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產業的發展

2020-12-02 CTI論壇

  安全態勢感知的概念已經出現多年,被行業開始炒作是在4.19講話之後,這兩年被廣大的用戶熟知並接納。關於什麼是安全態勢感知,NIST、Gart呢如何IDC都有定義。總體來看都包含以下5個方面:風險識別。安全檢測、取證溯源。威脅響應以及各種安全態勢城市呈現和報表,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應該再加上對未來安全態勢的預測,但這是後話了。

  隨著社會數位化轉型的深入,網絡攻擊事件日漸增多、破壞力逐步增強。國際上通用的安全方法論,正逐步從「針對威脅的安全防禦」向「面向業務的安全治理」(IPDRR等)演進。2014年美國NIST發布了CSF(Cybersecurity Framework,網絡安全框架)三大組成部分,IPDRR是其核心框架。

  企業網絡安全系統框架(參考IPDRR)

  IPDRR能力框架模型包括風險識別(Identify)、安全防禦(Protect)、安全檢測(Detect)、安全響應(Response)和安全恢復(Recovery)五大能力,從以防護為核心的模型,轉向以檢測和業務連續性管理(韌性)的模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達成自適應的安全能力。

  IPDRR模型體現了安全保障系統化的思想,管理與技術結合,充分利用當前「主動縱深防禦體系、網絡信任體系、動態安全自適應體系」的長期積累,設法建立一個讓攻擊者「進不來、看不見、搞不壞、走不脫」的體系,建立不利於攻擊方存活的環境,通過體系的力量扭轉攻防不對稱,從而有效保障系統核心業務的安全。整體的IPDRR也是安全態勢感知體系建立的基礎參考模型,通過動態的持續安全檢測來實現IPDR的閉環安全,為用戶提供完善的安全能力框架和支撐體系。

  安全態勢感知市場空間巨大

  需求日益增長

  具體到中國的安全態勢感知市場,相關諮詢機構預計2021年將達到54億元左右。這個數字應該包括跟安全態勢感知相關聯的產品及安全服務,在國內整體網絡安全市場中的佔比在6%左右。打開全球市場來看,在國際通用的安全產品市場分類中是沒有安全態勢感知的,SIEM市場是最接近的分類。所以要看安全態勢感知的市場,我們可以從全球的SIEM市場說起。

  SIEM市場已經存在了二十年,最初是從日誌管理產品發展而來的,它結合了安全事件管理(SEM)和安全信息管理(SIM),可以實時分析事件和日誌等數據,提供威脅監控,事件關聯和事件響應。發展至今,SIEM產品越來越注重針對內部和外部威脅的高級威脅檢測和響應功能,尤其是新型的檢測方法和響應方式。新型檢測方法指NTA(Network Traffic Analyzer,網絡流量分析器)、UEBA(User and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用戶行為分析)及其他高級安全分析方法(如威脅情報和Deception等);響應方式特指Gartner提出的SOAR。另外,大數據架構已經成為主流,這也使得新入局的SIEM廠商有機會利用成熟的大數據去構建其底層架構,從而為快速趕上甚至超越傳統的廠商創造了有利條件。Gartner甚至把這種新型的SIEM系統取了一個時髦的名字「Modern SIEM」。另外我們也經常聽到SOC(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安全運營中心)這個概念,本質上SOC不是一款單純的產品,而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他既有產品,又有服務,還有運營。SOC是技術、流程和人的有機結合,可以簡單看成是SIEM + 安全運營服務。

  從2005年開始,Gartner每年都會發布一份關於SIEM的報告,至今從未中斷過。有意思的是,Gartner的研究報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在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域。而在所有涉及安全領域的報告中,跟 SIEM有關的文章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報告的數量比例遠高於SIEM產品在安全市場的佔比。儘管市場上有不少客戶部署SIEM失敗的案例,但客戶依然熱此不疲。足見市場背後的需求推動力大過了部署失敗的風險。這從側面說明這是個有剛性需求但目前無法被很好滿足的市場。

  綜合分析Gartner 2019年SIEM MQ報告以及最新發布的Market Share報告,總結出下面幾個特點:

