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智慧飛行員:美空軍「空中博格人」項目發展淺析

2020-12-05 中國航空新聞網

「空中博格人」(Skyborg),到底是一種智能無人機,還是一種智能飛行員?嚴格來講,它是指一種由自主操控程序/算法組成的軟體系統,可自主操控或通過人為管控無人機執飛多種任務,是基於無人機的一種人工智慧應用,類似於人類飛行員。同時,因其功能將主要依託無人機而實現,所以美軍方及各界多籠統的稱之為人工智慧無人機(忠誠僚機),但其所依託的無人機原型目前尚未定型。按照相關資料,目前美國空軍正在通過「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基於某些無人機開發和驗證無人機人工智慧自主駕駛、飛行、控制、作戰等一系列技術的基礎算法和軟體系統。未來三年內,即在2023財年之前,該項目將實現無人機原型定型、軟體系統集成和初始作戰能力。

當前,美空軍正在大力發展「忠誠僚機」,即可與有人駕駛飛機編隊協同執飛各類任務的人工智慧無人機。「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便是其中之一,其發展已受到全球業內外的廣泛高度關注。但該項目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項目?其如何發展而來?正在以怎樣的方式發展?與以往有人機項目有何不同?發展現狀如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均值得剖析。本文將基於已掌握資料,簡要梳理並闡釋上述種種疑問,力爭向讀者展現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

「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與克拉託斯公司(Kratos Defense)主導開發的XQ-58項目同是美國空軍目前正在實施開展的兩個人工智慧無人僚機主要項目。前者以人工智慧無人僚機的核心即人工智慧軟體系統為主,依託無人機發展相關的人工智慧能力。後者以具備人工智慧能力的無人機平臺為主,開發人工智慧無人機綜合系統。未來,這些人工智慧無人僚機將可與F-35、F-15EX等有人戰鬥機以及轟炸機、加油機等編隊協同使用。

項目及其名稱的由來

「空中博格人」(Skyborg)的用語和概念由美空軍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威爾·羅珀在領導美國防部長辦公室戰略能力辦公室時提出,之後被移交給了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並更名為Avatar。2017年,羅珀負責空軍採購部門一年後,將該項目重新命名為Skyborg,並於2018年10月成立了專門的項目辦公室,這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3月,在該項目開展信息徵詢的前一周,羅珀在空軍研究實驗室向一批記者透露了「空中博格人」的概念。

項目重要性及優先級

軍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屬於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度的優先級事項。按照2020年6月份美國防部公布的國防部武器關鍵技術優先事項最新排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調整為第五位的優先發展事項。而根據2020年2月份數據,美國空軍在2021財年的預算清單中,也進一步對「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技術等先進技術進行投資,且其優先級要高於對更多F-35戰鬥機的採購需求。目前,「空中博格人」項目已被納入美空軍最新的未來十年即2030年戰略規劃,是該戰略規劃中的三個「先鋒計劃」之一。

未來無人機構想及「空中博格人」的需求想定

大量資料顯示,美空軍正在試圖通過人工智慧僚機再次實現對戰爭的變革。目前,美軍對無人機的新理念追求包括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僚機、無人機蜂群以及更加隱身和可單獨作戰的無人機,而這些無人機也都已成為當今大國競爭時代備受關注的對象。在過去的20年,美空軍的無人機主要用於反恐行動中的空襲和情報收集,但新興技術的出現,正在使美軍打造一支更加多樣化的無人機機隊,其任務執行也將更具多樣性。

美空軍期望通過該型無人機,實現作戰機隊的多樣化,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機隊面臨的預算限制。美空軍也希望通過該型無人機極大改變空中作戰的遊戲規則,在增加機隊庫存的同時,降低成本,提升作戰打擊速度。這些無人機可以幫助但不能替代人類大腦。它們可以更加接近敵人的防空系統,執行比傳統有人機更長時間的任務。無人機也可以通過誘餌、電子戰和動能打擊發揮新的作用。

