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妹與博士學長的對話:一年3篇SCI影響因子20+,怎麼做到的?

2021-01-08 網易

  同師門博士學長今年一舉斬獲3篇SCI,影響引子20+,並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學術之星等各項榮譽,名利雙豐收,真可謂博士中的佼佼者,稱他為學霸一點都不為過。

  今天,筆者就以「迷妹」的身份採訪一下筆者的博士學長兼學術偶像,本期採訪可謂乾貨滿滿,也希望他的分享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激勵大家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且行且珍惜。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筆者的採訪實錄吧!

  

  問

  我(迷妹):你好學長,你已經發表了那麼多影響因子那麼高的論文,你做學術的過程應該是比較順利的,請問你是如何做到的?

  答

  博士學長(偶像):我要對你這個問題提出批評。任何人做學術的過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做研究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難。

  首先,我剛讀博士時,也經歷過迷茫,不知道如何開展研究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研究,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究其原因是由於我跨專業考博,在新的領域進行新的探索,一切需要重新開始。所以光修專業課就比同屆的同學付出更多精力,翻看論文更是幾近崩潰,每每都耕讀到很晚,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從辦公室走到宿舍總是感覺很無助,躺在床上夜不能寐的時候也偷偷哭過好多次(雖然自己是堂堂七尺男兒),好在我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真可謂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次,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成功道路上,挫折總比收穫優先到來,繁重的課業、晦澀的文獻是第一個攔路虎,而後是漫長而艱難的鑽研之路。因此熬過挫折才會見到光明。

  再次,我很感謝一路走來給予我鼓勵、支持和幫助的導師。導師是我博士求學路上的指明燈和領路人。當我剛開始讀博最無助時,是導師一直開導我幫助我找到了方向;當我剛開始研究遇到無數個問題時,是導師不厭其煩的一個個幫我解答,甚至會幫我查找文獻;當我對科研沒有信心想要放棄時,是導師一直鼓勵我;當我有了想法著手寫論文時,是導師給我更多的寫作建議和指導;當我寫完論文想要投稿時,是導師一字一句幫我修改,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導師敬業的精神和優雅的氣質深深地吸引著我,也奠定了我以後的人生方向,將來我要成為一個像我導師一樣的人。在此,再次感謝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我指導和幫助的導師。

  問

  我(迷妹):請問學長,對於我們學術萌新來說該如何開展論文寫作?

  答

  博士學長(偶像):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剛開始博士做研究時也是一頭霧水,之後在導師的建議和幫助下我才慢慢走上了正軌,我就說一下自己剛開始做研究到現在發表了一些論文的心得體會吧。

  首先,學會模仿和修正。我認為一切能力的起源都源於模仿和修正,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的初稿是我翻閱二三十篇學術文獻、模仿他們的結構和版式寫作而成的。當時我的導師使用修訂格式一字一句為我修改了論文,滿屏紅色、「面目全非」,挫折感油然而生。經過個人的心理建設、導師的耐心指導,慢慢揣摩導師的修改意圖和原因,我的第一篇論文發表的非常順利。論文發表的滿足感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一針強心劑,鼓勵我繼續經歷挫折、戰勝挫折、不斷進步。

  其次,多看經典,創新關鍵。模仿和修正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當你在模仿和修正的基礎上你對科研的形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就明白了寫作的「套路」。在此基礎上你要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是創新,我認為對研究方向的掌控能力和對創新的挖掘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必須充分閱讀兩到三個主題的文獻,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增減主題數量。第二,將之前了解到的不同領域主題嘗試進行聯繫,一旦建立了內在聯繫就可能是很好的創新。

  問

  我(迷妹):學長,你對於我們未來的博士求學有什麼其他建議?

  答

  博士學長(偶像):建議談不上,我覺得正像我導師所說:「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首先要分門別類、因材施教,但總的來說都有一些共同的問題對每個博士都比較重要。」

  第一,做有意義的研究。我認為做具有實際意義的論文和講具有實際價值的中國故事是最為關鍵的,儘管一些引人注目的選題可能在短期內促進發表,但是從長期科研的角度而言,還是在選題上應該自成體系,富有價值。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要考慮「價值」問題,論文的實際價值以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夠實際執行的對策建議是非常關鍵的。做研究要避免「雲裡霧裡、虛頭巴腦、華而不實」。做研究就是要用最簡單的理論和方法解釋複雜的問題。複雜問題簡單化,而不是簡單問題複雜化。

  第二,多看書、讀經典。一定要多看書,多旁聽課,不要僅限於自己學科,這些課程看似用不到,但可在你之後研究中使你的思維更加開闊,就像我現在的研究仍用到了碩士學的實分析,偏微分方程,流體力學等等內容。同時要閱讀經典,經典著作一定要看,這樣對你知識體系的形成是大有幫助,在閱讀經典的基礎上進行更有意義的創作。

  第三,學好英語。學術要做的好,一定要提高英語,不僅可以加快你日常閱讀文獻的速度,而且還能讓你的學術與國際接軌,與更多國外學者進行交流,不要讓英語成為你的發展瓶頸。尤其是如果以後你想常在學術圈混,國際視野一定要有,而此時英語就至關重要。

