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飛機發動機都是進口貨?特級飛行員告訴你內幕

2020-11-25 中國民用航空網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的「心」病。伴隨我國第12家軍工企業在京掛牌成立,國人對這家專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取得當年「兩彈一星」那樣的成就。

2016年9月4日,為期4天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落下帷幕,34型國產化武器裝備中20餘型軍機引來全國關注。


2016年9月2日,2016長春航空開放日在雨中進行,其中,轟6K、JL10、JL9、空警500等多款空軍現役裝備亮相。

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冷思考:對航空發動機產業需求巨大的大國空軍,目前國產化佔比如何,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我們離航空發動機強國還有多遠?

吳國輝解密:國產化經歷引進、測仿、改進、創新的過程

今年57歲的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大校軍銜,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有著30年飛行經驗。作為一名有實戰經驗的老飛行員、如今國防大學後裝教研部的教授,他在研究軍事高科技、空軍武器裝備、裝備安全管理方面有著獨到見解。

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國產化佔比及性能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吳國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建立了獨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仿製生產的發動機性能,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主要作戰飛機中,國產發動機已經佔到了90%左右的比例。

這裡所謂的國產化,是指經過了一個引進、測仿、改進、創新的過程。由於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為了滿足軍事上對航空發動機的強勁需求,採用蘇聯援助與引進生產的方式,在對蘇聯發動機生產技術引進、消化的基礎上,進行型號改進,逐步實現規模化、系列化國產,基本滿足我國空陸海航空部隊的需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生產的航空發動機整體性能與當時世界主流水平相比差別並不大,根本的差距是國產發動機是以仿製改型為主,沒有一型完全自主創新研製生產的發動機。

「不僅是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吳國輝說,因此,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美國、歐洲、俄羅斯的航空技術迅速發展,三代戰機普遍裝配渦扇新一代發動機的時候,我國仍然在渦噴系列發動機的改進上「打轉轉」,在引進仿製與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猶豫不前,本來與世界先進水平不大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不僅新一代戰機缺乏先進引擎的驅動,而且在役發動機也有一些質量安全隱患,被國人稱之為「心臟病」難除。

主戰機只有少量三代機裝備進口發動機

FWS10航空發動機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先進的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裝在國產殲-11飛機上,經過改型也可以裝在殲-10飛機上。現已大批量生產。成為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理想裝置。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運輸機、教練機等多機種體系化飛機生產能力。與此相適應,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發動機研製生產體系,具備了渦槳、渦噴、渦扇、渦軸等類發動機的系列研製生產能力。國產發動機主要裝配在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主戰飛機上,只有少量三代戰機裝的是進口發動機。

例如,國產殲-5、殲-6、殲-7、殲-8等戰鬥機,適配了相應的渦噴-5、渦噴-6、渦噴-7等系列國產化發動機。隨著「太行」發動機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已經大量安裝在殲-11、殲-15、殲-16等三代戰機上。

在轟炸機方面,轟-5、轟-6實現了發動機的國產化。運-7、運-8等運輸機使用的渦槳發動機全部國產化。

隨著直-9、直-8、直-10等整體技術的成熟,在引進的基礎上實現渦軸-8、渦軸-6、渦軸-16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為我國快速擴大的國產直升機群提供了可靠的動力來源。

當前,我國航空工業正處於由大向強、由跟進追趕向比肩發展甚至彎道超越的階段,無論是新一代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無人機等軍用機,還是大型客機、各類通用機,都迫切需要先進發動機強勁而可靠的驅動騰飛,航空發動機的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夢」的應有之義。

吳國輝坦言,國家已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裡明確把發動機作為一個重大科技專項來全力攻關發展,下決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自主研發系列化新型發動機,國產航空發動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成立,可以說是應運而生,任重道遠。

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

階段一:仿製和改進

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從零起步,走過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1956年,中國第一臺渦噴-5發動機在瀋陽仿製成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航空發動機都以仿製和改進為主。

