩年美國出售給中國的民用客機上,居然也被安裝了大量複雜先進的竊聽裝置。

據悉,美國國安局旗下設有一個部門,名為「定製入口行動辦公室」(TAO),過去近15年中一直從事侵入中國境內電腦和通訊系統的網絡攻擊,藉此獲取有關中國的有價值情報。

揭秘美國情報系統監視的中國目標

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2004年美國情報委員會解密的對華情報評估報告顯示,對中國的監視是全方位的,這些情報匯總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形成《總統每日簡報》,每天早8點前被送到白宮……

央視網(記者江易易 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在談及近日的「稜鏡」的猜測:美國「稜鏡」事件折射出的是,人們普遍警惕一個崛起中的超級大國。

美國首位國家情報局總監內格羅蓬特曾說,要將「中國列為美國未來最大的關注目標」,因為「我們的後代子孫將會活在一個中國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世界」。

內格羅蓬特稱,總體來講,美國對華情報工作的目標,就是評估中國在世界逐漸增強的影響力,以及因此對美國造成的衝擊。

2004年9月美國情報委員會解密的對華情報評估報告顯示,中央情報局和美國其他情報機關對中國的監視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動用飛越中國領空的衛星;在巴基斯坦、蒙古等中國周邊地區設立機動監聽站;在日本和韓國等地設立大型監聽站;通過潛艇對深海通信電纜進行竊聽;設在香港的工作站裡的特工進行情報搜集活動……最後,情報匯總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形成《總統每日簡報》,每天早8點前被送到白宮。

這一龐大系統工作的核心,歷來是軍事戰略竊密。

有報導稱,從戰略武器、軍事基地到常規軍演,中國各個層面的「軍事機密」,均在美國 情報系統的監視範圍內。

2007年夏天,美國FAS核情報項目組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聲稱根據「谷歌地球」提供的衛星照片顯示,中國正在對位於青海德令哈地區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平臺進行升級改造。

其實,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56年服役的美軍U-2間諜飛機及1960年服役的第一顆間諜衛星,都負有這一任務。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啟用了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黑鳥」偵察機飛往中國。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

1991年底,美國又發射了一顆國防支援計劃衛星。該衛星上設有一臺由6000多個元器件組成的大型紅外望遠鏡,用於窺竊中國、獨立國協及中東地區彈道飛彈發射和核試的情況。

1999年8月,中國試射遠程戰略飛彈獲得成功。負責這一項目的內陸飛彈試驗中心,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即受到美國間諜衛星的持續監視。此外,為了摸清親故康,美軍「觀察島」號飛彈觀測艦也在當年7月底此秘密開往黃海水域。

此外,1996年3月,中國大陸軍方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期間,美國空軍第55偵察機聯隊的1架RC—135S偵察機,自美國本土奧福特基地起飛,到達中國東海上空,執行搜集中國飛彈發射演習情況的任務。

中國的武器開發情況,也是美國情報系統關注的重點。

前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曾率領美軍代表團訪華,提出聯合開發抵禦雷射致盲武器的雷射防護眼鏡。遭拒後,美方一面拖延時間,一面指使在華間諜找到防護眼鏡工廠,通過賄賂門衛,利用星期日私自「參觀」,其間拍照、錄像及複印了「秘方」。

中國國產最新型的殲-10多用途戰鬥機,於近年結束試飛並正式定型投產。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即不放過任何獲得相關情報的機會,並於1995年首次由其間諜衛星拍得殲-10的照片。此外,美國還派特工四處活動,通過出席各種場合的交流會,套取有關該機的機密情報。此後,為竊取中國第四代隱形戰鬥機「12號工程」的機密,美國又派人混入成飛機集團,收買有關科研人員,不過最終未果。

