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民航運輸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2020-09-03 全國產經平臺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航空運輸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航空企業尤其是中小航空公司的現金流面臨嚴峻考驗,多數缺乏應對行業「黑天鵝」的能力。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航空市場需求逐漸恢復,企業效益形勢持續向好,民航行業虧損逐月減少,但上半年全行業累計虧損達646.5億元,航企運營壓力仍然較大。

1

民航客運市場處於艱難恢復過程

疫情對民航運輸市場的衝擊使得民航運輸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國際航協的最新分析顯示,預計今年全球航空旅行需求將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滑,2020年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或將暴跌3140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55%,航空旅行的復甦將滯後於全球經濟的復甦,預計全球航空需求或到2023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比全球GDP的復甦滯後兩年。今年上半年,我國民航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1.5億人次,為去年同期的45.8%。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1.4億人次和851.9萬人次,分別為去年同期的48.6%和23.5%。雖然疫情防控已取得很好成效,但市場仍然處於艱難恢復過程,我國民航運輸市場或將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民航運輸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2

民航運輸企業運營壓力驟增

民航局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行業造成巨大衝擊,運輸生產急速下降,經濟效益大幅下滑,2月份行業虧損246億元,創歷史單月最大虧損記錄。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航空市場需求逐漸恢復,企業效益形勢持續向好,民航行業虧損逐月減少,上半年全行業累計虧損646.5億元。

客運量驟減造成航空公司運營和債務危機

一是資金流動性問題嚴重。自疫情發生以來,全行業共保障各類飛行1232萬架次,同比減少40.16%。在收入大幅降低的情況下,航空公司的飛機租金、員工工資、飛機折舊等成本仍需剛性支出,導致航空公司現金流緊張,尤其是中小航空公司,收入留存難以覆蓋工資支出,存在資金流斷裂的風險。

二是負債水平進一步加劇。航空公司為重資產企業,原本負債水平就處於較高位置,受疫情影響,負債水平進一步增加,「國東南」三大航負債水平於2019年底分別為65.5%、75.1%和74.9%,但中小航空公司普遍較高,為85%以上,在此情況下各公司負債水平急劇增加。以昆明航為例,疫情前,公司經營情況尚好,負債率約為85%,疫情期間,1-3月份收入銳減,航班執行率不足40%,收入同比下滑65%,直接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突破100%,造成了較大的經營風險。

三是多元化經營受限。目前中國民航輔營收入佔比較低,以輔營收入最高的春秋航空為例,輔營收入佔比約為7.8%,因此對整體營收的影響小於客票減收的影響。但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航空公司輔營收入大多為與旅遊產品相關的「機+酒」、「機+景區」等打包產品,受疫情影響,輔營業務基本停滯,機上商品、餐食售賣等也全面停止,導致輔營收入的探索處於停止狀態,不利於航空經營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

四是抗風險能力不足。國內民航大而不強,國內航空公司雖然運輸量大、旅客周轉量大,但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並不強。從營業收入看,2018年我國三大航國航、東航、南航營業收入分別為199、167和209 億美元,而美國三大航達美、聯合、美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4、413和445 億美元,我國三大航營業收入之和不及美國三大航一半;從盈利能力看,2018年我國三大航國航、東航、南航利潤只有11.9、4.3和5.0 億美元,達美、聯合、美航利潤分別為39.4、21.3和14.1 億美元,我國三大航利潤之和不及達美航空一家。

貨運需求驟增凸顯能力危機

受疫情影響,全球防疫物資需求旺盛,航空貨運迎來持續幾個月的行業景氣期。民航局官網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執行貨運定期航班1574班,比疫情前增加55.2%;4月份批覆全貨機加班包機2225班,同比增長476.4%。業務繁忙的同時,也暴露了我國航空貨運的短板。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數據顯示,我國航空貨運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從全貨機數量來看,目前我國只有174架,僅佔民航運輸機隊的4.5%;174架貨機歸屬10家公司,其中國有企業6家、社會資本參與的有4家。而美國僅FedEx公司的全貨機數量已超過600架。

疫情下的產品供應鏈和商品消耗鏈對航空貨運服務鏈提出了新要求,急需大量貨物資源快速、安全、高效地轉運。但從我國整體貨運市場看,客機腹艙仍是貨運運力供給的主力軍,全行業主流貨運模式仍以客機腹艙帶貨為主,總體專業化水平不高。在運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各航司先後啟動「客改貨」項目,傳統客運航司在貨運市場上的經驗、能力、運營均有欠缺,航司盈利能力不足。加上後期疫情的逐步穩定以及貨運運力的不斷增加,市場價格水平逐步回落,貨運收入難以覆蓋運行成本。

3

當前亟需助航企渡過難關,提升運營能力,提振市場信心

近期李克強總理提出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對標新要求,航企既面臨嚴峻的外部挑戰,也存在諸多自身發展短板,亟需特殊時期特殊政策助其渡過難關,讓其在疫情期間「活下去」,同時倒逼提升運營能力。為此建議:

