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海是月面上較暗的區域,實際上是無水而廣闊的平原。全月面有22個月海,大多在正面,佔半球面積的一半;背面有3個,佔半球面積的2.5%。最大的月海是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其次是雨海,面積為88.7萬平方公裡;靜海、澄海、豐富海、危海、雲海、溼海等的面積為7~28萬平方公裡,較小的月海面積為1~5萬平方公裡。月海大多有圓形封閉的特點,四周是山脈。月海表層為玄武質熔巖覆蓋。月球背面還有一些直徑為500公裡左右的圓形凹地,形狀像月海,但未被熔巖物質充填,稱為「類月海」。有時把大的圓形凹地稱為「盆地」或「月盆」,很小的月海稱為「湖」。月海中的嶺形隆起稱為「海嶺」。
風暴洋位於月球正面西北部,東側與雨海相連。這一遼闊的灰色平原區域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特徵,如哥白尼月坑、克卜勒月坑等。「阿波羅」12號飛船登月艙在風暴洋著陸,取回34.6公斤月巖和月壤。充填風暴洋的巖石主要是月海玄武巖,其年齡為32~40億年,還有含鉀、稀土元素及含磷酸鹽較高的特殊巖石克裡普巖。
靜海位於月球正面中央偏東北,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怕接誥埠N髂轄牽膊杉?2公斤樣品。充填靜海的巖石為典型的月海玄武巖,主要為高鉀和低鉀月海玄武巖,形成年齡為32~39億年。
澄海也是位於月球正面的月海之一,近乎圓形,直徑620公裡。它西鄰雨海,東南鄰靜海。「阿波羅」17號飛船登月艙在澄海東南邊緣狹谷地帶著陸。
雨海位於月球正面西北象限,西鄰風暴洋,東鄰澄海,呈圓形。「阿波羅」15號和17號對巖石成分和同位素年齡的研究表明,雨海是在39億年前由直徑約100公裡的小天體衝擊月表開鑿而成,大量拋射物堆積在雨海周圍,形成一系列山脈,如朱拉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亞平寧山脈、喀爾巴阡山脈等。這一區域有阿基米德等月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