據美國《華盛頓時報》軍事記者比爾 蓋特茨披露,美國的軍事間諜衛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潛艇建設進度。包括「鎖眼」在內的美國軍事間諜衛星,「經常有規模」地拍攝中國的核潛艇製造廠;美國中情局的特工也「通過其他特殊渠道」,「觀察」中國新型核潛艇的裝備。

除核潛艇,此前一份外洩的美軍文件透露,美國海軍近年來一直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美澳聯合基地內部署竊聽和解碼人員,專門負責監聽和監視中國海軍的一舉一動,收集中國海軍的情報及軍事發展情況。

另據香港《文匯報》去年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不僅是軍事,美國總統歐巴馬還計劃設立一個特別小組,監控中國「可能存在的貿易、商業侵權行為」。

這個小組名為「執行特別小組」,以執行美國的貿易規定為目標。儘管該小組名稱籠統,但政府高級官員表示,這個小組是專門針對中國設立的。據悉,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都是這個特別小組的成員,包括財政部、商務部、能源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

同時,據報導,正陷入「竊聽門」窘境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設有一個名為「定製入口組織」(TAO)的秘密機構。在過去的15年裡,TAO已成功滲入中國計算機及電信系統,獲得了有關中國國內所發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報」。

有網際網路安全專家稱,中國網民的訪問習慣和訪問信息,以及網站的解析信息,完全暴露於美國的監視之下,安全性無從改善。

「中國是最令美國感到不安的國家」,前蘇聯解體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曾如此說。基於這種認識,美國整個情報體系都在不斷加強對中國的情報工作。近年來,美國在對中國加強特工活動的同時,還在不斷擴大招募反華諜報人員的範圍,不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國外。另據《華盛頓郵報》透露,今後5年內,美國國防情報局國外情報網在全球的間諜,將從目前的500人增加到1600人。這意味著,美國對華情報戰的強度,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美國總統麾下的16大情報系統

央視網(記者韓鹿佳 報導)美國「稜鏡」監控行動的曝光,再次將美國的情報系統推到了世人面前。

美國有一個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政府部門,全面統管美國的情報搜集工作該委員會的主席由總統擔任。在它之下,美國擁有一個龐大的情報系統,包括16個情報機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是總協調機構,統領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以下簡稱中情局)在內的全美16個不同的情報機構。

那麼,美國總統麾下的16大情報部門,各有何種職能,又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16大情報系統

除中央情報局(CIA)屬於獨立情報機構外,美國其他15個情報機構均屬於不同政府部門的下屬機構。具體如下:

國防部下屬的空軍情報監視及偵察局、軍事情報部隊、國防情報局、海軍陸戰隊情報活動、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國家偵察局、國家安全局、海軍情報辦公室;能源部下屬的情報及反情報辦公室;國土安全部下設的情報及分析辦公室和海岸警衛隊調查處;司法部下設的聯邦調查局和美國緝毒局;國務院下轄的情報及研究局;財政部下設的恐怖主義及金融情報辦公室。

中央情報局(CIA)

中情局由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籤署的1947年國家安全法,經美國國會通過而成立。它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也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公開和秘密渠道收集、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以及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美國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匯總報告給美國政府各部門。中情局也負責維護大量的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如前蘇聯,以及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等。

中情局沒有國內任務,也沒有逮捕權,只是美國從事情報分析、秘密情報搜集和隱蔽行動的重要政府機構。

聯邦調查局(FBI)

聯邦調查局(FBI)創立於1908年7月26日,是美國司法部屬下的主要特工調查部門,是美國最大的反間諜機構和最重要的聯邦執法部門,也是最大的調查與聯絡網絡中樞。它與中情局並駕齊驅,成為美國諜報界的象徵,在美國當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內部犯罪行為,以及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等。其中,在反外國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等方面,FBI享有最高優先權。

FBI北京辦事處於2002年10月22日成立,其辦公地點設在美國駐華使館。作為FBI第45個海外專員辦事處,北京辦事處有2名特工,負責FBI在中國的事務。

國防情報局(DIA)

