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特級飛行員王文常——飛行,一輩子追求的事業

2021-01-10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圖①:停飛儀式上,空軍航空兵某旅官兵擺出「5290」的數字圖案,向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時長紀錄保持者王文常致敬。皇勇攝
圖②:空軍飛行教員王文常(右一)向徒弟徐國橋移交飛行頭盔。周星宇攝
圖③:天空,是飛行員王文常最榮耀的舞臺。皇勇攝

一身半新不舊的飛行服,一張波瀾不驚的面龐。那天,在學校門口,新飛行員袁飛陽一下就認出來,接他去部隊報到的人,竟是自己的偶像王文常。

7月1日,是袁飛陽和夥伴們從飛行學院畢業的日子。以這種方式邂逅心中的偶像,袁飛陽有點興奮。當他還是一名飛行學員時,就曾看過王文常的傳奇故事。至今,袁飛陽手機收藏夾裡,還保存著這樣一條新聞——

在空軍飛行部隊以分秒衡量的高風險戰訓中,特級飛行員王文常安全飛行5290小時,起降10000多架次,創造出中國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時間最長紀錄。

「打破紀錄,沒有什麼了不起」

「殲擊機飛行,是在刀尖上行走的『藝術』。飛行5290小時,我曾遇到過3次空中特情……」7月5日,王文常給剛報到新飛行員們講的第一課,讓袁飛陽格外震撼。

旅長林德生對這名老飛行員的欽佩是發自內心的:「與民航飛行員不同,駕駛殲擊機是一種高強度的飛行,對飛行員的身體條件有著嚴苛的要求。事實上,只要飛行時間突破3300小時,就已經相當難得了。王文常的5290小時來之不易,是我們殲擊機飛行員的一個極限……」

2018年初春的一個清晨,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政委丁震找到王文常,告訴他一個消息:「你馬上要破紀錄了,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突破5000小時第一人!」

王文常有點意外。飛行20多年,對於突破5000小時,他其實並沒有什麼概念。王文常只關注自己每年200多小時的飛行任務。

妻子郭豔仙得知這個消息當晚,專門在家裡張羅了一大桌子菜,把王文常的徒弟們喊來熱鬧一下。結果,原本的慶功宴又被王文常「帶跑」了——聊著聊著就變成了飛行技術講評課,妻子哭笑不得。

「報告王教員,我是您第47名學員丁照文!」

「報告王教員,我是您第53名學員李響!」

慶祝王文常安全飛行突破5000小時儀式現場,一排年輕飛行員鄭重向他致敬。

彼時,向來沉穩如山的王文常,顯得有些激動,臉上洋溢著驕傲和幸福:「飛行員是國家的『寶』啊。就衝你們,我感覺自己這20多年,值!」

電視臺錄了節目,上級黨委發出了向王文常學習的倡議。一時間,祝賀紛至沓來,王文常卻淡如平常。用他的話來說,「打破紀錄,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能說明我比別人飛的時間長而已。」

如果把這些年王文常的飛行節奏畫出一個時間軸,你會發現,如同發源於雪山的大江大河一般,最初並沒有一瀉千裡的氣勢,而是愈流愈湍急。

王文常和戰友們明白,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戰化訓練持續推進,飛行強度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高。飛行員的身心都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訓練成果也越來越顯著。

常年的高強度訓練,讓王文常的肩頸和膝關節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傷。肩周炎發作時,他甚至疼得無法正常平躺。妻子特別心疼,自學穴位按摩和針灸理療,為他緩解傷痛。

王文常和妻子是初中同班同學。她記得,王文常在中學畢業紀念冊上寫下的理想是當一名空軍飛行員。

1990年,19歲的王文常從吉林農村走出,招飛入伍考入原空軍第三飛行學院。不久後,海灣戰爭爆發,他強烈地認識到,現代戰爭中,制空權已經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中之重。

「一定要成為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那一刻,王文常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每一次飛完,他都會詳細記錄操作細節,對照飛參數據進行復盤檢討。