未來的作戰方式將是,以有人機在作戰後方指揮作戰,而在作戰前線,執行任務的將是各種構型和尺寸的無人機,其中一些將是低成本、可消耗的,另一些將是更加隱身和昂貴的,他們可能實施例如長期監視或時敏目標打擊等任務。這些無人機將不僅能執行監視任務,其模塊化的能力也將允許無人機攜帶多種傳感器和武器,使其可以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並與其他平臺組成聯合編隊。

未來,自主和人工智慧技術除了在新平臺上的應用發展,還將聚焦於在指揮控制系統中增加更多的自主和人工智慧能力,發展無人機蜂群,並發展新的無人機用機載武器。

總之,美軍對「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及無人機平臺的設想包括:

在2023年具備作戰能力比其他平臺更便宜,即低成本可消耗,更容易更換配置具備模塊化、開放式設計架構,可作為發展更複雜人工智慧平臺的一個跳板。可以利用簡單的算法開展自主飛行和控制實驗,也可以利用更加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完成特定的任務或子任務。人工智慧可以向不同無人機集成美空軍對該機作戰的想定認為,「空中博格人」無人機將由有人戰機或人工智慧引導,執行偵察、空襲等作戰任務;可輔助多架裝備不同通訊系統的戰鬥機進行通訊;能自動規避其他飛機、地形、障礙物或危險氣象並自動起降。

「空中博格人」的人機協同作戰願景

與DARPA的「空戰進化」(ACE)項目(該項目專注於視距內機動)不同,「空中博格人」項目主要關注視距外的智能機動。「空中博格人」項目團隊主要對ISR和態勢感知能力感興趣。「空中博格人」平臺可以通知人類飛行員「還有誰在該空域飛行?地面上有什麼威脅?空中有什麼威脅?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威脅?這些威脅是什麼?他們有多接近?以及如果這兒有威脅,你是否應該飛到那兒?」

隨著戰機人工智慧和自主性的提高,飛行員的數量將減少。未來將實現操作員與無人機的「n比1」比例翻轉,即當今的無人機,每架都有若干操作員;而未來美軍將把這一比例翻轉為讓一名操作員控制多架飛機。到目前為止,「空中博格人」項目中人工智慧的主要目標不是取代駕駛艙中的人類飛行員,而是讓飛行員「更容易、更清晰」地做出決定。據美空軍研究人員預測,未來無人機和有人機的數量比可能達到20。例如每一架F-35將有數十架無人機夥伴,實現更強的作戰能力。

該項目將在2023年完成的第一輪設計並不打算與有人機開展近距協同飛行,而是計劃讓更多有人機-無人機編隊加入戰鬥,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無人機必須在有人機旁邊飛行,它們可能在有人機前面50英裡處(80.47千米),但有人機仍然控制著它們,並從其上獲取信息。

「空中博格人」項目的創新與變革,或與眾不同之處

「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無人作戰飛機將先於有人駕駛的六代機而成為美空軍未來三年內即將部署的下一款作戰飛機。美空軍已明確計劃於2023財年之前交付部署「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首款初始作戰版本。「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實現了幾個作戰方面的創新和變革。

首先,「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模糊了可重複使用無人機系統和一次性巡航飛彈之間的界線,有望填補新興的「可消耗」戰鬥機需求。一方面,這正如美空軍副部長威爾·羅珀所稱,儘管「空中博格人」無人機被稱為可消耗飛機,但其更像是可重複使用的武器。「空中博格人」無人機推進系統可安裝可消耗亞聲速和超聲速噴氣發動機,其使用壽命僅達到完全可重複使用UAS或有人機使用壽命的一小部分。「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將會被軍方以適當的價格採購,並在其服役達到設計起降次數後就會被淘汰。另一方面,飛行員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做出「空中博格人」完成任務後是否返航的決定。在某些情況下,當飛行員認定目標足夠重要時,即使「空中博格人」的使用壽命沒有用盡,也值得損失,從而使其可消耗的價值特性變得更加突出。

