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行員稱法國空軍對空域利用率非常高

2020-12-06 騰訊網

於海濤在法國空軍基地留影

「時間對於任何軍隊都是平等的,能否充分利用時間,提高效益,才是戰鬥力水平分出高低的根本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軍事訓練的效益之源,就在於如何運用和支配各種資源,包括時間資源和創造力資源。」這是飛行員駐訓組組長於海濤參觀法國空軍時的感受。

受冰島火山爆發影響而關閉的歐洲機場恢復通航之後,於海濤和他帶隊的飛行員駐訓組回到了中國。在滯留法國戴高樂機場的那幾天中,他們一方面在認真回顧、梳理和總結這次出訪的收穫,另一方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焦急等待的情緒中,親身體會到了空天時代人們對空中航線的依賴。有時,他們也會探討一些問題,比如應對火山爆發這樣的突發事件,空軍應該怎樣有所作為。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與進程的加快,空軍加強了對外交往的力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於海濤得以兩次到法國考察,與法國飛行員同乘飛行,體驗了簡潔高效的組訓方式和果敢潑辣的訓練作風,在帶回先進訓練理念的同時也給外國同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位出身於中國「藍軍分隊」、擔當空軍首任「合成藍軍」部隊司令員的飛行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和掌握外軍的戰術思想、戰術動作和飛行風格。除了座艙內的親歷,他還把視野放得更寬,開始思考資源利用對於空軍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也讓他堅信,中國空軍的長遠發展離不開與世界空軍的交流和合作。近日,筆者與於海濤就這次出訪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一次對話。

記者:上次出訪回來後,您撰寫的體會文章在《中國空軍》雜誌發表,與我們的讀者分享了您的體會和感受,引起了很好的反響。這次出訪,給我們帶來一些什麼樣的見聞?能否談一談給您印象最深的一些事。

於海濤:好的。上次出訪是首次國外同乘飛行,談座艙內的體會更多些。而這次帶隊出訪,我對法國空軍高效利用資源,提升訓練效益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國的國土面積不大,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他們飛行訓練頻繁,民用航班密集,加上領空對私人航空器開放,空域資源十分緊張。在裡昂防空控制中心,我們看到,在高空和低空,是空軍的戰鬥機在進行飛行訓練,而中空有航班穿梭經過。通過防空控制中心,法國空軍實現了航線和空域的科學調配和高效使用。比如說同一空域,在這支部隊使用完畢以後,中心可以馬上調配給另一支部隊使用,在不影響訓練的情況下還可調配給民用航空器過往。空域資源共用,很少閒置,利用率很高。

記者:看來比起資源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更為重要,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於海濤:對。高效地使用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理念。資源受客觀條件限制,就那麼多,所以集約高效使用資源的能力就極為重要。這種理念一旦樹立,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觀。防空控制中心工作之所以能夠高效運轉,得益於他們的情報融合。他們全國的軍用、民用地面固定雷達和空軍預警機雷達、海軍艦艇雷達等各種雷達情報全面融合,並且實現了與北約情報共享,信息量大,這使他們遇有空情能夠反應迅速。實現資源共享之後,帶來效益是以幾何級數增加的,遠大於資源的簡單相加。

記者: 據說經過這種信息整合之後,他們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提高了效率,您觀察是這樣嗎?

於海濤:是的,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比如說飛行訓練,空域使用要應機而動、見縫插針,能利用空域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飛行訓練的準備時間必須很短,出動很快。部隊報計劃,中心協調空域,是自己的時間必須利用好,這也提高了部隊的行動能力。再比如說航空救援。我們在法國期間,遇到法國巡邏兵表演隊的一架飛機發生飛行事故,事發地點離我們出訪的基地很近。法方第一時間通報了我們。飛行事故的消息在第二天當地的報紙上能夠看到,飛行員跳傘成功,受了點輕傷。基地訓練沒見受什麼影響,該怎麼飛還怎麼飛。當時,我們看到這個基地的救援力量在救援中心的統一指揮下立即參與救援行動,現場有來自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警察、憲兵,軍隊和地方的都有。真正是聞訊而動,擰成一股繩。

記者:能否具體說說這種效率是怎樣實現的?需要哪些條件作支撐?