  1. 2019年全球SIEM市場總份額已經超過30億美元,依然是雙雄爭霸的格局,且集中度更高。Splunk和IBM 2019年佔比已達50%(2017年44%左右),同時在競爭力上也持續領先。Splunk強在平臺能力和應用市場模式;IBM勝在功能更全,除了高級安全分析和響應外、UEBA、NTA、脆弱性管理、風險管理和Watson的AI一應俱全。但這兩強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並不大,除了價格因素外,本地化的服務和運營應該是最主要原因;
  2. 客戶更加強調SIEM產品實時分析安全事件的能力,要支持攻擊和違規行為的早期檢測。單一的NTA和UEBA產品的市場客戶群體太小,它們多是面向一些有能力自建SOC的客戶(金融、OTT、大型企業)。所以類似NTA、UEBA和威脅情報等技術不斷下沉,越來越多成為SIEM的一個基礎能力,未來我們單純去講述這些技術,或者單純依靠這些技術的產品將不會再有大的增長,更多見到的是將這些技術與其它技術結合起來的產品和應用。客戶更聚焦於結合這些技術有什麼應用場景,達到了什麼安全效果?SIEM產品成為一個高級安全分析和響應技術的全集,與國內提出的態勢感知這個品類無限趨同;
  3. SIEM的供應商格局不斷變化,雲廠商開始涉足SIEM,帶來了雲化的SaaS產品。同時擁有成熟的SIEM技術的供應商也正在迅速更新其架構並引入基於雲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幾乎所有廠商都通過自研、收購或第三方的合作提供SOAR解決方案,持續增強調查能力和威脅的響應能力;
  4. 客戶除了在購買SIEM產品外,也更加重視購買原廠的運維服務或第三方服務。購買服務主要是因為自身缺乏安全威脅分析和處理的資源(包括人力、流程和工具等),另外綜合的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這其實對MSS或MDR市場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整體SIEM市場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近幾年市場實際規模基本都比Gartner預計的市場規模要高,複合增長率也近20%。技術上不斷有新技術或模式引入,技術上的豐富和疊加是為了更快更準的分析和響應,而不是利用不同安全產品拼湊組合。在實際市場表現方面,越來越多的客戶認識到SIEM產品和服務並重的必要性,同時認為建SOC有價值的客戶也日益增多。

  安全監管與安全運營,不同?相同?

  SIEM市場的發展其實給國內的安全態勢感知市場提供了參考,將更多的先進的技術融入安全大數據平臺是未來安全態勢感知發展的一個方向,要有統一的平臺和豐富的技術手段及應用才能滿足客戶的訴求。國內安全態勢感知市場主要面向兩類場景:監管類和安全運營類。從當前需求量來看,監管類市場是安全態勢感知的基本盤,是各廠商的必爭之地。安全運營類市場,大家各顯神通,努力爭取各種與SOC相關的建設機會。但筆者認為,未來的大盤一定是安全運營類市場,包括基於雲服務的安全運營,這其實也就是國際上通用的SIEM市場。具體每類場景的客戶需求可以參考相關的文章,這裡不再贅述。結合近幾年與客戶交流的心得,講一些有意思的特點。

  監管類場景往往有以下特點:

  1. 項目一般分階段建設,不同的階段可能引入不同的廠商
  2. 多數場景都是多廠商檢測方案的組合
  3. 需要業務流程相關的應用定製
  4. 安全服務資源缺失,需要廠家的服務支撐

  安全運營場景有以下特點:

  1. 一般都已有自建的SOC,不會推倒重新建設安全態勢感知系統
  2. 需要能力非常強的安全組件,比如沙箱、NTA、UEBA和威脅情報等獨立的產品
  3. 有能力自研結合業務的安全應用
  4. 有自己的運維團隊,一般自運維,廠家提供技術支撐

  雖然這兩類場景有一些看似截然不同的需求,究其本質,還是能歸納出三個重要的共性:檢測要準確;運維要簡便;應用開發要快速靈活。不管是監管類的引入不同的廠商,還是安全運營類需要能力強大的安全組件,主要都是為了增強檢測能力;無論是購買服務或自運維都希望運維能更簡單,運營更高效;不論是由廠商定製應用或自研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平臺,能夠快速靈活的開發,同時開發出來的各種應用風格和認證能夠統一,不是簡單的應用拼湊。

  基於自進化AI的HiSec Insight

  智能防禦的開放創新

  基於上述安全態勢感知的場景特點,華為在2020年4月21日發布了基於自進化AI的HiSec Insight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提出了「感知自進化、運維自簡化、應用自適應」的三大理念。