其次,「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開發過程也是從根本上變革採購理念的測試案例,即「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開發與採購過程、方法採用了新的理念。「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項目因以軟體為核心,並將應用與輔助汽車實現無人駕駛的卷積神經網絡類似的算法,從而在平臺開發研製方面將飛機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聯合,形成二者聯合的產品供應鏈,以取代傳統的單一研製總承包商方式。飛機供應商將提供高度靈活的設計,而軟體開發商(設計代理商萊多斯公司)將提供自主任務系統,這是飛機的飛行員,也是飛控計算機和任務系統操作員。但是這一過程轉變也是逐漸實現的。該項目在2019年3月開始向外公布時仍計劃選擇一個承包商作為主集成商的傳統開發方式,到2020年初,項目官員才將「空中博格人」項目重組為基於開放架構的模塊化硬體和軟體子組件,從而無需依賴主承包商。

第三,「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可以充當多種角色,執行多種任務。這正如威爾·羅珀所稱,「空中博格人」將不僅僅是空戰無人機,隨著概念的發展,多種不同的「空中博格人」飛機將找到新的應用場景。一方面,「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通常被作為「忠誠僚機」概念的縮影出現,這一概念提出有人駕駛飛機控制或管理一架或多架無人機,協助執行各種監視,支援和打擊任務。它可以與F-15、F-16、F-15EX、F-22、F-35等四代至五代機協同編隊作戰,也可以為轟炸機和加油機提供額外的防護能力,具備僚機通用性。另一方面,Skyborg具有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能夠在無需跑道甚至基地的地點實現數百套系統的發射和回收。美國空戰司令部(ACC)執行長邁克·霍姆斯(Mike Holmes)曾表示,新型可消耗飛機的設計目的就是「在不依賴跑道的情況下仍可以形成相應的高速作戰能力。」

第四,「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或將實現產品系列化發展。隨著採購戰略的發展,美國空軍正在思考如何讓「空中博格人」系列發揮作用。美空軍研究實驗室計劃經過2-3年的試驗,在2023財年提供「空中博格人」系統的初期作戰版本,後續多種版本可以通過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項目或其他單獨項目資助。「空中博格人」的概念甚至可以與「先進戰鬥管理系統」(ABMS)的空軍體系結構產生關聯。具備多種可消耗能力的「可消耗一號」(Attritable-ONE)是ABMS體系結構中約30條產品線之一,據空軍研究實驗室透露,「空中博格人」和Attritable-ONE團隊正在緊密協作開展相關項目研究。

「空中博格人」項目進展狀況

該項目目前正在按計劃向前推進。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但總體進展順利。目前,美空軍已在2021財年預算中追加了項目投資,約2500萬美元;已初步確定了可能的採辦策略和未來預算規劃;正在與DARPA 的ACE項目開展合作;已開展了項目自主飛行控制系統試飛試驗;明確了項目的系統設計代理機構,以萊多斯(Leidos)公司為主負責自主系統的開發;選定了「天空博格人」無人機原型開發商,授予波音、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克拉託斯無人機系統公司以及諾格系統公司各一份總金額4億美元的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天空博格人』先鋒計劃」(Skyborg Vanguard Program)合同。同時,又增加了9家公司或機構到「天空博格人」自主無人機原型機項目的第二階段合同,包括AeroVironment、Autodyne、BAE系統、Blue Force技術、Fregata系統、洛馬、NextGen航空、Sierra技術等公司以及威奇託州立大學。

「空中博格人」(Skyborg),到底是一種智能無人機,還是一種智能飛行員?嚴格來講,它是指一種由自主操控程序/算法組成的軟體系統,可自主操控或通過人為管控無人機執飛多種任務,是基於無人機的一種人工智慧應用,類似於人類飛行員。同時,因其功能將主要依託無人機而實現,所以美軍方及各界多籠統的稱之為人工智慧無人機(忠誠僚機),但其所依託的無人機原型目前尚未定型。按照相關資料,目前美國空軍正在通過「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基於某些無人機開發和驗證無人機人工智慧自主駕駛、飛行、控制、作戰等一系列技術的基礎算法和軟體系統。未來三年內,即在2023財年之前,該項目將實現無人機原型定型、軟體系統集成和初始作戰能力。