就算仿製也不容易,甚至在沒有操作手冊的情況下,要將航空發動機正確拆開都很難。例如,幾平米釐米的葉片上分布著很多小孔,小孔的位置設置極為講究,都是根據記錄走向而定的。

直至2002年,國產渦噴-14「崑崙」發動機定型,中國才首次走完了自行研製的全過程,也一躍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的第五個航空發動機生產國。

階段二:購買專利成功國產化

飛豹戰機所用的發動機就是國產的,名為「秦嶺」,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通過購買專利並成功國產化的發動機產品。

從引進到國產化,其間經歷了30年產業升級。1972年,中國與英國接觸,討論引進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斯貝民用渦扇發動機。1974年,在談判過程中,讓人驚喜的是,中國直接獲得斯貝軍用發動機的專利,這在當時屬於頂尖產品。

然而,雖然擁有專利,當時中國的工業新材料等技術太過落後,直至2013年這一條國產化道路才走完,被裝備在殲轟-7飛豹戰機上,飛豹也成為我國唯一一個完全擺脫對進口發動機依賴的主力戰機。

階段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2005年12月,渦扇-10也就是俗稱的「太行」發動機研發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太行」發動機的研發之路同樣頗為艱難。在試驗試飛中,先後發生各種技術問題和故障200多項。經過刻苦攻關,「太行」發動機終於在殲-15戰機上裝備,並於2012年首飛成功。今年初曝光的一組殲-20裝備上,有軍迷發現有一架殲-20也裝備了一臺「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有軍事專家表示,「太行」發動機可以直接裝備在第四代戰鬥機上,它為今後繼續發展更先進更成熟可靠的發動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來源:《京華時報》)

 

