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宛玲):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部署了八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二項就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這項工作為什麼重要?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過程中又要注意些什麼?在近日舉行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對此作了詳細解讀。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明年經濟工作八項重點任務之一。苗圩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經歷了年初保供到年底轉正的巨大變化。回顧中國製造業經歷的這場嚴峻考驗,苗圩指出,疫情讓我們認識到,門類齊全的製造業非常重要。「在抗疫過程當中,我們對全國的醫療物資進行了摸底,我們除了心肺復甦機(Ecmo)國內還沒辦法生產之外,其他的產品無論是呼吸機還是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我們都有多家企業在生產。而且正是這些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在這次疫情防控的攻堅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苗圩指出,產業鏈體系形成有其自身的規律,不會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總體上來看,中國製造業綜合優勢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完整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對於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充滿信心:「企業家不會被某些人的個人想法所左右,他一定會按照經濟規律去辦事。另外產業鏈的形成還不是一家企業就能決定的,有可能你把產業鏈轉移了,別的企業趁機會進來,失去的市場如果再想奪回來,那付出的努力會加倍。對於產業外遷的問題我並不擔心,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更是充滿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苗圩認為,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處理好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的關係。「我們這裡說要強調自主可控,就是要不斷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守住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這個底線。但是我們還要堅持在開放的條件下發展自己,在多領域、全方位的開放過程當中推進自主創新,絕對不能搞關門主義,不能放棄甚至排斥國際合作。」
苗圩指出,中國還需要處理好單點突破和完整產業鏈構建之間的關係,強化系統觀念,發揮好產業鏈『鏈主』企業的作用,加強上下遊企業之間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的深度合作;同時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除了給資金、給土地、給財稅政策的支持外,更要注重製定專門的人才政策,解決人才落地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