當前,美空軍正在大力發展「忠誠僚機」,即可與有人駕駛飛機編隊協同執飛各類任務的人工智慧無人機。「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便是其中之一,其發展已受到全球業內外的廣泛高度關注。但該項目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項目?其如何發展而來?正在以怎樣的方式發展?與以往有人機項目有何不同?發展現狀如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均值得剖析。本文將基於已掌握資料,簡要梳理並闡釋上述種種疑問,力爭向讀者展現一個清晰的發展脈絡。

「空中博格人」(Skyborg)項目與克拉託斯公司(Kratos Defense)主導開發的XQ-58項目同是美國空軍目前正在實施開展的兩個人工智慧無人僚機主要項目。前者以人工智慧無人僚機的核心即人工智慧軟體系統為主,依託無人機發展相關的人工智慧能力。後者以具備人工智慧能力的無人機平臺為主,開發人工智慧無人機綜合系統。未來,這些人工智慧無人僚機將可與F-35、F-15EX等有人戰鬥機以及轟炸機、加油機等編隊協同使用。

項目及其名稱的由來

「空中博格人」(Skyborg)的用語和概念由美空軍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威爾·羅珀在領導美國防部長辦公室戰略能力辦公室時提出,之後被移交給了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並更名為Avatar。2017年,羅珀負責空軍採購部門一年後,將該項目重新命名為Skyborg,並於2018年10月成立了專門的項目辦公室,這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3月,在該項目開展信息徵詢的前一周,羅珀在空軍研究實驗室向一批記者透露了「空中博格人」的概念。

項目重要性及優先級

軍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屬於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度的優先級事項。按照2020年6月份美國防部公布的國防部武器關鍵技術優先事項最新排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調整為第五位的優先發展事項。而根據2020年2月份數據,美國空軍在2021財年的預算清單中,也進一步對「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技術等先進技術進行投資,且其優先級要高於對更多F-35戰鬥機的採購需求。目前,「空中博格人」項目已被納入美空軍最新的未來十年即2030年戰略規劃,是該戰略規劃中的三個「先鋒計劃」之一。

未來無人機構想及「空中博格人」的需求想定

大量資料顯示,美空軍正在試圖通過人工智慧僚機再次實現對戰爭的變革。目前,美軍對無人機的新理念追求包括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僚機、無人機蜂群以及更加隱身和可單獨作戰的無人機,而這些無人機也都已成為當今大國競爭時代備受關注的對象。在過去的20年,美空軍的無人機主要用於反恐行動中的空襲和情報收集,但新興技術的出現,正在使美軍打造一支更加多樣化的無人機機隊,其任務執行也將更具多樣性。

美空軍期望通過該型無人機,實現作戰機隊的多樣化,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機隊面臨的預算限制。美空軍也希望通過該型無人機極大改變空中作戰的遊戲規則,在增加機隊庫存的同時,降低成本,提升作戰打擊速度。這些無人機可以幫助但不能替代人類大腦。它們可以更加接近敵人的防空系統,執行比傳統有人機更長時間的任務。無人機也可以通過誘餌、電子戰和動能打擊發揮新的作用。

未來的作戰方式將是,以有人機在作戰後方指揮作戰,而在作戰前線,執行任務的將是各種構型和尺寸的無人機,其中一些將是低成本、可消耗的,另一些將是更加隱身和昂貴的,他們可能實施例如長期監視或時敏目標打擊等任務。這些無人機將不僅能執行監視任務,其模塊化的能力也將允許無人機攜帶多種傳感器和武器,使其可以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並與其他平臺組成聯合編隊。

