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鷹手槍是一種由以色列軍事工業為麥格農研究所(Magnum Research,Inc.)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氣動式手槍。第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0.357口徑的手槍問世後成為了收藏家和槍械愛好者瘋狂追逐的對象。
提起沙漠之鷹手槍的大名想必槍械愛好者無人不知,作為手槍史上一款經典的武器。沙漠之鷹當時在取名字的時候就暗示了其霸氣的威力,這款手槍與傳統的手槍相比並沒有採用自由槍機,而是利用了氣動的方式,還在套筒內設置有專門的槍機,使其發射出來的子彈具有更大的威力。不過也正是這樣的設計,讓她比一般手槍超重了不少。在重量和威力上可看成是半支步槍,據說沙漠之鷹這款手槍的威力可以打死一頭大象。
1979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附近剛組建成的麥格農研究所計劃推出一能射擊.357麥格農(Magnum)子彈的新型手槍,槍枝主要功能為打靶或打獵等,並將此計劃稱為「麥格農之鷹」(Magnum Eagle)。由公司創辦人兼槍械工程師B懷特主持技術細節和開發作業,於1981年推出最早沙漠之鷹的原型槍,1982年公布消息並於1983年得到其設計專利。
第一把原型槍1982年公布後,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迴響,這種0.357馬格南口徑的半自動手槍巨大的威力和漂亮的外形引起很多射手的極大興趣。然後,麥格農研究所需要尋找一家大公司來生產這種手槍,不久就找上了「以色列軍事工業」(IMI),由「IMI」持續接手改良,經過反覆試驗和不斷改進。該型手槍在1983年開始以IMI生產的「沙漠之鷹」的形式開始生產和銷售。直到1985年沙漠之鷹才正式出現在美國手槍市場的售貨架上。
1985年,沙漠之鷹的 膛線被改成多邊形,以提高精度。1986年,MRI推出了一把0.44口徑的沙漠之鷹;這簡直是一把完美的手槍,也是第一把0.44口徑的半自動大口徑手槍。1987年,0.41口徑的沙漠之鷹投產,以填補市場空白。1989年,沙漠之鷹進行了標準化定型,稱為"Mark Ⅶ"標準,內容是:大型安全鎖、兩段式扳機等。圖為鍍金的沙漠之鷹手槍
1992年,美國政府開始對進口槍枝進行要求與限制,因此槍枝的製造流程改成以色列軍事工業製造零件,接著運往麥格農研究所負責零件的組裝以及後續加工,如鍍金或進行拋光等,並對槍管進行更加精細的加工。 圖為鍍金的沙漠之鷹手槍
沙漠之鷹手槍威力極大世界公認,但其沒有被作為軍用手槍來列裝原因有三: 一、其槍重-一把口徑11.43mm(0.45英寸)的沙漠之鷹空槍就重達2kg,一個戰士本身便要背負極重的其它裝備,所以沙漠之鷹還是過重了。 二、其後坐力,曾有試槍員戲稱道:只有體重達到80千克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它,可想而知其後坐力之大 三、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無法適應複雜惡劣的戰場環境。
沙漠之鷹手槍在射擊時所產生的高噪音導致軍、警方拒絕採用,又因沙漠之鷹其貫穿力強,甚至能穿透輕質隔牆,因此沙漠之鷹目前僅少量的用於競技、狩獵,自衛。該型槍在波蘭,被波蘭陸軍特種部隊機動反應作戰部隊所採用;在葡萄牙,被特別行動小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