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測量汽車的安全,經常看到這輛車的鋼板厚度或車身重量,一些老司機甚至按車門板或發動機蓋來判斷。
幾年前,日系車經常因皮薄而冤枉不安全。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不能再看薄厚度來判斷安全性。高強度鋼、超高強度鋼、熱型鋼是幾種常見的車身材料。材料有兩個重要的值: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簡單可以理解為這兩個數值直接反映了材料的硬度。屈服強度可以理解材料變形需要多大的力。拉伸強度可以理解斷裂材料需要多大的力,它們的單位都是MPa。理論上數字越大,材料安全性越高,但對駕駛艙人員來說,越硬越不好。聽起來很矛盾,想像一下內力就知道了。即使你穿著鐵罩衫,內力還是能使你振動。碰撞發生時也是如此。如果材料不能吸收碰撞時產生的動能,會對車上的人造成傷害。因此車身各處的材料都不同。材料的能量吸收效果不同。為什麼不使用能量吸收效果好的材料,沒有它就是成本的原因。一些高級車型經常混合使用超高強度鋼和熱型鋼,從前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拉伸強度和屈服強度都很高。這意味著保護能力很大。它們可以說是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上所述,並不是所有車型都用熱型鋼,因為它受制於成本。以安全著名的沃爾沃 XC90的熱型鋼比率為40%,已經非常高。
以前,熱型鋼一般用於中高級車型,真的受到成本限制,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熱型鋼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本已得到控制。上汽通用五菱和寶鋼、上海大學、上海交大等5個單位聯合起來,在5年多的時間裡突破了熱軋技術。五菱下屬凱捷該車型首次享受科學技術帶來的紅利,凱捷車身的熱成鋼率分別為10.1%,位於ABC柱等重要位置。想想能用這麼好的材料且10萬輛車真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熱成型鋼不是五菱凱捷的唯一亮點。高強度鋼的比例佔63%,還有超高強度鋼、鋁合金等材料。
您可能聽說過保研碰撞成績。車內不安全,中保研碰撞會露出馬腳。在這麼多撞車型中中,我們發現很多10多萬輛國產車型的成績要比很多昂貴的合資車好得多。你是怎麼做到的?這其實和國產車比較願意花的費用有關,把錢花在刀刃上了。之前我們說的熱型鋼其實很多國產車都在使用。費用要高得多,但在國產車企業眼裡中,如果出現安全缺陷,對汽車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榮威RX5 MAX碰撞的綜合成績為G,具體到碰撞細分項,它只有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為P,關係到人員安全的安全指數、車輛安全輔助指數等都為G,成績非常好。
ROEWE RX5 MAX的成績主要是因為ABC柱由950Mpa屈服強度的熱型鋼組成,A柱子內有熱成型加強板、前排車門還有熱成型防碰撞梁。
除材料外,還採用籠形車身結構,前防撞梁體積大,能量吸收效果高4倍。
除ROEWE RX5 MAX外,國產車還有比亞迪唐、WEY VV5、長安CS55等。這些車都是G級成績,材料上也以高強度鋼、超高強度鋼、熱成型鋼為主。
事實上,通過中保研測試的國產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汽車新勢力也是如此。小鵬 G3也取得了G級成績。
國產車的進步是可以看到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也充分注意,不計成本,採用大量的「高強度」材料,保障消費者的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