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艦機南海活動監測數據如何出爐,新趨勢是什麼?「南海戰略態勢...

2020-12-04 騰訊網

【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 劉煊尊】「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8月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軍方7月出動將近70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進行抵近偵察,出動頻率與強度均大幅提高。而這已經不是該平臺發布的消息首次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了,由於美艦機頻繁到南海進行挑釁,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從7月15日至30日,該平臺發布了24條關於美艦機在南海、東海等海域活動的信息。美軍艦機在南海區域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出爐的,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有什麼樣的危險趨勢,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

發布美艦機南海動態的初衷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絡,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談及對外公布美國在南海艦機動態的初衷,胡波表示,「我們並不想製造什麼大新聞,只是把數據客觀呈現出來,通常也不持立場,主要是為了幫助研究或關注南海的專家以及公眾建立常識。因為除了中美等各國軍方外,很少有人知道見之於媒體報導中的南海每天發生了什麼,甚至大部分研究人員都無法掌握南海的態勢究竟是怎麼樣。當公眾有了基本常識,大家對南海問題的認識和研究也能更為理性,長期來看,這有利於南海的和平。」

胡波認為,在南海信息公開方面中美之間是失衡的,美國對外發布公開的信息很多,於是外界看到的南海態勢都是美國官員及智庫塑造出來的。「我們對外發布的信息之所以受到關注也恰恰說明了南海信息的稀缺。」

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的數據,7月,美軍總計出動67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型號涵蓋P-8A、P-3C、EP-3E和MQ-4C等。

胡波介紹,「即便如此,我們監控並發布出來的也是冰山一角」。該智庫跟蹤依託於國內外分享船舶跟蹤識別系統(AIS)和廣播式自動監視系統(ADS-B),這兩個系統的信息均是開源的商業數據,國內外都有很多獲取途徑。我們要做的是數據挖掘工作,在海量原始數據中,設定相關參數,自動化提取與南海戰略態勢相關的數據,比如軍艦、軍機、公務船和漁船等,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和分析。由於數據來源及手段相對單一,在精確性、完整性和穩定性上肯定無法與各國官方的內部系統相比。「比如我們只能獲取大型偵察機的部分相關軌跡,無法統計小型偵察機,也無法跟蹤艦載機的活動情況。此外,如果軍機不開啟ADS-B應答器,也是無法監測到的。」

數據顯示美軍南海活動新趨勢

該智庫8月1日公布的監控數據顯示,美軍在7月出動大型偵察機的架次較5月的35次及6月的49次增加明顯,幾乎是5月的兩倍。

這是近些年美國在南海活動頻率持續增長的一個縮影。據介紹,從2009年至今,美軍在南海活動的頻率大幅增強。水面艦艇的存在提高了60%以上,每年已達約1000個艦日;平均每天出動3-5架次以上的軍機前往南海活動,其中大部分是偵察機,全年在1500個架次以上,幾乎較2009年翻了一番。此外,美軍在南海活動的針對性變得越來越明顯,比如在解放軍有行動期間,美軍的偵察機就飛得很勤。以7月1日至5日解放軍西沙演習期間為例,美軍5天共出動15個架次偵察機。此外7月份累計9架次進入中國領海基線以外70海裡範圍內活動。這種抵近偵察具有明顯的挑釁性,因為「擁有全方位先進偵察手段的美軍即便是要搜集中國的情報,也不需要保持如此高的偵察頻率,並抵近到如此近的距離。」

談及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胡波表示,「美國空中偵察的力度在2020年大幅增多,這背後的因素可能與新冠病毒疫情暴發有一定關係,由於美軍艦艇頻頻發生群體性感染事件,導致水面艦艇不足,因此可能加大了航空偵察力度。」此外,胡波認為,因為大國競爭的戰略思維,美國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以己度人,擔心在疫情期間中國在南海搞事情,因此加大了在南海兵力部署。目前,「美軍在南海的部署和行動,消耗了美軍印太戰區60%的前沿兵力。」

中美在南海是否會爆發衝突

胡波認為,從監控數據分析,美軍在南海出現的機型種類之多已經達到在全球其他地區罕見的程度,比如E-8C戰場指揮與監視機和E-3B空中預警機等監視與控制飛機已經頻頻出現在中國當面海域。

