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碲化鉍可大大提高計算機晶片的運行速度

2020-12-06 科學網

 

矽谷在不久的未來也許就要更名了,美國科學家已證實,碲化鉍可大大提高計算機晶片的運行速度和工作效率。使用現有半導體技術,此種材料即可允許電子在室溫條件下無能耗地在其表面運動,這將給晶片的運行速度帶來飛躍,甚至可能會成為以自旋電子學為基礎的下一代全新計算機技術的基石。

 

此項發現是美國能源部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國家加速器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材料和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6月11日《科學》網絡版上,美國物理學家陳榆林、沈志勳等發表了對碲化鉍電子特性的測試報告。測試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拓撲絕緣體的明顯特徵,可使電子在其表面自由流動,同時不損耗任何能量。

 

實驗人員使用SLAC斯坦福同步輻射光源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先進光源發出的X光對碲化鉍樣品進行了測試。他們在調查其電子特性時發現,其具有拓撲絕緣子的明顯特徵,而且碲化鉍的實際特性還優於其理論特性。實驗表明,碲化鉍可耐受比理論預測更高的溫度,這也意味著此種材料更接近於科學家想像中的應用。

 

這種神奇特性可能源於那些意外地行動不暢的電子。每個電子的量子自旋要和電子的運動相對應,這就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此一調整是創建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員解釋說,當你擊打一個東西時,它通常會散開,還有可能反彈回來,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意味著你不能按照完全相反的路徑將其反射回去。由此造成的戲劇性效果就是電子毫無阻力的流動,將一個電壓加至一拓撲絕緣體上,此一特殊自旋電流就會流動,且不會造成材料的發熱和消散。

 

拓撲絕緣體不是常規的超導體,也不能用於超高效電源線,因為其只能攜帶很小的電流,但其為微晶片開發的範式轉移鋪平了道路,這將導致自旋電子學的新應用,即利用電子自旋來攜帶信息。而且,碲化鉍在實際應用中非常易於生產和使用,這種三維材料可通過現有成熟的半導體技術進行製造,也還很容易進行摻雜,如此可相當容易地調諧其性能。

 

