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物中心論: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在我們的生命中,它們就像走路和呼吸一樣平常,以至於大多數人們都沒有抽象地思考過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在有些人眼裡,諸如「時間存在嗎?」這樣的問題是無需回答的,畢竟時鐘仍在滴滴答答地走著,一年年地過去,我們日益蒼老,然後離世。時間都能夠測量了,難道這不正是證明了時間的存在嗎?
跟我學物理網賈蘭華老師說:在這裡必須提及一個基本問題——時間可以用時鐘來測量,但是可測量性並不能證明它的物理存在性。我們的時鐘只是用一些用具有節奏的事物來測定其他事件,如用時鐘的滴滴答答的節律來測定地球的旋轉的時間,這並不是時間,而是事件間的比較。
在物理學中,時間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在科學基礎中,幾乎沒有一個理論能離開時間這個物理量的,然而事實是到現在為止,時間仍然是科學還沒有認識的概念。
時間是什麼?這是一個千百年來人類苦苦追問的問題,也是科學最本源和最基礎的問題。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沒有一個不是對「時間是什麼」的問題而感到頭疼不已。即使今天,也沒有一位科學家或哲學家對「時間」給予正確的描述。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本人曾說: 「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上的時間自己流逝著,並由於它的本性而均勻地與任何外界對象無關地流逝著。」按照這種觀點:時間和空間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並且獨立於物質和運動之外的,不受物質和運動的影響。
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看來,時間和物體的運動是有一定聯繫的,愛因斯坦曾經言,兩個校準好的鐘,當一個沿閉合路線運動返回原地時,它記錄的時間比原地不動的鐘會慢一些。這已被高精度的銫原子鐘超音速環球飛行實驗所證實。愛伊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是認為:時間特性是依賴於物質的質量分布的,物質的質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場愈強,則空間的「曲率」就愈大、時間的流逝就愈慢。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也遭受到了極大挑戰。狹義相對論認為,在任何慣性系中,自由空間(真空)中的光速具有相同的量值,物理學定律與慣性系的選擇無關。但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的量子糾纏現象徹底顛覆了這一觀念。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在銀河系的一端,一個在另一端,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正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指出的那樣,量子糾纏的傳輸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個數量級,他們的傳輸好像根本就不需要時間。
什麼是時間,時間的本源是什麼?這在生物中心論的科學家看來,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時間,時間和空間僅僅是我們意識的工具,這可以用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來說明。如果真的存在著一個世界——在那裡,粒子們只是來回跳躍,那麼我們應該可以測量這些粒子的一切性質。但事實卻不是如此,一個粒子的確切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被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答案仍然很簡單:因為他們並非只是「在那裡」——時間和空間只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是我們意識的工具。
生物中心論認為時間是動物感受的內在形式,它給空間世界中的事件——靜止的畫面賦予了生機。心識如同放映機的馬達和齒輪,給世界賦予了動感。每個人都把一系列靜止的圖像按次序編排起來,使之成為生活之「流」。當這些「電影要素」依次呈現時,運動就在我們的心識中產生了。請記住,你所感知到的所有事物,甚至包括你正在閱讀的這一頁文字,在你的大腦中已經被重構了。這種情況當下正發生在你的身上。所有的體驗都是你大腦中有組織的信息流。
近400段視頻,完美詮釋初中每一個知識點,送禮就送初中物理微課程。敬請關注網站:跟我學物理網,賈老師公眾微信號:「genwoxuewuliwa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