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20周年:暴雪是如何創作出《星際爭霸》的

2021-01-15 遊研社

為了慶祝星際爭霸20周年,前段時間國外媒體IGN與《星際爭霸》首席設計師Chris Metze、藝術總監Sam「Samwise」Didier聊了聊遊戲誕生之前的種種故事,包括凱瑞甘的原型,曾被考慮過的「第四陣營」和玩家們的體會。

「凱瑞甘就是我們對付譚雅的武器」

「暴雪製造」在塑造人物上歷來是一把好手,就像你談到《魔獸爭霸》就會想起阿爾薩斯和伊利丹,當提起《星際爭霸》時,凱瑞甘肯定會被大家首先想到。

根據梅森的說法,在整個星際故事尚在構思中時,凱瑞甘也是最先被設計出來的。在梅森的腦海中,這個即將誕生的人族隊長一定要是一個女性角色,還可以隱身。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針對當時的競爭對手而決定的。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暴雪想要設計一款全新的RTS遊戲,而它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則是西木工作室的《命令與徵服》系列。

1996年,西木工作室推出了系列新作《紅色警戒》,在這個大獲成功的遊戲裡,手持雙槍的盟軍突擊隊員譚雅(Tanya)是這顆搖錢樹上最耀眼的明珠。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作品和紅警,尤其是美女譚雅相抗衡,暴雪選擇了在遊戲中加入一位「女突擊隊員」作為自己的招牌。

《紅色警戒2》裡的譚雅

1994年,美國體育圈爆發了堪稱史上最大的醜聞,美國知名的花樣滑冰選手譚雅·哈爾丁(Tonya Harding)涉嫌與前夫密謀襲擊了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南希·凱瑞甘(Nancy Kerrigan),險些導致後者膝蓋受傷退出當年的冬奧會。

事件曝光後,譚雅成為眾人攻擊的對象,自己也在賽後遭到了終生禁賽的處罰。

譚雅和凱瑞甘

這段故事啟發了梅森,他把凱瑞甘的名字帶進了遊戲裡,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刀鋒女王。

「我們決定讓凱瑞甘來對付譚雅,這就是凱瑞甘名字的由來。」梅森笑著解釋到。

為了讓她看起來更加有血有肉,最初他們曾想讓凱瑞甘面對困境,並不得不殺死自己的一個隊友,從而逼迫她走向人生的另一面,或者乾脆就讓她直接被敵人俘虜。隨後設計師們意識到,作為三足鼎立之一的蟲族一直缺乏一個代表,於是讓凱瑞甘被蟲族俘虜並成為它們的女皇就成了最好的解決辦法。

「一個角色如果想要成為英雄,就必須要失去一些東西,這是我們設計遊戲人物時的一貫思路。」(想想暴雪遊戲裡那些經典角色吧)

「凱瑞甘的出現為整個蟲族的故事創造了一個核心線索,讓整個三足鼎立的故事線變得更加豐滿,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這會是整個星際故事裡最酷的一段。」

梅森手稿

「凱瑞甘得到最後得到救贖是一開始就想好的嗎?這並不在我們最初的設計之中。」梅森說到。

「在製作《星際爭霸1》時,我們從未想過要拯救她,同樣,《母巢之戰》裡也沒有。」這和我們後來在實際遊戲中看到的一樣。「我們想讓她在母巢之戰版本裡成為最兇殘的敵人之一,復仇會貫穿整個故事線。」

但是在過了很多年之後,梅森和他的同事開始慢慢轉變看法。「我們開始越來越喜歡『反派救贖』的這種想法,尤其是在設計出了阿爾薩斯和伊利丹的故事之後,這種想法更加強烈。」

「凱瑞甘才是她真正的靈魂,刀鋒女王只是她外在的一面。她從未有過能夠真正成為她自己的機會,總是被一種外在的力量所操控——從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

