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燦鵬︱流動的《梁書》:書影背後的版本線索

2021-01-13 澎湃新聞
如果把書本的生命比作河流,借用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的語言,這種線性的、歷時性的要素,呈現出流動的面目。與此同時,主體與支流、原版與補修、刷印年代的先與後、篇卷的完整與殘缺、版刻的完善與損壞、版本價值的高與低、校勘程度的深與淺等相對的關係,使得版本譜系具有豐富而複雜的結構層次。學者溯流上下,試圖把握其間的脈絡條理。我的視域有限,距離目標仍很遙遠。或許套用《周易》的象徵說法比較合適,《梁書》的修訂不是「既濟」的完成式,而是一個「未濟」的開放過程。

《梁書》修訂本的版本書影有八幅,數目是比較多的。在已出十種「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與《隋書》相同,僅次於《史記》的十幅。然而還是缺少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殘宋本,這是我們特別想冠於書首的一種。中華書局也作了很多努力,由於疫情的原因,出版時間緊迫,以及其它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如願展示在讀者面前,有些遺憾。作為次佳的(second best)方案,現在用百衲本影印本作為替代,下真跡一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

殘宋本

臺北的殘宋本是百衲本的底本,在存世《梁書》版本中最為珍貴。我作了統計,全書共有刻版七百零三葉,其中南宋紹興年間刊刻原版七十餘葉,南宋中期補版一百三十餘葉,合計宋版約有兩百一十葉,比例達到全書的三成。而修訂中使用的六種三朝本(包括上圖、國圖、臺北「國圖」與日本靜嘉堂、內閣文庫等處收藏),書中俱未見南宋初年原版,南宋中期補版只有約二十葉之數,兩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殘宋本十四冊,其中宋版葉數目在二十葉以上的,依次是第二冊(三十六葉)、第四冊(二十八葉)、第一冊(二十六葉)、第八冊(二十葉)。景蜀慧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訪問時了解到,第二冊曾作為宋版善本書舉行過展覽,看來院方主事者是很有專業眼光的。但第一冊、第二冊中的宋版葉,都屬於南宋中期的補版,未見南宋初期刊刻的原版。我較為仔細地閱覽全書,發現第八冊中原版有十八葉,最為集中。我們選擇的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書影,就出自這一冊。

三朝本

《梁書》五十六卷,殘宋本有四十卷,缺少的十六卷,百衲本用三朝本配補。現在存世的三朝本大約有十部(另有幾部殘本),修訂中使用了六部,但都不是百衲本配補使用的那一部

(該書載《涵芬樓燼餘書錄》,知未毀於上海「一·二八」戰火,疑尚存於天壤之間)

書影選擇了三種三朝本。上海圖書館藏本是《中華再造善本》的底本,原為湖南湘潭袁氏「剛伐邑齋」藏書。順帶可以一提的是,剛伐邑齋舊址位於滬西武康路,鄰近古法華寺。1950年代初期顧頡剛先生借居於此,利用袁氏藏書,著有《法華讀書記》二十五冊

(《顧頡剛讀書筆記》卷五至六)

《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圖書館藏三朝本

國圖所藏兩種三朝本,第一種與上圖藏本相比,版刻情況較好,文字殘闕漫漶較少,然而它有一個嚴重的缺陷,是明代補刻版葉的版心上方象鼻處「嘉靖×年補刊」字樣,一律被除去,可能是舊時書商做了一些處理,所以版本有失真之嫌。《中華再造善本》之所以選擇上圖藏本,應該有這方面的考慮。我們選擇的書影是南宋中期補版品相較好的一葉,文字筆畫與版框欄線較為完整,其刷印年代應早於上圖藏本,放在一起對照,情形就很清楚。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三朝本之一

國圖第二種三朝本品相較差,壞版闕文很多,但是書中(卷三九末葉)有宋人曾鞏等所作疏語一條,可見仍然部分地保存了宋本面貌。此葉疑為元代補版,是現今存世三朝本中僅見者,非常珍貴。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三朝本之二

