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發展需建立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體系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5G發展需建立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體系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以《5G系統新技術與網絡安全新態勢》為題,闡釋了5G時代的到來給網絡安全提出的新問題和帶來的新挑戰。

  鄔賀銓表示,5G在多項性能上比4G提升了一到兩個數量級。5G的特點是充分發揮通信的基本原理,把蜂窩網絡做得更密,把天線做得更多,把頻率展得更寬。鄔賀銓認為,5G時代實現了移動寬帶高可靠、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除此之外還有網絡層的雲化、虛擬化。5G增加了用戶數據的完整性。4G時代,用戶終端使用的號碼是明文的,系統端的控制面和用戶面數據只有物理層的保護,管理員並不知曉實際數據是否被篡改,因為缺少一個完整性的保護,而5G網絡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憾。5G減小了用戶終端非法定位風險,增加了用戶數據的完整性保護,有效降低了漫遊區域欺騙的風險,增強了運營商網絡之間連接的安全性,提升了網際網路地域服務供給能力,同時還兼顧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然而,5G帶來網絡靈活性的同時,也為安全留下了隱患。鄔賀銓表示,這些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5G在引入IPv6感知的同時,無法確定接入APP的來源。5G的業務生成採用類似APP的方式,但這些APP是否攜帶木馬、漏洞無從考證,存在控制網絡資源的風險。第二,5G為了業務靈活性,將過去移動通信專用協議的路線改成通用的網際網路協議,也就意味著進一步增加了網絡安全攻擊的風險。第三,5G使用邊緣計算技術,但邊緣計算本身是基本沒有備份的,此外,邊緣計算託管的程序不能隨意更改,同時還需要訪問控制,極大增加了邊緣計算的物理安全問題。第四,5G擴展了物聯網,但物聯網安全實際上涉及物理層、網絡層、軟體層、數據層,如何實現各個層面的加密,目前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鄔賀銓表示,5G將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連接起來,加快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技術的融合,構成了完整的數據鏈。5G為網絡安全產業帶來新態勢、新模式,網絡安全產業也需要產業鏈上下遊協同聯動的機制,還需要完善5G網絡安全的生態。此外,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它需要有專業的人才補充、法制保障,也需要國際合作,而前提是我們需要有自主的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體系。

(文章來源:人民郵電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如何建立有效的網絡安全防禦體系
    踏實實驗室推出萬字長篇文章,踏實君結合十年團隊經驗和二十年從業經驗深度整理和剖析了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如何有效建立,推薦閱讀預計20分鐘。國內具備網絡安全防禦體系經驗和實戰的人才本來就很稀缺,所以坑多也是自然的,網絡安全防禦體系龐大而複雜,能洞悉全貌者也很少,格局,眼界,層次。單槍匹馬獨擋一面的大俠也不少,但更多需要的是三人綜合體系,這些年見到的有些決策者的格局真不行,水平一般還限制下面人員的發展,例如(某某組織的某某領導,呵呵),有些領導者看問題水平真高,就是中層執行力就一直太差。
  • 天基網際網路:自主可控的新高地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招商策略研究 張夏 陳剛 近期海外馬斯克旗下SpaceX頻繁融資,建立Starlink網絡。當前,國際形勢複雜,中國實現自主可控的需求十分強烈,衛星導航系統事關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運轉,是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領域之一。2019年,北鬥三號系統全球服務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將完成全系統建設,實現滿星座運行服務。
  • 中國電科深度解析:軍工電子國家隊,自主可控核心力量
    、支撐網絡信息體系的運維及保障服務、網絡安全與和信息化等五類核心業務為主業。當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編織」完成後,將形成「全球覆蓋、隨遇接入、按需服務、安全可信」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為陸、海、空、天各類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從而全面保障核心安全、拓展國家利益、普惠社會民生等戰略需求,和面向國家安全、信息普惠等各類典型應用。
  •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需處理好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的關係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宛玲):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部署了八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二項就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這項工作為什麼重要?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過程中又要注意些什麼?
  •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發布《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建設...
    在整體布局方面,用於科研的實驗室相對較多,產業和特殊領域的實驗室數量不足,區域布局不均衡;在組織協調方面,全國性協調管理和資源共享機制有待完善,統籌管理、快速反應和臨機決策能力亟需加強;在經費投入方面,缺乏長期穩定的建設、運行維護投入,不利於實驗室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充分把握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加快建設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統籌管理、高效運行的國家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網絡體系。
  • 5G安全指引將儘快出臺 5g概念股票龍頭有哪些?