於是我們在《星際爭霸2》裡看到了梅森所描述的這一切。

UED和死於腹中的第四陣營

很多老牌星級粉絲可能還會記得,在《星際爭霸:母巢之戰》的戰役中,出現了一個名為「地球聯合理事會(UED)」的人族組織。當時許多人就曾預言,這個具有爭議的人類組織將會在以後的作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因為他們代表著「地球的力量」,甚至有可能成為排除在傳統人蟲神三族之外的第四陣營。

這種想法並非沒有根據。在製作小組的設想中,UED本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們在製作母巢之戰時認為,圍繞地球和其勢力的爭奪將成為整個系列中最濃墨重彩的一段故事。最初我們的設想時,蟲族,人族,神族將重回地球,展開最後的決戰,但是隨著戰役劇情的發展,故事並沒有朝著我們一開始想像的方向發展,這段劇情已經不再重要了,於是就被拋棄了。」

梅森筆下的UED隊員

而曾被人們寄予厚望的UED已不再重要,雖然他們也在《星際爭霸2》裡面露臉,但是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了。

在開發《星際爭霸2》的過程中,暴雪發現為這個原本就已經平衡的三方世界多增加一個陣營越來越沒有意義,尤其是「第二個」人族陣營。蒙斯克和雷諾的恩怨已經為整個人族的故事提供了足夠多素材,再多一個UED的話就會顯得非常多餘了。

儘管克裡斯·梅森已經從暴雪離職,並且籤署過保密協議承諾「不會透露星際爭霸系列的未來走向」,但是他還是表示,他認為UED的故事並沒有完結,「系列終有一天會重歸地球」。

三族鼎立

相比於其他經典的RTS遊戲,星際爭霸以它獨特的世界觀和精妙的平衡性而聞名,而這或多或少受到了許多科幻題材作品的影響。

遊戲裡的人族被認為是「牛仔或是法外之徒」,他們大部分都穿著厚重的戰鬥服,叼著雪茄而且不修邊幅。暴雪藝術總監Sam Didier解釋說,「我們希望自己筆下的人類多一些流氓氣質,而不是大多數科幻小說中那種『精緻』的人類形象。」

相比之下,神族的設計思路來自於科幻電影中常見的「灰色,且布滿褶皺和觸手的外星人」形象。Sam Didier認為他們是「遊戲裡最聰明,最先進的種族,同時也是最悲壯的勇士」。

藝術總監Sam Didier筆下的塔薩達爾原型

這些灰色的外星人其實身高都不低——普遍在7英尺(約合2.1米)左右,他們的建築,盔甲,包括武器在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特色,這也符合他們力量來自於神明崇拜的基本設定。

最後,設計蟲族的靈感則大部分來源於影史上著名的電影《異性》和羅伯特·海因萊因的《星河戰隊》。他們不僅有「滑膩的身體,還可以靠吞噬來攻擊敵人」,當然還必須有「一排可怕的牙齒和複數隻眼睛。」

電影《星河戰隊》裡的王蟲

如何保證這三大種族的獨特性是相當頭疼的。在早期開發過程中,神族和蟲族一度非常相像。在一份流傳出的早期神族設定圖上,神族其實是帶有昆蟲特徵的,「甚至一度有人想把神族也設計成一種異蟲。」

不過,這種想法最終被拋棄了。但是還是有些微的設定被保留了下來:神族和蟲族都被認定是薩爾那加創造出來的,只不過一個代表了「純粹的精神」,另一個則代表了「純粹的肉體」。

神族最初也被設計成昆蟲的變種

為了與之抗衡,人類則代表了「純粹的機械」。這種設定上的成功,最終為整個系列三族爭霸的主旋律奠定了基礎。

「星際爭霸就是人生」

從Chris Metze和Sam Didier的言語之中,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在20年之後,他們仍然對於自己所創造的這個宇宙充滿了激情。Didier說:

「星際爭霸是由那些在60,70或者80年代的科幻小說中成長起來的人創造的,他們看星球大戰,看漫畫和小說,玩玩具,在其他人所創造的世界受到啟發,反過來創造了自己的世界。」