現在看來,百衲本配補使用的三朝本,其版刻完善程度,與我們所見的幾種相比,似有遜色之處。可以舉幾個例子。

百衲本據三朝本配補的卷一〇《鄧元起傳》,第十七葉版框右外沿有墨筆小字一行,說明右半葉缺上半,據北監本補四字至十字不等。其闕文情形,與國圖藏本(二)、臺北「國圖」、內閣文庫藏本相同,而上圖、國圖藏本(一)不缺字。百衲本補字時,有新的錯誤(脫文)發生,修訂中作了改正。

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此葉據三朝本配補

《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圖書館藏三朝本

卷二二《安成康王秀傳》的情形也很類似。第四葉版框左外沿有墨筆小字一行,說明左半葉缺末三行,據北監本補足。其闕文情形,與國圖藏本(二)、臺北「國圖」、內閣文庫藏本相同,而國圖藏本(一)版面完整無缺,上圖、靜嘉堂藏本只缺上部每行各三字。

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此葉據三朝本配補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三朝本之一

又如卷四五《王僧辯傳》,亦為三朝本配補,第十三葉(左半葉,第1-2行)「寵章所隆」句。「所」字,上圖、國圖藏本一、靜嘉堂藏本作「既」,國圖藏本二、臺北「國圖」、內閣文庫藏本漫漶不清,北監本、殿本作「所」。可以推知百衲本所據三朝本漫漶,故據北監本描改作「所」(張元濟《梁書校勘記》未出校,當為暗改)。然而南監本、汲古閣本、金陵書局本亦作「既」,「所」字後出,當為北監本臆改,我們作了訂正。

南監本

現在收入書影的南監本,是國圖所藏清順治、康熙遞修本,有清李慈銘批校。修訂工作開始的時候,中華書局提供了書局圖書館收藏的南監本,為清順治修本,書中未見康熙修版,年代比國圖藏本要早,間有佚名批語,以史評為主。書影取捨的考慮是,李慈銘批校本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比較珍貴。李氏批校的學術價值較高,民國年間由王重民先生輯錄為《越縵堂讀史札記》十九卷。修訂中參考了《梁書》和《南史》的札記。《梁書札記》前身為此本批校(《梁書札記》卷首誤寫作北監本,因而有學者以訛傳訛,說李慈銘《梁書札記》根據的是北監本,不確)。書影選葉天頭有李氏批校一則,內容與《梁書札記》基本相同,節文見於修訂本卷五六校勘記,讀者可以參看。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南監本

有一個問題值得在這裡簡單談談。南監本二十一史,是明清時期讀書人最常用的正史版本,直到清嘉慶十年(1805)毀於金陵的火災,才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從明萬曆初年開始,新刊諸史書版持續使用二百餘年,而《晉書》《唐書》《宋史》《元史》數種,版刻始於元代及明朝初年,壽命長達四五百年之久,堪稱出版史上的奇蹟(此前三朝本的情況也類似)。因為是常用版本,大批量刷印,書版容易損壞,經過頻繁的補修及抽換版葉,現在不大容易找到萬曆年間原版的南監本。民國時張元濟先生影印百衲本《梁書》,闕卷以三朝本配補,其中闕字壞版的地方,用北監本(而不是南監本)補足,應當是未能獲得原版南監本的緣故。經眼所及,上海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所藏南監本《梁書》,屬於明萬曆年間的原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未能獲見全書,但就卷一首葉書影來看,應該也是萬曆原版。

原版萬曆新刊南監本諸史的一個明顯特徵,是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及字數(如《梁書》卷一首葉有「鄧欽 三百三十四」的字樣)。後來的遞修印本,版心上方象鼻處「萬曆×年刊」的字樣還保留著,但剜除了下方的刻工姓名及字數。以前學者使用南監本的時候,不太注意這個問題,將來似應予以重視。