  • 感知自進化:業界首發自進化AI檢測引擎威脅檢測精確率大於95%;
  • 運維自簡化:基於威脅知識圖譜+GNN的安全推理和威脅響應引擎,運營成本降低30%;
  • 應用自適應:全國產化開放式數字安全底座,像搭樂高積木一樣快速開發應用。

  在整體架構設計上,華為HiSec Insight基於分層解耦的原則,將系統劃分為四層,即:平臺服務層、數據服務層、分析服務層和安全應用層。在每一層都可以將功能都抽象成獨立的微服務,並提供給安全應用層使用。同時HiSec Insight微服務架構與華為雲上的微服務架構是同源的,因此安全應用廠商可以便利藉助華為雲進行開發和調測,快速無縫移植到與HiSec Insight安全態勢感知系統上。針對原有的安全應用,HiSec Insight也提供了基於Restful、Syslog等標準的北向接口,進行對接適配。具體的技術細節可參考《基於標準化微服務架構加速安全應用開發》。

  安全態勢感知產業的發展僅僅依靠每個廠商各自全棧能力的構建,始終無法滿足客戶建立完整安全監測中心或運營中心的訴求,所以常見客戶對新建或擴展這類系統孜孜不倦的追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華為通過HiSec Insight開放的軟硬體平臺,結合將AI和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安全檢測和運維領域的技術積累,打造完全開放創新的「數字安全底座」。希望攜手國內在安全態勢感知應用和檢測能力方面具備獨特能力的同行共建滿足客戶業務需求,服務好客戶的安全態勢感知系統,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具備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的安全管理平臺
    【摘要】安全管理平臺(SOC)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收集網絡中各種異構信息源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構建起一套業務安全視圖,展示給管理員一個全網安全的總覽圖。通過安全管理平臺(SOC)的層層抽象,原本複雜的安全數據提升為了安全事件,進而提升為業務決策信息和安全知識,這個過程的本質上就是安全態勢感知。
  • 一文讀懂什麼是「態勢感知」
    同樣的道理,在IT圈,安全也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後。這次要聊的態勢感知就屬於事前,事中這一階段。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雖然我們的神醫扁鵲出現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了,但是 "態勢感知"的版權不歸我國,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於美國空軍,它包括「感知、理解、預測」三個層次。而這三個層面是遞進關係,首先感知,實際是獲取一些安全事件的重要線索。在網絡環境中,IDS、IPS實際上是這個層面的工作。
  • 聯通開啟總部ECS系統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新建工程招標
    中國聯通日前正式開啟總部ECS系統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新建工程招標,項目劃分為三個標包,預算為686.72萬元(不含稅)。 ECS系統安全運行,消除安全隱患,為線上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 數世諮詢:華為雲態勢感知服務進入領導者象限
    3月19日,安全領域第三方調研機構數世諮詢發布《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指南》,華為雲態勢感知服務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優勢,進入領導者象限。本報告在業界首次提出能力點陣的概念,從技術創新力與市場執行力兩大維度,對國內主流態勢感知提供商進行了評估。
  • 安博通:網絡安全產業安全能力提供者
    安博通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可視化網絡安全專用核心系統產品與安全服務提供商,其自主研發的ABT SPOS可視化網絡安全系統平臺,已成為眾多一線廠商與大型解決方案集成商廣泛搭載的網絡安全系統套件,是眾多部委與央企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的核心組件與數據引擎。
  • 態勢感知&「裸奔」的中國人 | 專訪 360 張翀斌
    而在真正的網絡安全從業者眼裡,態勢感知遠不是這麼浪漫。甚至它可以被概括為:誰特麼在搞我,他究竟怎麼搞了我。不過正是因為這種務實的態度,讓中國的態勢感知技術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那麼,究竟態勢感知系統怎樣發揮作用?雷鋒網宅客頻道專訪了360企業安全副總裁張翀斌。
  • 5G發展需建立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體系
    原標題:5G發展需建立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體系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
  • 深圳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有哪些特點?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隨著5G商用和新基建的逐漸普及,網絡安全產業的建設愈發有其必要性。11月28-29日,以「新基建 新安全」為主題的灣區創見·2020網絡安全大會在深圳如期召開。
  • 回顧|2020年國際網絡空間發展與安全態勢
    2020年世界變局之大「百年未有」: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民粹主義持續高漲,「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全球治理遭遇挑戰,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網絡空間加速變革,信息安全首當其衝,現實與虛擬相互交織,發展與安全相輔相成,世界「大勢」、網空「形勢」和中國「優勢」共同塑造2020年國際網絡空間態勢。
  • 工信部:我國工控安全態勢基本平穩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陳棟棟)「我國工控安全態勢基本平穩,安全防護初見成效,安全能力持續提升,但與此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在企業防護、產業供給、技術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5月14日,在由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主辦的2020工業安全大會(ICSISIA青年科技論壇)線上雲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如是說。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提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的生產環境,攻擊路徑大大增加。