對於玩家來講,《星際爭霸》的意義或許遠遠不止科幻世界的魅力。作為一款當年風靡世界的即時戰略遊戲,《星際爭霸》是許多人的啟蒙遊戲,他們第一次網吧,玩到的就是這個遊戲,星際更成為了大部分國內玩家對於暴雪製造的第一印象。

《星際爭霸:母巢之戰》熟悉的載入界面

《星際爭霸》的流行,不僅僅要歸功於暴雪對於遊戲品質的追求,同時它的策略性,平衡性所帶來的競技屬性更在當年徵服了許多年輕人,也促成目前職業電子競技的誕生。這個遊戲帶給我們的,不只有遊戲裡那些熟悉的兵種和劇情,還有當年在職業賽場上活躍的一個一個名字。

當年的「中國星際四天王」:(左起)孫一峰、張明璐、羅賢、沙俊春

為紀念《星際爭霸》誕生20周年,暴雪製作了一段名為《星際爭霸就是人生》的8分鐘紀念視頻。各國玩家透過鏡頭,討論了他們對星際的理解和體會。

「現在人們告訴我,他(星際爭霸)長大了,玩過星際爭霸的人又在它的啟發下創造出了新的東西,星際的遺產是無法用文字描述的,它正在每一代人手上不停的傳遞下去。」

*部分採訪內容來自於IGN

相關焦點

  • 星際爭霸劇本創作的背後其靈感來自於這部經典科幻作品
    想必作為星際爭霸的粉絲玩家對於遊戲劇情都有一定的了解吧,過去大家喜歡拿戰錘系列和星際爭霸進行對比,因為這兩部作品當中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暴雪在星際爭霸誕生十周年的一次採訪中有過明確表示,星際爭霸和戰錘並沒有任何聯繫,當年的主創人員甚至不知道有戰錘這款遊戲,而為什麼兩部作品會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呢?
  • 《星際爭霸》重製版已登陸國服暴雪戰網
    穿越20年的暴雪即時戰略(RTS)經典之作《星際爭霸:重製版》從8月30日起將正式入駐國服暴雪戰網。還記得曾經的宿舍大戰嗎?還記得戰役裡波瀾壯闊的艾爾之戰嗎?還記得飛龍甩尾、矩陣閃電這樣的極限操作嗎?《星際爭霸》作為一款誕生於20年前的經典之作,承載了那個時代關於遊戲、電競太多的回憶。20年過去,《星際爭霸》重製歸來,再次將我們帶回那個恢弘史詩的太空世界。
  • 《星際爭霸2》暴雪嘉年華看點回顧:未來更精彩
    為期兩天的暴雪玩家盛會究竟發生了哪些關於星際2的大事呢?查爾星港特別整理出了本次嘉年華的重要內容,帶你一起回顧今年的精彩。《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新模式「RTS迷你戰役」公布 (新聞回顧)根據麥克·莫汗的介紹,雖然《虛空之遺》是《星際爭霸2》最後一個資料片,但暴雪仍然會在以後繼續支持《星際爭霸2》,除了開發其他一些新的內容外,暴雪將會繼續延續星際2的故事,甚至是推出RTS迷你戰役這樣全新的玩法。麥克·莫汗介紹,RTS迷你戰役將會是未來《星際爭霸2》的核心競爭力,相比平時緊張激烈的對戰模式,RTS迷你戰役將會更加休閒,甚至是怪隊友。
  • 玩家請願不要停止《星際爭霸2》更新:暴雪無動於衷
    《星際爭霸2》推出已經10年了了,而暴雪也是做了一個決定,停止對它的更新。雖說在這樣的一個大時間點,但暴雪並沒有給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帶來好消息,相反給出的公告稱,《星際爭霸2》將停止付費內容更新,僅保留必要的PVP平衡性調整。
  • 暴雪的兩大神作 魔獸爭霸和星際爭霸,哪一款遊戲的影響力比較大
    在98年以前,依靠模仿的《魔獸爭霸1,2》勉強度日。在1996年的E3展上,暴雪帶著用魔獸引擎改編的《星際爭霸beta》版參展。在展覽上,暴雪收穫了滿滿的嘲諷,這款星際爭霸被媒體和玩家戲稱為「WARCRAFT IN SPACE」。從畫面上看,這款星際爭霸確實暴雪偷懶用魔獸爭霸引擎做出來的孿生產品,不被看好也是有道理的。
