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是天生的嗎?抓住0-3歲這個「黃金時間」

2020-12-05 糖果育兒日記

對於自閉症的了解,我是從影視作品上知道的。早年間看過一部韓國電影《馬拉松》男主角二十多歲,叫草原,他是一個自閉症患者。才知道有自閉症這種病。

朋友的孩子確診自閉症,原來就在我身邊

一直以為,這種病只有在電視裡才能看得到,但去年朋友說,自己剛上幼兒園的女兒被確診為輕度自閉症,需要到專業機構上幹預課。

瑩瑩性格很活潑,古靈精怪的,我真的無法將這樣的孩子跟自閉症聯想到一起。從未想過自閉症竟然離我這麼近,就在我身邊。

我們兩家一直關係很好,即使不在一個城市,每年春節都會找一天小聚。他們女兒小瑩剛出生的時候,我跟老公還到醫院探望過。

前年春節的時候,還聊著幼兒園都聯繫好了,但是捨不得孩子,決定晚點再送。

去年幼兒園老師就建議他們夫婦兩個,對孩子進行自閉症檢查。沒想到一查就確診了。

當地並沒有自閉症幹預機構,欣欣請了長假,帶著小瑩來到了省會城市。

因為孩子症狀較輕,每個月的費用大概三千多,再加上房租和日常開銷,一個月要五六千塊。只靠她老公一個人的收入遠遠不夠。

不過好在老師說小瑩症狀比較輕,大概上一年多的幹預課,就能回到普通幼兒園。全家人只能「勒緊褲腰帶」,再難也要撐過去。

她們所在的機構是私立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欣欣跟別的家長交流,小瑩的花銷還是最小的,有的孩子每個月需要上萬的花銷,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得起的。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

兒童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廣泛發育障礙性疾病(PDD),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嚴重心理髮育綜合症。

換種通俗的方式講,自閉症患兒,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但自閉症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兒童生長發育期出現的。比較直觀的表現就是社交障礙還有一定的行為混亂。

通常發病在3歲之前,有相關專家指出:通過錄像觀察,可以在孩子4-6個月的時候就發現行為混亂。越早發現,越早幹預,孩子更容易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數據顯示,自20世紀40年代,臨床上首次描述該疾病至今,發病率逐年攀升。

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保守估計我國13億人口中,自閉症人群超過1000萬,而且每年以20萬的速度增長。

看到這個數據時我很震驚,比我想像的還要多。所以,自閉症其實離我們並不遠,也許就在你們身邊。

自閉症一般在3歲之後診斷出來,錯過了「黃金時間」

孩子自閉症被發現的年紀,一般是3歲之後,孩子上了幼兒園,需要社交融入集體後,才會被發現「不正常」。

在小瑩的被確診之前,同事小鄧的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她擔心的總是看幼兒園的監控,他兒子一個人拿著凳子坐在講臺,跟班裡的小朋友零交流。

一般來說,自閉症越早確診,越早幹預,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些媽媽會在孩子嬰兒時期(4-6個月),發現一些反常的現象。孩子在嬰兒床上,只是自己在玩,媽媽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出來具體是哪裡。

很容易就被忽略了,也就錯過了可以更早確診自閉症的黃金時期。

什麼是CHAT量表,如何篩查?

CHAT是嬰幼兒孤獨症篩查表的英文縮寫,適用於18個月以下的孩子,進行自閉症篩查。可以篩選出高危的自閉症兒童。

但對於症狀較輕的不能做出排出診斷,如果家長對於孩子有懷疑,還是要帶孩子去相關醫院進行檢查。表格如下:

自閉症是一種影響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病症。

家長還可以做哪些幹預呢?

1) 注意培養孩子情商

讓孩子學會「愛」,孩子的幼兒園之前的時光,一般都是在家裡度過的。身邊只接比較親近的人,一直是「愛」的受眾,可能會變的比較自私,喜歡的東西不讓別人碰。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大方」。

李玫瑾曾經分享過一個育兒小故事:過年的時候,她扒開了一個橘子,女兒過來就想要吃。她掰了一瓣,讓孩子先給爺爺,孩子送了過去。

又掰了一瓣讓給奶奶,孩子又送了過去;然後又掰了一瓣,孩子主動說要分給姑姑。

家長引導孩子去分享,並讓他們在分享中得到快樂,可以有效的避免自閉症的問題。

2) 不要把孩子「封閉」起來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現在都居住在樓房,有很多都是住了很多年,跟鄰居從來不說話的。特別是住高層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體弱,再加上出門麻煩,就一直呆在樓上,不帶孩子下樓走動,接觸人群。