相關焦點

  • 飛行員報復上司偷偷關閉發動機,飛機墜入大海,217人無一倖免
    雖然說飛機是發生事故概率最低的一種交通方式,但是一旦發生意外,就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因此,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就顯得異常重要,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如果能夠冷靜處理突發狀況,就能夠挽救飛機上所有成員的性命。我國的英雄機長劉傳建就憑藉出色的駕駛技術以及沉著冷靜的頭腦,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力挽狂瀾,救下了全機人的性命。可見,一位優秀的飛行員有多麼重要。
  • 飛行員偷偷關閉發動機,飛機墜入大西洋,217位乘客「陪葬」
    如果一個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將發動機偷偷關閉,飛機會怎麼樣?又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大圖模式飛行員偷偷關閉發動機,飛機會怎麼樣?眾所周知,世界上的各種交通工具都需要發動機驅動,美國海軍引以為傲的航母正是因為靠核動力驅動才能實現航程無限,而飛機也同樣如此,飛機之所以能夠在高空中飛行,主要是依靠發動機提供動力,如果飛行員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偷偷關閉發動機,結果可想而知,飛機肯定會因為失去動力而墜機。
  • 雨天飛機發動機會不會進水熄火?飛行員穿越龍捲風告訴我們真相
    五六十年代之前的飛機在遇到下雨天時確實不能起飛和降落,因此那時候的飛機基本都屬於白天型飛機。但是這並不是像傳聞中那樣是因為發動機進水會停機,而是因為能見度太低,飛行員看不清楚容易撞機和迷失方向而已。(米格29下雨天降落)飛機剛被發明時,使用的都是目視導航,也就是通過人的眼睛自行尋找參照物對比地圖來確定自身的位置,晚上能見度幾乎為零,東南西北都分不清,自然也就無法正常飛行了。
  • 發動機突然停車怎麼辦?看陸航飛行員高難「迫降」
    記者看到剛結束第一次模擬特情飛行的飛行員丁元生,興奮地和其他飛行員聊著剛才飛行的情況。,模擬發動機停車的狀態下駕駛直升機自轉著陸,飛行員需要在距離地面200米的高度,在兩秒內將總矩杆拉到底調整旋翼轉速,直升機下降到離地面大約30米時進行動作修正,滑跑著陸。
  • 為了個人恩怨,飛行員關閉發動機,217位乘客同飛機墜入大洋
    不少網友好奇,飛機在天上飛,飛機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是有一名叫賈邁勒的客機駕駛員,將客機上的發動機突然關閉,導致飛機墜毀的悲慘結局。我們都知道,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要求和道德,尤其是身為一名飛行員
  • 飛行員故意關發動機,為了報復上司,217位乘客同飛機墜入大洋
    不少網友好奇,飛機在天上飛,飛機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是有一名叫賈邁勒的客機駕駛員,將客機上的發動機突然關閉,導致飛機墜毀的悲慘結局。我們都知道,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要求和道德,尤其是身為一名飛行員,不僅僅要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更要為飛機上乘客的安全負責。可是,他作為一名飛行員,為什麼要關閉發動機呢?
  • 鴿群撞入殲-15發動機起火 飛行員沉著駕機著陸
    王俊柯/攝  「你怕嗎」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機上冷靜、頻繁的提示音響著,通過無線電,塔臺指揮員、該團副團長盧朝輝都聽到了。  袁偉有點害怕。  飛機撞鳥一直都是航空業界的夢魘。據測算,當飛機以483公裡的時速飛行時,與體重近0.5公斤的小鳥相撞,能產生8.1噸衝擊力,無異於遭到一枚飛彈的襲擊。
  • 特級飛行員侯兵林:只有飛過臨界點才能摸準戰機脾性
    「嘟嘟嘟……」正在警戒巡邏的兩名飛行員,突然聽到「敵」跟蹤的告警,作為對手的飛行教官、一大隊大隊長侯兵林駕機悄然出現在他們側後方。巡邏雙機編隊迅速急轉並釋放幹擾彈擺脫,對侯兵林形成包夾態勢。侯兵林駕機快速拉升,獲取機動空間,並嘗試雷達鎖定。多機纏鬥,飛機多次逼近臨界狀態,對抗的激烈程度讓人不由得心跳加速。 「裝備了先進戰機,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 飛行員故意關閉發動機,飛機墜向大西洋,217位乘客無一生還
    如果遇到一位駕駛經驗豐富且認真負責的機長,甚至可以在一場突發事故中起死回生,就像是四川機長劉傳健的故事那樣,但是如果碰到一位人品和心理素質都不怎麼樣的飛行員此前埃及發生過一場墜機事故,就是飛行員人為因素導致的。埃及航空公司這名飛行員叫賈邁勒巴圖提,原本為機上的備勤副駕駛,而不是機長,但他在飛行過程中,多次向機長要求要駕駛飛機,機長起身上廁所後,將飛機交到由賈邁勒巴圖提駕駛,之後就發生了墜機事故。
  • 飛行員故意關閉發動機,飛機直接墜向大西洋217位乘客無一生還
    埃及航空公司這名飛行員叫賈邁勒巴圖提,原本為機上的備勤副駕駛,而不是機長,但他在飛行過程中,多次向機長要求要駕駛飛機,機長起身上廁所後,將飛機交到由賈邁勒巴圖提駕駛,之後就發生了墜機事故。後來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成立了專案組,同埃及相關專家展開合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賈邁勒巴圖提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偷偷關閉了發動機,飛機直接墜入大西洋,217位乘客無一生還