一是調整民航發展基金投向,建立民航應急備用金。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免徵疫情期間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部分。鑑於目前市場恢復情況,建議拉長免徵時限,疫情結束後持續推行一段時間,減輕航司運營壓力,有效實現資產積累。同時建議建立民航應急備用金,用來在突發重大事件時進行航空運輸的臨時性政府購買服務,從而盤活整個航空運輸生產環節的現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民航各類企業應對危機。

二是進一步強調市場導向,放鬆市場管制。建議在航線價格管控上,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放開國內航線運價浮動上限,最終全面實現市場調節;在選座費、機上售賣、保險銷售等方面放鬆管制,充分發揮航企積極性,形成以位移服務為基礎,涉及旅客出行其他方面服務和產品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對標看齊國外一流航空公司,在輔營收入開拓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此外,進一步完善機場、空管收費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供求關係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等。

三是加大航空貨運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部署有關批示指示精神,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對航空公司利用大量閒置客機開通「客改貨」加班包機的支持和補貼力度;增加國際郵政航班數量,有效緩解郵政快件大量積壓問題,加快建設國際貨運通道。同時,進一步加強「空鐵協調」,有效協調大交通發展。

四是合理確定建設規模,注重航空企業運營質量提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國內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與此同時,國內各級政府每年支付大量的航班航線補貼,可持續運營面臨極大挑戰。建議充分考慮當前實際情況,進一步客觀評估我國航空運輸的有效市場和有效需求,注重基礎設施的有效投資,將更多資金用於幫助航企渡過難關、提升運營水平和質量,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作者簡介

李孝榮,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交通業務部民航二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空域運行仿真建模研究、機場網絡布局規劃研究,曾任空軍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航行處處長,具有7年空管基層單位和16年空管高層機關工作經驗,熟悉國家空域管理、軍民航機場規劃和空管工程建設。參加過多項軍民航空域規劃和空域管理等重大課題研究,主持完成10餘項空軍空管課題,累計完成評估及研究項目120餘項,多次獲得空軍軍事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中諮公司研究成果獎,在國際國內期刊發表文章10餘篇,被地方政府、軍事單位、民航部門等多家單位聘為空管專家。

王琤,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戰略諮詢部戰略諮詢處副處長、高級經濟師。主要從事區域振興、區域協調、交通運輸、脫貧攻堅等領域的政策研究、規劃編制以及政策評估工作。累計完成國家發改委等國家部委、國家開發銀行等相關機構以及地方委託課題項目60餘項。多項研究成果獲部委和協會優秀成果獎。完成政策諮詢建議60餘篇。