李國慶先生編《明代刊工姓名全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是收錄明代刻工資料的一部大書。其中鄧欽條目載明萬曆年間刻書二十三種,史部有《史記》《晉書》《南齊書》《五代史記》四種南監本,未載《梁書》。這四種南監本刻工資料,是根據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間接轉錄。《善本書志初稿》著錄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梁書》南監本,僅有明代刻工裴龍等五人姓名。這個版本影像在臺北「國家圖書館」網站已經公布,經過仔細比對,它並非原版的南監本,實際上是清順治年間的遞修本。書中有若干闕葉(總計十七葉),所闕書葉毫無例外是順治遞修版葉,這種「整容術」,也是舊時書賈做過手腳的印記。其中萬曆年間的原版只有四五葉,保留的刻工信息非常有限。不難想見,如果對原版萬曆新刊南監本諸史進行全面搜檢,可以較大程度地補充明代的刻工信息資料。

上海圖書館藏南監本《梁書》頗為特別。它的目錄不在全書之首,而是插入書內第三冊之首,位置在本紀之後、列傳之前;因為目錄第一葉缺失,所以卷目從列傳第二開始,這可能是舊時書賈「瞞天過海」另行裝幀的結果。聰明的書賈並沒有認識到這部南監本的寶貴之處。目錄之後,有萬曆四年南監祭酒餘有丁序,但沒有萬曆五年南監司業周子義的識語。該葉版心下方無刻工姓名,有「一百四十二」的字樣。這個數字,與目錄末葉文字、餘有丁序和版心文字的合計數目,是一致的。內閣文庫藏本的目錄末葉,餘有丁序之後,有周子義的識語;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吳廷,無數目字。此葉在萬曆五年補入周子義識語時,應當經過重刻。周氏識語說用禮部宋本及《南史》參校,「凡是正數百字」。由此可知,上圖藏本是萬曆四年初刊本,內閣文庫藏本是萬曆五年修訂版本。上圖藏本展現了南監本刊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

內閣文庫收藏的南監本《梁書》有一番來歷。日本明歷三年(1657)正月十八、十九日,在那場駭人聽聞的江戶大火中,著名儒學家林羅山(1583-1657,名忠,號羅山)正在家校讀《梁書》,事急避難之時,「先生輿中所攜,唯所點朱之《梁書》一冊而已。平生造次顛沛,不廢讀書」,到二十三日他就奄然長逝

(《羅山林先生集》附錄卷二《年譜》下,下文省稱《年譜》下)

,後世傳為佳話。在日本儒學史上,林羅山以「無與倫比的旺盛的讀書能力」而著稱

(坂本太郎《日本的修史與史學》第三章,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他在去世前一年曾言:「吾自少壯,既知歷代始末,而廣覽數千萬卷,唯二十一史全部從頭至尾未遑滴朱露,今雖暮齡既迫,猶有一周覽之志。若幸保三年之命,則可以遂素志。」這一年他以硃筆句點完《晉書》《宋書》《南齊書》,次年春讀《梁書》過半

(《年譜》下)

,壯志未酬即長辭人世。

內閣文庫藏南監本《梁書》,目錄首葉卷端上方有「林氏藏書」印記(朱文),下方有一個「江雲渭樹」的閒章。這個閒章,是林羅山本人藏書的常用印記

(參見嚴紹璗《日本藏漢籍珍本追蹤紀實》之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每卷末尾有署名「林學士」的一行題記(硃筆),記錄讀史時間,始自日本寬文十三年癸丑(1673,清康熙十二年)四月十七日,止於五月二十日,書末並有署名「弘文院林叟」的題跋一則(墨書)。林學士、林叟,即幕府弘文院學士林鵞峰(1618-1680,名恕,號鵝峰),為林羅山第三子。按《年譜》下,羅山自己有善本二十一史一套,不幸毀於此次江戶火災;此前又以家藏兩套二十一史,分授二子林恕、林靖(1624-1661,號讀耕齋)。內閣文庫藏南監本《梁書》,即鵝峰藏本的一種。

據尾崎康先生調查(《正史宋元版之研究》第二部第十章,中華書局2018年版),內閣文庫收藏林鵞峰手批正史,無《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宋史》,存《三國志》至《元史》。土屋裕史《本館所藏林羅山舊藏書(漢籍)解題②》

(《北の丸:國立公文書館報》第48號,2016年)

