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雙星輪胎「以舊換新」模式山東啟動會暨輪胎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上線發布會在青島舉行。「以舊換新」不僅能夠給最終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而且後續升級的平臺將實現隨時隨地與用戶進行交互。
廢舊輪胎有重要的利用價值,但由於我國的廢舊輪胎處理不管從制度上還是從網絡上還都不健全,所以每次換下的舊輪胎(特別是轎車胎),車主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都頗費周折。據了解,雙星此次推出「以舊換新」模式,車主可以將舊輪胎按不同的規格直接作價,用於購買新輪胎。按平均每條舊卡車胎折價70元計算,相當於平均不到20條輪胎可以換一條新輪胎。更重要的是節省了車主的時間,解決了廢舊輪胎回收的煩惱。
與此同時,車主利用雙星首創的輪胎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與雙星直接進行交互,可以把自身的需求和不滿及時傳達給雙星。雙星在解決用戶抱怨和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可以開發出更加滿足用戶需求的個性化產品。此次雙星重點推廣的防火超耐磨輪胎專利產品,也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研發製造的。當然,已上線的輪胎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首先解決的是如何讓用戶真正得到「以舊換新」的實惠。
雙星開啟「以舊換新」模式,源於雙星解決了全球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17大難題。他們創造性地開發了填補全球空白的廢舊輪胎綠色裂解技術和裝備,實現了廢舊輪胎處理的「零排放、零殘留、零汙染、全利用」,成為2018年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大科技專項廢舊輪胎循環利用領域唯一中標企業,被專家稱為「廢舊輪胎循環利用領域的『高鐵項目』」。
廢舊輪胎在國外被稱為「黑色汙染」,為此各國都投入大量資金而進行處理,並相繼推出了製造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製造者和銷售者都要對廢舊輪胎的回收處理負責。在我國,這一制度雖經多次討論,但尚未實施。部分小作坊式的「土法煉油」和不成熟的處理技術,導致了更加嚴重的二次汙染。雙星的廢舊輪胎綠色裂解技術和裝備也由此被專家稱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的典型實踐,助力政府建設「無廢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