在同批學員中,王文常第一個放單飛。幾年後,他帶著優異的成績和8萬多字的飛行心得筆記,分配到航空兵某部。

從遼闊的東北到千裡之外的西南,原本咫尺之遙的家鄉變成了夢中的故土。

翱翔藍天,王文常感受過北國的雪,松花江兩岸上演著媲美童話世界的銀裝盛景。駕機飛過彩雲之南,落日的餘暉灑在靜謐的高原,宛如一層薄紗籠罩著少女的臉頰。

對王文常而言,腳下這片大地是如此美麗,自己也因守護著她而格外自豪。

「你就是我飛行生涯最大的驕傲」

跑道上,戰機接連不斷地滑行、起降,高強度的飛行任務讓人神經緊繃到極點。站在高高的飛行塔臺,王文常正考核一批新飛行員,就像老鷹檢驗一群試翼的雛鷹。

新飛行員們能不能成功放單飛,不僅關係著個人飛行成績,還事關飛行安全,更決定了前期訓練成果能否順利轉換為戰鬥力。

從「能飛」到「會飛」的跨越,並非每個新飛行員都能輕易實現。

王文常注意到,一名新飛行員在飛起落航線課目時又出現了細微偏差。此前,他也曾多次犯過同樣的毛病。

成績公布,不出所料,那名新飛行員沒能成功放單飛。

「我得了4分,是良好啊!」年輕的飛行員略帶不滿地說。

「成績良好,習慣不良!」王文常嚴厲地說。

對於飛行習慣的養成,王文常有著近乎執拗的嚴格:「標準不能降,正是這些細節決定著新飛行員培養質量。」

講評新飛行員訓練時,王文常說得並不多。他的習慣是親自駕機示範,用實際操作告訴徒弟「標準」是什麼樣子。

王文常的「標準」,傳承於自己的師傅——初教-6飛行教員段智成。

一個飛行日,練習10個課目,王文常飛的前9個動作都是滿分,而最後一個動作飛了幾遍都有些小瑕疵。

本以為自己的各課目成績能「優劣相抵」,沒想到第二天教員又帶著王文常進行專項訓練。直到他連做三遍都是滿分,段教員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每一粒種子都孕育著希望。當自己也成為一名飛行教員後,王文常理解了師傅當年的苦心和用心。

一次,王文常帶教的一位新飛行員因為空中表現不佳,被列入「待停飛」人員名單。在例行的教員交叉考核後,等待他的很可能是「停飛」的結論。

王文常的態度,將決定他的去留。

王文常深知,每一名飛行員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倘若盲目決定,不但會擊碎一名熱血青年的空天夢想,而且會給國家和軍隊造成極大的損失。

這名新飛行員飛完幾個起落後,王文常給出了自己的「診斷」——不停飛。接下來的兩周,王文常手把手幫帶,每天給他「開小灶」。沒過多久,這名新飛行員仿佛突然「開了竅」,突破了飛行的「瓶頸」,也突破了自己的「瓶頸」。

20多年來,多名即將停飛的新飛行員在王文常的帶教下重返藍天,而且越飛越好。

隨著訓練課目越來越貼近實戰,王文常這個「老飛」也時常感到有些吃力。但他內心非常興奮,因為在實戰化浪潮的洗禮下,能投身這場逐夢空天的「接力賽」,是一種時代的幸運。

國慶70周年大閱兵,殲-20、運-20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看到人民空軍戰略轉型開啟「加速度」,王文常喜悅之餘,心中也生出一絲遺憾。

這些年,王文常帶出的徒弟遍布天南地北,他們有的成為八一飛行表演隊隊員,有的在一線部隊駕駛國產最先進戰機,有的在比武中勇奪「金頭盔」,還有的創造出空軍某型戰機擊落目標的歷史紀錄。

作為老師,一直飛二代機的王文常,羨慕自己的學生。他說自己並不後悔,因為這50多名飛行員就是自己耕耘藍天結出來的果實。

王文常身上肩負的使命,是空軍所有飛行教員的一個縮影。作為空軍航空兵轉型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育人成才。

「師傅,我飛上殲-20啦!」那天,飛行員薛軍田興奮地給王文常打來電話。

聽到這個喜訊,王文常露出了微笑。他拍拍徒弟們的肩膀說:「都好好飛,像你們薛師兄一樣,成為最優秀的飛行員。」

又一個飛行日,23歲的新飛行員陳哲模坐進前艙,駕駛戰機迎風翱翔。在他身後,王文常看著熟悉的錶盤,指導自己最後一名徒弟開始飛新課目。

同一天,36歲的飛行員薛軍田也起飛了。他駕駛最先進的國產戰機巡航藍天,面對現代化的數字顯示屏,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訓練。

