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塔大海洋與農業科學家榮登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2021-01-20 塔斯馬尼亞大學UTAS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sited researchers)名單一直備受期待,這份名單是對在過去十年中通過發表多篇頻繁被業界引用論文而被予以高度肯定科學家的認可。


這些科學家的論文在Web of Science 領域和年份引文中均名列前1%,研究成果不僅受到了同行的認可,也為相關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名科學家入榜,這些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涉及21個廣泛領域中的一個或多個基本科學指標(ESI)。


值得驕傲的是,塔斯馬尼亞大學共有7名研究人員入選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對澳大利亞甚至全球的生態環境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


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研究吧 

 David M.J.S. Bowman


來自塔斯馬尼亞大學植物科學學院的David M. J. S. Bowman是環境變化生物學教授,致力於探究火災,地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他參與編著了《地球上的火導論》教科書,並在這一複雜研究領域中引領全球。


Bowman(2019)發現澳大利亞季風熱帶地區的生態基本上是由5月至10月間的乾旱條件以及11月至4月的降雨高度變化所決定的。該發現強調了深入了解該地區過去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對土地管理者具有重大意義。

Barry W Brook


生態學家、建模師,塔斯馬尼亞大學環境可持續專業教授,致力於找到使現代社會與自然共存而不破壞自然的方式,他的工作匯集了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調查的不同研究領域,被公認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之一。


通過具體的實驗和分析,Brook(2019)證實了固氮物種的相對豐富會影響桉樹森林中樹木的生物量、分解和氮的有效性。該研究發現了當地環境對桉樹高林養分循環和凋落物分解的影響,其研究成果對於森林管理非常重要。

Graham J Edgar


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擁有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學位,其著作《澳大利亞海洋生物》(Australian Marine Life)受到高度重視,並被溫帶海洋生物學家廣泛使用。


在「海洋保護區的氣候恢復力與『保護悖論』」一文中,Edgar(2019)認為通過海洋保護區(MPA)限制人類活動可以創建更具修復能力的生物群落,從而使其具有更大的抵抗和恢復氣候事件的能力。鑑於氣候變化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復原力,他提出唯一的主要解決方案是減少碳排放。

Timothy J Brodribb


來自塔斯馬尼亞大學自然科學學院,植物生理學副教授,ARC未來研究員Timothy J Brodribb的研究專注於植物如何傳輸和利用水,著眼於陸生植物中植物生理的演變,挖掘植物快速生長並在乾旱環境中生存的核心因素。


苔蘚植物與石藻的光合作用相對陸生植物受到的關注要少。Brodribb帶領其團隊研究了南極、澳大利亞、愛沙尼亞、夏威夷和西班牙苔蘚植物和石藻物種光合組織內的二氧化碳擴散及其與光合作用和解剖學參數的關係。他們發現在陸地植物中,苔蘚植物的光合速率和非染色體擴散電導最低。這項發現豐富了苔蘚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理論與報告。

Sergey Shabala


塔斯馬尼亞大學植物逆境生理學實驗室負責人Sergey Shabala 引領了作為全球研究成果最多且最受國際認可的實驗之一,其在識別非生物耐受力基因方面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Shabala教授在眾多國際研究期刊和機構的編輯和顧問委員會任職,並且是著名期刊《 功能植物生物學》(Functional Plant Biology)的主編。


與傳統觀點不同,Shabala(2019)認為減少Cl-吸收的育種將有益於植物的耐鹽性。在生理上相關的條件下,Cl-的吸收需要植物投入代謝能量,而Cl-轉運蛋白的選擇性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Cl-積累與農作物耐鹽性之間的負相關關係,該發現被認為是有別於傳統理念且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Reg Watson


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IMAS)漁業與生態建模學教授 Reg Watson有超過35年國際漁業研究經驗,參與了有關海洋生物多樣性,捕魚經濟學以及捕魚對鳥類和哺乳動物影響的全球研究。


Watson(2019)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關於海洋保護中漁業空間成本與效益的再思考。在海洋保護規劃中,漁獲量經常會作為一種成本,以避免在確定潛在的海洋保護區位置時出現高捕撈活動區域。Watson在海洋保護區空間優先化過程中對運行漁業捕撈成本倒推模型的效用進行研究。作為一項啟發性工具,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相關人員對該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Elizabeth A Fulton


榮獲塔斯馬尼亞大學院長傑出表現獎的博士研究員 Elizabeth A Fulton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擔任生態系統建模與開發團隊負責人,在應用數學、生態學和海洋生物學領域從事與生態系統和可持續性相關的課題。


Fulton(2019)研究了陸地和海洋的糧食生產衝擊問題。糧食生產的突然損失及其在陸地和海洋上的後果將對全球可持續性構成威脅。通過53年來對來自農作物、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和漁業領域的全球生產數據進行了綜合評估,Fulton認為在一個更加容易發生衝擊和相互聯繫的世界中,相關的食品政策和社會保護機制將幫助人們預測、應對損失並從中恢復,這對於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塔斯馬尼亞大學對我們獨特的專業感到自豪,我們在這些研究領域的成功意味著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卓越研究聲譽已超越澳洲,享譽世界。


