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傳統的政策就是注重農業的發展,所以農業發展在幾千年裡,都是被關注的重點,工業革命雖然改變了以往農強工弱的態勢,但農業仍是所有社會資源的基礎。
農產品有很多今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麥以及各個地區土特產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及其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品。
那麼今天主要來講一下種植類的一種農作物 百合。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釐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
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一些南方地區不適合種植,土壤溼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廣東和廣西空氣溼度過高則不適合種植。百合的生長環境,喜乾燥,怕水澇,以甘肅,青海等地最佳。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春季出土後要求充足的磷鉀肥料,肥料應以有機肥農家肥為主。不能連作,百合的生長周期很長3~4年輪作一次,前作以豆質類、禾本科作物為好。
地理分布
主產於湖南、四川、河南、甘肅、雲南、山東、 山西、江蘇、浙江等,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少部分為野生資源。選地整地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類、瓜類或蔬菜地為好,江蘇宜興、湖南邵陽、甘肅的涇河沿岸及河南信陽,均採用高畦。冬季選晴天進行中耕,曬表土,保墒保溫。春季出苗前鬆土鋤草。青菜雜草和預防大雨衝刷,並不讓土層表面板結。夏季應防止溫度過高引起的腐爛;天涼要保溫,促進百合的生長。一般下種至出土,中耕2-3次。到生長中期再鬆土2-3次,以疏鬆土壤,清除雜草。
追肥
第1次是穩施臘肥,1月份,立春前,百合苗未出土時,結合中耕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左右,促髮根壯根。第2次是重施壯苗肥,在4月上旬,當百合苗高10~20釐米時,每畝施人畜糞水500公斤,發酵腐熟餅肥150~250公斤,進中複合肥10~15公斤,促壯苗。第3次是適施壯片肥,小滿後於6月上中旬,開花、打頂後每畝施尿素15公斤,鉀肥10公斤,促鱗片肥大。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注意此次追肥要在採挖前40~50天完成。秋季套種的冬菜收穫後,結合鬆土施一次糞肥;待春季出苗後,再看苗追施糞肥1-2次,促早發壯苗,一般每次畝施稀薄人糞水30-40挑,磷肥10-15公斤。
百合疫病
百合疫病是百合常見的病害之一,多雨年份發生比較嚴重重,造成莖葉腐敗。病菌可侵害莖葉、花和鱗片。莖基部被害後盛水漬狀縊縮,導致全株迅速枯萎死亡。葉片發病,病斑水漬狀,淡褐色,呈不規則大斑。發病嚴重時,花、花梗和鱗片均可被害,造成病部變色腐敗。
防治方法:
①有條件的應設立無病留種地,發現病株及時清除;
②生長期及時噴灑吡蟲可溼性粉劑挖制傳毒蚜蟲,減少病蟲傳播蔓延。
③發病初期噴灑毒剋星可溼性粉劑,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蟲害防治
常見蟲害有:蚜蟲、金龜子幼蟲、蟎類。
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剷除田間雜草;②發生期間噴殺滅菊酯氧。金龜子幼蟲可用馬拉硫磷、鋅硫磷。蟎類可用殺蟎劑。
收穫加工
定植後的第二年秋季,待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低下部分完全成熟後採收。百合一般在大署節前後(7月下旬)選晴天採挖。收後,切除地上部分,鬚根和種子根,放在通風處貯藏。畝產750~1500公斤,折幹率30~35%.97年邵陽日報載:洞口一人種百合,3畝地產2.5萬公斤,最大的一株重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