未來,自主和人工智慧技術除了在新平臺上的應用發展,還將聚焦於在指揮控制系統中增加更多的自主和人工智慧能力,發展無人機蜂群,並發展新的無人機用機載武器。

總之,美軍對「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及無人機平臺的設想包括:

在2023年具備作戰能力比其他平臺更便宜,即低成本可消耗,更容易更換配置具備模塊化、開放式設計架構,可作為發展更複雜人工智慧平臺的一個跳板。可以利用簡單的算法開展自主飛行和控制實驗,也可以利用更加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完成特定的任務或子任務。人工智慧可以向不同無人機集成美空軍對該機作戰的想定認為,「空中博格人」無人機將由有人戰機或人工智慧引導,執行偵察、空襲等作戰任務;可輔助多架裝備不同通訊系統的戰鬥機進行通訊;能自動規避其他飛機、地形、障礙物或危險氣象並自動起降。

「空中博格人」的人機協同作戰願景

與DARPA的「空戰進化」(ACE)項目(該項目專注於視距內機動)不同,「空中博格人」項目主要關注視距外的智能機動。「空中博格人」項目團隊主要對ISR和態勢感知能力感興趣。「空中博格人」平臺可以通知人類飛行員「還有誰在該空域飛行?地面上有什麼威脅?空中有什麼威脅?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威脅?這些威脅是什麼?他們有多接近?以及如果這兒有威脅,你是否應該飛到那兒?」

隨著戰機人工智慧和自主性的提高,飛行員的數量將減少。未來將實現操作員與無人機的「n比1」比例翻轉,即當今的無人機,每架都有若干操作員;而未來美軍將把這一比例翻轉為讓一名操作員控制多架飛機。到目前為止,「空中博格人」項目中人工智慧的主要目標不是取代駕駛艙中的人類飛行員,而是讓飛行員「更容易、更清晰」地做出決定。據美空軍研究人員預測,未來無人機和有人機的數量比可能達到20。例如每一架F-35將有數十架無人機夥伴,實現更強的作戰能力。

該項目將在2023年完成的第一輪設計並不打算與有人機開展近距協同飛行,而是計劃讓更多有人機-無人機編隊加入戰鬥,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無人機必須在有人機旁邊飛行,它們可能在有人機前面50英裡處(80.47千米),但有人機仍然控制著它們,並從其上獲取信息。

「空中博格人」項目的創新與變革,或與眾不同之處

「空中博格人」人工智慧無人作戰飛機將先於有人駕駛的六代機而成為美空軍未來三年內即將部署的下一款作戰飛機。美空軍已明確計劃於2023財年之前交付部署「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首款初始作戰版本。「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實現了幾個作戰方面的創新和變革。

首先,「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模糊了可重複使用無人機系統和一次性巡航飛彈之間的界線,有望填補新興的「可消耗」戰鬥機需求。一方面,這正如美空軍副部長威爾·羅珀所稱,儘管「空中博格人」無人機被稱為可消耗飛機,但其更像是可重複使用的武器。「空中博格人」無人機推進系統可安裝可消耗亞聲速和超聲速噴氣發動機,其使用壽命僅達到完全可重複使用UAS或有人機使用壽命的一小部分。「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將會被軍方以適當的價格採購,並在其服役達到設計起降次數後就會被淘汰。另一方面,飛行員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做出「空中博格人」完成任務後是否返航的決定。在某些情況下,當飛行員認定目標足夠重要時,即使「空中博格人」的使用壽命沒有用盡,也值得損失,從而使其可消耗的價值特性變得更加突出。

其次,「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開發過程也是從根本上變革採購理念的測試案例,即「空中博格人」系統的開發與採購過程、方法採用了新的理念。「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項目因以軟體為核心,並將應用與輔助汽車實現無人駕駛的卷積神經網絡類似的算法,從而在平臺開發研製方面將飛機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聯合,形成二者聯合的產品供應鏈,以取代傳統的單一研製總承包商方式。飛機供應商將提供高度靈活的設計,而軟體開發商(設計代理商萊多斯公司)將提供自主任務系統,這是飛機的飛行員,也是飛控計算機和任務系統操作員。但是這一過程轉變也是逐漸實現的。該項目在2019年3月開始向外公布時仍計劃選擇一個承包商作為主集成商的傳統開發方式,到2020年初,項目官員才將「空中博格人」項目重組為基於開放架構的模塊化硬體和軟體子組件,從而無需依賴主承包商。