附錄有林鵞峰手校手跋本之跋文,自《晉書》至《元史》計十五種。《三國志》卷一題記署寬文乙巳(1665)季冬五日之夕,《元史》書末題跋署延寶五年丁巳(1677)秋七月二十三日。在《元史》的題跋中,林鵞峰抒發了閱讀全史的深切感慨:「餘初弱冠,再見三史。修《本朝通鑑》之餘暇,見《三國志》《晉書》。其後累年,春少窺園,夏分囊螢之光,秋對屋梁之月,冬映雪後之燈。朱露滴盡,筆頭枯禿。數千萬葉之紙,卷舒以見軸末;二十一史之編,紬繹以至卷尾。嗚呼!先考之遺命,聊可以報之,微力之精勤,亦有其效乎!時維延寶五年丁巳秋七月二十三日,偶當先考諱日,終此大舉,不亦奇乎!」林鵞峰花費十多年的時光,將二十一史依次點讀完畢。他在五十歲以後,勤讀正史作為日課,毅力之強,令人欽敬,真可以說是「善繼父志」的大孝之子了!

北監本

國圖藏北監本《梁書》的書影是一個驚喜。卷一首葉的品相好,並有三方近乎完美的藏書印記,全面展示了它出於名家收藏的身份。印章分別是「鄒儀之印」(白文)、「字補山號曉庭」(朱文)、「錫山蕉綠草堂鄒氏書畫記」(朱文)。鄒儀是清代乾隆時期無錫的藏書家。《四庫全書》中有一種宋人李明復的《春秋集義》,底本就是鄒儀蕉綠草堂藏本。繆荃孫舊藏明翻元天曆刊本《范文正公集》,也鈐有這三方印記

(《藝風藏書記》卷六)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北監本

汲古閣本

汲古閣本十七史雖刻版於明崇禎年間,經明季戰亂頗有損失,至清順治年間修補完成,始通行於世,為清代士人閱讀正史的另一種常用版本。王鳴盛的名著《十七史商榷》,就是以汲古閣本十七史為商榷的對象。晚清著名學者陳澧(1810-1882,字蘭甫,稱東塾先生),所著《毛本梁書校異》,顧名思義是汲古閣本批校的輯錄之作。另一位著名學者王闓運(1832-1916,字壬秋)批點的汲古閣本正史,今存《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梁書》《魏書》《南史》《北史》《新唐書》等十一種,藏於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

收入書影中的,是國圖所藏清人葉萬等批校本。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這部汲古閣本十七史,為清代葉萬、薄啟源校跋並錄有宋代以來多位學者的札記及批校,值得學者關注。葉萬(1619-1685),又名樹廉,字石君,號道轂,江蘇吳縣人,徙居常熟,清初藏書家,著有《續金石錄》《樸學齋集》等。清人孫從添《藏書記要》第四則《校讎》云:「惜乎古今收藏書籍之人,不校者多,校者甚少。惟葉石君所藏書籍,皆手筆校正,臨宋本、印宋鈔,俱借善本改正,博古好學,稱為第一。葉氏之書,至今為寶,好古同嗜者賞識焉。」予以很高的評價

(並參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四「葉樹廉石君」)

1970年代「二十四史」點校工作中,似已使用這部汲古閣本十七史。《顧頡剛日記》卷一一(1971年8月5日)云:「看洞庭山葉萬(石君)所校錄《南齊書》,及吳慈培以宋本校殿本兩種。看王仲犖所點樣張。」這是一個明證。原點校本《梁書》中似乎也有蹤跡可尋。卷一二《柳忱傳》「忱復同諫」句,諸本俱作「同」字。葉萬《梁書》校語:「『同』疑『固』。」原點校本在沒有版本依據的情況下,改作「固」字,疑即採用了葉氏的看法。