  • 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0年網絡安全產業深度對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11月30日,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為緊跟國內外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動態,關注重點產業的綜合現狀,作為高峰論壇的重要一環,網絡安全產業深度對話分論壇同期召開。
  • 提升通信、態勢感知能力 美陸軍發展高空氣球項目
    ↑安裝中的美陸軍高空氣球平臺據外媒報導稱,美陸軍正探索利用高空氣球作為一種低成本方式,為部隊提供更強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同時增強陸軍在多域作戰中的裝備多樣化能力。通過高空氣球上攜載的各類智能系統,可提升任務區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主要包括:作為網絡節點,擴充網絡體系;連接關鍵傳感器並擴大其覆蓋範圍,確保各類信息遠距離傳輸和接收;所攜載傳感系統可連續提供覆蓋區域的數據和視頻畫面;加裝特殊系統後,可執行特定任務;在航空、航天資產受損時,作為替代選擇;提供無線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 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融資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產品升級和雲安全...
    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投資熱潮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企業日益活躍在國際舞臺,國內企業在國際安全盛會參展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在國際安全競賽、國際安全標準制定中持續發力,我國網絡安全行業的快速發展掀起了網絡安全的投資熱潮,2019年我國網絡安全融資金額再創新高。
  • 尹浩院士: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是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6月21日,2019年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針對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提出,保障的重點應是工業應用安全、網絡安全、工業數據安全以及工業智能產品的安全。  工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 博頓視角|未來光電技術發展態勢:光電產業將成為第一主導產業
    博頓導讀在2020年9月9日上午舉行的中國國際光電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姜會林院士發布了《先進光電技術發展態勢研究》的精彩報告。針對未來先進光電技術的發展態勢,姜院士總結為五個趨勢:「五新」,「五特」,「五多」,「五化」,「五域」。
  • 《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名單》公布
    要求各入選項目申報單位堅持需求導向和技術推動,加大投入力度,持續優化項目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聚焦發展方向,匯聚產業資源,打造高質量網絡安全「高精尖」技術創新平臺。關於公布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的通知工信廳網安函〔2020〕27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部屬有關單位,有關中央企業,各相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網絡安全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應用,推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
  • 華雲安榮登《CCSIP2020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全景圖》漏洞三大領域
    11月16日,FreeBuf諮詢正式發布《CCSIP(China Cyber Security Industry Panorama)2020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全景圖》。華雲安獨中三元,成功入選漏洞管理、漏洞檢測和漏洞情報三個領域。
  • ...淬鍊菁英——啟明星辰應邀參加2019(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安全年會
    7月18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CNCERT)聯合國內7家網絡安全企業主辦、中國通信學會協辦的2019(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安全年會在廣州圓滿落幕。本次大會以「智能感知態勢 攜手構建安全」為主題,探討網絡安全工作新趨勢、新問題、新思路,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 網安產業健康發展呼喚正向外部性效應
    維護網絡安全就是守護國家安全,需要自主、健康發展的網絡安全產業來支撐,才能避免受制於人。為此,政府要加大網絡安全產業的投入,推動國家整體的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   伴隨著我國制定實施網絡安全法、重拳整治網絡空間亂象,堅持依法管網與綜合治理並舉,在保障個人和國家網絡安全方面,紮實全面地築起了安全堤壩。但同時也清醒認識到,我國的網絡安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 我國石墨烯產業應用與發展態勢
    石墨烯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型材料,其用途非常廣泛,在半導體產業、光伏產業、鋰離子電池、航天、軍工、新一代顯示器等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都將帶來革命性的技術進步。隨著石墨烯應用在新領域內不斷開發,其應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態勢良好。石墨烯在下遊市場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新能源、大健康、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化工、航空航天等七大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