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空軍工程大學的足跡】
建設具有空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空軍工程大學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凝心聚力謀發展紀事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卓 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古城西安,滻灞之濱。一所軍味濃鬱、大氣莊嚴的高等學府——空軍工程大學坐落於此。她是全軍六所工程大學之一,是空軍專業技術最高學府,空軍約70%的軍官從這裡走向空天戰場,被譽為空軍地面軍官的「搖籃」。
空軍工程大學校徽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工程大學緊扣強軍目標辦學育人,為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湧現出一大批空軍發展建設的教學名師和科技專家——中科院院士李應紅、一等功臣黃長強、全國優秀教師屈紹波等。
大力培養堅定的「舉旗人」
今年年初,空軍工程大學學員鄧姜天壇一個人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以徒步加坐車的方式重走長徵路。他重走長徵路寫下的每一篇日記,成為廣大學員鑄牢軍魂的「活教材」。
①學員重溫入黨誓詞
近年來,空軍工程大學始終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堅持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學員頭腦,大力培養堅定的「舉旗人」。廣大學員忠誠於黨、踐行宗旨、獻身使命的思想根基日益牢固,畢業學員思想政治素質考核優秀率超過90%,被表彰為全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先進院校。
學校開發「紅信連心」手機簡訊平臺,隨時發送習主席最新重要論述電子教材。在學員營中推行「政工導師制」,深入到學員中間,講解輔導、答疑釋惑。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建立革命傳統、高新產業、新裝備實習等20多個實踐教學基地,經常性開展延安教學實踐、參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等革命舊址活動,定期組織走訪駐地老紅軍、老八路,邀請革命前輩做報告。學員自發開展「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趕、幫、超學習競賽活動,進一步激發獻身強軍實踐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感,把樸素的愛國情感轉化為刻苦學習、提高打贏本領、錘鍊過硬作風的強大動力。學員許河秀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事跡被選入《科學夢,中國夢》一書。
近年來,空軍工程大學畢業學員主動要求到邊遠艱苦地區和基層部隊任職,100%服從組織分配,100%志願到艱苦地區任職,100%按期到分配單位報到。
爭當空軍轉型建設「推進器」
前不久,空軍工程大學收到一封來自南部戰區空軍的表揚信。信中,表揚並感謝學校航空航天工程學院潘勃、賈旭傑等10名教員在中外聯訓中,使用其自主研製的某任務監控和效果評估系統,解決了多項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
②學員閱兵式
適應新體制、新使命、新任務,空軍工程大學的「戰位」究竟在哪裡?大學黨委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關於院校必須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指示精神,始終盯著空軍轉型建設的瓶頸問題「做文章」。他們分赴空軍機關、軍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一線部隊進行調研,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和創建一流大學宏偉藍圖。這些年,無人機作戰、防空反導等學校重大軍事科研成果進入軍委和空軍機關決策,一批關鍵技術在一線部隊初露鋒芒。學校官兵爭當空軍轉型建設的「推進器」,將大學「人才力」實實在在轉化為空軍「戰鬥力」。
以「開放、爭鳴、卓越」為主題,空軍工程大學在全校範圍內舉辦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論壇,從全校知名教授中遴選專家組成教材編寫組,瞄準世界前沿科技領域編寫科技讀物。
針對幹部教員專業和崗位知識學習需求,學校自主開發校內公開課49部、網絡課程112部,電教教材評比獲獎數量連續六屆位居全軍院校第一。
學校突出軍事「新理論、新技術、新戰法、新訓法」教學研究,與先進裝備無縫對接、同頻共振,為部隊開設防空反導、飛行任務規劃等培訓班60餘期,研發「航空裝備一體化信息保障系統」等百餘種裝備模擬訓練軟體。
③學員開展運動競賽
學校教學科研堅持「兩個跟進」:跟進部隊裝備發展、跟進部隊訓練改革。服務部隊堅持「兩個隨時」:隨時派出技術力量,隨時提供技術支援。專家教授上千餘次參加朱日和閱兵、「紅劍-15」、中巴和中泰聯訓等各類重大演習演練,在提升部隊戰鬥力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激活人才興校「一池春水」
校有重器,唯才為大。
從十六大代表到十九大代表,從「放牛娃」到空軍首位科學院院士,李應紅教授是土生土長的「空工大」人。近年來,他帶領的高端人才團隊異軍突起——湧現出全國第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獲得者謝壽生,青年長江學者、中國科協「求是獎」獲得者何衛鋒,中國科協「求是獎」和中國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獲得者汪誠,空軍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吳雲等。
④校園一角
讓想幹事的青年人有舞臺。青年教員王甲富參加工作不久,學校就積極為他申請「超材料耦合表面等離激元誘導的電磁波透明研究」課題,使初出茅廬的他開始在國家科技舞臺上嶄露頭角。學校全面實施科技領軍人才、教學名師、青年英才、教研新星、教學和科研創新團隊建設「五項工程」,構建有利於年輕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機制。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學員羅迎、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學員許河秀被破格留校,激活人才興校「一池春水」。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理念,鼓勵優秀教員參加國內外重大學術交流活動,做訪問學者、開展科技合作。與中航工業、航天科工和中電科技三大集團所屬的多家科研生產單位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緊密協作中開闊教員的學術視野。與清華、北航聯合培養博士。
針對基礎研究容易「坐冷板凳」「出成果難」的問題,學校專門成立基礎研究團隊,在職稱評定、調職調級等方面予以傾斜。近年來,遴選10個重大前沿科技領域,投資8000餘萬元打造「學科高地」。
強軍興軍的藍圖宏偉壯麗,強校興校的使命光榮艱巨。新組建的空軍工程大學在新的起點上,將始終把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辦學育人的根本遵循,努力建設具有空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為部隊培養和輸送大批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
(圖片均由空軍工程大學提供)
《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16日 11版)
[責任編輯:李伯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