第三,「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可以充當多種角色,執行多種任務。這正如威爾·羅珀所稱,「空中博格人」將不僅僅是空戰無人機,隨著概念的發展,多種不同的「空中博格人」飛機將找到新的應用場景。一方面,「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通常被作為「忠誠僚機」概念的縮影出現,這一概念提出有人駕駛飛機控制或管理一架或多架無人機,協助執行各種監視,支援和打擊任務。它可以與F-15、F-16、F-15EX、F-22、F-35等四代至五代機協同編隊作戰,也可以為轟炸機和加油機提供額外的防護能力,具備僚機通用性。另一方面,Skyborg具有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能夠在無需跑道甚至基地的地點實現數百套系統的發射和回收。美國空戰司令部(ACC)執行長邁克·霍姆斯(Mike Holmes)曾表示,新型可消耗飛機的設計目的就是「在不依賴跑道的情況下仍可以形成相應的高速作戰能力。」

第四,「空中博格人」武器系統或將實現產品系列化發展。隨著採購戰略的發展,美國空軍正在思考如何讓「空中博格人」系列發揮作用。美空軍研究實驗室計劃經過2-3年的試驗,在2023財年提供「空中博格人」系統的初期作戰版本,後續多種版本可以通過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項目或其他單獨項目資助。「空中博格人」的概念甚至可以與「先進戰鬥管理系統」(ABMS)的空軍體系結構產生關聯。具備多種可消耗能力的「可消耗一號」(Attritable-ONE)是ABMS體系結構中約30條產品線之一,據空軍研究實驗室透露,「空中博格人」和Attritable-ONE團隊正在緊密協作開展相關項目研究。

「空中博格人」項目進展狀況

該項目目前正在按計劃向前推進。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但總體進展順利。目前,美空軍已在2021財年預算中追加了項目投資,約2500萬美元;已初步確定了可能的採辦策略和未來預算規劃;正在與DARPA 的ACE項目開展合作;已開展了項目自主飛行控制系統試飛試驗;明確了項目的系統設計代理機構,以萊多斯(Leidos)公司為主負責自主系統的開發;選定了「天空博格人」無人機原型開發商,授予波音、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克拉託斯無人機系統公司以及諾格系統公司各一份總金額4億美元的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天空博格人』先鋒計劃」(Skyborg Vanguard Program)合同。同時,又增加了9家公司或機構到「天空博格人」自主無人機原型機項目的第二階段合同,包括AeroVironment、Autodyne、BAE系統、Blue Force技術、Fregata系統、洛馬、NextGen航空、Sierra技術等公司以及威奇託州立大學。