美國國防情報局是根據1961年8月1日的國防部命令成立的,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六項:對情報資源進行組織、指導、管理和控制,對國防情報進行檢查和協調,對情報任務的行動步驟進行監督,對國防部情報資源保持最經濟、最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做出緊急反應以及滿足國防部主要部門的情報要求。

國家安全局(NSA)

美國國家安全局於1952年11月4日由杜魯門總統秘密指揮創建,現在是美國政府機構中最大的情報部門,是美國情報機構的中樞,專門負責收集和分析外國通訊資料。它的情報工作在比中情局更為保密的狀態下進行。它名義上是隸屬於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部門,實際上則是一個隸屬於總統、並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的所謂「密碼組織」。

國家偵察局(NRO)

美國國家偵察局成立於1960年8月25日。該機構為美國政府設計、組裝並發射偵察衛星,並協調、收集和分析通過中央情報局以及太空梭、衛星收集到的情報。該機構得到美國國家偵察計劃(外國情報收集計劃的一部分)的撥款。該機構是美國國防部的組成部分之一。

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的前身是美國國家影像與製圖局。「9 11」事件發生後,為保衛國家安全而加強情報網絡,成為美國政府的首要事情。認識到地理空間情報在這方面的重要性,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 布希在2003年籤署了2004防禦法案財政計劃,獲準美國國家影像與製圖局變更為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如今的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部門的一部分,也是美國情報部門的關鍵組織。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坐落於美國馬裡蘭州的貝特斯塔,它的主要設施在華盛頓和密蘇裡州,並且還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聯絡員。

