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國從全球各地進口數百萬磅薑黃原料,其中大部分應用於香料產品和膳食補充劑,但目前隨著市場熱度的不斷升溫,其在越來越多的薑黃新品嶄露頭角。
薑黃和其活性化合物薑黃素的相關科學研究對原料市場的推廣銷售起到積極作用。隨著技術和劑型的不斷創新,薑黃可以很容易地製成各種各樣的產品,不過面臨比較多的挑戰就是口味了,這一點部分薑黃產品製造商似乎處理得很好。
從食品到飲料再到膳食補充劑,全球各個市場上都有推出薑黃/薑黃素相關產品,以下是20多款產品,涉及穀物類飲料、食品、零食、乳製品和膳食補充劑。
飲料產品
大多數情況下,薑黃在液體中溶解性差,呈深黃色。在其他情況下,生產商可能會使用可溶性更強或色素更少的薑黃成分。無論沉澱和顏色是否值得關注,薑黃飲料的推出都在增加。
SPINS公司報告顯示,在2018年追蹤的所有薑黃產品類別中,冷凍果汁和功能性飲料排名第四,在美國的銷售額接近1200萬美元,僅比貨架穩定的茶少幾百萬美元。雖然可以用特別甜的味道來掩蓋薑黃的苦味,但辛辣和苦味可能是最互補的。
作為國內優質薑黃/薑黃素原料供應商,河南中大恆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款薑黃植物飲品。據悉,該產品使用的原料是河南中大高生物利用度薑黃,更利於人體吸收。採用NFC生薑汁賦予飲料更豐富的口感,利用果糖和甜菊糖苷來調口感。進動物生理功效性試驗,高生物度薑黃保肝、護肝、抗炎、預防血栓方面有非常好的功效。
2019年,Golden Brew推出的這款檸檬生薑薑黃蘋果醋產品,蘋果醋的作用本身就是改善消化健康,加之生薑和薑黃後效果就更為明顯了,該產品的口感沒有醋那樣的酸,有點檸檬風味,薑黃和生薑的辣味較為明顯。
針對國內解酒市場存在空白的局面,湯臣倍健控股子公司六角獸飲料有限公司推出一款薑黃醒酒飲料,其原料包括野葛、雲南小黃姜、薑黃、玉米低聚肽及阿方索芒果,每瓶含量只有60毫升。產品劑型為當下非常流行的Shot,開瓶即飲,飲酒前和飲酒時食用。
2018年,Zyn whole Wellness推出一款RTD芒果荔枝汁,其中含200毫克薑黃素。該產品還含有胡椒鹼,以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該款飲料目前有四種口味:檸檬姜、芒果荔枝、石榴蔓越莓和混合漿果。每瓶薑黃素含量超200毫克,是低糖、低熱量和清爽口味的完美混合。不含高果糖玉米糖漿,也不含合成香料、甜味劑、色素或防腐劑。
穀物類食品
令人驚訝的是,冷熱穀物產品是薑黃增長最快的品類。市場研究公司SPINS的數據,含薑黃的冷熱穀物產品2019年分別增長了928%和620%,美國的市場總銷售額達135萬美元【1】。與漿果不同的是,消費者不太可能在這些穀類產品中遇到經過冷凍乾燥的薑黃塊,少量的薑黃粉足以使成分標籤更有吸引力,並給予一種獨特的薑黃口感。
Purely Elizabeth是一家生產格蘭諾拉麥片、燕麥片和零食棒產品的公司,2019年推出了單份薑黃燕麥片。該公司的椰子薑黃燕麥杯(Coconut TurmericVibrant Oat Cups)特點是將椰子和薑黃,燕麥,藜麥,亞麻種子,奇亞種子等原料相結合。
Gr8nola推出的格蘭諾拉麥片是純天然的,非轉基因的,含有5g的糖,不含乳製品、大豆和精製糖。產品配方是由營養豐富的原料和超級食品製成,包括全穀物燕麥,有機椰糖和羅漢果提取物,向日葵籽、南瓜籽、薑黃粉和肉桂等,無論是和牛奶、酸奶一起吃,還是直接從袋子裡拿出來吃,能夠在滿足營養的同時提供便利化。
紐西蘭Mighty Food推出一款薑黃益生菌牛奶什錦早餐,主要的配料是堅果&種子(佔比40.5%,包含杏仁,腰果,南瓜籽,巴西堅果,向日葵籽),燕麥,水果,椰子,椰糖,椰子油,薑黃,益生菌(芽孢桿菌GBI-30 6086)以及肉桂等,能夠維持日常機體的免疫健康。
Natures Path推出的這款黃金薑黃有機麥片是將美味的薄脆片和營養原料薑黃相結合,帶來不一樣的早餐體驗。產品中的配料主要有玉米粉、藜麥、薑黃(抗炎症&抗氧化)、肉桂、生薑、黑胡椒、蜂蜜(可作為天然甜味劑使用)和幹椰子脆片等。
零食產品
零食類產品是薑黃原料快速應用的另一個領域。Innova Market Insights市場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全球推出薑黃食品和飲料的上市數量看,零食產品的上市數量從2014年的第5位躍升至2018年的第3位,卻落後於醬汁&調味料,即食餐&配菜【2】。2018年,薑黃零食佔全球食品和飲料產品推出量的9.9%。
薑黃零食的市場潛力顯然足夠強大,以至於跨國公司泰森食品(Tyson Foods)也想加入。2019年9月,泰森食品(Tyson Foods)推出了新品牌Pact snack bites,主打薑黃和生薑益生元零食,主要的配料有綠香蕉粉、10億益生菌、益生元、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薑黃和生薑,主要的健康聲稱是維持腸道健康。
韓國MEREALCorp公司推出一款薑黃零食,產品的主要配料是糙米(韓國生長,不含害蟲劑)、薑黃粉(印度)、土豆粉(西班牙)、洋蔥粉(韓國)等。薑黃在整個亞洲地區有很高的知名度,長期作為香料被人們所食品,韓國和日本是典型薑黃終端產品應用市場。