《梁書》葉萬等批校本目錄第二葉黏有浮籤一,文曰:「硃筆臨錢宗伯批閱本。墨筆臨熊櫱庵本,評語雜錄宋元明名人。又臨何小山校宋本。」錢宗伯指錢謙益(1582-1664),字牧齋,為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櫱庵是熊開元(1599-1676),字魚山,湖北嘉魚人,明亡棄家為僧,隱於蘇州之靈巖,名正志,號櫱庵,《明史》卷二五八有傳。小山是何煌(1668-?)的字號,為清初著名學者何焯(1661-1722,稱義門先生)之弟。書影所選為卷一九首葉右半葉,其朱、墨二色批校,分別過錄自錢謙益、熊開元二氏校本。所謂「臨」,當是原樣迻錄,彌足珍貴。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汲古閣本

葉萬校本錄有宋人呂祖謙(1137-1181),明人邵寶(1460-1527,號二泉,江蘇無錫人)、鄒泉(字子靜,江蘇常熟人)、于慎行(1545-1608,字無可,山東東阿人)、王志堅(1576-1633,字淑士,江蘇崑山人)、王誌慶(1591-1642,字與遊,江蘇崑山人)、朱明鎬(1607-1652,字昭芑,江蘇太倉人),清人陳允錫(1639-1722,字亹齋,福建晉江人)的評語多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著錄云:「清葉萬校並跋,清薄啟源批校並錄清何煌校跋又錄明于慎行、王淑士等人札記。」附註項有欠完備,似可稍作修訂:「清葉萬校並跋,並錄清錢謙益、熊開元批校及何煌校跋,又錄宋呂祖謙,明邵寶、鄒泉、于慎行、王志堅、王誌慶、朱明鎬及清陳允錫等人評語。」

武英殿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武英殿本

殿本的書影,為國圖藏傅增湘校、章鈺題款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著錄。此書目錄末葉有章鈺題跋,云:「江安傅沅尗增湘校宋眉山七史本於京師圖書館,庚申六月長洲章鈺傳校一過。」並鈐有「章式之校宋本」印記。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章鈺(1865-1937,字式之,江蘇蘇州人)二位先生,是現代著名的藏書家與文獻學家。

這部書有一個特別的由來。1913年5月,傅增湘的母親去世,為了排遣憂懷,他於7月初從天津赴京,至京師圖書館閱書三月,自夏曆秋,在館百有六日,校勘《後漢書》等宋本及校本書十餘種,為其一生專力校書之始,後撰有《西涯校書記》紀其事

(載《藏園遺稿·雜著》;參見孫英愛《傅增湘年譜》,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此次傅氏所校宋本書中,就有《梁書》四十卷。這個殘宋本,前面已經說過,即百衲本底本,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章氏題跋中的「庚申」為1920年,在傅氏校勘之後七年,始作過錄。傅氏的校勘方式,是將宋本的異文及篇題、卷葉、行款、格式等不同之處,逐一標識於殿本相應位置(不過傅校似乎沒有做到巨細靡遺的地步)。這是清代學者校書之成法,也就是所謂「死校」。如今《梁書》百衲本和殘宋本都可以方便地閱覽,傅氏校勘記錄,似乎已成為既陳之芻狗,失去其版本與校勘價值。其實不然,但凡涉及漫漶文字辨識等疑難問題,傅校本有很好的參考與提示作用。這裡舉一個例子。