相關焦點

  • 美國曾派特工混入成飛集團竊取殲20機密
    核心提示:美國還派特工四處活動,通過出席各種場合的交流會,套取有關殲10的機密情報。此後,為竊取中國第四代隱形戰鬥機「12號工程」的機密,美國又派人混入成飛機集團,收買有關科研人員,不過最終未果。
  • 美國曾派特工混入成飛竊取我四代機機密情報
    揭秘美國情報系統監視的中國目標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
  • 美對華情報竊聽下血本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監控
    央視網(編譯裴彤 報導)美國或許對哪國的情報都感興趣,但在竊取中國情報上,可謂煞費苦心,下了血本。長期以來,美國情報機關對我國形成了以間諜衛星、偵察飛機、測控電子船以及星羅棋布的監聽站為核心的「360度無死角」網狀偵測系統。
  • 竊取商業機密的華裔女科學家認罪,被判30月監禁
    陳莉曾於去年7月30日在美國地方法院的視頻會上認罪。她被指控共謀竊取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全國兒童醫院的科學商業機密,並針對各種兒科疾病的研究、鑑定和治療進行密謀電信詐欺。陳和她的丈夫,50歲的同謀周宇(音譯),分別在這所醫院的醫學研究實驗室工作了10年(周從2007年到2017年,陳從2008年到2018年)。他們承認共謀從全國兒童醫院竊取至少5項與外泌體研究相關的商業機密。
  • 天津大學教授張浩被美國判竊取高科技商業機密
    據外媒報導,美國聯邦法院26日裁定,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將面臨最高10至15年徒刑,以及每項罪名分別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預計在8月31日宣判。事件回顧據悉,張浩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另一位一桶進修博士的中國人龐慰任職於Avago,張浩則去了Skyworks,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 中情局前僱員揭秘:美國中央情報局專門開發工具竊取外國政府機密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公開宣稱:「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這次輪到中情局自家的情報被人偷了!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羅恩·懷登向其提供了一份內部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致力於開發竊取外國政府機密的黑客工具,卻疏於自身系統安全防護,致使大量機密數據洩露。此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美國中情局前僱員舒爾特涉嫌盜走該機構大量黑客工具,並將這些機密情報提供給爆料網站「維基解密」。
  • 美國裁定天津大學張浩竊取FBAR濾波器機密等3項罪名成立
    6月27日早間,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聯邦法院裁定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將面臨最高10至15年監禁,以及每項罪名分別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預計在8月31日舉行量刑聽證會並最終判決。
  • 網絡安全大案|「海蓮花」:國家機密的竊取者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施聰 劉水 楚華    中國海事機構突遭攻擊,引發安全機構警覺    2014年3月,中國某海事機構一臺辦公電腦出現異常:運行緩慢,CPU內存佔用率極高,原因不明。該病毒不是以破壞系統為目的,而是通過一層層解密,把系統內文件打包外傳,以竊取電腦中的機密文件。    汪列軍和團隊隨即排摸整個系統網絡,卻發現了更恐怖的事情。    原來,他們發現了另外一套專門用於控制伺服器的木馬。    一旦伺服器被控制,那麼該伺服器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將變成傀儡,任人擺布。汪列軍和團隊立即採取了有效的監控防禦措施。
  • 美中情局在華情報網被連根拔除,最完整內幕曝光,令人震驚!
    中情局在2013年曾計劃重建在華線人情報網,但成效很差。據星島日報報導,《紐約時報》引述10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現任或前任美國政府情報官員,揭露上述消息。情報界和執法部門知道出事後,急忙作出補救,防止發生更多同類事件,但調查人員對於秘密線人的身份為何曝光,意見分歧。
  • 懷疑大陸黑客竊取臺灣半導體機密,理由:工作時間996
    CyCraft的研究人員查德·達菲(Chad Duffy)指出,在2018年及2019年於新竹科學園區,發現幾起針對半導體業者的網絡攻擊事件,而且懷疑相關攻擊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黑客集團,不管是初期發現的攻擊或是隨後接獲的響應,都顯示它們採用了類似的策略、技術,以及客制化的惡意軟體,因此判斷至少有7家半導體業者曾被同一黑客集團鎖定,且目的都是為了竊取機密信息。
  • 殲20飛行員裝備蜻蜓眼,視野360度無死角,用眼神擊落敵機
