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桌面戰鬥
本文約2000字,建議閱讀5分鐘。
本文介紹了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Alpha狗鬥的最後一場人機對抗試驗在線展開,8支人工智慧團隊運用算法控制空戰模擬器進行虛擬對決。
8月18日至20日,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Alpha狗鬥的最後一場人機對抗試驗在線展開,8支人工智慧團隊運用算法控制空戰模擬器進行虛擬對決。這8支團隊中,既有大型傳統國防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到小型民營公司(如「蒼鷺系統」)。
最終,「蒼鷺系統」的人工智慧團隊不僅擊敗了其餘7支團隊,而且以5:0的成績大勝真實人類飛行員團隊。去年同樣有8支團隊參加試驗,目的是演示先進的AI算法,該算法能夠執行可視範圍內的模擬近距空戰,俗稱「狗鬥」。該系列試驗旨在為DARPA的空戰演進(ACE)計劃激發並擴大AI開發人員的基礎。空戰演進(ACE)項目致力於實現空戰自主化並建立人類對AI的信任,這是朝著改善人機團隊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美國空軍項目經理丹·賈沃塞克上校說:「我們仍然很高興看到AI算法與武器學校訓練的人類如何相互對抗,並希望來自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以及軍事領導人和AI技術社區將在線註冊並觀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些團隊就擁有先進的AI進行自主作戰的技術,真是令人驚訝。」
前兩次對抗實驗,分別於2019年11月和2020年1月舉行,由空軍實驗室主持。隨後在今年5月和7月各支團隊進行了後續的虛擬「狗鬥」,以完善他們的算法。
第3次試驗全天在ADT電視上現場直播:
第1天,每支隊伍將他們的算法與空戰實驗室開發的對手AI算法相對比;
第2天,各支團隊在循環賽中互相對抗;
第3天,排名前四的團隊將參加AlphaDogfight的淘汰賽,冠軍隊與F-16飛行員進行對抗,以測試AI對人類的能力。
共有8支隊伍參加第3次實驗:
極光飛行科學
EpiSys科學
喬治亞理工學院
蒼鷺系統
洛克希德·馬丁
Perspecta實驗室
物理人工智慧
騰飛科技
當在代表人類未來的「蒼鷺」系統與代表人類的美國空軍F-16飛行員對抗時,其卓越的瞄準能力得到了特別展示。儘管出於OPSEC的考慮而未公布飛行員的姓名,但DARPA提供了他的代號:Banger。他們還解釋說,Banger不僅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而且還是空軍武器教練課程的畢業生,該課程被譽為空軍的「頂級槍手」學校,電影《壯志凌雲》中描述了這個訓練的殘酷性。
「蒼鷺」的AI系統以其難以置信的精確打擊,通過一系列循環合併減少了Banger控制飛機的「生命」,從而快速連續擊敗Banger贏得了前四場勝利。在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回合中,Banger改變了進入方式,將飛機從「蒼鷺」的F-16上空殺出,並以高過載轉彎進行擺脫。但是,新策略似乎只是在延遲這種不可避免的結果,蒼鷺設法再次殺死了Banger的F-16,而人類飛行員卻沒有對目標進行任何射擊。DARPA和整個比賽中觀摩的空軍飛行員普遍將「蒼鷺」的AI飛行員描述為「具有攻擊性」。當然,在實際的纏鬥中並沒有這樣的局限性……但是蒼鷺的侵略性可能仍然顯得有些過高,無法充當合適的僚機。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BFM(基本戰鬥機機動)交戰可以發生在任何方向和任何高度。我們通常從基本的起始參數開始,以繪製供參考的現場圖片,但真正的參與並沒有缺口。」 F-35飛行員教練,前F-16飛行員賈斯汀·「哈薩德」·李少校,告訴記者。「敵人總是有投票權,這意味著他們總是保留做您沒想到的事情的權利。發生這種情況時,您必須找到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意外的問題。」
勝利後,「蒼鷺」系統的高級機器學習工程師本·貝爾表示,他們已經進行了至少40億次仿真學習,並獲得了至少「12年的經驗」。這不是AI在比賽中首次擊敗人類戰鬥機飛行員。2016年的一次演示中,被稱為Alpha的AI飛行員可以擊敗經驗豐富的人類戰鬥飛行教練。但是,在這次的DARPA模擬中,可以說是更為重要的,因為它在高度結構化的框架中使各種AI代理飛行員相互競爭,然後與人類競爭。不允許AI在實際試驗中學習經驗,貝爾說這「有點不公平」。實際比賽證明了這一點。在比賽的第五輪也是最後一輪中,這位匿名的人類飛行員Banger能夠顯著改變自己的戰術並持續更長的時間。他說:「作為戰鬥機飛行員,我們做的標準工作沒有用。」但是,人類還是學習不夠快,仍然被擊敗了。
這是軍方必須做出的重大未來選擇。讓AI在實戰中學習更多,而不是在任務之間學習,從而在人類的直接監督下,可能會加快學習速度,並幫助無人戰鬥機更好地與人類飛行員或其他AI競爭。但這將需要人為決定,並在關鍵時刻退出流程。裡霍茲表示,至少現在,他會提倡的方法是訓練算法,部署算法,然後「將數據帶回去,學習它,然後再訓練,重新部署」,而不是讓代理立即學習。
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主任蒂莫西·格雷森(Timothy Grayson)將這次試驗描述為在戰鬥中更好地進行人機結合的勝利,這是真正的意義。「我認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我稱之為人機共生的事物的開始……讓我們考慮一下坐在駕駛艙內的人,他們被這些AI算法之一當做真正成為一種武器系統,格雷森說:「人類專注於人類最擅長的事情(例如高級戰略思維),而人工智慧則正在做著人工智慧最擅長的事情。」
編輯:王菁
校對:林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