於海濤:他們的各種救生資源是統一指揮、統一調配,而不是條塊分割的。這種聞訊而動的能力背後是大量的基礎工作。在搜救中心,我們看到值班室中間的大辦公桌上有一張巨大的地圖,用不同的顏色標繪不同區域、不同航線。資料櫃內,各種飛機資料分類整齊,牆上標註著區域內各機場值班飛機、車輛、急救搜救力量和聯繫人電話號碼。附近有什麼樣的醫院,達到什麼樣的治療水平,有多少直升機,救護車,消防車等救援設備,一目了然。而且,會細到諸如哪一架直升機有沒有救生吊籃這類問題。無線電始終保持在接收狀態,值班戰鬥機、直升機24小時值班。一旦出現異常空情,搜救中心會迅速根據飛機的型號、航線、高度、油量、飛行員的技術狀況等,推算失事航空器的大體位置,派出鄰近的戰鬥機、直升機偵尋、搜救,派遣鄰近地面部隊、警察、急救中心以及海軍艦艇展開營救。法軍整合了軍地救生力量,充分利用了社會公共資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搜救體系,提高了救生效率。

記者:看來他們在信息共享、力量調配等方面,軍地的融合程度是很高的。

於海濤:通過這些事,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空軍軍事訓練和國家行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國家資源為飛行訓練服務。在國家行為的統一調配下,軍地體現出很強的協作意識。空軍是國家資源的重要構成,同時國家行為也為空軍訓練和使用提供支持。在法國,我們可以看到在高壓線上,掛著閃亮的圓球,像一串串巨大的珍珠項鍊。可不要認為這是浪漫的法國人在別出心裁地表達他們的審美觀念,而是為空軍超低空飛行訓練服務的。這個細節讓我很感動,飛行員在空中根本無法看清細細的高壓線,如果沒有明顯的標識,這將成為飛行訓練和執行任務的重大隱患。對高壓線進行標識,一件事省去了以後很多件事,這個工夫下得值。

記者:事半功倍。他們在飛行安全管理方面是不是同樣體現了高效率?

於海濤:沒錯,工夫下到點子上,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下不到點子上,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我們經常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組織同樣如此。如果把精力分配到正確的地方,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那就是一種高效率。把力氣花在什麼地方,是一門學問,值得好好研究和總結。比如,法方飛行員在空戰訓練結束後,有時僚機飛到長機頭頂上做個倒飛,完全是即興發揮。返航時他們偶爾也會在座艙裡唱歌。法軍對這方面規定較為寬鬆,對類似的事情並不禁止,飛行員也不會因此受到批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飛行安全方面稀裡馬虎,他們會把每件事抓到點子上。在每天飛行前的氣象通報中,會把氣象條件不允許做什麼課目規定得清清楚楚。在塔臺上負責飛行調度的人不見得資歷有多老,但每個大隊(相當於我們的飛行團)的安全官都是富有飛行經驗的老手。他們會給飛行員講課,進行每次飛行的安全提示。在我們看來,這樣抓飛行安全,實際上是突出了重點,不至於眉毛鬍子一把抓,泛泛抓安全,簡單下禁令,反而會找不到要害,由於注意力分散了,效果也不會好。

記者:這樣的飛行安全理念能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有助於提高訓練效益?

