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們不可思議的旅程,連續飛行將近6000千米

2020-10-11 熱愛染頭的仙貝

為了理解遷徙的困難程度,我們做一個比較:馬拉松運動員體重約為60-70千克左右,連續長跑42千米;一隻加拿大雁體重60千克,竟可以連續飛行將近6000千米。如果相比於體重,要求馬拉松選手和加拿大雁前行同樣的距離,他需要長跑將近一萬公裡,那將會是二百多個馬拉松比賽的長度,這相當於在穿越整個北美洲的長跑。

鳥類們旅行前的準備

每一次遷徙之旅對於鳥兒來說都是高強度運動,只有做好準備才能有備無患。大部分鳥類都會在遷徙之前吃很多食物用於能量積累。脂肪是一種低重量、高能量的養料形式。

對於一隻體重100克左右的中型鳥類,大約10克的脂肪就能夠支持數百千米的旅行。根據旅途長短的不同,鳥類可能在遷徙之前體重增加大約十分之一甚至是一倍。每一克的脂肪都很重要,例如蜂鳥在不間斷地飛行、穿越墨西哥灣之前,體重可能會增加1倍(大約是4個曲別針的重量)。

難以置信的旅程

紅腹濱鷸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在遷徙過程中補充和消耗能量。一開始,這種濱鷸沿著美洲南部的東南海岸補充能量—以阿根廷潮池內的蚌類為食;在向北的途中,它們捕食巴西南部長滿草的瀉湖中的蝸牛。

在進行了充足的食物補給之後,紅腹濱鷸將進行第一段旅程一一三天三夜連續飛行3700千米,穿越巴西雨林。然後它們沿著巴西北岸繼續補充能量,獵食紅樹林中的蚌類。在短短的4天中,它們就遷徙了6500千米,抵達德拉瓦州和新澤西州之間的德拉瓦灣。

這時,它們所有的脂肪都已經被用來提供能量,所以它們在岸邊重新補充能量,儘可能多地進食美洲置的蛋,約兩周之後,它們又進行了第二次3000千米的不間斷飛行,最終抵達加拿大北部寒冷的凍土帶。

難以置信的是,在抵達之後,雌性紅腹濱鷸仍然具有交配並產卵的能量,它們的體重將會增大1倍。紅腹演鷸的回遷依然遵循同樣的路線,並且在長途旅程之中盡全力補充能量。9個月之後,消耗了大量能量、遷徙了大約32180千米,紅腹濱鷸返回美洲的最南端。

鳥類不同的飛翔方式

鳥類能夠在空中長途飛行,因為它們擁有輕且中空的骨骼和帶有羽毛的翅膀,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以同樣的方式飛行。

不斷的振翅是最消耗能量的方式,體重大、翅膀小的鳥類採取這樣的方式飛行,例如野鴨和雁。在遷徙的過程中,它們需要不斷地停下來休息、進食為了形成最有助於飛行的氣流,它們也經常排成V形飛期。一群排成v形飛翔的25隻鳥,可以比單獨飛行的鳥提速70%,V形前方和末端的鳥消耗能量最多,因此它們在飛行途中,會不停地變換位置。

翱翔是很多大型鳥類都採用的飛行方式,只有翅膀巨大的鳥類才能夠藉助氣流進行此類飛行,例如鶴、鸛和猛禽。翱翔能夠利用上升氣流的力量,因為在某些地區,氣流可能因為炎熱或遇到了山脈等障礙物而上升。猛禽沿著山脈遷徙,而附近的氣流好比一雙大手,鳥類飛行的時候,就有一雙手掌託起它們,這樣大部分鳥類在飛行的時候就會更加省力了。

翱翔非常省力,因此些猛禽可以不間斷地進行長距離遷徙,例如斯溫氏可以一次性飛越8000千米的距離,從新墨西哥州抵達阿根廷。大多數鳥類使用介于振翅和翔之間的一種方式飛行,中等體型的鳥類會先振翅、再張開翅膀翱翔。