陳哲模起飛的那條跑道,也曾是薛軍田飛行的起點……在同一片藍天下,王文常目送一批又一批戰鷹高飛遠航。

得知自己的師傅段智成停飛,王文常專門錄了一段視頻,為師傅送去祝福。師傅打來電話說:「文常啊,你就是我飛行生涯最大的驕傲!」

「我期待,有人超越我」

那天,王文常正在食堂打飯,時任旅長趙建新招呼他:「到我跟前來坐。」兩人邊吃邊聊。

「你的停飛命令到了……」

旅長說出這句話的瞬間,王文常的大腦「停止了思考」。這是他一輩子都不曾有過的感受。

「能不能再飛兩個架次?」王文常的眉頭擰了個結。

根據空軍規定,戰鬥機飛行員滿43歲即可隨時停飛,最高飛行年限為48歲。

「一定要飛到最高年限,到不允許飛的那一天,安安全全、順順利利交出駕駛杆,回報黨和軍隊。」這曾是王文常的期望。但那一天真的來臨時,他又計較了起來。

截至2019年11月,王文常累計駕駛殲擊機安全飛行5290小時,這個紀錄中國空軍至今無人打破。

5290小時,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坐標。沒有重大任務,沒有輝煌戰果,有的只是一種堅守的極致。而這極致背後,是一名老飛行員對國家和軍隊的無限忠誠。

幾年前參加同學聚會,轉業後在民航拿著高薪的戰友也曾讓王文常的心起過波瀾。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王文常的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從小,父親就教他「責任立身、忠誠立命」。

「國家花這麼大的代價培養一個飛行員,尤其是飛行教員,哪有那麼容易!」父親這句話,半是欣賞半是勉勵。

王文常喜歡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做楷模」。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機械師何躍武一眼就能分辨出哪張是王文常的飛行確認卡,因為王教員每架次籤名都工工整整。

對王文常來說,飛行是愛好,是初心,更是責任。這份對飛行難以割捨的情意,很快校正了他的航線。

走進部隊家屬院王文常的家,一切只能用「極簡」來形容——屋裡幾乎沒有多餘的東西,一切簡簡單單,井井有條。

準確地說,這更像是妻子郭豔仙的家。工作日,王文常吃住都在飛行大隊,只有周末才回家屬院住上一兩天。儘管夫妻兩人同在一個營院,過的卻是鵲橋相會的日子。

兒子長大後,妻子就過起「單身」生活。「買一根排骨,砍成六七截兒,她一個人要吃三頓才能吃完。」說起這些,王文常有些愧疚,「我這5290小時,有一半是她飛出來的。」

妻子至今還珍藏著王文常寫給她的上百封信。「你的信經過5天的跋涉於24日收到……又見到楓葉一片片,你那紅紅的笑臉,要比楓葉更嬌豔……」眼前這個魁梧健碩的男人,筆下卻流淌著如此溫柔多情的文字。

王文常說,他的名字裡有個「常」字,飛行就是要講究「如常」,沒有任何例外。其實,後半句話他沒有說:愛情,亦如是。

《我愛祖國的藍天》響起,悠揚的旋律中,王文常緩緩走向戰機。今年5月25日,部隊為王文常舉行了隆重的停飛儀式。

早已習慣了高速度快節奏戰鬥生活的王文常,此刻卻走得很慢。凝望,摩挲,輕拍,一遍又一遍,他想與朝夕相伴的「老夥計」多待一會兒。

一曲終了,餘音迴蕩機場。面向戰機,王文常抬起右臂莊嚴敬禮。那一刻,高升的旭日染紅了他的臉頰,清風吹散了眼中的霧花,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停飛後,王文常轉到地面參謀的崗位上,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飛行員完善操作,摸索新的戰術戰法。

王文常家裡有一塊小黑板,閒暇時,他習慣在黑板上畫座艙圖,進行圖上演練。如今,他還是改不了跟飛行有關的一切習慣,包括在小黑板上「作畫」。

兒子高中畢業後,也報考了軍校,如今是空軍某部一名排長。家裡這塊小黑板,也是他童年最深的印記。

平日裡,王文常不苛求兒子的考試分數。有一次,他發現兒子翻閱《三字經》,幾天後就丟在一邊。他沒有批評兒子,而是默默翻開這本書。

幾天後,聽到父親把《三字經》從頭至尾流暢地背了出來,兒子一臉驚訝與欽佩。

新飛行員們平時很難回家,王文常的家就是他們自己的家。每逢過年過節,師徒幾個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飯桌旁,王文常囑咐徒弟:「我們這代飛行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飛好飛機,做一流的戰鬥機飛行員。以後,你們也會有自己的徒弟,要一代代傳承下去。」眼角的皺紋,遮不住王文常心中的快意。

如今,王文常的徒弟孫紅亮也坐進了後艙,放飛一批批追風逐日的戰鷹。

起飛,升空,紅土高原的蒼茫雲海間,孫紅亮耳邊再一次響起師傅那句話:「我的紀錄是暫時的,肯定會被超越。我期待,有人超越我!」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周航 謝麟俊 本報記者 李建文 特約記者 張建新