卷三三《張率傳》載《舞馬賦》「思展足於南野」句。「南」字,三朝本以下俱無異文,殘宋本漫漶,百衲本描潤作「南」(張元濟《梁書校勘記》未出校,屬於暗改)。我們通校殘宋本時,此處輕易就放過去了。然而章鈺過錄的傅增湘校本,指明此處「南」字,殘宋本作「大」。我們仔細地觀察和辨識,對漫漶文字殘留的字形、筆畫和筆勢進行分析,認為此字確實當如傅氏所校作「大」,而不可能是「南」。百衲本的描潤是錯誤的。「大野」意指廣大的原野,與上文「壯心」相對,似乎於義更勝。三朝本作「南野」,可能是後人補刻時的誤改。修訂本出於審慎的考慮,沒有改字,但補充了一條校記,將殘宋本的異文列出。張率《舞馬賦》僅見於《梁書》,由此恢復了這篇作品的一處早期文字面貌,這無疑是一個有意義的校勘。前輩學者心細如髮,眼光獨到,真是令人欽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雲頂10.5煉獄影陣容攻略 千珏安妮將成為10.5版本熱門
    雲頂之弈S2賽季也到了末期,從最開始的煉獄陣容起手,到版本末期的煉獄陣容的收尾,都是玩家喜愛的熱門陣容,根據美服數據給大家盤點一下煉獄和影的結合陣容,或許成為版本末期的衝分首選陣容
  • 吳夜雨︱雜談魯迅先生與宋版書影箋及永樂大典箋
    是否宋版書影箋和永樂大典箋只是版刻文字的留真樣本,完完全全地照搬古籍?或者魯迅對收藏家津津樂道的古籍,還留有一點弗洛伊德般的「潛意識」?一部《紅樓夢》,能讓「經學家看見《易》,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那麼我也對手邊的幾枚書影箋紙「索隱」一番,略窺大先生的偏愛與「偏恨」。
  • 雲頂之弈新版本月蝕六影陣容怎麼搭配 10.3版本最強陣容推薦
    雲頂之弈新版本月蝕六影陣容怎麼搭配?雲頂之弈10.3版本最強陣容如何搭配?雲頂之弈新版本最強陣容是什麼?在雲頂之弈這一遊戲中,包含有非常多的陣容,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是雲頂之弈新版本月蝕六影陣容推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雲頂之弈新版本月蝕六影陣容怎麼搭配?
  • 《雲頂之弈》9.24影遊俠地獄火陣容怎麼搭配 影遊俠地獄火搭配推薦
    導 讀 雲頂之弈影遊俠地獄火怎麼玩?
  • 英雄聯盟雲頂之弈10.5版本:6影煉獄,火影遊俠,版本S級陣容
    英雄聯盟雲頂之弈在最近迎來了全新的10.5版本,這已經是元素崛起的最後一個版本了,一代版本一代神,沒有最強的套路,只有最強的玩家,適應能力才是對玩家們最大的考驗,今天就為小夥伴們帶來一套10.5版本S級陣容:6影煉獄遊俠!
  • 季羨林散文裡的書影
    合集按「雪貓撲影」「藤影荷聲」「春宵輕夢」「馨愛市井」「似水流年」「人間真情」分類,可算是對季羨林散文按主題重新集納的嘗試。    品讀季老的散文,會發現幾乎篇篇有「情」,細味之,又幾乎篇篇有「書」。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欣賞一句簡單樸素的老話:「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 雲頂之弈新版本影遊俠地獄火陣容怎麼搭配 9.24b版本強勢上分陣容...
    雲頂之弈新版本影遊俠地獄火陣容怎麼搭配?雲頂之弈9.24b版本強勢上分陣容如何搭配?雲頂之弈新版本影遊俠地獄火陣容是什麼?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雲頂之弈新版本影遊俠地獄火陣容推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lol》雲頂之弈新版本最強月蝕怎麼玩 月蝕六影玩法攻略
    導 讀 lol雲頂之弈新版本月蝕陣容怎麼搭配?「月蝕六影」套路應該怎麼玩呢?
  • 《冒險島》新版本上線 揭秘影子鍊金術師的傳奇故事
    6月27日,《冒險島》V153版本上線,全新劇情、福利內容等你來體驗~次元之書第五章——影子鍊金術師自V153版本更新後,等級100級以上的玩家即可體驗次元圖書館第五本書<影子鍊金術師>的劇情。在這本書中,玩家將扮演「影子騎士團」的一名醫療員——「影牙」。
  • 雲頂之弈9.24版本4影3地獄火3召喚使2遊俠陣容怎麼搭配 新版本最強...