相關焦點

  • 美國空軍即將採購「天空博格人」 無人原型機
    中國航空報訊:美國《空軍雜誌》網站5月11日報導,據美國空軍「天空博格人 根據空軍設想,「天空博格人」無人僚機作戰時可根據有人戰鬥機的指示或者人工智慧算法自主開展行動,其可以前出執行偵察或打擊任務, 避免有人機進入險境,也可以成為空中網關,允許使用不同通信系統的戰機相互交流。這種無人機也應該具備自主避免與他機、地形和障礙物碰撞的能力,可以在惡劣天氣中飛行,也可以自主起飛和降落。
  • 航空AI與「天空博格人」
    除此之外,AI在軍用航空領域的應用在最近幾年也呈現出高速發展勢頭,其中尤以自動空戰系統的算法進展最為明顯。比如美國空軍正在進行的「天空博格人」(Skyborg)項目, 該項目的目標就是在2023年部署搭載了AI空戰系統的無人僚機,然後通過訓練和演習積累在空戰領域使用AI的經驗,為將來將其推向戰場鋪路。
  • 美空軍選定智能無人僚機等項目為首批新快速研發轉化項目
    中國航空報訊:11月22日,美國《空軍雜誌》報導稱,美空軍裝備司令部(AFMC) 司令阿諾德· 邦齊上將於2019年11月21日宣布,已選定「天空博格人」(Skyborg) 智能無人僚機
  • 美國空軍對應用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思路淺析
    新一代的空中優勢該如何構建?這不僅僅是選擇一個或幾個「接替者」的問題,或許很大程度上將會是一次理念上的重建。推薦以下文章,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參考,在了解國外發展思路的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國的未來空中力量該如何構建。 遠航 人工智慧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技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廣泛發展。
  • 雷多斯將設計整合「天空博格人」項目的自主控制系統
    中國航空報訊:據《航空周刊》網站9月16日報導,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官員表示,克拉託斯公司的XQ-58無人機一直被認為是「天空博格人」項目所追求的自主技術先驅,但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項目在研發備選方案無人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志願軍空軍朝鮮空中「拼刺刀」,美驚呼:中國一夜變成空軍強國
    70年前,年輕的中國空軍在朝鮮戰場,與上千美國飛行員短兵相接,初出茅廬的空軍發揮空中拼刺刀精神,打出了人民空軍的氣勢。讓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發出感嘆:「中國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空軍強國。」那麼年輕的志願軍空軍,在朝鮮上空是如何克敵制勝的呢?
  • 模擬空戰AI完勝美軍飛行員,未來或與有人駕駛戰鬥機協同作戰
    其中由人工智慧(AI)「駕駛」的F-16戰鬥機在與頂級人類飛行員的5輪模擬空戰中取得完勝,打破了之前認為AI尚無法參與空戰的傳統觀念。AI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空戰?報導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策劃的這場挑戰賽,主要目的在於探索AI和機器學習技術在空對空作戰的應用。AI和人類飛行員分別使用F-16戰鬥機進行傳統的近距離格鬥。
  • 專家:關鍵是發展人工智慧自主空戰
    【環球時報報導 特約記者 張亦馳】據波音公司官網5日報導,由波音公司領導的澳大利亞工業團隊向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展示了第一架「忠誠僚機」無人機,這被認為是該公司和澳大利亞歷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不過,外界更關注這種可以用來執行空對空任務的「忠誠僚機」能對未來空中作戰產生多大影響。
  • 霍金最擔心的事發生了:人工智慧與飛行員「狗鬥」,結果人類慘敗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國防部8月20日舉行的"阿爾法狗鬥"模擬飛行對抗競賽中,人工智慧系統以5比0的成績擊敗了一名美國空軍F-16戰鬥機飛行員。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曾多次警告人類,應該警惕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未來可能會毀滅人類。
  • 中國飛行員稱法國空軍對空域利用率非常高
    這是飛行員駐訓組組長於海濤參觀法國空軍時的感受。受冰島火山爆發影響而關閉的歐洲機場恢復通航之後,於海濤和他帶隊的飛行員駐訓組回到了中國。在滯留法國戴高樂機場的那幾天中,他們一方面在認真回顧、梳理和總結這次出訪的收穫,另一方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焦急等待的情緒中,親身體會到了空天時代人們對空中航線的依賴。有時,他們也會探討一些問題,比如應對火山爆發這樣的突發事件,空軍應該怎樣有所作為。
