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飛行員談論慘烈的人工智慧和人類的空戰。首先,他談論過程的關鍵戰術跟我一樣,人類必須要咬住敵機(Follow up,跟隨),進入後半球(Control Zone,控制區,我能射你而你不能射我)才能攻擊,但AI卻用大偏角(High Aspect Angle)自然打得人類不要不要的。
主持人提到,在軍中訓練時的確不會進行這種大偏角射擊(135度以上,或者說前半球的正負45度內),一是因為這很危險,弄不好就撞上去;二是因為打中的機率很低。
但他有講出一點我沒看出的地方,就是第五戰人類最後用全程9G繞圈圈,AI也是9G繞圈圈,但為何最後是AI逐步取得角度優勢?原因是人類繞的速度太快了:600節,所以從儀表可以看到AI的G值就比人類多幾個小數點,而3D也很明顯看到AI的轉彎半徑比人類小,這點主持人認為人類有點失去狀況意識,沒有掌握到自己的速度。
另外一個點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是,在進入9G圈圈戰之前,人類是用滾轉剪式一路往下,一方面是因為在前1/3部分的空戰中他損失了動能,必須俯衝回復,另一方面則是高度越低,推力越大(之前談超巡有提過),所以在低空才有大量的推重比可以無限9G繞圈圈而不掉速。這代表人類還是很有戰術的。
接下來他引用AI團隊的訪談,說明了許多疑點(是的,整場比賽我只看人類空戰那段,其他都沒看 :D ):
ℹ AI有沒有自瞄功能?沒有,但它有的比這更好。整場空戰的命中條件只看3D動畫中像長槍一樣的細圓錐,只要掃到敵機身上就開始掉血,所以AI連訓練扣扳機都沒有。
ℹ AI是不是有比人更強的SA?是的,但跟一般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樣。AI有的是敵機完整的動態資料,這不只是3D座標,還包括精確的速度向量,姿態資料,所以AI知道你在哪裡,也知道你將要往哪裡轉。相反地,人類僅能靠螢幕上的小小圖像知道敵機在那裡,但到底在那裡幹嘛?(是要往我的方向轉呢?還是往反方向轉?這就是機頭下面漆假座艙的功用)全得靠戰術經驗來推測。
ℹ 但AI是不是具有360度x360度的球狀視野?主持人跟我的解讀不太一樣,主持人認為AI成員承認有,但AI團隊卻解釋了人類可以用經驗去預測暫時看不到的敵機往哪裡去,AI也有類似的記憶功能。所以我覺得他的意思應該是AI沒有球狀視野,但可以預測將往何處去。
ℹ 至於AI的動作為何會如此大膽?甚至有種提前預知人類下一步的感覺?AI團隊也說明:它只要有51%成功的機率就會去搶,甚至AI也沒有機毀人亡的概念。但人類不會,人類會選擇放棄太冒險的機會而等待更有把握的時機。這就造成AI步步搶快,人類節節敗退。
所以,總結而論,這次空戰的擬真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主持人形容說就說是模擬飛行玩家用同樣方式也可以打敗真實飛行員。所以天網的陰謀可能要等到在更擬真的空戰,甚至是駕駛真實戰機都能打敗人類才算成功,大家可以先放鬆,還不用急著砸爛家裡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