    殲20戰機的全新頭盔科技感十足 1月24日,在大家歡慶佳節之時,一部關於殲20的紀錄片也同時發布,為新年帶來喜訊。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殲20的飛行員已經全面裝備了全新頭盔。從頭盔背部凸起的小點以及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可以確定這種「蜻蜓眼」式的頭盔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頭盔瞄準系統(HMDS)」,而這款HMDS頭盔目前在全世界也僅被F35、颱風和殲20三種戰機裝備,足以看出科技含量之高。
  • 張浩竊取商業機密案正式宣判!判刑18個月,罰金330萬元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日,美國法院正式宣判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判處18個月有期徒刑,起訴期為7年,並賠償47.7萬美元(約330萬人民幣)。
  • 新能源汽車商戰升級:霸凌者特斯拉or商業機密竊取者小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連線Insight,作者丨劉喵喵,編輯丨水笙時隔一年之後,小鵬汽車的「霸凌控訴」又將視線拉回到那場商業機密竊取案。曹光植1998年~2004年在浙江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2004年赴美普渡大學工學院攻讀博士,並於2009年取得博士學位,師從查爾斯·布曼教授,即著名女科學家凱蒂·布曼的父親,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黑洞成像算法開發者。在進入特斯拉之前,他曾負責 iPhone 攝像頭相關工作,可以說近二十年來一直都在計算機視覺、圖像算法領域學習工作。
  • 全視角無死角監控 螢石 C6H報價277元
    螢石C6H的結構設計非常簡單,頂部球形攝像頭+底部圓柱形底座,整體設計比較簡約,採用黑白顏色搭配,這種圓潤可愛的設計給予了很強的親和力,並不會像某些監控攝像頭那樣給人嚴肅感。C6H帶有一個雲臺底座,支持攝像頭水平和垂直轉動,水平355度旋轉,垂直向上90度,向下10度,基本上實現了全景監控。用戶外出時可以將螢石C6H切換成外出模式,其具有活動檢測功能,當鏡頭畫面中出現物體移動時攝像頭會發出警報並將消息推動給用戶,實測發現靈敏度很高,基本上在5米範圍內都能檢測到。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由於痴迷於俄羅斯的蘇27技術而不可自拔,殲14的設計充滿了仿製的影子,技術上過於保守,堪稱山寨版的蘇57,由於很多方面都不如成飛的殲20,最終只能慘澹出局。由於搭配的渦扇10發動機推力比不上俄羅斯的117S,為了達到五代機的超機動性能,只好又安裝了一副看起來十分多餘的鴨翼,而這對鴨翼沒有採用翼身融合技術,因此又增加了不少的雷達反射信號,經過了這一番折騰之後,殲14隱身性能徹底宣告失敗。
  • 美陪審團裁決竊取商業機密須賠53億,海能達:失望,保留上訴權
    ,下稱:摩託羅拉)起訴其竊取雙向無線電技術方面商業機密的指控,得到了伊利諾州法院陪審團的支持,陪審團要求海能達向摩託羅拉賠付總計達7.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71億元)的賠償金。 後者律師還強調,他們將尋求阻止海能達在美銷售。 海能達表示,對本次陪審團裁決表示失望,尊重但不同意本次陪審團裁決:「本次陪審團裁決結果並非一審判決,陪審團裁決結果仍需伊利諾州法院審查後作出一審判決」。
  • 希特勒曾派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到南極洲
    美國和前蘇聯均在希特勒機密檔案中發現,希特勒曾派一批優秀的德國科學家到南極洲。也有人稱,希特勒曾秘密派遣科學家到中國西藏尋找地球軸心,也曾派科學家到南極,希望打開南極的時空之門。那時他曾派人到中國西藏尋找地球軸心,也曾派科學家到南極,希望打開南極的時間之門。二戰後,美國和前蘇聯均在希特勒機密檔案中發現,希特勒曾派一批優秀的德國科學家到南極洲,秘密研製尖端武器,準備稱霸世界。
  • 英飛睿紅外光電雷達系統無死角晝夜監控,機場油田港口周界安防!
    在廣域監控(如機場、碼頭、監獄、港口、電站、油田等)安防領域,常規的解決方案需要在監控區域周圍布置大量的固定視角監控攝像頭,由此帶來高昂的系統成本和繁重的安裝維護、巡視檢查工作。除此以外,傳統監控器有限的監控視角,導致常規安防系統缺乏對入侵目標全程探測和跟蹤能力。作為傳統監控系統的全新替代產品,XSENTRY系列紅外光電雷達系統具有高效的區域探測能力的同時,可搭配可見光、雷射測距、雷達等設備,鞏固安防體系薄弱環節,為您提供全方位安防解決方案。一、強勁內核,高清成像
  • 700米高度無死角監控地災隱患 「白色鯨魚」天府新區上空巡邏
    這個「飛艇」能監控到哪些地方?「幾乎所有區域都能一覽無遺!」成都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高清設備傳回的畫面,飛艇對新區各地區的情況都能進行分析,通過畫面能清楚地看到監控區域內每條街道、巷道、河流、山體、礦山的實況。
  • 竊取了卡普空機密文件的黑客組織,夠開一場「遊戲發布會」了
    今年4月,黑客利用Ragnar Locker黑進了EDP的伺服器,劫持了他們大約10個TB的秘密數據資料,但EDP沒有對此做出回應。聊天中,黑客毫不客氣地發起了撕票警告:如果EDP再不繳納1000萬美元的贖金,他們將把企業的私人機密消息公之於眾。還有更惡劣的手段——在今年的11月初,義大利著名酒類供應商Campari Group被竊取了2TB的文件數據,索求了1500萬美元的贖金。因為沒有得到Campari的回應,黑客們使出了另一種威脅方式。這次威脅來自於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