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航天新聞網報導,美空軍航天司令部正在對其太空物體追蹤和編目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
這一工作涉及以下步驟:
終止「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JMS)的近十年項目;
將「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中專注於戰術作戰的部分與現有程序「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EBMC2))合併;
使用「敏捷軟體開發」取代「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的太空編目更新部分;
「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和目錄編目更新功能將逐漸合併為一個名為「太空指揮控制」(Space C2)的程序。
該系統比計劃落後多年。太空編目功能難以更新,並且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針對美國和盟友衛星的擁擠程度和潛在敵對活動增多。「我們過去常常每天或每隔幾天查看太空物體,」美空軍太空與飛彈系統中心太空優勢系統部主任史蒂芬·普爾迪說,「如果它是一個敵對的物體,我需要每隔幾分鐘查看一次。」
美空軍2020財年預算申請仍包括「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的1100萬美元。這將在2021財年預算中消失。當它與「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相結合,「太空指揮控制」2020 -2024年預算將達到4.8億美元左右。
「太空指揮控制」項目旨在加強盟友合作,因此美國及其盟友可以更容易地分享情報。雖然「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無法使用新數據進行輕鬆更新,但敏捷軟體開發的目標是使用來自基於雲儲存庫中的新應用和數據不斷更新系統,該儲存庫可以提供多種商業和政府情報來源。
負責監測太空的單位包括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第18太空控制中隊和聯合空間作戰中心;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的國家太空防禦中心。普爾迪表示,未來的「太空指揮控制」架構將在這些組織之間共享。
「太空指揮控制」項目的高級負責人Jennifer Krolikowski上校表示,美空軍3月向范登堡和施裡弗基地交付第一批軟體應用程式。
負責監管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第18太空控制中隊的第14航空隊堅持認為,外國盟友能夠更容易獲得太空數據,並且軍方指揮中心也可以獲得更多商業數據來源。
美國戰略司令部於4月26日宣布與羅馬尼亞航天局籤署第100個太空態勢感知協議。
羅馬尼亞是第20個國家。此前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加拿大、法國、韓國、英國、德國、以色列、西班牙、阿聯、比利時、挪威、丹麥、巴西、荷蘭、泰國、紐西蘭和波蘭;兩個政府間組織——歐洲航天局和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以及78家與商業公司已經與美國戰略司令部籤訂太空態勢感知數據共享協議。該司令部2011年授權負責太空態勢感知協議。
第18太空控制中隊太空態勢感知共享和太空飛行安全負責人黛安娜·麥基索克表示,太空態勢感知數據共享計劃確保美國從合作夥伴處獲得了大量信息,以了解軌道上95%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