  • 飛行員故意關閉發動機,飛機直接墜向大西洋,機上217人無一生還
    另外,飛行員還要有迅速的反應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裡,因為飛機一旦起飛,乘客的生命和飛行員的生命是聯繫在一起的。不過,飛行員除了要有基本的技能和素質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有心理疾病或者報復情緒執行飛行任務。
  • 飛機兩個發動機都失效了怎麼辦?
    飛機兩個發動機都失效了怎麼辦?  但是像空客A330、A320、波音B757、B767、B777、B787這些雙發飛機,因為其重量遠遠超過僅靠人力極限力量所能控制的強度(扳動飛機操縱面所需力氣遠大於兩個飛行員的最大力氣),而且很多(320、330、777、787)也是電傳操縱系統的飛機,飛機駕駛艙的駕駛盤(駕駛杆)沒有直接像波音737或者更小的飛機一樣直接通過鋼索連接至飛機的各個操縱面。
  • 歐洲戰鬥機飛行員告訴你颱風戰鬥機的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們與拉斐爾「Klax」克拉施卡(前德國空軍「鬼怪」和「颱風」飛行員,現歐洲戰鬥機公司營銷主管)進行了交談,以了解關於該機的更多信息。 問:你飛過哪些飛機,在哪裡飛的? 我在軍事飛行員訓練中飛了幾種教練機後,在F-4F「鬼怪」上獲得了戰備資格,我還駕駛過F/A-18「大黃蜂」,當然還有「颱風」戰鬥機。
  • 飛行員為報復上級,關停客機發動機,整架飛機217人全部遇難
    現在交通工具也是越發多樣化了,大家外出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短途的有公交和大巴,長途的也有高鐵飛機,也是非常方便的。飛機算是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了,而且如果是要出國的話,很多時候我們也只能選擇飛機。
  • 空軍特級飛行員王文常——飛行,一輩子追求的事業
    至今,袁飛陽手機收藏夾裡,還保存著這樣一條新聞——在空軍飛行部隊以分秒衡量的高風險戰訓中,特級飛行員王文常安全飛行5290小時,起降10000多架次,創造出中國空軍殲擊機安全飛行時間最長紀錄。「打破紀錄,沒有什麼了不起」「殲擊機飛行,是在刀尖上行走的『藝術』。
  • 飛行員偷偷關閉發動機,致飛機墜入大西洋,217位乘客「陪葬」
    在相隔較遠且地勢複雜的情況下,走陸路一般都得花上好幾十個小時,但飛機只需要你提供起降跑道,就能大大縮短你的出行時間,若是使用直升機這種方便起降的飛機,對起降環境的要求只會更低。在當時的多數國家中,民航客機的駕駛員其實也是一國空軍飛行員的重要儲備。若是國家有需要,符合要求的民航客機的駕駛員,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培訓,就能駕駛戰機執行空中作戰任務,比從頭開始培養一名空軍飛行員要容易得多。任何事物都處在發展狀態中,在相關技術發展已經日益成熟的情況下,飛機的綜合性能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客機能搭載的人數也呈增長趨勢。
  • 中國不再依賴美國,俄羅斯發動機已備齊,隨時都能發貨
    航空發動機技術比較落後,在一架飛機上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發動機,這是飛機的能量來源,但研究航空發動機卻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所以我國只能不斷的進口美國發動機來維持!一直進口美國的發動機,時間久了之後就會對其產生依賴心理,這當然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的,俄羅斯主動站出來
  • 俄專家坦然表示:中國航空技術突破重大,已經擺脫髮動機進口依賴
    隨著時代的更迭變化,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也是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績。在諸多領域我國都有了自己的科技品牌,這次中國航空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俄羅斯專家也是坦然表示:中國航空技術突破重大,已經擺脫了對發動機進口的依賴,美國的陰謀無法得逞!
  • 飛行員飛的不是飛機,是氣象!
    但是合格的飛行員必須掌握這一技術。在強烈側風之下進場降落,是民航飛機其中一種最複雜和危險的飛行動作,因為側風會把飛機吹離跑道的中線,因此飛行員必須調整飛行的方向加以補償。一般來說這補償可以透過兩種方法來進行:分別為蟹形進場及側滑進場。
  • 孔翔——中國通用飛機新機試飛第一人
    在中航通飛華北公司試飛中心廠房內,或者是在試飛機場停機坪上的飛機旁,我們常常會發現孔翔那忙碌的身影——身著帥氣的飛行服,臉上配戴著一副黑色的墨鏡,舉手投足間都帶著一股幹練和軍人的氣質。 如果不是頭髮中那幾縷若隱若現的白髮,誰都不會猜出,這位英姿颯爽的飛行員已經65歲了,幾十年時間都在搏擊藍天,同事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孔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