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雲計算領頭羊的亞馬遜雲服務(AWS)一向低調,但其行業地位令其很難不被放在放大鏡下仔細審視。其中,在每年12月舉辦的旗艦技術會議re:Invent大會,就是觀察這家雲巨頭公司的重要窗口。
可以說,re:Invent直接決定了AWS雲技術未來發力方向,體現了雲計算技術產品洞察、商業實踐和主流走勢。同時,在2020年,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衝擊下,AWS執行長Andy Jassy分享如何建立一個具備速度和持續創新文化,來隨時應對外界環境變化,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企業需要一直不斷重新塑造自己。」 Andy Jassy在主題演講中稱。因為疫情,許多企業在今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必須做出改變,改變業務模式、辦公方式等。
空口白牙無法說服質疑者,市場需要AWS掏出更多重塑背後的更多答案,這需要在技術和產品上給予回應。
成為「規則改變者」
作為制定雲計算行業規則的巨頭,AWS自身也在積極挑戰規則,以「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的姿態立於行業。
在今年re:Invent大會的第一天,AWS就發布多達43個新產品和服務,覆蓋從計算到存儲、自研晶片到資料庫,從容器、Serverless(無伺服器)直至機器學習,再到邊緣計算和混合雲,堪稱無遠弗屆。
四項工具被Andy Jassy重點提及,被稱為「規則改變者」,是當前企業IT運維的顛覆性工具,分別是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AWS Glue Elastic View、Amazon SageMaker Data Wrangler以及AWS Proton。
資料庫服務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它是Amazon Aurora無伺服器資料庫的新版本,可以做到實時擴容,優化高負載下服務使用成本,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擴展至支持幾十萬個數據讀寫次數。
不妨回顧一下在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情景,當上千萬家企業、近億人在家辦公時,各種在線服務訪問量激增,猝不及防的服務提供商只好無奈限流拉閘,伺服器緊急擴容。最終無論是用戶還是服務商,都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
在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助力下,不難想像此類窘境可得到極大緩解,當開發者應對業務暴增,流量開支巨大的極端情形時,便不需要買大量伺服器來匹配峰值的運算需求,而是按照需求進行容量配置。
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說,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款數據服務可以做到這個量級,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整體推動了資料庫服務的演進。至今,已有35萬個資料庫遷移到了AWS,以應對消費經濟激增、業務流量頻發。
在數據分析服務領域,AWS發布了AWS Glue的新功能AWS Glue Elastic View,可以從多個不同數據源創建實例化視圖,持續檢測數據源的變化並自動更新到數據目標,形成統一的數據視角,徹底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得以大幅縮減客戶的開發成本。
例如在線零售產業的客戶,可將Amazon DynamoDB 資料庫中的網站流量數據、以及Amazon Aurora資料庫中的購買歷史數據進一步結合,將其複製到新的資料庫中,以支持基於瀏覽模式,實時針對顧客進行營銷。這樣,數據就像血液一樣流動起來,為企業業務運轉提供生命力。
在時下火熱的機器學習領域也是AWS在布局的重點,「機器學習是我們這一代人能遇到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10萬客戶在使用AWS的機器學習服務,很多客戶已經將機器學習用於其核心業務。」 AWS全球機器學習副總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說道。
Amazon SageMaker是面向機器學習開發者的集成開發環境、全託管服務。它依託多項工具,化繁為簡,使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能夠從根本上更輕鬆、更快速地構建、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過去一年,AWS就為Amazon SageMaker交付了50多項新功能,在今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再次發布9項Amazon SageMaker新功能,Data Wrangler就是其中之一。
Data Wrangler即數據特徵提取器,其內置了300多個數據轉換器,讓客戶無需編寫任何代碼,就可以機器學習用到的特徵進行規範化、轉換和組合。實際上,開發者只需把Data Wrangler指向合適的AWS數據存儲或第三方數據存儲,就可以在SageMaker Studio中預覽數據轉換,然後應用到整個數據集。
第四個是開發工具AWS Proton,Proton有質子之意,AWS Proton作用為簡化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的開發和部署。這幾年,容器技術大為流行,程式設計師需要把要發布的應用程式打成包發給運維人員,然後由運維人員在生產環境進行部署。當隨著應用的版本迭代越來越多,應用的依賴庫版本錯綜複雜,往往會出現開發環境和生產環境不一致的情況發生。AWS Proton將使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程式的開發和部署自動化。
不難發現,總結AWS近年來的產品和服務布局,一條主線貫穿其中:保持活力,不斷重塑,盡其可能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武裝企業,降本增效。這意味著,更少的自定義代碼、自動化、減少雲端維護的困難度等。「客戶不關心手段,他們更在意結果。」顧凡如此總結。
在IT史上,一個問題頗為經典,就是:IBM賣馬桶嗎?