成長環境過於封閉,孩子接觸不到外界,也一直沒有同齡的玩伴。很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導致上幼兒園也不會跟小朋友一起玩。同事小鄧的孩子就是這樣,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才能融入幼兒園的環境。

3) 培養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參與家務。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用做,孩子的事情事無巨細的都自己打理。

這樣孩子就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對外界的事物毫不關心,更多的時候用於獨處,時間久了容易養成孤僻的性格。在社交上就變的消極,不願意接觸外人。

4) 多讓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參加社區活動,讓孩子多接觸小孩子,一起玩耍,培養友誼。也可以約著一起去動物園,海洋館,或者給別的小朋友過生日一類的活動。

排雷:不是所有自閉症患兒都是天才

很多影視作品中的自閉症患兒,都有著常人不能企及的天賦。

像是美國電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就有對數字敏感的天賦。

他屬於艾斯伯格症候群,雖然在社交和溝通上存在跟自閉症相似的症狀,但這類孩子往往比普通孩子更聰明,而且有很好的語言技巧。

有著「中國雨人」之稱的周瑋,因為參加《最強大腦》而被觀眾熟知。這個外表看上去有些「傻」的人對數字異常的敏感,可以用難以置信的速度算出高位數的平方和開方。

別人還沒寫完,他已經能夠準確的說出答案了。

但周瑋並不是自閉症,他被診斷為「頑固性低血糖及智力發育低下」,症狀看起來更類似於腦癱,並不是自閉症。

當時專家評審,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教授魏坤琳,激動的稱周瑋為「中國雨人」。可見一個如此高學歷的人,對於自閉症知道的也並不是很清楚。

【糖果育兒寄語】

家長們需要提高對自閉症的認知,以免因為忽視,而造成孩子無法融入正常的社交生活。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陽光快樂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覺得自閉症離你遠嗎?