於海濤:科學的訓練理念本身就包括科學的飛行安全理念。飛行安全不能成為飛行訓練的「緊箍咒」,一方面,不能違背飛行規律進行所謂的大膽冒險,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想到保安全,就什麼都不敢做了,畏手畏腳。事實證明,這樣也不利於安全。在我看來,法國空軍培養戰鬥員的理念非常鮮明,法國空軍認為,戰鬥機飛行員應該意識超前、作風潑辣,能力超強,在這一理念的支配下,他們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比如說操作動作迅猛,一桿到位,追求以最短的時間達成所需要的飛機狀態,這樣就能夠在空戰中搶佔先機,佔據主動。空中各種動作實施邊界包線飛行,這樣是為了掌握飛機的極限性能。在對抗空戰訓練時,雙方並不協同,不是事先規定好:我這樣飛過來,你那樣飛過去……他們不是比畫招式,而是出招接招,充分發揮飛行員的主動性。一切訓練都是圍繞作戰需要。他們的飛行員完成戰術訓練後,隨時可能被派駐到海外基地擔負作戰任務,所以,他們的訓練更加強調作戰中的實用性。

記者:論飛行訓練您是行家,能不能給我們讀者細說一下,如果沒有事先協同,會不會更容易發生危險?

於海濤:行家稱不上。好在有了這些年從事飛行、組織訓練的經驗,能夠幫助我較快地看出一個「所以然」。我們相信,法國空軍不會置飛行安全於不顧而在訓練中做無謂的冒險,他們強調通過強化飛行員安全意識、提高飛行員技術、掌握飛機極限性能抵禦飛行風險,積極保證飛行安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與這樣的組訓模式相適應的安全機制。近距空戰訓練中,儘管不會通報各自的機動動作,也取消了高度差限制,的確做到了「打你沒商量」。但他們也有「商量」的地方,那就是以對方飛機中心一定距離為半徑的球體為安全距離,彼此不得進入。這樣一項規定解除了對飛行員其他方面的束縛,也消除了對飛行安全過多的顧慮,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自由發揮。再者,他們高度重視模擬訓練,並把這作為提高訓練質量、保證飛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改裝計劃中穿插著模擬訓練,新進課目前必須先進行模擬訓練,模擬訓練不合格同樣嚴格把關。模擬訓練設備使用率很高,時間安排非常緊湊。我們看到,一名飛行員出現了技術問題,教員立即帶著進行模擬訓練。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科學的飛行安全觀,才能有與之相配套的科學組訓模式。

記者:在高效利用資源,提高訓練效益方面,法國空軍還有哪些典型的做法對我們有所啟發?

於海濤:可以說體現在很多方面。他們的戰鬥機是這樣起飛的,簡單檢查即可開車。開車滑出機堡後,要求飛行員把兩手放在頭上,機械師圍繞飛機進行詳細檢查,各系統正常以後放飛。起飛線放飛只有1-2名機械師,檢查維護工作都在二線,處於起飛線的飛機都是良好的。大量維護工作做在平時,這就簡化了飛行前檢查維護的內容。由於大量檢查工作在開車後進行,這樣,對飛機質量的把握就更準確。飛行塔臺與民航相同,只負責調度。機場周圍10英裡範圍內,由塔臺負責調配和保障。出了這個範圍,交給引導站(相當於我機場飛行管制室)負責。再往遠處飛,由防空控制中心負責。塔臺不負責飛行技術指揮。我們歷來反對機械照搬,因為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有一套成體系的東西來綜合保障飛行安全。比如,儘管塔臺不是保姆式指揮,但絕不是放任不管,自有另外一套機制來管理飛行員的自主起降能力。他們的每一名飛行員都隨身攜帶起降水平認證卡,年檢達不到規定起降技術水平,必須到指定機場認證。間斷飛行超過45天,必須到指定基地進行技術恢復。這樣做也使得上級部門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作戰訓練研究。

記者:圍繞效率和資源聽您講了這麼多,突然發現,國外空軍的先進建設經驗本身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寶貴財富。

於海濤:有句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說空戰是一種藝術,那麼藝術的生命在於交流。我們交流越廣泛,眼界就越開闊,思維就越靈活,工作就越有效。我們這個出訪團飛行員跟我說,這次出國的經歷,將會影響他們以後的思維方式和成長經歷。比如說重視學習外語,自覺關注外軍的相關資訊。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我們大隊怎麼做,我們師團怎麼做,而是會想到國外空軍怎麼做。這些變化說明,不僅僅是多了一次經歷,而是開了一扇窗。而且,這種影響將是長遠的。我相信,隨著交往的進一步增強,越來越多的飛行員會有機會走出國門,通過交流,我們會提升我們的組訓理念,這將成為我們這支空軍無形的財富。

記者:外軍同行對我們怎麼看?

