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磊磊與教官
民航資源網2012年9月18日消息:你有沒有在飛機起飛時,緊緊抓著座椅扶手,不管不顧地跟鄰座的陌生人說些沒什麼意義的廢話。隨著飛機引擎開始轟鳴、準備起飛,咬自己的手指甲或低下頭祈禱。這時你可能會服用抗焦慮藥物或喝酒,也可能二者兼有,只是為了熬過這段飛行旅程的經歷。
全美航空公司的退休機長羅恩·尼爾森(Ron Nielsen)在鳳凰城機場教授有關飛行恐懼的課程。他在課上向兩名學生演示如何使用安全設施。然而,專家說這種儀式性的行為實際上會給焦慮的乘客帶來傷害,因為這些行為會加劇他們的恐懼。
紐約臨床心理學家、懷特普萊恩斯醫療中心焦慮與恐懼症治療中心的副主任馬丁·賽夫(Martin Seif)說,他們通過細微的逃避行為保持了焦慮情緒雖然有很多人非常害怕,但這種情緒其實還是可控的。
據估計,佔所有人口10%-25%的人都害怕飛行。雖然民航旅行遠比開車更安全,但這種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飛行看上去太違背自然規律了,一個沉重的大鐵管子徑直飛向空中,看上去似乎不符合重力原理。畢竟我們又不是天生帶翅膀的鳥兒。
心理學家們說,恐懼症通常在人們快30歲時確立,而且一般來說影響的會是智商高於常人的人群。這些人或許對所有那些安全統計數據爛熟於心,然而僅僅是預定機票就足以讓他們聯想到可怕的飛機失事場面。
在紐約的辦公室內,羅伯特·雷內爾(Robert Reiner)博士讓他的行政助理吉諾利(Maria Gianoli)帶上虛擬情境眼罩進行演示。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 GroupInc.)的退休機長羅恩·尼爾森(Ron Nielsen)說,你簡直不能相信人們會怕到全身僵硬的地步。他自1987年起就在鳳凰城天港國際機場(Phoenix Sky Harbor International Airport)教授有關飛行恐懼的課程。
對於一些人來說,害怕飛行是一種嚴重的恐懼症,它會讓人十分虛弱,以至無法承擔與旅行相關的工作、不能參加親友的婚禮或葬禮,而且只能選擇能開車去的地方度假。對於其他一些人來說,乘坐飛機還會引發別的焦慮,比如害怕密閉空間或恐高。
飛行恐懼課程吸引著穩定的客流。還有無數的網站、書籍和DVD光碟專門教人如何克服飛行恐懼。過去10年出現了虛擬情境療法,讓人在不離開地面的情況下體驗飛行。許多機場都會贊助由治療師或飛行員開設的課程。
心理學家說,對付飛行恐懼的最佳辦法是心理學與親身體驗的結合。無論恐懼的嚴重程度有多大,有飛行恐懼的人需要了解引發飛行恐懼症的原因及其症狀,以及如何應對,比如說呼吸和肌肉放鬆的技巧。緊張的肌肉會加劇焦慮,因此放鬆可以讓人擺脫恐慌的狀態,並重新調整情緒反應。,害怕飛行的人需要更好地了解飛行的物理學和機械原理,並逐漸增加親身體驗。相關課程會展現飛行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奇蹟。空中旅行是有其科學依據的,因此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原理。讓乘客熟知機翼如何產生浮力,熟悉飛機發出的各種聲音和種種觸感,了解飛行員、機械師、空中交通管制員以及空乘人員的工作,這些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焦慮只是情緒上的,而不是理性的。
虛擬情境眼罩會模仿飛行中的體驗,讓患者適應飛行過程中的情景,從而保持冷靜。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任教的羅伯特·雷內爾(Robert Reiner)說,這屬於腦子短路的情況,才會對空中旅行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情出現「對抗或逃跑」的反應。他同時還在曼哈頓一家名為「行為夥伴」(Behavioral Associates)的私人心理診所擔任執行董事。
雷內爾見過的有飛行恐懼的人是害怕當眾發言者數量的四倍。他使用虛擬情境訓練來對患者進行治療。由電腦驅動的眼罩會模仿飛行中的體驗,讓患者適應飛行過程中的景象、聲音和動作。
吉爾·格林伯格(Jill Greenberg)從小就經常坐飛機,但跟許多人一樣,她也在二十八九歲的時候突然開始恐懼飛行。她的焦慮始於她有一次乘坐的飛機被閃電擊中,其實飛機本身可以毫無問題地承受閃電。在接下來的一次飛行中,她緊緊抓著一家全家福照片,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親人了。
經過了虛擬情境治療並學習了控制呼吸的技巧後,她又重新開始了空中旅行。她說,我不喜歡飛機出現顛簸,不過我的表現也不比鄰座的人差。
艾默利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飛行恐懼的虛擬情境療法進行了研究,發現它與傳統治療方法具有同樣的效果,在讓人們重新接受飛行方面的成功率為93%左右。針對恐懼症,醫生們不會說「治癒」,只會探討有效的療法。
艾默利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芭芭拉·羅斯鮑姆(Barbara Rothbaum)說,我們希望改變他們的想法和恐懼,同時也希望改變他們的身體反應。他同時也參與治療飛行恐懼症。
41薦聞榜
(供稿:山東齊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