相關焦點

  • 東航張代兵:退伍不褪色,從空軍飛行員到民航機長
    從空軍學員到民航機長,從部隊飛行教官到民航飛行教員,張代兵始終保持著從軍時的一顆初心和一腔熱忱,攻堅克難,翱翔藍天,為飛行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83年6月,懷揣著軍旅夢和藍天夢,16歲的張代兵高中畢業招飛進入空軍第七飛行學院,正式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
  • 特級飛行員侯兵林:只有飛過臨界點才能摸準戰機脾性
    劉 川攝 近日,華北某機場碧空如洗,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兩批戰機呼嘯升空。 「嘟嘟嘟……」正在警戒巡邏的兩名飛行員,突然聽到「敵」跟蹤的告警,作為對手的飛行教官、一大隊大隊長侯兵林駕機悄然出現在他們側後方。巡邏雙機編隊迅速急轉並釋放幹擾彈擺脫,對侯兵林形成包夾態勢。侯兵林駕機快速拉升,獲取機動空間,並嘗試雷達鎖定。
  • 曾經的軍旅硬漢 今日的天航飛行員
    他就是趙世彪,一名普通但卻不簡單的飛行員。趙世彪飛行準備中軍旅生涯鍛鑄特級飛行品質「辛苦了,讓你費心!在天津航空所有天津籍貫的飛行員中,有部隊經歷的很少,他是其中一位;作為天津人,長期派駐外地,帶領幾十名飛行兄弟的飛行幹部,在天津航空就非他莫屬了。1982年入伍,畢業於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殲擊機專業。畢業後,趙世彪帶著自己的飛行夢想,一直在空軍從事飛行工作。作為軍人的他嚴格律己,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高空跳傘等各科目中,他都要求自己的標準動作比其他人做的更好。
  • 中國飛行員稱法國空軍對空域利用率非常高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與進程的加快,空軍加強了對外交往的力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於海濤得以兩次到法國考察,與法國飛行員同乘飛行,體驗了簡潔高效的組訓方式和果敢潑辣的訓練作風,在帶回先進訓練理念的同時也給外國同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位出身於中國「藍軍分隊」、擔當空軍首任「合成藍軍」部隊司令員的飛行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和掌握外軍的戰術思想、戰術動作和飛行風格。
  • 南航史上第一位女機長,出身於飛行世家,曾是王牌飛行員
    ,堪稱飛行世家,他們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飛行事業。劉宇環的母親叫董鎖箴,憑藉著出色的身體條件和反應能力,高中時就被特招進入空軍部隊,成為一名女飛行員。在董鎖箴25年的飛行生涯中,她曾經立了4次三等功,還負責運送原子彈的試驗品。父親叫劉長祥,曾是空軍航空兵的飛行員。當時新中國首航拉薩的任務就有劉長祥參與。
  • 解放軍飛行員真實年薪是多少?說出來真讓人羨慕!
    近年來,我國空軍發展十分迅速,裝備技術也在不斷升級換代中,隱身戰機殲20,戰略運輸機運20,大型空中加油機,預警機,轟炸機都在按計劃穩步推進。在空軍裝備不斷升級變化中,作為天之驕子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們,他們的待遇也在不斷提升,許多人對他們的待遇情況感到十分好奇,那麼他們真實年薪究竟是多少呢?  首先普及一下知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有空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近幾年,武裝警察部隊也陸續成立直升機大隊,上述部隊的飛行員,這裡統稱為軍航飛行員,待遇基本上一致。
  • 從17到71歲,從空軍特飛到民航機長,她的飛行夢從未停止
    讀初中時,一場關於女飛行員的電影讓她對飛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65年,部隊來到洪連珍所在學校招飛行員時,她就主動跑去報了名並被選中。進入航校後,經過專業的學習訓練,洪連珍以優異的表現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批55名女飛行員之一。
  • 中國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驚豔收官 聶海勝勉勵「飛行少年」逐夢空天
    空軍司令部軍訓部副部長李中華於1989從空軍飛行員中被選拔為試飛員。這位「王牌飛行員」在其飛行生涯中遭遇過20次空中險情,都被他以高超的飛行技術成功處置。2007年,他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 空軍"金頭盔"飛行員的制勝密碼
    6月中旬,在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飛行訓練場,聊起「金頭盔」飛行員李紅文和張凱這一對搭檔,官兵們讚不絕口。2019年空軍對抗空戰比武競賽中,李紅文、張凱連戰連捷,奪得飛行員空戰競技最高榮譽「金頭盔」,助力該部勇奪團體第一名,問鼎「天鷹杯」。
  • 必須向中國空軍金頭盔敬禮,只為致敬飛行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餘旭