於海濤:從反饋的情況看,這次我們的飛行員也給西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講我們的飛行員有一種東方人的含蓄,但這掩蓋不住內在的自信和領悟力。他們欣賞我們的飛行員素質很高,鑽研精神強,容易打交道,坦誠熱情。儘管時間並不長,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跟我們一樣,他們也幾次表達了繼續深化交流合作的願望。交流讓雙方受益,相信他們也在觀察我們,也在借鑑我們一些有益的做法,這應該是相互的。因此,不論是出訪還是來訪,只要是交流,就存在學習和借鑑的問題,也存在開放和展示的問題。開放程度是逐步加深的,隨著我們空軍的建設和發展,我們相信,我們自身的許多好做法也會讓世界空軍有所啟示和受益。

記者:從這次出訪的感受看,您認為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

於海濤: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說是「人」,也可以說是「時間」。從這次出訪的感受看,我覺得先進的理念是最寶貴的資源。無論個人還是對於集體,先進的理念是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打開眼界至關重要。看一個人的思維是否開放,歸根到底還是看對待新生事物、外部事物的態度。打開眼界,其實就是看什麼,怎麼看。我在「藍軍分隊」工作時,我們很多人並沒有出訪的經歷,但是,我們注重收集和整理外軍的組訓理念、組訓方法,注重研究他們的戰術思想,同樣受益很大。我想,作為今天的空軍人,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態度,那就是要自覺關注大國空軍發展的前沿問題,盯住空軍的未來發展趨勢,清楚空軍的整體建設圖景。這樣,我們想問題、做工作,就會有一個相對大一些的格局。在某種意義上說,認識自身的差距也能夠帶給我們一種自信,由於不清楚差距在哪裡而產生的盲目安全感才是可怕的。盯住未來、正視現實,加強交流、增進互信,對於今天的空軍建設來說,意義尤其重大。一方面要向外探尋,盯住世界空軍的先進做法,一方面要向內探尋,反思自身的思想理念,用好這一寶貴的資源,這也是外軍先進的訓練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

