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由大腦控制的AI外骨骼讓癱瘓的病人自主移動手臂和腿恢復行走。
研究人員在癱瘓病人的大腦和皮膚之間的頭部的每一側植入了一個傳感器,能夠讀取並感知運動皮層中的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在癱瘓病人控制運動的腦區植入了兩個無線接收器。另一邊,腦機接口用於實時接收病人腦部信息,並由計算機讀取和處理。
然後,他們開始使用深度學習AI來識別、學習和增強患者用於每個動作和命令的大腦活動,從而訓練患者移動虛擬肢體,就像操作視頻遊戲一樣。
病人依靠腦電信號來控制外置的骨骼裝置,經過多次的模擬訓練和操縱,已經能夠完成基本的行走。
這種訓練通過腦機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s),也叫大腦埠,配合虛擬實境(VR)和機器外骨骼完成。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在佩戴這三種設備之後,患者通過虛擬實境場景想像行走過程,腦機接口在捕捉到神經信號之後,提取行走信號,指示機器外骨骼帶著下肢做相應的動作。
今年,馬斯克在舊金山「人才招聘會」上提出了「人類未來如何與AI直接對話」的問題。馬斯克給出了「腦機接口」走進人類生活的時間點——2020。按照他的計劃,明年年底之前可以完成首例在人類身上的臨床應用,並具備控制手機、滑鼠與鍵盤的能力。通過「接口」來向不同的腦區回傳信息,讓接受者獲得不同的感知。
比如既可以只是讓大拇指感受到壓力,也可以讓整隻手掌感到某種握感。這是目前的VR虛擬遊戲中無法獲得的一種體驗。到時,我們就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來界定「真實」。
在比如,向視覺腦區回傳信號就可以直接然接收者獲得對應的清晰的成像。還記得馬斯克在設計原則中提到的「帶寬」原則麼?如果這也可以成真的話,那麼VR等穿戴設備顯然成為了一種不必要的過渡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