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龍樓:航天帶出小康村

2020-12-0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喏,上個禮拜,『天問一號』就是從那裡升空的,站在我們這裡看得清清楚楚。」7月30日,距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7公裡的龍樓鎮海邊村民宿,依舊滿房,航天發燒友們、遊客們坐在觀海的露臺上喝著椰子水,享受這片星辰大海的愜意。

僑鄉文昌,因航天之城這張靚麗的新名片,備受關注。這裡既是散布在全球的120多萬華僑的故鄉,也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擁有唯一的濱海發射場。近年來,航天給文昌龍樓鎮帶出了一個個小康村。「航天小學」「航天農莊」「航天集貿市場」等在小鎮湧現,當地群眾紛紛圍繞航天主題創業就業。截至目前,龍樓鎮有商鋪900多家,其中酒店和賓館32家,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機會。2019年,龍樓鎮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514元,是2009年的三倍。

堅守:鑽石大道成了致富路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們還是一家夫妻店,起早貪黑,日子過得緊巴巴。」好聖村坐落於銅鼓嶺山腳下,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7公裡。村民林春雪經營的農家樂,就在人來人往的村口,平日滿座,趕上火箭發射的前後幾天,食客在店門口排隊等座。

林春雪原本經營一家小賣部,兼修理摩託車。10年前,連接銅鼓嶺景區和龍樓鎮墟的鑽石大道建成通車,她看到了商機。當時,周邊村莊幾公裡內,沒有一家飯館。林春雪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小飯館開業之初,「只有問路的、歇腳的,很少有點菜吃飯的,開業後的三四年一直虧本」。林春雪一度灰心想做回小賣部,或者出去打工。

轉機發生在2016年6月,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文昌首發成功。只有兩萬多人口的龍樓小鎮一下子湧來了十幾萬看火箭發射的人。小鎮的餐館、酒店瞬間爆滿。

此時,文昌市也看準了龍樓的航天旅遊產業,在好聖村等發射基地的周邊村莊,力推美麗鄉村建設,保持原有的椰林、瓊北民居建築原貌不變,刷新外立面,增設水泥石板小路,加配汙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設施,並進行亮化、綠化、美化。只有11戶68口人的小漁村好聖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打卡地。原本種田、出海為生的村民在家門口端上了「旅遊飯碗」。

林春雪的小飯館收入立馬翻番。她不僅翻新擴建了房子,還請了六七名服務員,把小飯館擴成了農家樂。這下,鑽石大道真正成為閃亮的致富之路。

「上次發射的火箭是去建空間站,這次是去探火星。」林春雪識字不多,但說起火箭發射來頭頭是道,食客討論得多了,遊客問得多了,她耳濡目染,也懂了。每次發射,她都很激動,放下手裡的鍋鏟,跑到海邊擠在人山人海裡,踮起腳來拍照。

歸來:星辰大海在眼前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大概還在外面漂著。」土生土長的龍樓人黃元,初中畢業後就到深圳打了10年工,攢錢後和妻子到拉薩經營民宿。「開了3年,賺了些錢,但心裡總不踏實,想著有一天回到文昌。」

2016年,黃元盤掉了拉薩的民宿,回到龍樓,在海邊村租了一間臨海舊宅,取名雲捲雲舒海景客棧。為了能趕上火箭在文昌的首發,他和妻子親自上陣,要改造出一間面朝大海、有著濃濃僑鄉風情的大房子。

可惜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火箭在文昌的首發。開業後的21天裡,一個客人都沒有。當地人來海邊村是為了買剛靠港的新鮮漁獲,遊客更是不知道好聖村的身後還有一個小漁村。村裡的道路又窄又爛,海邊垃圾成堆,垃圾車進不來,每晚收工後,黃元用摩託車載著一袋袋垃圾運出村子。旅客住了一回便不想再來。

正當黃元以為要一直與垃圾鏖戰下去時,海邊村被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龍樓鎮政府派人清理、轉運了海邊的垃圾,並硬化、美化、綠化了海邊村的路。一個破舊的小漁村刷新顏值,煥發青春,引來了大批外來客。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文昌華僑,會來這裡尋找僑鄉記憶。海邊村陸續開張了三家民宿、兩家飯館。

前不久,一位9歲的住客讓黃元萌發了繼續改造客棧的想法。「中國發射了多少火箭,成功的和失敗的,每代火箭的設計師是誰,這孩子說得一字不差,可惜客棧沒能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務。」黃元打算在客棧的房間增添更多的航天元素,同時在村裡建一個航天科普驛站,讓遊客感覺到星辰大海就在眼前。

展望:航天種子落地生根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可能還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修枝剪葉。」在好聖航天農莊舒適的蔬菜大棚裡,一排排綠油油的瓜果正茁壯成長,技術主管符哲向記者展示的航瓜維妮、航瓜綠龍掰下來即可生吃。「這些可都是上過天的種子種出來的瓜。口感更脆、更清甜,蟲害也比普通的果蔬少,所以我們基本不需要噴農藥。」

符哲是龍樓鎮紫微村人,家離好聖航天農莊不過1公裡。2005年,還在上小學的他聽說龍樓會成為航天發射基地。那時,他仰望夜空,經常能看到流星划過龍樓的天空。「我們這裡有紫微村、星光村。」符哲說,光從這些村名,就能感受到龍樓人對「手可摘星辰」的浪漫嚮往。

儘管大學畢業後在武漢從事室內園藝設計工作,收入穩定,但符哲內心一直渴望要回龍樓。「文昌不一樣了,有了航天,我們不用再像祖祖輩輩的文昌人那樣,漂洋過海到外面討生活。」