  • 《星際爭霸2》合作任務指揮官菲尼克斯免費派送
    暴雪遊戲三月份的主題是《星際爭霸》,官方為大家準備了許多慶典。首先上線了《星際爭霸》20周年網站,上面刊登了各類關於《星際爭霸》的遊戲歷史、《星際爭霸》對電子競技影響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未來發展的文章。20周年紀錄片預告: 更多精彩的內容:今天官方非常激動地在這裡宣布:將向大家免費贈送合作任務指揮官菲尼克斯!
  • 暴雪推出全新《星際爭霸》漫畫 人族尋找神族大艦
    近日暴雪宣布,將與黑馬漫畫公司聯合推出一個長度為4期的星際爭霸漫畫——《星際爭霸:拾荒者(Starcraft:Scavengers)》,第一期將於7月25號出版。《星際爭霸:拾荒者》由Jody Houser編寫劇情,Gabriel Guzman負責繪製,他們參與過《質量效應:仙女座》漫畫的製作。有關《星際爭霸:拾荒者》的故事,暴雪透露將聚焦到一支人族小分隊身上,他們在一個渺無人煙的星球上尋找一艘遺棄的神族戰艦。故事充滿了曲折和冒險,十分引人入勝。
  • 《星際爭霸2》十周年活動有多精彩?這個視頻給你答案
    《星際爭霸2》十周年慶典盛大啟幕,相信很多玩家都已經知曉。此次官方為了這一重要時刻,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內容。下面我就帶領大家來看一看,官方發布的十周年紀念視頻當中有哪些內容值得關注。地圖編輯器更新星際2的地圖編輯器已然足夠強大,不過它還有不小的改進空間。
  • 暴雪官網發新招募信息 新作或是FPS版《星際爭霸》
    原標題:暴雪官網發新招募信息 新作或是FPS版《星際爭霸》   根據暴雪官網發布的最新招募信息顯示,他們的下一個FPS新作將主打PvP,與此同時,暴雪還將擴展《暗黑破壞神》系列團隊規模。
  • 資源| CommandCenter:基於暴雪官方API的星際爭霸2 AI Bot
    選自Github 作者:David Churchil 機器之心編譯 參與:李澤南隨著暴雪與 DeepMind 在星際爭霸系列遊戲上的合作不斷推進,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們也正在將目光由 20年歷史的星際爭霸一代轉向更為「現代化」的星際爭霸 2。
  • 迷失星海的倩影——夭折之作《星際爭霸:幽靈》
    尤為重要的是,暴雪在 TGS2002 上就向與會者提供了遊戲的試玩 Demo ,隨後的數年裡,儘管遊戲的發售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一再被延期(下面將提及此點),不過但凡《星際爭霸:幽靈》有現身各大遊戲展會,暴雪都會提供這款遊戲的 Demo 試玩,正是通過整合部分幸運玩家以及專業遊戲媒體所提供的試玩報告,現在我們方能大致勾勒出它的「芳容」—— 首先,《星際爭霸:幽靈》的劇情被設定發生在
  • 為了培養AlphaGo二代 暴雪想把《星際爭霸2》變成AI實驗室
    而其締造者 DeepMind 公司早就為人工智慧準備了下一個目標:《星際爭霸 2》(StarCraft)。《星際爭霸 2》是由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在 2010 年推出的即時戰略遊戲,遊戲劇情主要講述了在遙遠未來,一場圍繞銀河系中心的種族之戰。由於遊戲極其考驗玩家對資源的運營策略,因此也被視為 AI 研究的突破點之一。
  • 星際科普:《虛空之遺》新單位的演變(人族篇)|星際爭霸2|星際爭霸2...