    眾所周知,中國空軍的「金飛鏢」飛行員是突防突擊考核中的「突擊能手」,這些英勇的飛行員具備高超的飛行技能,一般會從大漠戈壁到遠海腹地到山地叢林,進行實彈打靶、低空飛行等課目比武考核,去爭奪「金飛鏢」的稱號,獲得「金飛鏢」的飛行員,必須具備一次瞄準一次發射命中的能力,如果首攻不中考核分數就是零分
  • 時隔30年,中國女飛行員82歲再衝雲霄:若祖國需要,我還能飛
    她就是新中國第二批女飛行員中的苗曉紅。最近她通過一家通用航空公司的泰克南P2010飛機再次飛上藍天,重拾了年輕時的飛行夢想,而這也是她離開部隊30年後的第一次飛行。她表示剛開始也很緊張,但一接觸到操縱杆後立刻找回了當年的感覺。據報導當天她獨立完成了40分鐘的飛行,流暢完成了拐彎、爬高、下滑等一系列操作,下飛機後也表示自己狀態良好。
  • 楊利偉是中國航天第一人,又是空軍出身,為何卻是陸軍軍銜?
    楊利偉於1965年6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 他是我國特級太空人,一名中國黨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他是我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優秀太空人,是進入太空飛行的第一人,有著1350個小時的空軍飛行經驗。
  • 她曾是我國王牌飛行員,退役後民航搶破頭,成為南航第一位女機長
    提到空軍飛行員,或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男性飛行員,然而,在中國空軍事業發展的歷史上,也有著一些優秀女飛行員的存在,雖然說相比男性飛行員而言,她們的身體素質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稍有落後,但這部分女中豪傑卻並沒有因為性別的限制,而放棄對飛行事業的追求。
  • 特級飛行員告訴你內幕
    2016年9月4日,為期4天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落下帷幕,34型國產化武器裝備中20餘型軍機引來全國關注。 2016年9月2日,2016長春航空開放日在雨中進行,其中,轟6K、JL10、JL9、空警500等多款空軍現役裝備亮相。
  • 未來人工智慧飛行員:美空軍「空中博格人」項目發展淺析
    未來無人機構想及「空中博格人」的需求想定大量資料顯示,美空軍正在試圖通過人工智慧僚機再次實現對戰爭的變革。目前,美軍對無人機的新理念追求包括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僚機、無人機蜂群以及更加隱身和可單獨作戰的無人機,而這些無人機也都已成為當今大國競爭時代備受關注的對象。
  • 楊利偉出身空軍,還是國家特級太空人,為何軍銜卻是陸軍的
    記得當年,他的大名可是傳遍了全中國,他是一位英雄,第一個上太空的中國人,而且當年他上太空的時候,也沒有人和他一起去,他一個人首次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 在1988年的時候,他成為了我國第一代航天員,接受訓練,之前他考上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這裡他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他對自己很嚴格,不僅是飲食,在訓練上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
  • 空軍多機型開展新年度飛行訓練
    空軍多機型開展新年度飛行訓練 2021-01-06 19:50:5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 2021年01月06日 19: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漫步寰宇問蒼穹||7.1的禮物-不懈追求的航天航空夢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這樣的鼓勵,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探索的無限夢想!原空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旅政治委員高文山大校,原解放軍第40集團軍(董存瑞部隊)戰士、飛行教官郭青青及數位資深教官為孩子們親自講解、示範,展示了一堂深動而有趣的航空科普課。
  • 中國空軍「金頭盔」飛行員:勝利之後只能高興一秒
    ——摘自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重要講話對於空軍飛行員而言,「金頭盔」被譽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最高榮譽。「金頭盔」爭奪戰,檢驗的是空軍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展示的是空軍部隊整體戰鬥力,積蓄的是制勝空天的力量。據了解,從2011年舉辦首屆對抗空戰競賽,7年來63人次在自由空戰比武競賽中勝出。「不想被超越,就要比別人跑得更快!」
  • 空軍飛行員:首駕運-20巡航是啥感覺?
    記者 高立英攝空軍飛行員:首駕運-20巡航是啥感覺?■馮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談起運-20。它又名「鯤鵬」「胖妞」,是我國首款大型戰略軍用運輸機,2016年6月列裝部隊。我和我的戰友就是運-20的首批駕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