另一面,近年隨著中國海軍和空軍能力提升,因此中美軍事力量在南海相遇頻次增多。雙方之間每天都會發生數次海上相遇事件,每年數千次。

胡波認為, 這種風險存在於三方面,雖然中美兩軍現在有《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等規避風險的一些規則,但這些規則從字面上就可理解,都是為意外相遇而設立的安排。但現實中很多海空相遇是有意為之的,比較突出的有三大類:比如,美方艦艇頻繁闖入中國南沙駐守島礁12海裡或西沙領海及內水,中方不得不進行驅離和攔截,這很難保證雙方在此過程中不發生意外。其次,美軍機在空中實施越來越多的抵近偵察,中方必然會採取警戒等相應措施,風險也極高,2001年的撞機事件就是美軍機抵近偵察導致的。另外,中美雙方每年都會在南海進行各類軍事演習,雙方通常都會針對對方進行偵察和監視。這種行為從軍事上可以理解,但如果太過接近,必然容易引發摩擦。如2013年12月,美軍「考本斯」號巡洋艦異常接近南海訓練的遼寧艦航母編隊。近些年來,美方更是越來越不注重安全距離,這非常容易發生危機。

胡波認為,「現在,一旦中美爆發任何海空意外,基於中美目前的總體關係氛圍,摩擦很可能得不到有效管控而直接升級。因此,中美兩軍在南海互動的不確定因素很大,風險越來越高。」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日本「準航母」進南海,沒逃過「天眼」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Hyūga-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航向東北。「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稱,本級艦(即「日向」級)共兩艘,首艦「日向」號,二號艦「伊勢」號。考慮到後者8月31日剛結束在夏威夷舉辦的「環太」軍演,推測這次發現的是「日向」號的機率更大。
  • 美戰艦在南海監視遼寧艦 被中國軍艦逼停
    近日,外媒曝出「中美軍艦南海對峙事件」,報導稱,12月5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考本斯號,在南海海域監視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時,與中國一艘戰艦兩棲戰艦「迎面遭遇」,美艦採取緊急機動規避了兩艦相撞。報導還提到,美國國務院官員說,美國政府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向中國提出了抗議。
  • 美軍E-8C飛機被曝再次現身南海上空 三天內第二次抵近中國廣東沿海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在7月13日被曝光對中國廣東省進行抵近偵察之後,美國空軍的E-8C偵察機於7月15日再次現身南海上空,並朝著中國廣東省方向飛行。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7月15日發布的消息稱,美國空軍的一架E-8C「聯合星」飛機當天途徑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朝著中國廣東省方向飛行。這是美軍E-8C飛機三天內第二次抵近廣東沿海。
  • 美航母要闖黃海,兩棲艦南海發威,這是要鬧咋樣?
    現在,裡根號借著美韓軍演出現在了我們東海方向,同時不要忘了,美軍還有一艘準航母,在我們南海方向已經遊弋了半個月。▲10月13日,「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日耳曼城」號船塢登陸艦,兩艘伯克級驅逐艦和兩艘補給艦組成的艦隊繼續在南海訓練。
  • 美軍在臺海、南海活動頻繁,國防部:我們不怕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發布的信息顯示,27日美軍出動一架P-8A海上巡邏機從駐日美軍基地起飛,一直向西南方向飛行,進入中方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而後繼續向西南飛行,穿越防空識別區,隨後調頭向東北方向飛離。8月28日上午,又有美軍兩架P-8A反潛巡邏機被曝出現在南海上空。
  • 美智庫通過高清衛星圖緊盯首艘075艦經臺海赴南海 稱2025三艘全入列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官網11月24日刊文稱,中國新型兩棲攻擊艦近期進行第二輪海試,但這次的海域是南海。 對075型兩棲攻擊艦極為關注的臺媒曾梳理稱,2019年9月25日首艦在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2020年8月5日開啟海上測試14天航程,10月初又在華東海域進行海測作業,10月19日啟航南下,通過臺灣海峽,直趨南海。
  • 美軍機抵近南海島礁,中國雙語警告驅離
    近段時間,美國在南海動作不斷,且挑釁舉動越發露骨。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消息,8月29日上午,美軍至少派出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兩架P-8A反潛巡邏機和一架KC-135R空中加油機進入南海上空活動。此時正值解放軍在南海進行演習的最後一天。
  • 蓬佩奧發話後 美艦進我南海島礁12海裡內