    女武神在《星際爭霸2》中的模型其實早已有之,雖然沒能被最終加入到《星際爭霸2》的遊戲中,但通過修改後變成了《虛空之遺》的人族新單位解放者加入到了對戰模式中。女妖最早的頭像為女性,在2009年4月,暴雪將女妖的頭像換成了男性。然而僅僅2個月後又換回女性,在這期間又曾換回過一次男性。不過當《星際爭霸2》Beta版測試開始後,女妖的駕駛者最終被確定為女性。
  • 小狗居然有爪子 星際爭霸重製後更新了這些內容
    【17173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暴雪在《星際爭霸》20周年慶之前爆出了高清重製版的消息,讓許多粉絲都為之興奮,甚至許多退役的職業選手都表示願意嘗試回歸。而暴雪對於星際爭霸重製後的藝術設計有著非常明確的願景,主要原則是忠於原版。
  • 星際爭霸人皇BoxeR補辦婚典 暴雪送蛋糕慶賀
    而在蛋糕上的文字寫著「偵測到在途的愛情聚變打擊」和「暴雪全體員工恭賀人皇新禧」。 原標題:星際爭霸人皇BoxeR補辦婚典 暴雪送蛋糕慶賀是什麼使得暴雪能主動在你的一場典禮上送上祝福蛋糕?如果你是地球上打《星際》打的最好的那位。
  • 《星際爭霸:重製版》:二十年情懷不容錯過,鬼迷心竅才不體驗
    《星際爭霸:重製版》要來了,2017年3月26日,暴雪在韓國首爾舉辦的《星際爭霸》發售19周年紀念活動「我愛《星際爭霸》」上,正式宣布將會推出《星際爭霸:重製版》。《星際爭霸:重製版》它的前身:《星際爭霸:母巢之戰》是由暴雪娛樂和Saffire研發的即時戰略遊戲《星際爭霸》的資料片,於1998年11月30日正式發行。該資料片在兩個資料片《Insurrection》《Retribution》之後發布。
  • 你在玩星際爭霸遊戲的時候最令你感到震撼的場面是什麼?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說到暴雪的遊戲從來就不缺乏大場面表現手法,從暗黑破壞神的CG開始暴雪遊戲給玩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說在自由之翼的開場CG當中,泰凱斯被關進那身動能戰甲裡,與過去不同的是暴雪採用的是在細節上的極致刻畫,讓玩家們能清楚地看到動能戰甲中的每一個細節,這對2008年時候的玩家來講震撼程度一點也不弱於當時的任何大場面。甚至後來鋼鐵俠1中託尼斯塔克在創作馬克2號的過程都沒有這個CG來得細緻。
  • 星際爭霸中人類初到科普盧星區是如何快速增加人口的?
    Hi~ o(* ̄▽ ̄*)ブ ,咱們今天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就要來和大家說說當年星際爭霸中初到科普盧星區的那一批人類是如何從在短短的250年左右的時間將人口從4萬增加到數百億的?
  • 暴雪終於對《星際爭霸2》動刀了!新指揮官登場帥炸了
    就在前兩天,《星際爭霸2》官方推特發了一張很神秘的動圖。從這張動圖上可以看到人類飛船的控制臺,屏幕上顯示著一部分的數據信息,而左下角則出現了電火花顯得狀態不穩定,看畫面還像是飛船遭到破壞,在最終信號則是徹底中斷變出冷雪花屏,不少玩家猜測是合作模式會推出新的指揮官。
  • 星際爭霸劇情和官方小說
    2009年7月20日,在參觀暴雪總部期間,我有機會做為暴雪開發人員之外的第一批少數玩家,試玩並體驗了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單人戰役部分。      總的來說,遊戲非常贊。對於熱衷於RTS遊戲單人戰役和打穿整個故事線的玩家,以及劇情控來說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