此外,更小的鳥類採取滑翔的方式。它們在振翅飛行的間隙,略微收攏翅膀,達到休息的目的。因為振翅需要消耗能量,這些鳥類利用風來進行長距離的遷徙。例如,黑頰林鶯的體長僅為10公分左右,但能夠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從北美一直移動到南美。它們在猛烈的西北風來臨時遷徙,藉助風的力量橫渡整個大西洋。雖然有風的幫助,它們旅行依然充滿艱辛,科學家粗略計算它們扇動翅膀的次數一趟旅程能夠達到數百萬次。

每次遷徙對於鳥類來說都是一次相當消耗體力的旅行,很多神話傳說經常會有人類抱著大鳥去遠途旅行的情節,其實這種傳說不切實際。鳥類帶動自身的體重飛行就已經接近極限,別說帶上一個人類了。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以55英裡時速鳥兒不間斷飛行1.2萬公裡
    不可思議!以55英裡時速鳥兒不間斷飛行1.2萬公裡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15 星期四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據說擁有類似於「噴氣式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學構造的鳥兒,從阿拉斯加一口氣飛到了紐西蘭,飛行距離超過1.2萬公裡 (約合7500英裡),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新世界紀錄。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一般來說,遷徙的鳥類飛得較高,通過雷達探測和望遠鏡觀察,多數鳥類在遷徙時,高度低於1000米,小鳥巢多由樹枝、纖維、草、羽毛等材料編織而成,有良好的保溫性能,是鳥兒用來繁殖的。 飛行速度比F1賽車還快的遊隼遊隼是鳥類中飛行最快的。 小型鳥類高度不超過300米,大型鳥類為3000-6000米。 如果說飛得最高的鳥,當屬兀鷲和大天鵝,其飛翔高度超過9000米,它們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 飛行中的鳥兒不會迷路嗎?它們如何確定飛行方向?
    飛行的鳥兒如何在空中確定方向,這一直以來是困擾著人們的迷。如古代有「鴻雁傳書」「鴿子送信」就是利用大雁、鴿子能辨別方向的本領來傳遞消息的。令人費解的是,鳥兒那麼小的、簡單的頭是怎麼解決複雜的飛行定向問題的呢?
  • 天問一號飛行達到1億千米,剛剛,它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據解放軍報客戶端今日消息,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最近剛好讀完一本關於動物遷徙的精美繪本——《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以下簡稱《遷徙》),等小朋友回來了再給她看,想必一定會愛不釋手。結合麥克·昂溫的文字,我們可以得知,冬天將至,帝企鵝們已經離開大海,開始向繁殖地遷徙。這是一段將近100公裡的旅程,為了休息一下疲憊的雙腳,有的企鵝會趴在冰面上,靠肚子滑行。文字與畫面相得益彰,讓人仿佛置身其間,能真切感受到動物遷徙旅程的艱辛與不易。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最近剛好讀完一本關於動物遷徙的精美繪本——《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以下簡稱《遷徙》),等小朋友回來了再給她看,想必一定會愛不釋手。《遷徙》的作者麥克·昂溫是一名自由作家、編輯和插圖畫家。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奔走,尋找野生動物。2000年,麥克·昂溫被BBC評為「年度自然旅行作家」,2013年,他又被英國旅行作家協會評選為「英國年度旅行作家」。
  • 累計飛行100000000千米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駱雲飛 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
  • 客機2分鐘驟降六千米?別慌!業內人士說是常規操作
    每分鐘一千米左右的下降率是常規操作,並不是什麼失控墜毀。因為人腦缺氧超過三分鐘可能會有不可逆損傷,飛機要儘快降到海拔三千米左右保證客艙空氣含氧量。」飛常準數據  下降速度達到2分鐘6000  根據飛行軟體可以查詢到該航班的飛行數據,飛機從7:52開始緊急下降,7:57左右改平,大約是在5分鐘左右下降了18000英尺,平均是3600英尺/分鐘。  按照英尺和米的換算,3600英尺/分鐘=1097.28米/分鐘。速度並沒有快到2分鐘「驟降」6000米的地步。
  • 大自然的精靈,擁有奇特本領的鳥兒們