  第四,多參加學術會議。我覺得做研究首先要有主動性,多參加會議,主動跟老師,同學們交流課題,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五,保持好心態。做研究要調整好心態,保持平常心,科研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比如結果的差強人意、被拒稿等等,還是要多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

  今天的採訪就到這裡啦,感謝博士學長的經驗分享,也希望對大家的科研生活有所啟發、有所幫助。最後筆者和博士學長都衷心祝願:每一個博士都被世界溫柔以待,成為學術的寵兒,並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祝你們開心生活、快樂科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sci幾區怎麼劃分
    sci幾區怎麼劃分?sci期刊是分區的,總共劃分了四個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但劃分分區的方法,分為了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採用了不同的標準,具體怎麼劃分的,會在本文詳細介紹。首先,sci幾區按jcr劃分jcr分區根據影響因子(IF值),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影響因子從2暴漲到50,這篇「神文」是怎麼做到的?
    僅憑一篇論文,《晶體學報 A》的影響因子暴漲 20 多倍,超過了《自然》、《科學》。這背後沒有任何舞弊和學術不端行為。甚至可以說,這是個在當前學術評價體系下早晚會發生的「趣事」……2010 年 6 月,湯森路透公布的 2009 年期刊影響因子列表在學術圈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前一年影響因子還只有 2.051 的《晶體學報 A》(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居然躍升至 49.926,位列全榜第二!
  • 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多少
    高影響因子代表高發布難度係數,一般創作者發布零點幾的學術期刊就很不易了更別說10之上的學術期刊了,因而,適度關心影響因子就能夠,無須太過追求完美高影響因子,一些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也只接受專家教授的文章內容,因此挑選sci期刊最關鍵的就是說合適自身,針對挑選sci期刊假如創作者覺得有難度係數能夠直接聯絡輯文編譯一鍵排版。
  • 人葛小倫開掛成功收服迷妹一名,劉闖玩脫失去頭號迷妹一名
    在昨天更新的國產動漫《雄兵連之乾坤篇》中導演終於給劉闖加鏡頭了,同時還給了琪琳不少鏡頭,更加加深了琪琳御姐的風範。在上一集中劉闖出手看得平哥很過癮,這次劉闖雖然沒出手但是卻展示了劉闖蠢萌的一面,還差點失去了瑞萌萌這個迷妹。
  • SCI神話早該破了:不明覺厲的影響因子遊戲是怎麼回事?
    我說那個研究發在了《自然·生物技術》上,他一看,「哎呦,影響因子那麼高」,於是他就信了。這個例子說明,在你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一聽說某篇文章發在一個影響因子很高的刊物上,自己就「跪」下去了,覺得那肯定很厲害。影響因子確實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是我們要知道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一般來說學術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響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說雜誌被關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醫學類好多雜誌如《新英格蘭雜誌》、《柳葉刀》等因為看的人比較多,影響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綜述類雜誌。但是,問題也不是絕對的。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創刊於2008年,是一本非常年輕的期刊,主編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珍妮特·巴斯克斯·維瓦爾(Jeannette Vasquez-Vivar),由出版商Hindawi 發布,研究領域為Cell Biology,目前在同領域中排名56/195位,JCR Q2,中科院3區,2019年影響因子5.076.
  • 最新影響因子發布,國產 SCI 冉冉升起
    國產期刊的領頭羊 Cell Research 喜破 20 大關 因隸屬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出版社而素有「中國版 Nature」之稱的國內基礎研究類影響因子老大——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四川大學華西的科研氛圍我是見識過的,但是遇到這樣的神人還是要感嘆一下,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無數人都憋不出1篇論文的時候,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鄧博士在3年時間裡累積發表了46篇SCI !
  • 2015(2014年度)生物醫學期刊SCI影響因子分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影響因子公布的日子,各大期刊的排名和分數都產生了變化。本文中谷君選取了生物醫學類中排名前20的期刊,並就他們的變化趨勢進行了整理。梅斯醫學的期刊智能查詢系統已經對影響因子進行了全面更新,有需要的網友可以訪問http://www.medsci.cn/sci/進行查詢。點擊下載期刊助手APP,影響因子隨手可查!
  • SCI影響因子即將出爐 | 2019年最新最全的影響因子預測
    據小道消息透露,影響因子將於6月下旬公布(可能提前,聽說是20號公布,以官網為準,往都是6月26-28之間)。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這本國產SCI,今年影響因子超16分,連續兩年超10+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NSR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13.222,2018年影響因子(JCR2017)是9.408。NSR 的最新影響因子為13.222,位列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的第3名(4%,Q1),進入中科院分區綜合性期刊1區。NSR的最新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
  • 影響因子發布,亮點紛呈(MedSci點評)
    但國內其它一些雜誌,如中華醫學雜誌,中國藥理學報,WORLD J GASTROENTERO,ASIAN J ANDROL,以及新進入的NRR和中國結合醫學雜誌,影響因子基本不變。2 影響因子Top 10座次。毫無疑問CA-CANCER J CLIN再次高居第一,而且超過90分!MedSci會員一年前預測正確!見:http://www.medsci.cn/sci/submit.do?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 【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 【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 【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