聲明: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諮公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雲端誌異之097:用法律來為疫情中的民航運輸保駕護航
    當前我國民航的疫情防控,一靠科學,二靠法治,成功實現了「防輸入、防擴散」的預期目標,做出了巨大犧牲,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所以目前行業不但迅速回暖,民航運輸量甚至已經暫時超越美國,在全球民航界一枝獨秀。科學防疫此處暫且不表,法治在民航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那是有目共睹,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用法律為民航運輸保駕護航已形成共識。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四、政策建議12、財政政策是關鍵,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第一,加大疫情相關財政支出,擴大研發、救治、防疫物資、一線醫護人員補助的財政兜底範圍。第二,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
  • 民航迎錯峰復工客流 民航局多舉措助航司減負
    累計運輸人員22630人次,其中運送醫護人員20604人次,接回滯留海外旅客1142名,運輸滯留湖北旅客出境884名。為共克時艱,我國出臺民航扶持政策,自1月1日起,免徵航空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對於執行疫情防控任務飛行的民航企業免收起降費等機場航空性業務收費以及免收航路費等空管收費。這一舉措有效為航司減負,更多扶持政策正在路上。
  • 民航局: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
    2002年民航局提出民航強國目標,從2005年始,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位列世界第二,標誌著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航空運輸大國。2018年,民航局制定《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清晰劃定民航強國建設三個階段,即:到2020年,加快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到2035年,實現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的跨越;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從多領域民航強國向全方位民航強國的跨越。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四)三方共同參與  餘國磊分析了共享單車在運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共享單車平臺企業的運營管理和政府部門的監管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管理建議。  陳康等分析了政府管理、企業運營、個人素質三方面問題背後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 前三季度民航貨郵運輸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近九成
    「疫情防控期間,這樣的『客改貨』航班單日貨量可達716噸。」南航相關負責人說。  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客運航班運行受阻,腹艙載貨量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抗疫物資等航空貨運需求增加,今年3、4月全貨機加班包機同比增加4倍以上。貨機不夠,客機來湊,今年3—6月「客改貨」包機也迅猛增長1萬多班。
  • 「十三五」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兩翼齊飛」
    今日,中國民航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航9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安全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運輸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
  • 中國民航「領跑」全球航空業
    中國民航在全球民航業遭受疫情重創的形勢下率先觸底反彈,為國內經濟復甦與發展提振了信心,也向國際社會釋放出積極信號。《環球時報》此前援引了美國彭博社9月9日發布的一篇文章,標題為《世界十大航空公司股票,除了一個,其他均為中國企業》的該文寫道:至少與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同行們相比,中國航空運營商的處境相當不錯。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該國民眾急於旅行,人民幣匯率上漲,石油價格越來越便宜。
  • 今日民航預計運輸旅客167萬人次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訊: 2020年「十一」假期到來,據初步統計,10月1日,全國計劃飛行班次14941班;預計運輸旅客167萬人次,與2019年10月1日基本持平;平均客座率79.5%,同比下降5.1個百分點。
  • 如果川普連任,對民航人的影響是…
    ,可以給民航系統補充新鮮血液提供更多優質選擇。從民航局發布的信息來看,2015~2019年,民航旅客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比重從24.2%提升至33.1%,在今年疫情的巨大衝擊下,中國民航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9月國內旅客運輸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8%。
  • IATA發布健康檢查表,幫助航司實施國際民航組織新冠疫情指南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發布航空公司自我評估健康檢查表,支持國際民航組織(ICAO)《啟航: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危機航空旅行指南》。《啟航指南》是面向政府和航空運輸產業鏈、基於風險管理臨時措施的全球標準框架,旨在確保疫情期間的安全運營。
  • 中國民航穩健恢復 8月國內旅客運輸創今年新高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周音)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清15日在中國民航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中國民航正穩健恢復。今年8月民航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四分之三,同比增速較2月提高58.9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航空客運共完成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是今年以來月度國內旅客運輸規模的最高值。
  • 民航局:國慶假期民航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逾九成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9日電 據中國民航局官網消息,2020年國慶假期,全國民航運行總體安全平穩,10月1日-8日,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全國實際飛行航班117327班次,日均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89.7%。
  • 中國民航呈穩健恢復發展態勢 8月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
    計劃司巡視員張清指出,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民航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認真、科學、冷靜」原則,全力做好「保安全運行、保應急運輸、保風險可控、保精細施策」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發展取得重要成果。目前,中國民航正呈現出穩健的恢復發展態勢。
  • 中國基本航空服務計劃試點工作深度調研及對策建議
    二、中國基本航空服務計劃試點工作深度調研題 中國基本航空服務計劃作為民航「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和深化改革中提出的重要內容,是為保障偏遠地區民眾基本出行需求,通過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的方式,支持航空運營企業運營通達偏遠地區航線航班,並將偏遠地區納入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既是民航強國戰略的組成部分
  • 疫情或影響部分學生考研
    新增確診病例情況:病例張某,男,46歲,大連浩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地址:金普新區金潤小區B區。12月16日,作為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轉運至集中隔離酒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對集中隔離人員核酸檢測中,12月17日,發現張某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確定為無症狀感染者,在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隔離醫學觀察,12月20日經臨床診斷為確診病例(普通型)。
  • 疫情之下,民航單日客運量重回百萬,中美各用多少天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發聲表示,10月18日共安檢了103萬人,達到了3月16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那麼在疫情之下,民航單日客運量重回百萬,中美各自用了多少天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疫情爆發之後,自1月23日起,中國航旅運輸量和航班量急速下降。 2月13日,單日客運量僅為13.29萬人次,單日飛行班次降至3931班,僅為正常時期的7.5%、23%。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自2月下旬起,民航運輸逐步恢復。
  • 交通運輸部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的...
    全面保障運輸通道幹線和「毛細血管」暢通,取消對貨車正常通行的限制,嚴禁限制船舶靠港和港口裝卸作業,力爭實現貨物運輸「零阻礙」。繼續落實應急物資公路運輸「三不一優先」和水路運輸「四優先」舉措,全力保障農資等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和郵政快遞、城市配送正常運營。發揮綜合運輸組合效率,強化與鐵路、民航的協作。加大轉運力度,切實解決「出村」「進城」兩端問題。
  • 民航局:今年國慶假期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
    中國網10月9日訊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網站今日消息,2020年國慶假期,全國民航運行總體安全平穩,10月1日-8日,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全國實際飛行航班117327班次,日均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89.7%,其中國內航班109856班, 日均航班量較2019年國慶假期增長12.98個百分點;
  • 疫情影響下,外資企業「三復」問題參考指南(上)
    我們建議疫情期間在滬外資企業針對如上情況,暫緩尚未辦理完畢的外資企業員工的工作籤證,同時對於商務人士的往來建議以緊急必要性為前提,減少一般性的商務活動。從可行性的角度出發,建議在全體降薪的基礎上區別降薪,高級管理人員的降薪幅度要高於一般員工,這樣更加有利於與員工達成一致。此外,用人單位可以向當地勞動主管部門申請不定時工時制或綜合工時制,平衡用工資源,減輕企業負擔。五、請問因疫情影響,部分外資企業面臨裁員的情況,關於企業經濟性裁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