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更新升級太空態勢感知系統

2021-02-15 空天大視野


據航天新聞網報導,美空軍航天司令部正在對其太空物體追蹤和編目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

這一工作涉及以下步驟:
終止「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JMS)的近十年項目;

 將「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中專注於戰術作戰的部分與現有程序「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EBMC2))合併;

使用「敏捷軟體開發」取代「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的太空編目更新部分;

「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和目錄編目更新功能將逐漸合併為一個名為「太空指揮控制」(Space C2)的程序。


該系統比計劃落後多年。太空編目功能難以更新,並且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針對美國和盟友衛星的擁擠程度和潛在敵對活動增多。「我們過去常常每天或每隔幾天查看太空物體,」美空軍太空與飛彈系統中心太空優勢系統部主任史蒂芬·普爾迪說,「如果它是一個敵對的物體,我需要每隔幾分鐘查看一次。」
美空軍2020財年預算申請仍包括「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的1100萬美元。這將在2021財年預算中消失。當它與「企業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相結合,「太空指揮控制」2020 -2024年預算將達到4.8億美元左右。


「太空指揮控制」項目旨在加強盟友合作,因此美國及其盟友可以更容易地分享情報。雖然「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任務系統」無法使用新數據進行輕鬆更新,但敏捷軟體開發的目標是使用來自基於雲儲存庫中的新應用和數據不斷更新系統,該儲存庫可以提供多種商業和政府情報來源。
負責監測太空的單位包括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第18太空控制中隊和聯合空間作戰中心;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的國家太空防禦中心。普爾迪表示,未來的「太空指揮控制」架構將在這些組織之間共享。
「太空指揮控制」項目的高級負責人Jennifer Krolikowski上校表示,美空軍3月向范登堡和施裡弗基地交付第一批軟體應用程式。
負責監管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和第18太空控制中隊的第14航空隊堅持認為,外國盟友能夠更容易獲得太空數據,並且軍方指揮中心也可以獲得更多商業數據來源。


美國戰略司令部於4月26日宣布與羅馬尼亞航天局籤署第100個太空態勢感知協議。
羅馬尼亞是第20個國家。此前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加拿大、法國、韓國、英國、德國、以色列、西班牙、阿聯、比利時、挪威、丹麥、巴西、荷蘭、泰國、紐西蘭和波蘭;兩個政府間組織——歐洲航天局和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以及78家與商業公司已經與美國戰略司令部籤訂太空態勢感知數據共享協議。該司令部2011年授權負責太空態勢感知協議。
第18太空控制中隊太空態勢感知共享和太空飛行安全負責人黛安娜·麥基索克表示,太空態勢感知數據共享計劃確保美國從合作夥伴處獲得了大量信息,以了解軌道上95%的衛星。