相關焦點

  • 空域管制過嚴已成為中國飛行員培訓的潛障礙
    民航總局已勒令這85人全部回校補課,補足飛行小時,嚴禁不合格飛行員走出校門。  「航校為學員偽造飛行經歷令『飛行員缺口』雪上加霜。其實,泛美的問題在其他航校也存在。飛行員的培養很特殊,要進行飛行訓練必須有航道。但中國的空中管制還沒有放開,沒有空軍的允許,飛機是上不了天的。」民航業內人士對此問題這樣分析。
  • 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 赴日本海遠洋訓練
    新華社發     中國空軍繼上周首次提出「繞島巡航」概念後,昨日下午再度公布重磅消息:中國空軍成立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這則消息背後,有哪些看點?    應對了外國軍機幹擾    昨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在華東某機場發布消息稱:中國空軍於18日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多型多架戰機,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檢驗遠洋實戰能力。    申進科表示,「這是中國空軍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地區和目標。」
  • 空軍部隊對飛行員視力要求有多高?這項體檢,直接刷掉80%報名者
    關於空軍招飛要求究竟有多高?某網友曾回憶稱,高三那年部隊到他們學校招募飛行員,整個高三15個班的男生,最後只有兩位同學視力達標,同班個頭超180的同學,因在體檢第六輪反重力測試中沒能達標,被刷了下來,之後去了警官學校。
  • 用於特殊用途的空域有哪些?
    在地球表面上有些區域必須被定義,因為會對一些不屬於這些區域活動的航空器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區域包括:警戒區域:可能包含大量飛行員訓練活動或不尋常類型的空中活動的空域,這些活動都不會對飛機造成危害。警戒區在航空圖表上會被標註,以便非參與的飛行員獲取相應的信息。
  • 空軍與民航:大陸空域資源的蛻變
    2013年元月底,央視一則春運報導掀起了不小反響,聲稱除了正常的戰備值班外,中國空軍暫停飛行訓練,為春運民航讓路,隨後的央視微博放大了這則短新聞的社會效應。大陸一家地方電視臺轉播時加載評述稱,儘管日本整軍擴武應對中國,作為緩和與日本關係的誠意,中國空軍已經暫停訓練為春運讓路。正值中日釣魚島緊張軍事對峙期,地方媒體的報導顯然誤導了受眾。
  • 蔡英文視察臺空軍保障部隊,解說員:這是塗層,不是黃金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自9月18日以來,我空軍已經連續9日在臺灣周邊空域進行演訓,給臺灣空軍帶去了新的壓力。為了安定軍心士氣,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來頻繁前往臺軍各個基層部隊視察。有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指出,空軍除零附件預算增加,還需要考慮招募退伍飛行員,應對愈發頻發的戰機出勤。「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三表示,沒有人想看到戰爭,這是對經濟、社會穩定最大的破壞。解放軍軍機抵近臺灣,臺灣空軍就必須起飛,軍機升空戒備,也都是很大的花費,相信對大陸來說也是相當大的負擔。
  • 全世界最複雜的空域?竟然在中國這個省!
    這些機場的聚集使廣東上空的飛機非常多!據說住在珠三角,基本上抬頭等幾分鐘就能看到飛機飛過呢~每架飛機都需要按照固定的航路飛行,其上下、左右、前後都需要留出非常大的空間。由於速度快,兩架飛機至少前後相距幾十公裡。同時,航路與航路之間也需要一定的間隔,以免發生擦碰、追尾等事故。
  • 解放軍軍機連續13天進入臺灣空域 臺軍已疲憊不堪
    9月28日,「親綠」臺媒報導稱,解放軍軍機28日凌晨又進入臺灣西南空域,並聲稱這是解放軍軍機「連續第13天」進入臺灣西南空域。不過,這一消息還沒有得到臺灣「國防部」證實。據臺灣「親綠」媒體9月28日報導,解放軍軍機從本月中旬開始,每天都進入臺灣附近空域。9月28日清晨6點47分,又有解放軍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的所謂「防空識別區」。
  • 中國空軍「金頭盔」飛行員:勝利之後只能高興一秒
    ——摘自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重要講話對於空軍飛行員而言,「金頭盔」被譽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最高榮譽。「金頭盔」爭奪戰,檢驗的是空軍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展示的是空軍部隊整體戰鬥力,積蓄的是制勝空天的力量。據了解,從2011年舉辦首屆對抗空戰競賽,7年來63人次在自由空戰比武競賽中勝出。「不想被超越,就要比別人跑得更快!」