    雲頂之弈9.24版本4影3地獄火3召喚使2遊俠陣容怎麼搭配?新版本最強吃雞組合是什麼?雲頂之弈最強陣容如何搭配?雲頂之弈這一模式的9.24版本已經正式上線了,在這新版本中新增了系魂這一羈絆,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是雲頂之弈9.24版本4影3地獄火3召喚使2遊俠陣容推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另闢蹊徑的上分陣容——月蝕六影
    在雲頂之弈最新的版本中,隨著夢魘的削弱與光羈絆的增強,沙漠召喚劍與六光陣容成為逐漸成為了版本的主流,隨後的是強勢了三個版本的法海與劇毒狂戰士,而以影羈絆為核心的陣容卻鮮有人問津。
  • 『點亮屏幕:攝·影·書』開啟冬日閱讀模式
    原創 PHOTOFAIRS PHOTOFAIRS影像藝術博覽會 收錄於話題#2021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4#影像藝術博覽會2#『出版』1#『點亮屏幕:攝·影·書』1#如何讀,為什麼讀1
  • 明晝夜影劫成型必衝分 雲頂之弈S4版本答案
    小夥伴們知道當前版本雲頂之弈最強的衝分體系陣容是誰嗎?沒錯就是「明晝夜影劫」體系陣容。這套陣容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成型,基本就是穩定恰雞。其在國服雲頂數據中,有著超過50%的登頂率,並且也稍稍碾壓被克制陣容,如此強大的陣容該如何駕馭呢?廢話不多說,趕緊開始今天的解析。
  • 【楓橋湖影】打通管控服務雙通道 流動人口管理更精準
    科技手段作支撐  全面摸排流動人口  2020年4月,湖裡縣後社一戶出租房外  社區民警劉大助敲響了房門  ……    此舉在疫情防控期間顯現了成效,網格員、防騙宣傳員化挑戰為機遇,抓住機會全面排查登記,切實摸清了轄區流動人口底數和基本情況。
  • 書影畫系列 第二集《是枝裕和的海和貝多芬晚期四重奏》(下)
    義大利四重奏的黑膠值得收藏的大多是前期在Philips錄製發行的版本,後期版權給了Decca,所以二手市場上也是以Philips的系列為主。,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後再簡單地為大家推薦幾個值得收藏聆聽的版本,包括茱莉亞四重奏、匈牙利四重奏、布希四重奏以及布達佩斯四重奏的版本。
  • 現在,Kindle電子書也有Kids Edition版本了
    讀書這件事當然是要從娃娃抓起,亞馬遜多年來在其Fire平板電腦中一直提供Kids Edition版本,而現在,它也將在新的Kindle電子書中加入Kids Edition版本。
  • 雲頂之弈:大嘴蠍子核心,「高壓電」套路,逆版本陣容不輸六影
    自從上個版本六影加強之後,雲頂之弈逐漸變成了六影之弈,無論前期被打成什麼樣,只要刷出劍聖立刻翻身做主人,要是運氣好拿到兩星劍聖,那吃雞就是囊中之物了。基本上每局遊戲中都有兩三家憋著六影,讓人大感頭疼。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一套克制六影的逆版本陣容,對付六影特別容易!
  • 《雲頂之弈》煉獄影千珏陣容怎麼玩 10.3煉獄影千珏陣容搭配指南
    觀看英雄聯盟更新信息的玩家對版本變動還是比較了解的,之前雲頂之弈的更新中變化還是比較大的,首先的一點就是在選秀的環節取消了金鏟鏟,這讓想要拿鏟子合成陣容的玩家非常難受。
  • 雲頂之弈10.1版本影系魂光影克制月蝕陣容
    這套陣容還是比較厲害的,也是比較克制當前版本幾個比較厲害的陣容的,具體的玩法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就是陣容了,陣容比較簡單,就是六光加上三影。然後盧錫安和賽娜的系魂組合也是非常不錯的。 6光3影2系魂(8人口)
  • 獨家|鼴書:藝術,一件與書共存的事
    Pigao對網絡上「藝術家書」詞條下的內容進行了選擇和梳理,相當於從藝術家書深廣的內涵與外延中,打撈出具體的時間、人物、事件、藝術風格種種,方便對藝術家書還不甚了解的讀者按圖索驥,只要對藝術家書抱有好奇,就可以順著鼴書的線索找到並結構起越來越豐富的信息。手作漫畫:藝術家書初體驗鼴書自主策劃做藝術家書完全始於機緣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