    藍天白雲中掠過的一抹倩影,山林村野間婉轉的低鳴淺唱,靜靜的立在枝頭足以傲視人類和猛獸的小眼睛……都讓這個世界因它們而充滿了驚喜和生機,鳥兒堪稱是大自然的精靈,了不起的動物讓我們走近鳥兒,感受鳥兒那小小的身體裡蘊藏的巨大的潛能和那讓你大開眼界的奇特本領。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8月28日累計飛行到了一億千米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8月28日的時候,已經成功累計飛行達到了一億千米,這是是一個好消息,也意味著我國距離探測火星的目標越來越近,這讓中國再一次的成為了全球的焦點。天問一號真的是太給國人爭氣了,而再反觀現在的美國,不僅對此束手無策,甚至連自己國內的一些事務都沒能夠解決。
  • 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億千米 到火星實際要飛行約4.7億千米
    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億千米 到火星實際要飛行約4.7億千米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230個小時,天文一號已距地球約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
  • 萬裡遷徙中的艱辛與偉大——屬於動物們的精彩與不可思議
    直到遇到這本《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我才開始意識到了什麼是遷徙,才開始看到了生命的艱辛與偉大,看到了屬於動物們的精彩與不可思議。所謂的遷徙指的是動物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期的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
  • 白頭翁一家來做客 鳥兒已連續四年來她家築巢
    葉卉 攝   浙江在線06月01日訊前天,溫州市民陳女士驚喜地發現,家裡迎來了幾個小生命的誕生——四隻剛剛孵化的雛鳥(見圖),這已經是鳥兒連續第四年來陳女士家做客了家裡前後庭院和閣樓的陽臺上,種滿了花花草草,還有薄荷、虎耳草、白芍等中草藥,她把自家小院稱為「綠蔭農莊」陳女士說,或許是家中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鳥兒一家。  四年前,陳女士一家搬來景山。由於對自然環境尚未適應,陳女士第一次發現小鳥在自家庭院築巢時,鳥兒們都已經會飛了。「當時可能有六七隻小鳥吧,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會飛了。」
  • 飛行員日誌——教你怎樣克服飛行恐懼症
    這時你可能會服用抗焦慮藥物或喝酒,也可能二者兼有,只是為了熬過這段飛行旅程的經歷。  全美航空公司的退休機長羅恩·尼爾森(Ron Nielsen)在鳳凰城機場教授有關飛行恐懼的課程。他在課上向兩名學生演示如何使用安全設施。然而,專家說這種儀式性的行為實際上會給焦慮的乘客帶來傷害,因為這些行為會加劇他們的恐懼。
  • 飛行知識:各類飛機的飛行高度是怎樣的?
    飛機按飛行高度一般定義是這樣分類的:  超低空飛行(離地面100m以下,可用於農林作業、旅遊、搜索和救援、強擊和脫離敵區等);  低空飛行(高度在100--1000m,可用於訓練、傘降、空投、偵察、強擊和農林作業等);  中空飛行(高度在1000—7000m,可用於訓練、巡邏、轟炸和航線飛行);
  • 全球旅行時間最長的航班:飛行一趟需要19個小時,跨越大半個地球
    這是一座連接新加坡和美國紐約的航班,A350-900ULR客機,從地圖上不難看出,新加坡和美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屬於一個東一個西,一城就在地球的一面,據了解,兩地相距的距離已經超過了普通航機的最大飛行距離,有將近16700千米,幾乎難倒了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飛機,包括波音747還有空客A380這樣的巨無霸。
  • 天問一號已累計飛行1億千米
    據人民日報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 小鳥簡筆畫:鳥兒們的緊急會議
    原來,鳥兒們集中在一棵大樹上,召開緊急會議呢!  一隻小麻雀首先發話:「最近總有一些白色的塑膠袋掛在樹上,風一吹就滿天飛舞。有一次我剛出門,就有一個塑膠袋撞上來,害得我從樹上掉下來,摔傷了腿。」她的話音剛落,大家又聽到一聲慘叫,原來又有一隻小鳥從樹上摔了下來。  「有一天,我飛過工廠上空,那兒的大煙囪冒出濃濃的黑煙,差點把我嗆死!
  • 累計飛行1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本報長沙訊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相關專家稱,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累計飛行1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本報長沙訊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相關專家稱,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