相關焦點

  • 關注自閉症: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來源:新浪財經2021年1月1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 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導讀】自閉症兒童有明亮的雙眼,卻拒絕和他人對視;他們有正常的聽力,卻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他們能正常發聲,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或被認為智障,卻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
  • 害怕「長大」的自閉症:「星星的孩子」未來應該怎麼辦?
    自閉症孩子還有未來嗎?將來能夠做什麼? 孩子需要終身照料嗎?我們老了他該怎麼辦?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生活註定很艱難? 想要照顧孩子的同時擁有自己的生活,可能嗎?
  • 為自閉症孩子點亮星空 瓢蟲一號衛星閃爍"你好星星的孩子"密碼
    未來網北京4月3日(記者 梁希理)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昨日晚間十點,一顆名為「瓢蟲一號」的衛星在北京上空閃爍莫爾斯碼「你好星星的孩子」(NIHAOXINGXINGDEHAIZI),為自閉症兒童送去來自太空的祝福。
  • 昨天,你看到那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了嗎?
    你看自閉症兒童的畫,星球是色彩斑斕的,小動物是靈動的,濃烈的色彩,粗獷的筆觸,都是他們隱藏在畫面裡的小心思,非常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我特別喜歡學員東東的這幅畫,星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金黃色,而是粉紅鮮嫩的,這些星星就像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也許他們跟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也許他們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但他們依然有自己獨特真實的美好。
  • 心聞|走近星星的孩子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為0.62%,相當於每160個兒童中有一位孤獨症兒童。上世紀80年代之前,自閉症在我國沒什麼存在感,直到1982年,南京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的陶國泰教授首次報導了四例孤獨症的孩子後,這一病症才逐漸地為我們所知。那些出生於1990年前後的自閉症患者,被稱為「第一代自閉症人」。
  • 自閉症,星星的孩子:他們大多並非天才,他們身後才是真實的人間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兒童有一個詩意的名字,被稱作是:落入凡間「星星的孩子」,他們給人的印象是孤僻、安靜、不跟人接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男孩多多,今年26歲,就是這樣一個重度孤獨症患者。從4歲確診至今,他的母親周靜便一直陪伴著他與病魔抗爭。
  • 世界自閉症日,FESCO邀你一起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來源:環球網公益頻道】他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遠離人群,遠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他們期盼融入,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交朋友;他們中大多數沒什麼天賦異稟,只會畫出一段毫無意義的曲線,畫不出神似畢卡索的「一元畫」。
  • 關愛自閉症兒童 守護「星星的孩子」
    安青網訊為促進城市文明建設,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加強社會各界對自閉症兒童的關注和了解,幫助他們走出孤獨世界,更好地融入社會。9月28日,由團滁州市委、滁州市青年聯合會主辦,滁州市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滁州市啟程兒童康復發展中心、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協辦的「守護『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症兒童」活動暨慈善捐贈儀式在啟程兒童康復發展中心圓滿落幕。滁州市青聯主席郝仙紅、市青聯常委嚴為偉及二十餘名市青聯委員參加了活動。
  • 來自星星的孩子
    2011年,北京和臺北同步上映《遙遠星球的孩子》,這是一部由周迅、陳坤旁白配音,以孤獨症患者為題材的公益紀錄片,通過跟拍真實自閉症兒童的生活,從親子、家庭、工作、夢想來出發,透視生活的種種現實與細節,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累積出動人的能量,是屬於「愛」與「幸福」的故事。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有這樣一群孩子,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他們在溝通交流方面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好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 關愛「星星的孩子」 溫暖「孤獨的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文/圖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不會與人交流。這些孩子就是自閉症兒童。因為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規律沉浸在自我世界裡,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游離於現實生活之外,因此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 世界自閉症日:社會家庭共發力 不讓「星星的孩子」獨自閃爍
    ,他們有著明亮清澈的雙眼,你卻無法捕捉他們的目光;他們會發出稚嫩的咿呀聲,你卻難以與他們進行對話;他們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漂亮、燦爛,卻又遙遠、神秘,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就是自閉症兒童。今天(4月2號)是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了解他們,接納和支持他們。
  • 青春|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孩子,又稱「星星的孩子」,他們被認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融入社會。自閉症是一種持續終身的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自閉症病因尚未明了,無法治癒,只能通過終身的康復訓練以改善。
  • 年糕媽媽採寫稿:3個自閉症家庭的自救之路|王琪|自閉症兒童|孤獨症...
    在大眾傳播的浮光掠影裡,自閉症群體一直被少數幾個標籤描述:悲慘、星星的孩子或意外的天才。自閉症,也叫孤獨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廣泛性神經發育障礙。譜系,意為像光譜一樣寬廣。大多數譜系兒童的養育者,都會提到一點——沒有兩個表現完全一樣的譜系孩子。
  • 關愛「星星的孩子」 溫暖「孤獨的心靈」——鳶尾花社工在行動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在風景如畫的鳳埡山麓,來自南充市嘉陵區寶光山社區南榮路支部書記蒲桂芳和社區婦聯主席陳十一正在溫柔地給社區的自閉症兒童任某睿小朋友鼓勵加油。旁邊的家長和小朋友也一同加油助威。
  • 你所不了解的秘密,跟著電影《星星》了解自閉症
    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回顧一下去年風靡整個桐廬的影片---陳小景導演的《星星》,通過電影來了解一下自閉症。
  • 來自星星的自閉症兒童,和孤獨星球的真相
    後來童童去了一家特殊的幼兒園,許多自閉症孩子都在裡面接受特殊訓練。那裡流傳著許多匪夷所思的個案:有個孩子一句話都不會說,但任何歌曲只要聽過一次,都能分毫不差地哼唱出來;還有個孩子記性好得驚人,雖然自己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無法組織,但5000字的演講稿聽3遍就能複述出來……「雨人」,這個用以形容孤獨天才的詞彙,總是與「自閉症」相伴而生。
  • 小孩3歲還不會說話?應警惕孩子自閉症,這六個方面的表現是徵兆
    #你好星星的孩子#文丨福林媽咪有位讀者給我發私信,憂心忡忡的說,她家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比他還小兩個月的表弟,已經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了,她擔心孩子得了「自閉症」。這位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通常情況下,孩子一歲多開始可以模仿大人說話,兩歲左右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三歲還不會說話,這就需要重視了。
  • 「99公益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 幫助自閉症患者打開心靈之窗
    原標題:「99公益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幫助自閉症患者打開心靈之窗圖說:「99公益日」關愛自閉症兒童一起捐活動現場來源商場內的行人紛紛駐足,與活動工作人員、演職人員和自閉症的孩子們共同演繹「讓愛傳出去」。  這是一場特殊的公益活動。活動的主要演職人員,是一群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症患者。在人們的印象中,自閉症的孩子或性情古怪、或行為刻板、或木訥寡言,無法融入社會、無法獨立生活。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更容易變成天才?培養孩子高智商,沒有捷徑
    此後他沉浸在計算器中,並表現了異與普通人的數學天賦,等差數列,高次冪運算、2位數、3位數還有4位數的乘法,高位數的開平方、開立方、循環小數化分數都周瑋迅速給出準確的答案。  難道這就是我們常人口中的天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