  • 40億次仿真學習:人工智慧5:0大勝人類飛行員!
    空戰演進(ACE)項目致力於實現空戰自主化並建立人類對AI的信任,這是朝著改善人機團隊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美國空軍項目經理丹·賈沃塞克上校說:「我們仍然很高興看到AI算法與武器學校訓練的人類如何相互對抗,並希望來自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以及軍事領導人和AI技術社區將在線註冊並觀看。
  • 美國空軍向學術界開放國防數據以推進人工智慧發展應用
    人工智慧加速器與空軍首席數據辦公室的合作是改變數據共享方式的催化劑,也是國防部人工智慧研究的巨大勝利。數據被國防部認為是一項戰略資產,用於人工智慧訓練和算法模型的數據集將成為這些戰略資產最有價值的用途。美國空軍正在為智能共享數據奠定基礎,以通過訓練人工智慧獲得即時和持久的軍事優勢。
  • 中國空軍飛行員的最高榮譽,只要戴一頂金頭盔!
    作為中國空軍設立的一個飛行技能競賽獎項,「金頭盔」被認為是戰機飛行員的最高榮譽。對此相信大家已是不陌生了,而近年來「金頭盔」之下又出了一個「天鷹杯」的概念。讓人不禁感嘆「高手對決」的機會不僅更多了,也更全面了。
  • 領航強軍影像志|飛行員蔣佳冀:三奪「金頭盔」,鍛造「空中尖刀」
    領航強軍影像志|飛行員蔣佳冀:三奪「金頭盔」,鍛造「空中尖刀」 2020-12-0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未來空中計程車,助力婚嫁接親
    在城市中開展空中出行,有利於提升出行效率,未來空中計程車市場潛力巨大。德勤發布的《移動出行之未來飛行汽車》報告中預測,2040年,僅美國的「空中計程車」市場規模就可達到1.7萬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城市空中出行生態系統發展之快,在資金、測試和開發方面大規模投入,空中出行的前景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 美空軍雜誌:2020年中國空軍將躋身世界一流
    美國國防部長的假定似乎是美國空軍和海軍在太平洋地區仍然保有輕鬆的領導地位。  這個觀點在最近的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引發熱烈討論。專家們特別提到,中國的空軍實力已經從有限的區域力量,發展成為崛起中的危及美國利益的潛在軍事力量。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國家空天情報中心」中國問題負責人韋恩-阿爾曼(Wayne A.
  • 空軍特級飛行員王文常——飛行,一輩子追求的事業
    圖③:天空,是飛行員王文常最榮耀的舞臺。皇勇攝一身半新不舊的飛行服,一張波瀾不驚的面龐。那天,在學校門口,新飛行員袁飛陽一下就認出來,接他去部隊報到的人,竟是自己的偶像王文常。飛行5290小時,我曾遇到過3次空中特情……」7月5日,王文常給剛報到新飛行員們講的第一課,讓袁飛陽格外震撼。旅長林德生對這名老飛行員的欽佩是發自內心的:「與民航飛行員不同,駕駛殲擊機是一種高強度的飛行,對飛行員的身體條件有著嚴苛的要求。事實上,只要飛行時間突破3300小時,就已經相當難得了。
  • 美機構分析人工智慧在美國國防領域的應用情況
    一、 情報、監視與偵察 人工智慧可使分析人員目前耗時費力的分析工作自動化,使其能夠基於數據做出更有效、更及時的決策。在此方面的一個典型應用是美空軍的「Maven」項目,該項目將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算法整合至情報收集單元,通過梳理來自無人機的視頻來自動識別對手活動。
  • 中國空軍「金頭盔」飛行員:勝利之後只能高興一秒
    ——摘自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重要講話對於空軍飛行員而言,「金頭盔」被譽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最高榮譽。「金頭盔」爭奪戰,檢驗的是空軍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展示的是空軍部隊整體戰鬥力,積蓄的是制勝空天的力量。據了解,從2011年舉辦首屆對抗空戰競賽,7年來63人次在自由空戰比武競賽中勝出。「不想被超越,就要比別人跑得更快!」
  • 美空軍「空射快速反應武器」項目發展簡介
    高超聲速技術是美軍用於增強未來大國競爭優勢的一個主要優先發展技術。「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ir-Launched Rapid Response Weapon,ARRW)作為一種高超聲速武器,則是美國空軍正在面向未來軍事競爭而發展的主要高超聲速武器之一。該武器項目於2018年啟動研發活動,計劃用四年時間即在2022年實現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