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顏寧的事件的一些拼圖

2020-09-05 YAN仙森

顏寧「去國赴美」擔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事情,由於她沉寂3年後,終於又有論文在《Nature》發表2篇論文被帶起了熱度,或被某些人作為「中國人才流失」的論據,或被另一些人作為「叛國典型」的箭靶。


基於這樣的現象,我凌晨的文章曾建議網友們從六個方向去探尋下這個事件本身的真實情況,見截圖一:



這些內容有些比較生僻不大容易找到相關資料,而有些卻是非常容易獲得,不過從我這篇500+的評論看來,至少來評論的人大多沒有去找過這方面的資料,所以為了這一部分沒有找資料,但是又想表達想法的人,我覺得,我還是幸苦一下,把我以前就這個事情做的一些調研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第一點,到目前為止,顏寧老師的嶄露頭角在美國普林斯頓,但是她在這次在《Nature》上連發兩片論文之前,她的高光時刻卻是在清華大學,在《Nature》《Cell》《Science》三本學科聖典上連續發表的21篇論文,簡直就是一部無情的論文機器。


而據2011年3月8日,《科學時報》對顏寧的採訪,顏寧也表示過對清華大學以及老院長趙南明的感激之情,感謝學校和學院友好又出色的同事們,感謝清華生命科學學院良好的研究氛圍。在3年多的時間裡,她獲得了穩定支持。「趙老師給我爭取了非常好的起步條件,保證我前兩年不用在外面申請經費,專注於實驗室建設。而施一公接任院長之後,給所有新引進的年輕人都創造了一種安心的環境,他會盡最大努力支持每個人順利起步。」


而實際上,清華大學從顏寧回國執教半年從副教授升到教授,建設實驗室買進冷動鏡等實驗關鍵設備,幫助顏寧建立課題組,這個支持力度對顏寧來說,絕對是優厚有佳,而顏寧對清華也從未有過一點點微詞,雙方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可以說是高校和科學家合作的典範。


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沒有矛盾,又合作愉快,那麼為什麼沒有繼續合作下去呢?這裡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繼續看我對後面幾個問題研究。


第二個問題是,顏寧老師的研究方向問題。顏寧的研究方向與其恩師施一公先生高度重合,而兩人的貢獻其實部分彼此,但又有個尷尬的問題是,顏寧目前所在的結構生物學領域,在我們國家屬於生命科學這個大課題之下,而在這個大課題裡面,結構生物學目前屬於式微的門類,很多研究人員對這個研究方向的看法是,對生命科學這個大課題的研究很難起到推動作用,只能作為完善整體理論的補充,加上這項研究,對設備的依賴大於對研究人員的學術能力的依賴,因此,顏寧雖然論文很多,但是在大領域裡面並沒有突破性的建樹。


緊接著第三個問題出現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157人,當期入選的院士有77名院士,其中有16名外籍院士。換句話說,大致的入選率為49%,而顏寧所在的生命科學分組是所有分組裡候選人數最多的,為32人,後實際入選人數為13人,入選率40%,基本上是落選最多的分組,這恰恰不是因為我們不重視這個學科,而是因為我們國家很重視,所以在這個領域人才很多,而顏寧落選也學有年齡因素(時年39歲,為最年輕候選人),但看看入選的科學家,其實可以發現,更大的可能是,顏寧是吃了專業生僻的虧。因為入選的13人,要麼是大門類如:細胞生物學、植物遺傳學等,要麼是實用類如:病毒學,腫瘤學等。但是要說顏寧這是受到學界的歧視,這也不見得,因為當年她還獲得了年度科學人物的獎勵,同時,中國科學院增補院士,候選人採用的是推薦制度,換句話說顏寧能被推舉為候選人本身,也是一種榮譽。


其實在2017年以前,顏寧在中國的研究,其實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她那個時候需要一個突破,如果能當選院士,她也許能獲得超過清華能提供的研究資源,讓自己的研究更上一層樓,但是既然落選,那也只能另覓它途,因為對於現在的科學家來說,既然已經選擇一個門類,那麼基本上都只能一條路走到黑,而「她在清華大學待了十年,無論是科研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非常熟悉,她在清華大學實在是太舒適了!但是這種舒適的環境很難讓她再找到新的方向。所以她才會逼自己離開舒適的環境,尋找新的方向!她原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7年,所以那裡就成了她的首選。」