美國Ashapops推出一款植物來源的超級食品零食,主要的配料有荷花籽、向日葵油、薑黃、大蒜、粉色喜馬拉雅山鹽。該款零食可與茶、飲料、沙拉、湯、咖啡等搭配食用,不含穀物、麩質、大豆,非轉基因、素食主義,能夠滿足多數消費者對零食產品的需求。
Pude health推出的這該產品的主要配料有,蘇格蘭燕麥片,特級初榨橄欖油,未經精煉的甘蔗汁糖,生薑,海鹽,薑黃,小蘇打。薑黃是一種具有治癒能力的草藥,而生薑也是應用多年的健康香料,二者與燕麥形成良好的搭配,不僅實現外在色澤的創新,同時口感和營養價值也是雙重體現。
乳製品
2019年,光明推出了一款薑黃枸杞酸奶,名為「酒前一刻」。產品配料主要是薑黃、枸杞兩大成分,專為解酒市場研發。多項研究發現,薑黃可增強肝臟的解酒能力,枸杞也具有解酒保肝的優勢,因此,這款產品的目標群體主要是飲酒人群,在聚會應酬前飲用。
Alexandre Family Farm推出這款有機A2生薑薑黃全牛奶產品,主要的原料是牛奶、生薑焦糖漿(蔗糖、生薑提取物、水)、薑黃提取物、薑黃粉(有機),可以添加到奶昔、冰沙和拿鐵中。
2019年,英國家族乳製品和零售品牌Tims dairy在2019年推出了TheLondon Collection系列產品,其特色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異國風味和香料混合」。該系列產品之一是一種不含乳糖、芒果&薑黃口味的希臘式酸奶。該系列產品還以大黃/玫瑰和巧克力橙果醬口味為特色。該公司的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既潮流又美味的產品,還能帶來附加的健康益處。
膳食補充劑
2019年美國植物委員會(ABC)發布的植物補充劑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薑黃在主流零售渠道銷售額為32,456,933美元,同比增長46.7%。2018年,薑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達93,312,677美元,同比增長30.5%,從2017年的第五名上升至2018年第三名。
OrthoMolecularProducts推出一款新的免疫健康配方產品,Turiva含有一種獨特的生物活性植物營養素Complete TurmericMatrix,能夠提高產品的臨床療效。該公司表示,這種營養素中含有標準的薑黃素、揮髮油和薑黃蛋白,是該公司所獨有的,不含輔料或其他添加劑,能提供整個薑黃根的全譜免疫健康效果。
Gaia Herbs推出這款Turmeric Supreme產品,主要針對的是關節健康市場。產品配料有薑黃、南非鉤麻、乳香、槲皮素、黑胡椒和生薑根,無麩質、無大豆、素食主義,是目前該公司薑黃類產品銷量最好的草藥產品。產品的劑型也很有創新,液體 Phyto-Caps膠囊,能夠維持原料的生活活性。
美國New Chapter推出的這款益生菌薑黃產品主要是用於維持免疫和消化健康,包括專利益生菌(布拉酵母菌、乳桿菌LP01、短雙歧桿菌BR03)和有機原料(薑黃、蘆薈葉、薄荷葉、香菜籽、朝鮮薊葉、小豆蔻等),純素食,不含人工香精和色素。
Coral LLC公司推出一款薑黃軟糖,產品原料選自美國夏威夷種植的有機薑黃,薑黃多年來以抗炎症和抗氧化為名。該產品配方中含有有機薑黃粉,BioPerine黑胡椒提取物,有機木薯糖漿,有機蔗糖,純淨水,有機海藻提取物,天然香料等,適用於4歲及其以上的人群使用。
Swisse推出清苷TM朝鮮薊枳椇子植物飲料,主要的產品配方包括枳椇子、薑黃、朝鮮薊、水飛薊籽油,主要是保肝護肝的效果。產品使用當下比較流行的Shot形式,方便攜帶。同時,濃縮工藝提取枳椇子能保障關鍵成分的活性,純植物草本配方複合素食主義的需求。
毫無疑問,薑黃仍然非常受歡迎,技術和工藝的改進可以實現快速增長。同時,薑黃提取物的使用可能頗具挑戰性,因為它有蓬鬆的稠度,流動性能差,而且由於鮮豔黃色的著色性能,額外的清洗成本可能會更高。不過,薑黃原料供應商也在積極解決這些挑戰,不斷對原料進行創新和迭代升級。
當然,草藥市場熱度過高就避免不了「摻假」事件的出現。各種報告都強調了薑黃摻假的財務和公共安全風險,因此在採購這種急需的原料時,審查原料供應商是很重要的。全球薑黃素協會(Global Curcumin Association)等行業組織正在密切關注這一全球性問題,並為負責任地採購薑黃提供最佳做法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SPINS market data based on U.S. natural, specialty, andconventional market channel sales over 52 weeks ending 8/11/19.
2. Innova Market Insights, Innova Database, 「Turmeric Trends& Products,」 Ma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