相關焦點

  • 美空軍將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監視他國衛星
    飛彈預警衛星組網運行  據外媒披露,美國空軍新近宣布,將於今年適當時機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以進一步推進其  太空「星」光閃爍  1903年,俄國科學家齊奧科夫斯基發表了《利用噴氣裝置探索宇宙空間》一文,提出火箭在自由空間運動的基本原理,推導出火箭運動的數學公式,奠定了宇宙空間科學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  1957年10月4日,伴隨著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一號」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人類進入太空時代的大幕。
  • 聯通開啟總部ECS系統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新建工程招標
    中國聯通日前正式開啟總部ECS系統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新建工程招標,項目劃分為三個標包,預算為686.72萬元(不含稅)。 目前網上營業廳系統存在web資產暴露面大,資產數量多,資產變動頻繁,業務更新需求高,已有的資產應用防護和主機防護覆蓋面不足;系統外WEB攻擊手段及攻擊程序增多、系統入侵行為更加隱蔽,基於特徵的檢測能力的不足,無法識別模擬正常用戶攻擊、慢速攻擊、工具類掃描、0-day攻擊等攻擊行為;應用層、主機層、網絡層各防護系統孤立,檢測分析缺乏統一平臺支持,分析效率低,容易產生誤報等問題,為此,擬啟動本期工程,保障
  • 美打造「軌道戰」部隊搶佔太空戰略制高點
    此次,美媒對外公布的負責軌道戰的「太空三角洲9隊」就是美太空軍編制調整新成立的部隊之一。該部隊是在空軍第750作戰大隊基礎上改組而成,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據悉,新的三角洲部隊將是與空間作戰職能相一致的作戰單位。根據美《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發布的文章,「太空三角洲9隊」的主責是對太空實施監控,保持在太空軌道方面的戰略威懾,在必要時發動太空攻擊性作戰行動。
  • 一文讀懂什麼是「態勢感知」
    現在咱們提問,請問什麼是「態勢感知」?這次要聊的態勢感知就屬於事前,事中這一階段。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雖然我們的神醫扁鵲出現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了,但是 "態勢感知"的版權不歸我國,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於美國空軍,它包括「感知、理解、預測」三個層次。而這三個層面是遞進關係,首先感知,實際是獲取一些安全事件的重要線索。在網絡環境中,IDS、IPS實際上是這個層面的工作。然後理解,就是分析安全事件之間的相關性。
  • 提升通信、態勢感知能力 美陸軍發展高空氣球項目
    ↑安裝中的美陸軍高空氣球平臺據外媒報導稱,美陸軍正探索利用高空氣球作為一種低成本方式,為部隊提供更強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同時增強陸軍在多域作戰中的裝備多樣化能力。據報導,美陸軍高空氣球項目主要指可在1.8萬米至2.7萬米高空長時間飄浮的氣球平臺和飛艇,可在陸地、海洋和空中進行遠距離、廣域通信,偵察、監視敵縱深目標,中繼和增強現有空、天傳感系統等。近年來,隨著商業市場對高空氣球的研發投入,該領域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其中最重要的是續航和有效載荷性能。
  • 【航天專題】美空軍強調太空戰士三大能力重點
    美空軍第14航空隊負責組織、訓練、裝備、指揮以及僱傭空軍太空力量,其當前的三大能力重點分別是「情報主導作戰」(Intelligence-Led Operations)、「今夜開戰戰備狀態」(Fight Tonight Readiness)和「各層級創新」(Innovation from
  • 具備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的安全管理平臺
    而現代意義上的態勢感知研究也來自於戰爭的需要,在二戰後美國空軍對提升飛行員空戰能力的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研究過程中被提出來,至今仍然是軍事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後來,態勢感知漸漸被信息技術(IT)領域所採用,屬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範疇。
  • 美國空軍全面升級A-10C「疣豬」攻擊機(組圖)
    美國空軍升級型A-10C攻擊機如果說熟練地操作使用一個新的系統是一項挑戰的話,那麼我們現在面臨的即將在近期內展開的部署,則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們即將登上世界的舞臺,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最佳狀態。」 談到他所在部隊面臨的雙重任務,第175飛行聯隊戰鬥群指揮官丹•馬裡諾中校這樣說。馬裡諾中校在馬裡蘭州空軍國民警衛隊部隊服役。
  • NASA與太空軍籤署合作備忘錄繼續加強太空合作
    導語NASA與太空軍已於9月籤署新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在太空政策、技術研發以及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脅等領域加強合作,以促進太空探索與科學發現等活動。該備忘錄將取代2006年NASA與美空軍太空司令部之間籤署的協議,該協議由於2019年12月美太空軍正式成立而被取消。
  • 美加緊打造間諜衛星群 太空安全處危險"臨界點"