這種選擇合情合理,你若是非要說顏寧是負氣出走,我不敢說一定不是,但她需要重新找研究方向,這一點,我卻敢確定一定是。


然後再來說說第四五六個問題,其實這三個問題是一個問題,就是院士、外籍院士到底是什麼?其實中國的科學院是仿照前蘇聯和美國的科學院設立的,我給大家開一句玩笑話,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某個地方能體現科學無國界的話,那麼這個地方一定是中國或者美國的科學院了,科學院裡有沒有醉心權術的人,肯定有,但是更多的是醉心研究的人,他們擠在一起,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突破科技,這幫人真不懂國家大事。


來源於中科院官網


打勾的是生命科學方面


目前在美國的外籍院士中,中國有20人,而在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中,美籍院士多達54人,如果非要把入選別國的外籍院士當做叛國的話,哎,這話真不能這麼說,不然,袁隆平爺爺鐵定覺得自己真是讓某些人吃的太飽了。



相關焦點

  • 《未定事件簿》七夕拼圖活動攻略 七夕拼圖活動玩法技巧分享
    導 讀 未定事件簿七夕拼圖活動玩法是什麼樣的呢?玩家在完成七夕拼圖之後可以獲得多少的獎勵呢?
  • 遠離清華並沒有遠離網絡暴力,顏寧經歷韓春雨事件,直面網絡質疑
    ,然而從顏寧步入清華大學直聘正教授的那一刻起,國內很多人對她的質疑就一直存在,似乎是清華大學的冷凍電鏡幫才讓她完成科研成就,然而卻不知道,全球有冷凍電鏡的科研機構有很多,但是能有顏寧這樣成就的人並不多,而且僅2019年,已經遠離清華大學的顏寧就發表了4篇CNS主刊論文,成為本年度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
  • 夢幻拼圖小程序:拼圖遊戲的船新版本!會動的拼圖!
    《夢幻拼圖 會動的拼圖》遊戲小程序好玩嗎?  《夢幻拼圖 會動的拼圖》小遊戲怎麼玩?  怎麼進入《夢幻拼圖 會動的拼圖》?  文章下拉到底部,  點最後一個圖片進入遊戲!  上次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難到爆炸的拼圖遊戲,  有小夥伴在後臺問沐沐:還有沒有好玩的拼圖遊戲啊?  今天沐沐給大家推薦這款遊戲叫  《夢幻拼圖 會動的拼圖》。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近日,對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消息,顏寧也非常無奈了。她的微博這麼說:到哪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不理呢,竟有人當真;理呢?替ta們抬咖麼?據上觀新聞報導,4月30日,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13年前毅然回國的超級博士顏寧落選院士「負氣出走」?顏寧:扯淡
    顏寧說,她是幸運的,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只有兩人要求,一是健康,二是快樂。今年41歲的顏寧仍然單身,夫妻尊重她不婚的選擇,只是擔心她以後會孤獨,但看到她和實驗室裡學生相處的模樣,他們放心了。顏寧不是不戀愛,她是一直在和科學談戀愛,把科學視為自己的終身。
  • 顏寧:
    因「美猴王」迷戀生物: 科學的世界對性別沒有偏見  2018年6月底到9月初,短短70天內,顏寧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連發3篇論文,人們對這個年輕的團隊刮目相看。顏寧說:「我們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與眾不同,而當我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來,那種感覺就會讓你覺得挺踏實的,挺有成就感。」
  • 「默默無聞」的莊曉瑩,「風口浪尖」的顏寧
    很多關於顏寧發表了論文的文章,又開始刷起了屏。我提取了一下文章標題的關鍵字,基本上是這樣的:棄國歸美、為美立功、解決50年難題、重大突破。這還得了?眼瞅著這不就是當代的那啥麼。說實話,同為自媒體作者,我當然也清楚這是「標題黨」。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顏寧有很多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的標籤:畢業於清華的美女學霸、結構生物學大牛施一公的得意門生、30歲的清華正教授、在CNS發文章如同灌水。就像施一公被看做「千人計劃」的標杆人物一樣,顏寧則被視為高端海歸人才的後起之秀。  2011年,施一公與饒毅在第一次參選中科院院士時雙雙落選,當時這被視作海歸們遭遇「中國國情」 的標誌性事件。
  • 「清華學術女神」顏寧在線打假@顏寧!
    9月6日凌晨,清華教授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 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 她表示,目前的微博帳號@顏寧 不是她開設運營的,但這個帳號卻有冒充「清華教授顏寧」來誤導網友的嫌疑。
  • 作為清華年輕的教授,顏寧去了美國工作,真的是這位院士在選舉中
    01大多數研究人員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更不用說成為「焦點話題」,但一些研究人員為許多人所熟知。例如西湖大學施一公和清華大學薛其坤的院士。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於一位知名的研究人員,他的人氣不亞於一些娛樂節目明星。當然,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熱情,除了個人能力強外,也與她在美國的工作有很大關係。這時,很多人一定猜到了她的名字,那就是施一公院士弟子顏寧。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然而就是如同屠呦呦、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最終卻沒能進入中國科學院,獲得應該有的榮譽,這又是為什麼呢? 顏寧 關於顏寧院士的情況,似乎爭議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意外的落榜了。 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
  • 清華顏寧在線打假!
