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民航業處於一種極為複雜的環境之中。一方面國內疫情的持續向好,國內民航市場恢復較快。
另一方面國際疫情持續擴散,國際民航市場仍處低位。
翼哥看到當下民航業有點人格分裂:
一是國內國際分裂:國內比國際表現好。
二是運力運量分裂:運力比運量恢復快。
三是運量運價分裂:運量比運價表現優。
今天,民航局召開9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8月份相關生產數據,在8月份民航終於實現三大突破,給寒流中的民航帶來了一絲暖意。
1月度客運量首破4千萬人次
關心民航發展的網友們一定要知道一個數據。
在2019年度我國民航實現了一個突破,就是連續12個月,每個月的旅客運輸量都突破了5000萬人次。
5000萬人次可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這可是了不起的一個成就。
進入2020年,第一個月客運量5060萬人次,仍然超過5000萬人次。
不過隨著1月23日的武漢封城,受疫情衝擊,國內民航業急轉直下,2月銳降至千萬人次以下,僅834萬人次。
此後,中國民航業開始了「V」型復甦之路,雖然這個「V」型復甦右邊不如左邊陡峭,但值得欣喜的是,復甦仍然在持續。
直到8月份,月度客運量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達到了4554萬人次,距離5000萬僅一步之遙。
不過依翼哥估計,9月份突破5000萬人次基本不可能,10月份能否藉助於國慶與中秋疊加長假實現突破,2020年的第二個5000萬在此一舉。
2首次突破2億人次大關
在2020年只用了4個月,中國民航承運旅客人數就突破了2億人次大關。
到了2021年,所用時間翻了一倍,花了8個月時間才突破2億人次大關。
1-8月份,合計運輸旅客量為2.32億人次。
這個數字正好等於2009年全年的運輸量,那一年也是首次突破2億人次大關。
2012年則首次突破3億人次大關。
2015年首次突破4億人次大關。
那麼,2020年最終能否突破4億人次大關呢?現在還很難說。
3首次突破50%關口
1-8月份,合計運輸旅客量為2.32億人次,同比降幅為47.5%。
也就是說,民航累計運輸旅客量超過了去年同期50%,這也是自2月份以來首次實現這一突破。
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民航市場仍持續復甦。
不過,我們為民航市場恢復感到欣喜的同時,我們感到民航市場仍存在著幾點隱憂。
一是民航恢復速度越來越慢。
從旅客運輸量來看,5月份同比降幅52.6%,環比收窄15.9個百分點。
6月份同比降幅42.5%,環比收窄10.2個百分點。
7月份同比降幅34.1%,環比收窄8.4個百分點。
8月份同比降幅25.6%,環比收窄8.5個百分點。
從恢復的速度來看,是逐步放緩的,隨著進入9月份相對淡季,後面民航業的恢復速度還很難預判。
二是運價仍在低位運行。
從全球來看,我國民航業的恢復速度已經是非常快了,但票價水平還是一直在低位徘徊,當下3、4百元的票價幾乎已是常態,這對航空公司的經營業績的改善帶來不良影響。
三是貨運市場開始降溫。
我們都知道,今年的航空貨運市場火爆,好多航空貨運公司都發了財。
但隨著疫情的常態化,防疫物資的運輸需求逐漸減少,航空貨運市場實際上是在降溫了。
從月度貨運量來看,
6月份同比降幅5.8%,環比收窄10.4個百分點;
7月份同比降幅10.4%,環比擴大4.6個百分點。
8月份同比降幅13.3%,環比擴大2.9個百分點。
市場整體的運力投放是增加了,但是貨運量卻持續下降,這充分說明了航空貨運的熱度已經不那麼熱了。
今年的民航收盤將會怎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將繼續跟蹤關注,請關注民航之翼,關注中國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