    儘管,美空軍非保密類衛星的預算也呈現下降趨勢,實際上,美國偵察辦公室(NRO)維持衛星艦隊的工作正在加強,保密太空領域裡正在進行的採辦活動卻比非保密太空領域的還要多。包括美國空軍在內的許多美國機構都在運行保密衛星計劃,而購買並運行美國間諜衛星的NRO才是這個領域裡最重要的部門。雖然保密的採購活動難以追蹤,但從各種公開聲明和文件中,以及公司財務報告中還是會透露出點滴有價值的信息。
  • 淺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產業的發展
    這個數字應該包括跟安全態勢感知相關聯的產品及安全服務,在國內整體網絡安全市場中的佔比在6%左右。打開全球市場來看,在國際通用的安全產品市場分類中是沒有安全態勢感知的,SIEM市場是最接近的分類。所以要看安全態勢感知的市場,我們可以從全球的SIEM市場說起。
  • 態勢感知&「裸奔」的中國人 | 專訪 360 張翀斌
    美國研發的各類飛彈預警系統,就是這個概念最初的應用。被我們抵制的美國薩德飛彈系統,配備了高功率的探測雷達,可以對中國北部大部分地區進行監控,這正屬於態勢感知系統。中國安全研究員的使命,就是盡力發現各種姿勢的入侵,也就是「態勢感知」。你可能會好奇,安全研究員是如何感知到系統被入侵呢?和黑客的戰爭,態勢怎麼被感知?由於經常領導一線的黑客攻防戰爭,張翀斌非常熟悉態勢感知的全流程。他告訴雷鋒網,一般情況下,為一個機構做態勢感知服務,需要五個崗位。
  • 美艦機南海活動監測數據如何出爐,新趨勢是什麼?「南海戰略態勢...
    【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 劉煊尊】「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8月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軍方7月出動將近70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進行抵近偵察,出動頻率與強度均大幅提高。而這已經不是該平臺發布的消息首次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了,由於美艦機頻繁到南海進行挑釁,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從7月15日至30日,該平臺發布了24條關於美艦機在南海、東海等海域活動的信息。美軍艦機在南海區域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出爐的,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有什麼樣的危險趨勢,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
  • 美太空軍事化聚焦「軌道戰」
    出於「任務效能與靈活性」的考慮,該軍種現由太空作戰司令部、太空系統司令部和太空訓練與戰備司令部三部分構成,分別負責培訓太空專業人員,與美工業和科技企業合作研發航天設備與系統,培養未來太空作戰指揮官。一方面,尚處在飛行測試階段的X-37B空天飛機在經過模塊化升級改造後,有望成為全球首款具備實戰能力的太空戰鬥機;另一方面,配備飛彈、新型傳感器,甚至是雷射武器的衛星,將能夠有效攔截敵方來襲飛彈,並對其現有防空反導系統構成顛覆性挑戰。
  • 美太空軍成立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太空軍備競賽悄然開始
    美太空軍成立專門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近日,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報導,美國太空軍在空軍第750作戰大隊的基礎上成立了「太空三角洲9隊」,總部設在了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它的主要任務是:讓指定和附屬力量做好準備、部署到位並為其提供保護,從而為威懾以及必要時挫敗軌道威脅而發動保護和防禦性軍事行動,並為國家決策當局提供應對選項
  • IBM建立太空態勢感知開源項目,以確定太空垃圾軌道,避免碰撞
    太空已經是一個非常凌亂的地方,有成千上萬個人造物體,其中大多數沒有動力,卻繞著地球飛馳隨著太空探索在私有化之後的興起和小型化的幫助下,太空碎片垃圾只會不斷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謂的人造空間物體(ASO)的移動速度高達每秒8000米,這意味著即使是很小的碎片也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碰撞,衛星或載人飛行器也可能由此遭受破壞。
  • 美國空軍決定了,讓A10飛60年!為獨霸世界,老疣豬也是拼了
    A-10那厚重的「裝甲澡盆」在完美地保護著飛行員的同時,卻沒有躲過美國空軍內部的明槍暗箭。 海灣戰爭後,美國空軍中就有聲音讓退役A-10,為裝備更新型的F-22戰鬥機挪位置。而認為多用途的F-16已經能夠執行A-10攻擊機的任務。
  • 美成立專門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 專家分析: 一輪太空軍備競賽已...
    美太空軍成立專門部隊 負責太空「軌道戰」01:15近日,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報導,美國太空軍在空軍第750作戰大隊的基礎上成立了「太空三角洲9隊」,總部設在了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它的主要任務是:讓指定和附屬力量做好準備、部署到位並為其提供保護,從而為威懾以及必要時挫敗軌道威脅而發動保護和防禦性軍事行動,並為國家決策當局提供應對選項。
  • 太空時代已至:太空力量哪家強?
    隨後,美軍開始大力發展能夠更好地支持戰役戰術作戰的太空支援力量,啟動了各類軍用衛星的大規模建設和升級換代。「全球定位系統」全面建成,「鎖眼-12」「未來成像體系結構」「天基紅外系統」「寬帶全球衛星通信」「先進極高頻」「移動用戶目標系統」等新一代衛星相繼投入使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使用衛星總數達167顆。
  • 美國空軍的立方體衛星到達空間站
    美國空軍空間與飛彈系統中心與其任務夥伴成功地將航空航天「俠盜」阿爾法/貝塔立方體衛星與空間試驗計劃4號衛星(STPSat-4)送至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