相關焦點

  • 石棉縣碲鉍礦 發展遠景瞄準「中國碲谷」
    這些半導體材料生長出來的合格晶體被科學合理的製造成性能優良的各種高技術半導體器件是建設「中國碲谷」的產業鏈目標。雅安市石棉縣大水溝碲鉍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將為「中國碲谷」的建設提供充足的原料,是建設「中國碲谷」戰略規劃的重要保證。
  • 龍劍平:開發攀西地區碲鉍礦資源具有非常重要戰略意義
    鉍是一種可安全使用的「綠色金屬」,除用於醫藥行業外,還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超導體、阻燃劑、顏料、化妝品、電子陶瓷、核工業等領域。   攀西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富集區,釩鈦、磁鐵礦儲量巨大,稀土、碲、鉍等資源具有獨特優勢。大家對釩鈦、稀土有一定了解,但對碲、鉍知之甚少。為此,記者採訪了成都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龍劍平。
  •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該研究結果在1月18日出版的「 自然納米技術 」雜誌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有詳細描述,並表明磁場可用於誘導納米帶經歷「拓撲過渡」,在物質擁有之間切換表面上的帶隙和沒有的帶隙,矽是一種半導體,意味著它具有帶隙,是導通和斷開傳導所需的特性,是矽基數字電晶體以二進位代碼存儲和處理信息的基礎,」Chen說。「銅是一種金屬,意味著它沒有帶隙,並且始終是一個良好的導體。
  • 新金屬晶片能提高存儲速度百倍
    據英國《自然·物理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個美國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層狀二碲化鎢製成了二維(2D)金屬晶片,其厚度僅三個原子!在更節能的同時,儲存速度提高了100倍之多,為開發下一代數據存儲材料奠定了基礎。當今世界所產生的數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然而我們當前的存儲系統已接近大小和密度的極限,因此迫切需要相關技術革命。
  • 人類細胞可製造計算機晶片,更小運行速度更快!
    科學家宣稱,20世紀80年代使計算機普及大眾的矽晶片技術將成為歷史。未來將出現由人類細胞製造的計算機晶片,體積更小,運行速度更快。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未來的計算機將變得更小,目前科學家表示,將人體細胞連接在一起的細胞骨架(cytoskeletons),未來可用於製造計算機晶片,這將是計算機發展史上一個創新裡程碑事件。
  • 摻In合金化和熱鍛增強的中溫熱電材料n型碲化鉍基合金的研究
    近年來,能帶工程和聲子工程分別用於優化電子和熱輸運性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包括能帶收斂、聲子散射、納米結構和引入點缺陷等都是改良性能的好方法。在發電方面,一些良好的TE材料在700K以上的工作溫度下表現優異,如PbTe、半Heusler合金等。然而,在400-700K的溫度範圍內,鮮有報到。
  • 用於STM實驗的五碲化鋯(ZrTe_5)樣品製備
    SnTe碲化錫(II)WTe2二碲化鎢ZnTe碲化鋅ZrTe2碲化鋯TeO2二氧化碲Bi2Te3碲化鉍碲化硒鉍碲鉛鉍礦二碲化鉬AuTe2碲金礦二碲化鈦三碲化鋯碲化物二碲化三鐵(鍺摻雜)碲化鍺SnTe碲化錫二碲化鉭碲化砷二碲化鉑碲化硒鎵二碲化鈀三碲化砷二碲化鉿鈦合金-二碲化鉍
  • 摻In合金化和熱鍛增強的中溫n型碲化鉍基合金的熱電性能研究
    近年來,能帶工程和聲子工程分別用於優化電子和熱輸運性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包括能帶收斂、聲子散射、納米結構和引入點缺陷等都是改良性能的好方法。在發電方面,一些良好的TE材料在700K以上的工作溫度下表現優異,如PbTe、半Heusler合金等。然而,在400-700K的溫度範圍內,鮮有報到。
  • 雅安涼山「牽手」共同開發碲鉍礦資源
    雅安涼山「牽手」共同開發碲鉍礦資源     本報訊(記者 何勤華)3月25日,雅安-涼山區域合作座談會暨「十三五」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西昌舉行。
  • 「摻雜」將提高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
  • 被譽為中國「第二國寶」的碲正在為祖國帶來蓬勃生機!
    是在冶金工業中應用:鋼和銅合金加入少量碲,能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並增加硬度;在白口鑄鐵中碲被用作碳化物穩定劑,使表面堅固耐磨;含少量碲的鉛,可提高材料的耐蝕性、耐磨性和強度,用作海底電纜的護套;鉛中加入碲能增加鉛的硬度,用來製作電池極板和印刷鉛字。
  • 「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科學引領未來,技術成就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發,中國的發電玻璃橫空出世9月22日,全國首個新型「碲化鎘薄膜電池」代替傳統琉璃瓦的屋頂發電光伏項目在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鎮龍谷村正式開工。該項目總體裝機容量800千瓦,由國網(寧波)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投資並與寧波光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建。什麼是發電玻璃?
  • 工行推晶片銀行卡 可防複製安全性大大提高(圖)
    防複製 請你去辦晶片銀行卡  工行已在我市率先推出,安全性比傳統磁條卡大大提高,部分POS機已能受理  晶片銀行卡就是以晶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晶片卡容量大,其工作原理類似於微型計算機,能夠同時具備多種功能。
  • 人類細胞可製造計算機晶片,更小運行速度更快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未來的計算機將變得更小,目前科學家表示,將人體細胞連接在一起的細胞骨架(cytoskeletons),未來可用於製造計算機晶片,這將是計算機發展史上一個創新裡程碑事件。
  • > 全球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深度剖析 -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
    至8月5日,廣州首座光伏儲能電房已安全運行13天。整套光伏儲能系統使用中山瑞科高效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能持續供電22個小時,為電網帶來了綠色、環保和可靠的解決方案。
  • 碲化鎘:窺視晶矽光伏的黑衣騎士
    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碲化鎘組件製造成本,更在核心設備和原材料上不容易被國外「卡脖子」。2019年1月,龍焱與其股東浙江省能源集團合資成立浙江浙能龍焱,規劃了400MW的大尺寸碲化鎘組件產能,目前正在推進;山西合資公司山西陽泰龍焱最新產線預計2019年年底開始試生產。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鉍礦的特徵及找礦標誌
    鉍為稀有金屬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為0.17ppm, 接近於銀,為鎢豐度的13%。自然界中,鉍以單質和化合物兩種狀態存在,但自然鉍罕見。絕大部分鉍呈硫化物、碲化物、硫鹽礦物和銅、鉑族等金屬互化物等礦物產出。
  •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自然光碟機動」催化劑可高效降解水體...
    記者1月1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與東華大學蔡冬清教授合作在光催化治理水體汙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研發了一種新型複合材料作為光催化劑,為解決水體環境中抗生素的汙染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相關成果被環境催化領域權威期刊《應用催化B:環境》接收發表。
  • 世界第一條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在川建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潘錦功正是用6年多時間推動了一次傳統玻璃工業的供給變革:打破國外巨頭壟斷,把平板玻璃從建築材料變成可發電可濾光的功能材料,把建築外牆變成了「發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