2018年10月,海南荷泰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好聖村打造航天農莊並招聘技術主管,符哲得知後立即前來應聘。公司從村裡租來2畝蔬菜大棚和20畝閒置土地,準備種植航天育種蔬菜。

符哲說,一開始對這些上過天的種子高看一眼,以為經歷高壓、缺氧、失重的種子肯定與眾不同。可第一茬種下去,有些品種長勢「愁人」。探究原因和試種了幾輪,才知道原來上過天的種子也有「個性」,有些不適合無土栽培,有些不適合露天種植。

兩年下來,符哲摸索出了航天蔬菜的種植方法,好聖農莊迎來豐產豐收,前來採摘、品嘗、觀賞的遊客絡繹不絕,旺季時每個月能賣出1萬元的果蔬。農莊還通過種植航天牧草餵養文昌雞、黑山羊,發展航天畜禽養殖,種養出來的農產品直供農莊餐廳。

今年,公司聘請專人重新設計規劃,正在擴建餐廳,並規劃出17間傳統民宅發展航天民宿,將航天書屋、航天模型、航天體驗等航天文化項目融進民宿,提升遊客的體驗感。符哲說:「看著龍樓一天天變美變好,有越來越多的龍樓人、文昌人回到這裡,建設家鄉。」

香港文昌同鄉會會長符文靜對家鄉的深厚感情溢於言表:「我的家鄉文昌是一個很美麗、很富裕的地方,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我為家鄉感到自豪。」(記者 黃曉慧 劉發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5日 第01 版)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 文昌龍樓民宿一房難求
    在文昌龍樓鎮開民宿的張帆說。張帆為中國航天自豪。張帆有著深情的航天情懷。他曾是一名工程兵,2010年至2018年間,參與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退役後,他在臨近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龍樓鎮海邊開了一家民宿。「近水樓臺先得月。」他的民宿擁有極佳的發射觀測視角,深受遊客青睞。「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要發射,我這裡的14間客房早被提前預訂完了。」張帆告訴記者,在海邊看火箭發射,這種震撼的體驗是看電視直播完全無法比擬。
  • 文昌龍樓海邊一鯨魚擱淺死亡 將製成骨骼標本(圖)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3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3月20日上午,有漁民在文昌龍樓鎮海域沙灘上發現一頭鯨魚擱淺死亡。  20日上午,文昌漁民邢先生到龍樓鎮海邊捕魚,發現寶陵港對面沙灘上躺著一頭已經發臭的大鯨魚。邢先生告訴記者,這頭鯨魚有10米長,可能已經死亡兩三天。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航天點燃夢想,文昌燃燒激情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建成,2016年6月25日首次發射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觀看火箭發射,文昌這座以前默默無聞的城市,成了新的旅行目的地,有人說它就像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成了一塊旅遊的金字招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 椰鄉美韻冠瓊州
    這個原本偏僻的小漁村,如今不僅交通便利,濱海旅遊公路從村口蜿蜒而過,途徑東郊、龍樓、昌灑、翁田、馮坡、錦山等鎮,連接起清瀾大橋和鋪前大橋。美麗鄉村建設更加快了村莊發展步伐,古樸的村莊散發出獨特的藝術氣息,村中的木船、椰雕吸引遊客駐足,特色民宿讓遊客可以住下來盡享慢生活。  在陳阿婆的記憶裡,30年前的日子恍如昨日,但村民的生活水平卻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據央視新聞7月23日報導,今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文昌一日遊可以計劃起來了!
    45秒帶你看海文大橋 海文大橋的5大「最」 海南投資規模最大 耗時4年落成的海文大橋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解碼「十四五」文昌發展思路:打造航天重大科技創新基地 做大做強...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 吳嶽文)1月5日,文昌市審議通過了《中共文昌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把文昌國際航天城建成國內一流、對外開放、創新融合的航天示範區。
  • 帶千萬網友「離開地球表面」 探秘太原、文昌航天發射場
    帶千萬網友「離開地球表面」 探秘太原、文昌航天發射場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
    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沈曉明出席並致辭海南日報海口11月24日訊(記者 況昌勳)11月24日,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探討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與合作。省長沈曉明、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出席並致辭。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文昌VR航天體驗館助力航天事業
    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在美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相繼研發出火箭、衛星之後,中國也成功迎來首枚衛星,而這一切僅僅只是中國復興的開始。作為亞洲第一航天強國、航天大國,中國宇航工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更有利於世界天緣政治格局的進一步優化。銀河幻影VR航天航空嘉年華應運而生。
  • 航天研學之旅走進文昌
    本報訊(記者李佳飛)由《完美世界》手遊打造的「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研學之旅暨玩家見面會日前在文昌圓滿結束。此次活動邀請了遊戲玩家代表前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參觀,見證「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並近距離體驗載人航空太空艙,感受中國航天的探索精神。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郭文彬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嫦娥五號」飛天座駕,已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嫦娥五號」飛天座駕,已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昨天早晨,朝聞天下《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系列節目走進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據報導,面對接下來高密度的發射任務,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做好充足準備。為了適應新型火箭首飛,發射區新建了液氫加注庫區和氫氧排放處理系統,從而使2號工位具備液氫加注能力,由於液氫要求安全性高,2號工位塔架6層以上進行了供電系統和空調系統的防爆改造,提升安全性要求。同時,嫦娥五號探測器也將在年底前從這裡發射升空,目前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進場組裝,各項任務都在緊鑼密鼓的展開。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