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初評、複評、終評,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進行公示。其中,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李明洲教授位列中國青年科技獎公示名單中。
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是在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於1987年設立的,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表彰不超過100人。
李明洲,男,1980年生,四川雅安人,中共黨員。
主要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知名學術雜誌發表SCI論文130餘篇,獲國家專利授權14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餘項。主持的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34;。主研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項。
曾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3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 省&34;、省青年科技獎、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李明洲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在豬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領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農業動物遺傳育種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2012年,以他為第一作者的《豬脂肪和肌肉組織的基因組甲基化圖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高度關注。該雜誌一篇文章平均年下載量約為1900—2800次,而他的這篇論文一夜之間就被下載了2808次。
因為該論文的國際影響力,學校迅速決定,特聘當時還是副教授的李明洲為二級崗教授,並給予學校另一位通訊作者、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李學偉教授課題組300萬元獎助金。
二級崗是僅次於一級(院士級)教授的頭銜,在31歲成為川農大乃至四川省最年輕的二級崗教授,這對李明洲來說似乎都是&34;,他繼續沉浸在自己的科學世界裡,推掉採訪,換了電話號碼,每天背著雙肩包上課、做實驗、看書、寫論文,絲毫沒有慢下腳步。
一年之後,他和團隊又在《自然·遺傳》上發表了《比較基因組學鑑定藏豬和家豬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在當年以35.2刷新了川農大發表論文影響因子新高。2017年,以他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的高水平論文又一次出現在學術期刊《基因組研究》上,影響因子達到11.35。該成果入選2017年&34;,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農業動物類研究成果。
歡迎關注&34;頭條號!
素材來源:四川農業大學官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