    該艦於2018年服役,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最新型的驅逐艦。該艦目前隸屬於「尼米茲」號(CVN-68)航母所在的第11航母打擊大隊(CSG-11)。第11航母打擊大隊目前擁有「尼米茲」號航母,飛彈巡洋艦「普林斯頓」號(CG-59),飛彈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DDG-53),「斯特萊特」號(DDG-104)和「拉爾夫·詹森」號(DDG-114)。
  • 蓬佩奧又在南海作妖了,幹涉南海企圖必成泡影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蓬佩奧近日多次就南海問題幹預中國內政,意圖破壞中國和他國的關係。不僅如此,美國還派遣艦飛機前往南海演習,試圖染指中國南海局勢。中國和東協國家意圖共同發展,讓蓬佩奧意圖染指南海局勢的想法破裂成泡影。蓬佩奧意圖幹擾南海局勢近日,蓬佩奧又在南海作妖了,多次聲稱中國對於南海領土主權不合法。與此同時,美軍機時不時到南海耀武揚威。目的很明顯,想要破壞南海局勢穩定,藉此來打壓中國。對中國和東協國家的關係挑撥離間,機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
  • 解放軍主力戰艦齊聚南海大演習 美軍雙艦通過臺灣海峽想幹什麼?
    解放軍南海大演習之際 美軍雙艦通過臺灣海峽想幹什麼?臺媒報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今早主動公布,伯克級神盾飛彈驅逐艦麥肯號(USS John S.McCain DDG-56)與柯蒂斯魏柏號(USS CurtisWilbur DDG-54)於今日通過臺灣海峽,並強調通過臺海證明了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承諾;臺灣「國防部」也隨後證實,美國驅逐艦2艘上午由南海航經臺灣海峽後,續向北航行。
  • 日媒:中國戰機攔截美機或意在彰顯南海實際控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5月18日透露消息稱,中國戰機17日在南海上空攔截美軍電子偵察機。日本共同社5月19日評論認為,中方此舉或意在彰顯對南海的實際控制。不過,這種「紛爭一觸即發的威嚇戰術」(美國防部官員語)很容易引起偶發衝突。
  •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2020-11-27 11:24:56來源:FX168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 美軍艦過臺海行蹤被衛星曝光 疑首次進入澎湖水道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9月1日發布的消息,通過衛星測距比對,疑似在澎湖水道發現「哈爾西」號的身影。「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稱,如果情況屬實,這將是首次發現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在臺灣「內水」航行,這也將是對中方的進一步試探。
  • 美軍驅逐艦強闖西沙中建島12海裡 中國守島部隊、艦機出動驅離
    這是繼去年10月「拉森」號闖入我南沙群島後,美驅逐艦再次做出類似的挑釁。  據中國國防部當天發布的聲明,1月30日,美國海軍「威爾伯」號飛彈驅逐艦違反中國法律,擅自進入我西沙領海。中國守島部隊和海軍艦機當即採取應對行動,對美軍艦進行識別查證,並立即予以警告驅離。
  • 美艦進南海島礁12海裡內
    一個頻繁退群、言而無信的國際大騙子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談「維護合法使用海洋權利」?一個世界巨騙的嘴裡哪有什麼國際法?他國買賣武器想幹涉就幹涉,他國的領海領空想逛就逛……美國最近極其狂躁——7月4日,美國獨立日時,其雙航母闖入習同區域搞所謂的演習;7月6日7日8日,美軍機連續3日抵近我廣東方向偵察,最近只有51海裡7月13日,美軍機由臺灣南部進入南海
  • 海嘯監測「雙保險」!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技術人員正在吊放海嘯浮標下水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
  • 美軍機現身東海 一度距離福建海岸僅76公裡
    近期美國軍機頻繁進入中國近海上空,7月26日,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在推特上發布的最新消息,一架隸屬於美國海軍的P-8A海上巡邏機當天現身東海,期間一度飛至距離福建海岸只有約76公裡的位置。
  • 美軍又來南海「碰瓷」,我們有哪些戰法可以應對?
    GGD-76「希金斯」號還剛剛參加過4月份美英法聯軍空襲敘利亞的行動,在阿拉伯海搞完事情,返回第七艦隊母港修正的途中,又跑南海搞事情。CG-54「安提坦」號飛彈巡洋艦中國軍隊當即行動,派遣艦機依法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這個畫面似曾相識啊。
  • 2020年最後一天,美軍艦再穿臺灣海峽!我國防部:隨時應對一切挑釁
    資料圖:「麥凱恩」號驅逐艦資料圖:「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官方微博剛剛發布消息稱,今早,美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演兵場發現,這是繼18日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後,美軍艦本月第二次通過臺灣海峽,也是相隔超過一年半後再次同時派兩艦通過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