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喏,上個禮拜,『天問一號』就是從那裡升空的,站在我們這裡看得清清楚楚。」7月30日,距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7公裡的龍樓鎮海邊村民宿,依舊滿房,航天發燒友們、遊客們坐在觀海的露臺上喝著椰子水,享受這片星辰大海的愜意。
僑鄉文昌,因航天之城這張靚麗的新名片,備受關注。這裡既是散布在全球的120多萬華僑的故鄉,也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擁有唯一的濱海發射場。近年來,航天給文昌龍樓鎮帶出了一個個小康村。「航天小學」「航天農莊」「航天集貿市場」等在小鎮湧現,當地群眾紛紛圍繞航天主題創業就業。截至目前,龍樓鎮有商鋪900多家,其中酒店和賓館32家,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機會。2019年,龍樓鎮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514元,是2009年的三倍。
堅守:鑽石大道成了致富路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們還是一家夫妻店,起早貪黑,日子過得緊巴巴。」好聖村坐落於銅鼓嶺山腳下,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7公裡。村民林春雪經營的農家樂,就在人來人往的村口,平日滿座,趕上火箭發射的前後幾天,食客在店門口排隊等座。
林春雪原本經營一家小賣部,兼修理摩託車。10年前,連接銅鼓嶺景區和龍樓鎮墟的鑽石大道建成通車,她看到了商機。當時,周邊村莊幾公裡內,沒有一家飯館。林春雪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小飯館開業之初,「只有問路的、歇腳的,很少有點菜吃飯的,開業後的三四年一直虧本」。林春雪一度灰心想做回小賣部,或者出去打工。
轉機發生在2016年6月,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文昌首發成功。只有兩萬多人口的龍樓小鎮一下子湧來了十幾萬看火箭發射的人。小鎮的餐館、酒店瞬間爆滿。
此時,文昌市也看準了龍樓的航天旅遊產業,在好聖村等發射基地的周邊村莊,力推美麗鄉村建設,保持原有的椰林、瓊北民居建築原貌不變,刷新外立面,增設水泥石板小路,加配汙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設施,並進行亮化、綠化、美化。只有11戶68口人的小漁村好聖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打卡地。原本種田、出海為生的村民在家門口端上了「旅遊飯碗」。
林春雪的小飯館收入立馬翻番。她不僅翻新擴建了房子,還請了六七名服務員,把小飯館擴成了農家樂。這下,鑽石大道真正成為閃亮的致富之路。
「上次發射的火箭是去建空間站,這次是去探火星。」林春雪識字不多,但說起火箭發射來頭頭是道,食客討論得多了,遊客問得多了,她耳濡目染,也懂了。每次發射,她都很激動,放下手裡的鍋鏟,跑到海邊擠在人山人海裡,踮起腳來拍照。
歸來:星辰大海在眼前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大概還在外面漂著。」土生土長的龍樓人黃元,初中畢業後就到深圳打了10年工,攢錢後和妻子到拉薩經營民宿。「開了3年,賺了些錢,但心裡總不踏實,想著有一天回到文昌。」
2016年,黃元盤掉了拉薩的民宿,回到龍樓,在海邊村租了一間臨海舊宅,取名雲捲雲舒海景客棧。為了能趕上火箭在文昌的首發,他和妻子親自上陣,要改造出一間面朝大海、有著濃濃僑鄉風情的大房子。
可惜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火箭在文昌的首發。開業後的21天裡,一個客人都沒有。當地人來海邊村是為了買剛靠港的新鮮漁獲,遊客更是不知道好聖村的身後還有一個小漁村。村裡的道路又窄又爛,海邊垃圾成堆,垃圾車進不來,每晚收工後,黃元用摩託車載著一袋袋垃圾運出村子。旅客住了一回便不想再來。
正當黃元以為要一直與垃圾鏖戰下去時,海邊村被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龍樓鎮政府派人清理、轉運了海邊的垃圾,並硬化、美化、綠化了海邊村的路。一個破舊的小漁村刷新顏值,煥發青春,引來了大批外來客。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文昌華僑,會來這裡尋找僑鄉記憶。海邊村陸續開張了三家民宿、兩家飯館。
前不久,一位9歲的住客讓黃元萌發了繼續改造客棧的想法。「中國發射了多少火箭,成功的和失敗的,每代火箭的設計師是誰,這孩子說得一字不差,可惜客棧沒能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務。」黃元打算在客棧的房間增添更多的航天元素,同時在村裡建一個航天科普驛站,讓遊客感覺到星辰大海就在眼前。
展望:航天種子落地生根
「如果龍樓沒有航天發射場,我可能還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修枝剪葉。」在好聖航天農莊舒適的蔬菜大棚裡,一排排綠油油的瓜果正茁壯成長,技術主管符哲向記者展示的航瓜維妮、航瓜綠龍掰下來即可生吃。「這些可都是上過天的種子種出來的瓜。口感更脆、更清甜,蟲害也比普通的果蔬少,所以我們基本不需要噴農藥。」
符哲是龍樓鎮紫微村人,家離好聖航天農莊不過1公裡。2005年,還在上小學的他聽說龍樓會成為航天發射基地。那時,他仰望夜空,經常能看到流星划過龍樓的天空。「我們這裡有紫微村、星光村。」符哲說,光從這些村名,就能感受到龍樓人對「手可摘星辰」的浪漫嚮往。
儘管大學畢業後在武漢從事室內園藝設計工作,收入穩定,但符哲內心一直渴望要回龍樓。「文昌不一樣了,有了航天,我們不用再像祖祖輩輩的文昌人那樣,漂洋過海到外面討生活。」
2018年10月,海南荷泰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好聖村打造航天農莊並招聘技術主管,符哲得知後立即前來應聘。公司從村裡租來2畝蔬菜大棚和20畝閒置土地,準備種植航天育種蔬菜。
符哲說,一開始對這些上過天的種子高看一眼,以為經歷高壓、缺氧、失重的種子肯定與眾不同。可第一茬種下去,有些品種長勢「愁人」。探究原因和試種了幾輪,才知道原來上過天的種子也有「個性」,有些不適合無土栽培,有些不適合露天種植。
兩年下來,符哲摸索出了航天蔬菜的種植方法,好聖農莊迎來豐產豐收,前來採摘、品嘗、觀賞的遊客絡繹不絕,旺季時每個月能賣出1萬元的果蔬。農莊還通過種植航天牧草餵養文昌雞、黑山羊,發展航天畜禽養殖,種養出來的農產品直供農莊餐廳。
今年,公司聘請專人重新設計規劃,正在擴建餐廳,並規劃出17間傳統民宅發展航天民宿,將航天書屋、航天模型、航天體驗等航天文化項目融進民宿,提升遊客的體驗感。符哲說:「看著龍樓一天天變美變好,有越來越多的龍樓人、文昌人回到這裡,建設家鄉。」
香港文昌同鄉會會長符文靜對家鄉的深厚感情溢於言表:「我的家鄉文昌是一個很美麗、很富裕的地方,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我為家鄉感到自豪。」(記者 黃曉慧 劉發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5日 第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