  • 涉及近百名頂尖飛行員!中國空軍重磅軍事行動剛被曝光
    「金頭盔-2017」以新型戰機為主體,規模、難度和實戰化程度將再創新高,是空軍航空兵部隊體制編制改革後組織的第一次考核,按照實戰編成配置分組,突出態勢未知、電磁未知,檢驗編組之間的協同作戰和武器裝備性能,很多參訓部隊都是千裡轉場,進駐就打,全面檢驗新體制下作戰能力。
  • 印媒稱中國青藏部署東風41 大建空軍基地(圖)
    外媒配圖:中國在西藏地區部署的核武位置圖。邊界線為外媒惡意解讀,不代表中方觀點。【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防務評估網站2月25日文章稱,中國已在青藏高原建成了14個大型空軍基地以及一系列戰術跑道。文章聳人聽聞的猜測,一旦與印度有戰事發生,這些基地就可使中國空軍控制西藏空域與前沿陣地,並能夠針對印度北部地區展開持久空戰,攻擊所有印度北部城市,包括新德裡、孟買地區。文章稱,中國首枚核武器於1971年被帶到西藏地區。
  • 未來人工智慧飛行員:美空軍「空中博格人」項目發展淺析
    「空中博格人」平臺可以通知人類飛行員「還有誰在該空域飛行?地面上有什麼威脅?空中有什麼威脅?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威脅?這些威脅是什麼?他們有多接近?以及如果這兒有威脅,你是否應該飛到那兒?」隨著戰機人工智慧和自主性的提高,飛行員的數量將減少。未來將實現操作員與無人機的「n比1」比例翻轉,即當今的無人機,每架都有若干操作員;而未來美軍將把這一比例翻轉為讓一名操作員控制多架飛機。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空軍特級飛行員王文常——飛行,一輩子追求的事業
    至今,袁飛陽手機收藏夾裡,還保存著這樣一條新聞——在空軍飛行部隊以分秒衡量的高風險戰訓中,特級飛行員王文常安全飛行5290小時,起降10000多架次,創造出中國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時間最長紀錄。「打破紀錄,沒有什麼了不起」「殲擊機飛行,是在刀尖上行走的『藝術』。
  • 飛行員報告:葛文墉回憶試飛法國幻影2000
    是空軍的「科技先進工作者」,被空軍授予「飛行技術能手」稱號。1990年7月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1992年退役。1982年,我國確定組團到法國對「幻影」2000進行詳細考察,代表團由我空軍副參謀長姚峻任團長,代表團成員由空軍和航空工業等相關部門的人員組成,試飛員則是葛文墉和蔣德秋。
  • 殲15飛行員頭盔上寫「SHOOT IT」:中國空軍表明態度
    頭盔時每個飛行員的一種標配,而幾十年前,美軍飛行員間開始流行一種頭盔塗裝文化,有的飛行員會把名字印在頭盔上,而有的飛行員會在自己的頭盔上寫寫畫畫。中國殲-15的一名飛行員也在自己的頭盔上做了一番塗裝,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 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差距到底有多大?俄專家說的話確實在理
    隨著中國空軍越來越頻繁的從東海進入衝繩島與宮古島之間空域那麼兩國空軍究竟有多大差距,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探討一下。俄羅斯專家稱,首先來看基礎技術,空氣動力方面中國通過大量各種型號的飛機設計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而日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導致水平不是很高。航空材料方面,日本的機翼複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這個技術本身還不夠成熟,製造的機翼容易出現裂縫。
  • 不受颱風影響 解放軍軍機又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自9月16日以來,解放軍軍機每日到臺灣空域「打卡」,10月21日也不例外。 10月21日,臺灣媒體報導稱,21日上午9時、11時,解放軍軍機兩度進入西南空域,絲毫未受「沙德爾」颱風帶來的天候因素影響。臺空軍照例在空警戒、兩度廣播驅離。媒體稱,臺灣空軍10月份至少55次廣播驅離解放軍軍機。
  • 俄媒:中國對蘇-35戰鬥機進行升級 飛行員將使用中國產新頭盔
    中國空軍蘇-35戰鬥機鑑於對防外傷安全性和彈射的要求不斷提高,為了方便蘇-35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中國空軍研發出了一款新的輕型飛行頭盔,用來取代之前所用的俄羅斯產ZSH-7APN頭盔和中國產TK-12A頭盔。
  • 中國空軍飛行員的最高榮譽,只要戴一頂金頭盔!
    作為中國空軍設立的一個飛行技能競賽獎項,「金頭盔」被認為是戰機飛行員的最高榮譽。對此相信大家已是不陌生了,而近年來「金頭盔」之下又出了一個「天鷹杯」的概念。讓人不禁感嘆「高手對決」的機會不僅更多了,也更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