這7項摘自7位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均與海洋或農業相關,這離不開塔斯馬尼亞大學濃厚的藍色和綠色(海洋及農業相關性學科)研究特色,作為全澳四大歷史名校之一,海洋與農業學科均配備了卓越的師資與前衛的實踐項目。有興趣學習相關領域學科的同學歡迎留言問詢我們哦。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大學7人入選!2020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重磅出爐!
    11月18日,備受關注的"科睿唯安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發布。榮登榜單的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間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在 Web of Science™ 中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 31名「高被引」,UNSW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穩步增加!
    」科學家名單中,新南威爾斯大學繼續上升勢頭,共有31名科研學者上榜,成為各自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之人。  新南威爾斯大學所有的上榜學者不僅處於各自科研領域的最前沿,而且在關乎全球的重大挑戰,包括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和自殺預防等方面,做出了切切實實、極具影響力的貢獻。  在公認最難入選的臨床醫學領域,澳大利亞八大聯盟共有10位科研學者上榜,其中有5位都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足足佔了「八大」一半。
  •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9)」榜單。我校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交叉學科領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付宏剛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近年來付宏剛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60餘篇,總被引19000餘次,發表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50多篇,H因子73。
  • 景陶大肖絢教授入選2018年「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本報訊 為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提供高質量數據及分析服務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日前於美國費城發布了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景德鎮陶瓷大學肖絢教授入選生物與生物化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這也是該校首次有人入選。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8)」榜單,該榜單在全球範圍內共甄選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
  • 華南理工大學16人次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中國內地共計770人次上榜其中,華南理工大學13名學者16人次入選,入選人次在內地高校並列第8位,比2019年前進1位。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王海龍教授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海龍入選環境與生態領域名單,這也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者首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說明我校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必將推進相關領域研究走向長足發展,推動學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取得新突破。
  • 吉林大學5位學者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馬琰銘教授(物理學),化學學院董慶鋒教授(交叉學科領域)、楊柏教授(交叉學科領域)、朱守俊教授(交叉學科領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鄢俊敏教授(交叉學科領域)5人入選,其中馬琰銘教授和楊柏教授連續三年入選該名單
  • 山東大學8位學者入選科睿唯安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日前,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山東大學8位學者入選,分別是化學領域的黃柏標教授,跨學科領域的劉宏教授、熊勝林教授、戴瑛教授、馮奎雙教授、馮強教授、張進濤教授、張寧教授。其中,黃柏標教授、劉宏教授、戴瑛教授、熊勝林教授、馮奎雙教授繼去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後,今年再度入選。
  • 清華大學55人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第一已為美國外籍院士
    11月18日,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個國家的6167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中,中國內地上榜人數又一次實現了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位居全球第二名。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621人次來自全國的123所高校。其中,清華大學入選榜單科學家人次位居首位,達到了55人次。
  • 2020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中國內地770人次上榜
    來源 | 軟科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2019年,中國內地已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2020年,中國內地仍位居第2。
  • 常大包伯成教授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日前,科睿唯安正式發布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我校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包伯成教授入選跨學科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這是我校教師首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如果某位科學家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很多,就叫「高被引科學家」。2020年,有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其中,中國內地共770人入選。
  • 2020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中科院、清華躋身總數前十
    有人會問:何為「高被引科學家」?其實簡單來說,當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資料庫收錄後,其他研究學者就可以通過檢索看到這篇論文,當這篇論文被引用,其作者就叫「被引科學家」。如果某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非常多,也就是被引用頻率非常高,就被稱作「高被引科學家」。
  • 港中大(深圳)三位教授入選2020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0日訊(記者 梁榆其)近日,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 ighly Cited Researchers2020)發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三位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教授、葉德全教授、黃憲達教授上榜。
  • 西電2位教授連續2年同時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國內地共770人次(佔比12.1%)上榜,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621人來自123所高校。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馬建峰教授、陳曉峰教授榜上有名。
  • 青島13人入選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9日訊 英國倫敦時間11月18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其中,中國內地636人次上榜,青島有13人入選,分別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及山東科技大學。
  • 2020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出爐!蘇大逆襲985躋身前十!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清華大學從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2020年排名也進入榜單前列。
  • 科睿唯安公布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山東大學8位學者入選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日前,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山東大學8位教授入選,分別是化學領域的黃柏標教授,跨學科領域的劉宏教授、熊勝林教授其中,黃柏標教授、劉宏教授、戴瑛教授、熊勝林教授、馮奎雙教授繼去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後,今年再度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由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遴選,入榜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2020年度,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該榜單。
  • 石大四名學者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這次榜單中,石大有4名學者入榜! 石大4名學者光榮入選,這是我們所有UPCers最美石大,未來可期!
  • 西電網安院兩位教授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11月1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馬建峰教授、陳曉峰教授榜上有名。入榜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中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其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繼2019年度後,學校馬建峰教授、陳曉峰教授再次同時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