看到這個問題您一定會發笑,這是什麼問題?IBM怎麼會賣馬桶呢?有人引述帶領藍色巨人「大象跳舞」的前CEO郭士納的一句回答,「如果客戶需要,IBM也可以賣馬桶」。
如果郭士納真的說過這句話,他實際上講的是根據客戶的需求,IBM可以靈活地提供客戶需要的解決方案。另一個含義是,IBM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整合必要的資源為客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技術、方案,乃至像馬桶這樣的物件。
現在來看,IBM「賣馬桶」,銷售解決方案,實際上和AWS在雲端推出各式工具並無太多差異: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客戶需要什麼就賣(做)什麼。究其一點,AWS產品發布如此之豐富,根本原因是為回應客戶需求而產生的,而不是為了炫技。
重塑一切,最終改變世界
同期,圍繞著re:Invent大會主題「重塑」(reinvent)這一概念,Andy Jassy不斷強調在目前時刻,企業轉型重塑的重要性。
其中一個細節頗為值得一說,Andy Jassy在主旨演講中前後50多次提及「重塑」,成為整個演說中的關鍵詞。
證明「重塑」這個技能對企業基業長青的重要性,看看《財富》雜誌就會有所啟發。50年前的《財富》500強企業,如今只剩下17%,僅留存83家還在榜單上;20年前的《財富》500強企業,至今也只有50%還在榜單上。
數字重塑是一個長期過程,對企業來說,不僅僅是研發新產品、改變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與時俱進的推動企業數字轉型腳步。
在演講中,Andy Jassy順勢提出重塑的關鍵因素:(1) 領導導要有創造和重塑意識;(2) 順應趨勢,不可逆行;(3) 招募渴望創造的人才;(4) 實實在在解決客戶問題;(5) 速度至上;(6) 別把問題複雜化;(7) 使用功能最強、最豐富的技術平臺;(8) 自上而下,制定激進的目標。最後,Andy Jassy強調,避免只做嘗試,須建立機制來檢查是否有循進度前進。
「加速上雲,加快轉型,通過採用全球領先的雲技術和服務,更快、更好地重塑自己。」顧凡強調。
隨著時代的不同,企業關注的重塑議題不盡相同,例如,1980年代關注的文書系統、網絡服務與電子郵件、1990年代側重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與顧客關係管理(CRM)等電子化系統;2000年代興起的電子商務與社交軟體;2010年代崛起的行動網路服務;直至2020年代,商戶和個人逐漸將數據管理從線下往線上遷移,須更關注數據驅動的數字轉型。
事實上,AWS自身就是「重塑」的最佳實踐者,也是亞馬遜能夠先於時代潮流,意識到雲計算、AI等發跡於技術的數字基礎設施重要性,最終成立AWS的原因:早在10年多前,亞馬遜就大規模投資了運行該公司核心業務所需的電腦和伺服器,意識到可將其中部分算力租給其它公司,成為「雲」概念向外界進行市場教育的重要節點——客戶只需花錢就能使用亞馬遜的計算能力,而無需大舉投資來購買和維護設備。
至今,在持續重塑構築業務的十多年來,AWS成績斐然。Andy Jassy以財報數據為例,AWS花了10年才發展成為100億美元規模,用了23個月增加到200億美元,隨後再花了14個月達到300億美元,12個月後,400億美元達成。AWS的成長率在持續加速,「很大程度是受基礎設施中雲端運算成長的推動。」 Andy Jassy稱。
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財報數字,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100億美元。AWS自身的發展呈現出了加速增長的態勢。AWS實現第一個100億美元收入用了123個月;第二個100億美元增長用了23個月;第三個100億美元增長則用了13個月;現在,第四個100億美元增長只用了12個月。
至今,AWS也不斷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圍繞著IT領域的各個方面開發出超過175項全功能的雲服務,涵蓋計算、存儲、資料庫、聯網、數據分析、機器人、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互聯、安全、混合雲、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媒體視頻、應用開發/部署/管理等,目前在全球擁有24個地理區域的77個可用區,服務著數百萬客戶。
一方面,作為行業觀察者,Andy Jassy看到了企業發展存在的宏觀問題,另一方面,站在領導者的角度,他需要給出領先解決方案,來滿足客戶日漸高漲的上雲需求。企業經營邏輯更新的需要和業務不斷增長的需求,均要求AWS拿出更創新和易用的服務。
現在來看,在大會期間,AWS宣布的星空聯盟向AWS遷移核心IT業務頗有代表性,其核心訴求就是降本增效。
但對星空聯盟而言,其中一項困難在於,遷移核心業務系統,對航空公司而言相當於「邊飛行邊換發動機」,難度極大。因此,在最開始的時候,星盟並沒有遷移運價、飛行等核心系統,而是選擇以「新系統」為契機,開始在AWS上建立統一的鑑權和管理平臺,並在新平臺上逐漸建立備份系統,逐漸實現遷移。隨著周邊系統的投用,核心關鍵系統,例如銷售、籌劃和離港這些較早完成信息化的系統的遷移也逐漸提上日程。
目前,星空聯盟正在使用AWS分析和資料庫服務,包括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Amanzon Athena(AWS無伺服器、使用標準SQL的交互式查詢服務)和Amazon QuickSight(AWS商業智能服務),來識別未來的旅行需求和趨勢,同時改善客戶體驗。
未來,星空聯盟計劃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上創建數據湖,將成員航空公司的數據訪問集中起來,以加速企業應用和客戶功能的開發。此外,星空聯盟還將把Amazon SageMaker等AWS機器學習服務應用到整合後的數據中,從而提供增值服務,比如預防會員常旅客網絡中出現與忠誠度相關的欺詐行為。
然而,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向來激烈而殘酷,商業層面如此。近年來,雲計算市場領頭羊AWS與排名第二的微軟之間的競爭日益升溫。Alphabet旗下谷歌、IBM以及甲骨文公司等其他玩家也一直試圖在利潤豐厚的雲計算市場贏得更大份額。
但AWS仍穩居市場第一,根據Gartner在2020年8月發布的《2019年全球公有雲IaaS和PaaS市場份額報告》,AWS的市場份額為45%,超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的總和(34.3%)。
當下,AWS需要有作為領先企業的意識,必須拿出更強的殺手鐧,創新很困難,而創新者不斷顛覆自己來實現創新。
「企業需要一直不斷重新塑造自己。」Andy Jassy在大會上所說的這句話,對AWS自身而言同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