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份一期的美國《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發表主編羅伯特-達德尼(Robert S. Dudney)的社論文章,題為「中國鴻溝」(The China Gap) 。
題記——美國或正在與中國軍事制空權的較量,但這只是一場單邊競賽。
近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可-G-馬倫(Michael G. Mullen)上將呼籲人們對中國在超前的「軍事遠徵、海事和空中戰力」方面的「重大軍事投資」有所警惕。他指出,這與北京「國土防衛的戰略目標」在步調上離奇地不一致。馬倫暗示中國有著更加「兇險」的目的。
《空軍雜誌》的社論接著評價說,馬倫的言論並不尋常,如此坦白地談論持續增長中的中國軍力威脅的確很少見。即使在中國極力建設其軍事力量的時候,華盛頓方面只是做出了不冷不熱的反應。這源於更重要的「中國鴻溝」的存在。
米切爾空中力量研究所所長呂貝卡-格蘭特(Rebecca Grant),將此定義為「中國按其精明戰略所堅定追求的軍事力量與美國國防戰略之間的鴻溝,很明顯,美國戰略已經選擇降級並最小化太平洋地區(對華)傳統軍事威懾的需求」。
格蘭特上述言論意指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M. Gates)對美國軍事實力的重新定位,要從對中國傳統軍事力量的威懾轉移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低技術、非常規戰事方面。美國國防部長的假定似乎是美國空軍和海軍在太平洋地區仍然保有輕鬆的領導地位。
這個觀點在最近的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引發熱烈討論。專家們特別提到,中國的空軍實力已經從有限的區域力量,發展成為崛起中的危及美國利益的潛在軍事力量。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國家空天情報中心」中國問題負責人韋恩-阿爾曼(Wayne A. Ulman)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實力在過去的十年內得到「戲劇性」地提升。他說,中國空軍已經從一支技術落後的力量,轉變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部隊,他補充說,按照目前的進度,2020年之前中國空軍將躋身世界第一流空軍之列。
阿爾曼指出,在大約1,600架中國戰鬥機中有將近500架為第四代戰鬥機,它們在技術上與美軍的F-15和F-16相當。如果阿爾曼的觀點是正確的,中國還將有一款可與美國空軍F-22「猛禽」相匹敵的隱身第五代戰機,將在2018年部署,這比蓋茨預計的要早。
蘭德公司分析師羅傑-克裡夫(Roger Cliff)指出,中國現在研製出超視距雷達制導的空對空飛彈,可與美軍的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MRAAM)或者俄羅斯的AA-12飛彈媲美,中國還有一系列雷射制導、電視制導和衛星制導的精確打擊彈藥。克裡夫認為,如果沒有先進的軍事學說、訓練以及後勤保障,僅靠現代化的硬體裝備並不會必然帶來更強大的力量。「但是,中國已經在其中的許多方面取得了進步」,他說。
聽證會上還可聽到這樣的警告,說解放軍空軍已經在陸基防空方面進行巨額投資,意在弱化美國空軍打擊中國目標的行動。從2000年起,中國空軍購進更多的俄制SA-20地空飛彈,中國也已經開始部署本國生產的與SA-20媲美的HQ-9防空飛彈。阿爾曼還說,在未來的戰爭中,美國空軍將面對「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防空網之一」。
一位來自蘭德公司的分析工程師傑夫-哈根(Jeff Hagen)告訴專家組說,中國快速發展的彈道飛彈部隊已經威脅到了美軍的主要地區空軍基地,他估計如今的中國可以向美軍駐韓國的烏山和群山基地發射480枚彈道飛彈和350枚巡航飛彈,可以向日本的嘉手納、三澤、橫田基地發射80枚彈道飛彈和350枚巡航飛彈。
目前,中國的飛彈還不具備打擊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射程,儘管中國正在進行此類武器的研發。「很明顯」,哈根說,「美軍或面臨長期缺乏靠近中國部署的基地的情況。」現代化戰機、密集的防空系統和對空軍基地毀滅性攻擊的連鎖戰力,與襲擊美軍計算機與空間系統的能力相結合,「封鎖」西太平洋,威脅著美國陸基和海基空軍力量。
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的中國空軍力量專家理察-費舍爾(Richard D. Fisher)說,事實上,在美國不做出有力回應的情況下,中國的努力,已經具備終結美國在亞洲確保空中優勢地位的潛力。
文章還說,在格蘭特的評估中,近年來美國的忽視記錄數不勝數,她列舉了歐巴馬政府終止了關鍵的F-22項目,僅製造187架;阻止日本獲得F-22的努力;沒有啟動新型遠程轟炸機研製項目;延緩購置空中加油機;限制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疏於提高網絡戰效能等等。蓋茨還不斷提醒盟國,美國海空軍裝備數量遠勝中國。「這種毫無意義的數量上的計算無法取代美國海空軍必須具備全球投送力量的事實」,格蘭特說。
國防部在面對北京的挑戰上還不算完全遲鈍。它已經開始了擴展太平洋基地網的計劃。美國空軍海軍正在發展「空海戰爭」,此舉旨在是將太平洋地區的聯合軍力最大化。這種情形既不十分危急也非無法彌補,兩倍於中國的、總量達15萬億的美國經濟,可以輕而易舉地支持適當的軍事提升。
幾個月前,政府領導人在制定預算和軍事計劃的決議時,或許應該對此深思。馬倫警告說:「反介入和區域封鎖不應簡單地成為我們用來索取更多預算的漂亮口號,這些是真實的人在尋求的真實能力,我們在建立未來軍力時要牢記這一點」。(環球網)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