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經親歷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外地的旅行團來到南陽鎮平石佛寺,作為旅行社提供的增值福利,免費遊覽當地的玉器批發市場。導遊並沒強買強賣,遊客是自由活動去逛市場的,結果臨走時絕大多數遊客是空手上車的,並未購買一件玉器。問其原因,幾乎都是一個答案「不懂,不敢買」。
在我國,玉文化有八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在字典裡,一切和玉有關的詞都有著美好的釋義,可以說,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玉石的,特別是被大家稱為「國玉」的和田玉。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望而卻步呢?辨別和田玉真假其實沒那麼難,要弄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那些假冒和田玉的都是些什麼「鬼」。
第一種,乳化玻璃;這一類的假貨可以用三種方法綜合區辨別,一是打燈,裡面沒有任何結構,大多數可以看到小氣泡。二是看品相,沒有和田玉的溫潤感,重量也稍輕一些,沒有靈氣。三是直接送檢,玻璃防治的和田玉是不會被鑑定為玉石的,除非證書也是假的。
第二種,石英巖質玉或者碳酸鹽質玉,這一類的代表是阿富汗玉、岫玉、水石、卡瓦石等。這些嚴格的說也是屬於玉石類,但是其成分與和田玉完全不同,和田玉的主要礦物質成分是透閃石,而這些事石英石、碳酸鹽等為主的礦物質。這些玉石的密度、油性、紋理、油潤感等與和田玉都有很大差異,區別這些需要掌握一定的寶玉石專業知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還是送質檢部門出具鑑定證書。
弄清楚真假之後就是辨別優劣的問題了。首先,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事情,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GSB 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正式確定——「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不論產地,一律按其礦物成分來界定。那麼,現在的和田玉定義是: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巖,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化學式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再簡單點說,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範圍內。
現如今市場上的和田玉產地眾多,分別有新疆、青海、俄羅斯、韓國、廣西、遼寧、紐西蘭等。雖然每一個產地產出的和田玉各有特徵,但客觀的說,每一個地方的和田玉都有品質好的也有差的。大體上來說,新疆的品質最好,俄料青海料次之,韓料和廣西遼寧產的再次一點。所有的料子裡,產自新疆和田的籽料品質最佳。
另一方面就是從一塊和田玉貨品自身品相優劣來說,一塊好的玉器貨品,首先料子要細膩油潤,無裂無雜無傷,其次看雕工和器型,這些綜合指標都優秀才是完美的。這其中,裂傷屬於嚴重的問題,棉僵屬於輕一點的問題,至於雕工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好了,總結一下,辨別真假,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送質檢部門鑑定,或者是憑豐富的專業知識來做初步判斷。辨別優劣,要弄清楚產地和性狀以及玉器本身的瑕疵和雕工。這個話題,小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廣大玉友發表評論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