    30日開幕的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中國將做好「十四五」信息通訊業發展規劃,加快制定《促進網絡安全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儘快出臺《5G安全指引》等一批重大政策。
  • 國信證券多行業聯合深度 | 自主可控,大勢所趨、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高溫合金需求快速增長,為滿足關鍵環節材料的自主可控,高溫合金的研發仍需持續推進,材料市場前景廣闊。相關公司包括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東北特鋼集團。策略:自主可控,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目前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的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很多產品仍需要進口。
  • 中國具有自主可控的甲醇燃料電池技術
    加快甲醇汽車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為甲醇汽車可持續發展和甲醇燃料多元化應用指出了方向。文件明確了甲醇汽車產品發展方向:一是我們有完整的自主可控甲醇燃料電池技術體系,二是我們有相對健全的甲醇燃料電池產業基礎,三是我們有甲醇燃料電池移動和固定應用的市場準入機制。
  • 網絡安全從「外掛」轉向「內生」
    當前,先進計算與內生安全技術邁入新一輪的變革發展周期,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湧現。在國際上,無論是美國《國家網絡戰略》還是歐盟重大項目計劃,都在強調新型計算架構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內部融合安全性設計的重要性;在我國,學術界和產業界也掀起了先進計算和內生安全技術的研究熱潮。我國內生安全技術已經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標誌著中國華電再一次實現發電領域自主可控重大突破。中國華電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關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的重要論述,聚焦工控領域核心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前瞻性謀劃並推進發電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優勢科研資源開展DCS軟硬體國產化應用工作,成功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主可控DCS——「華電睿藍」智能分散控制系統,並實現示範應用。
  • 安博通:網絡安全產業安全能力提供者
    公司以自主研發的網絡安全系統平臺ABT SPOS為基礎,通過持續的研發與創新,應用於網絡安全防禦控制、網絡監測預警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在產品功能、性能、創新性等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網絡安全產品,主要包括安全網關產品和安全管理產品兩大類。
  • Vtoken讓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把資料庫的運行一切盡在掌握
    在數位化時代,作為基礎軟體,資料庫的自主可控對於企業的數據安全、業務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實現「自主可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安全,尤其是涉及重大安全的政府和金融領域,對數據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因此,在網際網路安全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背景下,如何在底層基礎資料庫層面實現自主可控成為雲計算廠商不斷追求的目標。基於區塊鏈的複雜業務場景,vtoken一直致力於實現資料庫的自主可控,保證數據強一致性、高可用和水平擴展。
  • 《非馮諾依曼網絡計算體系》高端理論專著隆重預發布
    非馮諾依曼網絡計算體系面向的是整個信息產業的未來生態,是對計算機架構、大數據存儲、寬帶網絡、網絡安全等領域的結構性重組,以流水線模式消除硬體邊界、以面向連接的思路提升網絡效率、以主動免疫的思想保障網絡安全,重新定義了人工智慧時代信息產業的運作模式,是開啟網絡空間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其理論突破和產業化落地,將成為夯實我國信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性基礎。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新華財經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陳奧 郝菁)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標誌著中國華電再一次實現發電領域自主可控重大突破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另一個令他振奮的時刻也發生在2018年,當年的11月28日,國家級完整數值預報業務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GRAPES全球集合預報系統通過業務化驗收評審,標誌著我國建成了以自主研發的GRAPES為核心的全球、區域確定性和集合預報系統,並對颱風、環境響應、海浪等專業模式提供支撐的完整數值天氣預報體系。
  • 中國華電:自主可控工控產品覆蓋火電水電風電電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華電獲悉,近日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成功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5MW風電機組併網,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的示範應用,從根本上實現了風電行業的網絡安全防護。
  • 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利用騰訊安全自主研發的系統到底是什麼
    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科技的洪流湧動下,在全球傳統的pc企業和運營商乃至是像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正在蓬勃發展的企業,都在尋求更加精準和智能的作業系統。anyway,開放公平、無障礙化、智能化的作業系統在當下已經不是夢。
  • 要建設什麼樣的科技創新體系,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在聚焦攻克集成電路先進位造工藝與裝備、著力發展自主桌面作業系統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人工智慧與信息通信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信息網絡;實現自動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以及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並在自動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物聯網、信息通信元器件、設備與軟體等方面取得變革性突破。
  • 映翰通:公司形成了自主可控的INOS網絡作業系統及多個工業硬體開發...
    公司相關產品的競爭優勢為: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發探索,積累了豐富的高可靠性工業電子產品設計經驗,形成了自主可控的INOS網絡作業系統及多個工業硬體開發平臺。未來公司還將繼續依託這一優勢,遵從「持續孵化工業物聯網垂直應用解決方案」的發展戰略,開發更多的物聯網垂直應用解決方案產品。 公司產品競爭中的不足是低端產品線較少,還需進一步豐富,以覆蓋相關市場。 公司所處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今年的市場競爭情況與往年差距不大。 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千眼狼「國產自主可控高速攝影與測量發展」研討會順利舉辦
    11月20日下午,「一代儀器、一代科技」首屆「國產自主可控高速攝影與測量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測控技術雜誌社社長兼中國航空工業技術裝備工程協會秘書長何寧、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中國兵器等50餘位相關領域專家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