    清華顏寧在線打假!6日凌晨,清華教授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 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顏寧在微博表示: 微博有個@顏寧 與我無關:這個ID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不知道,但有相當一段時間顯示的第一條微博都是我的《開講啦》視頻,害的我只好註冊了@清華顏寧 以區分。
  • 清華女教授顏寧,遠走美國成為「院士」又曝新突破!
    尤其是上升到國家的高度,許多科研學者,富豪等知名人士加入外國國籍都會受到一些人們的口誅筆伐,抨擊別人崇洋媚外。這樣一個在中國家長眼中堪稱完美無缺的美女科學家竟然在網絡上出現了負面言論,聲稱清華&34;的天才女教授顏寧,連續申請3次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後選擇了美國。而這些言論根本是子虛烏有的。顏寧前往美國並不是因為在中國的發展受挫而前往美國發展,其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同的科研環境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顏寧選擇了去美國,是為了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發展和充實自己。
  • 博士顏寧被美國挖走,少了顏寧我們發展依然快,所以顏寧不重要?
    提起顏寧,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她是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這個自信美麗的山東女孩,清華博導,因為出走清華,遠赴美國,一直以來備受爭議。有人支持,覺得顏寧不欠任何人,但更多的聲音是批評,覺得顏寧沒有家國情懷!
  • 顏寧在線打假:微博帳號"@顏寧"與我無關
    6日凌晨,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顏寧在微博表示:微博有個@顏寧 與我無關:這個ID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不知道,但有相當一段時間顯示的第一條微博都是我的《開講啦》視頻,害的我只好註冊了@清華顏寧 以區分。
  • 顏寧終於做出回應:扯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接連損失兩位科學家
    近日來,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憤然赴美」事件,不斷發酵。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顏寧終於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事件回顧一個在美國學成後,回國施展抱負的「清華才女」被描述成一個對祖國不滿回到美國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叛徒」。顯然網友還是相信了,不少網友對其嘲諷甚至人身攻擊。目前,該視頻已經被網友投訴,被平臺刪除。
  • 北大許晨陽,清華顏寧,學成歸來卻再次出走美國,這4方面要反思
    後來,顏寧離開清華大學,到她在美國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接受了終身教授的職位。兩年後,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國院士。例如,在"韓春雨"事件中,論文從世界期刊中撤回,但他們卻沒有任何損失,繼續享有成功的榮譽和待遇。相反,像顏寧這樣說出自己質疑的科學家卻遭到圍攻和謾罵。這樣的氛圍是不正常的,難怪這些科學家們會感到失望和冷漠。二是學術風氣不正對於科學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不怕失敗,不急功近利。
  • 顏寧入職清華年薪10萬住周轉房真相,並非賣慘,本人發聲闢謠
    近段時間,關於顏寧教授入職清華年薪10萬的消息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不少人甚至猜忌難怪留不住人才,難怪顏寧會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教授,原來問題出在這兒。那麼真相真的如此嗎?針對某些自媒體作者對於顏寧本意的曲解,顏寧本人也表示很生氣,也很無語。甚至表示清華的收入並不見得比普林斯頓差。她舉了一個跟她一起前往普林斯頓的博士後作為例子,雖然明面上普林斯頓的薪資高,但是扣除房租、保險以及日常消費後,實際到手收入還沒有之前在清華當博士後的收入高。
  • 十日談之八—如何拼好4000塊的拼圖
    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再到即將的清明節,疫情跨越地域、跨越國界、跨越了傳統的節氣,影響深入而深遠,對於每一個公民個體來說,健康的意識增強了,居家防護的儲備意識有了;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分工協作的機制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增加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居安思危的意識以及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增強了,整體的凝聚力、信息的透明度更加有力了。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顏寧(1)顏寧簡介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她先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系,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細胞凋亡研究。2007年博士後畢業,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顏寧層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2017年,顏寧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