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大文章」 文旅融合綻光彩——廣西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南寧4月25日電 題:生態旅遊「大文章」 文旅融合綻光彩——廣西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縱覽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

  從鵝泉的秀美山水到德天跨國大瀑布的磅礴氣勢,從左江花山巖畫的「無字天書」到千年雄關友誼關見證歷史滄桑,四月的廣西,如畫風景引人醉。近年來,廣西在邊境地區狠抓重大旅遊項目建設和旅遊品牌創建,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如今,一條位於祖國西南邊陲的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走出深閨」,吸引無數遊人前來探秘。

  遊客在廣西大新縣德天瀑布景區觀光(4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邊關「山水畫廊」醉遊人

  走過山腳下的蓮花步道,一汪清泉出現在眼前,清澈湛藍。邊境線上的鵝泉,靜謐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2016年底開始,鵝泉開發的思路就集中在『靜、淨、綠』三個關鍵字上,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提高遊客遊覽的舒適度,努力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光。」靖西市新發展投資集團董事長楊召宇說。

  幾十公裡外,同樣位於中越邊境的通靈大峽谷匯聚了2300多種植物,峽谷內富含負氧離子。當地始終遵循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景區開發的前置條件。「去年60萬人次遊客慕名而來。二十年堅守生態保護,綠水青山終見金山銀山。」通靈大峽谷景區總經理李洪濤說。

  遊客在廣西大新縣德天瀑布景區觀光(4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在崇左,當地全力推進「廁所革命」,各縣城區、景區之間旅遊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旅遊交通標識體系、旅遊信息諮詢服務中心等相關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

  在中越界河歸春河上遊,德天跨國瀑布氣勢磅礴,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形成亞洲最大跨國瀑布。近年來廣西在此相繼建成了遊客集散中心、遊客接待中心、觀景平臺、棧道等服務設施。2018年,德天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國家級山水名片。

  遊客在廣西大新縣德天瀑布景區購物(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隨著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不斷完善,廣西邊關風情旅遊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穩步提升,「山水畫廊」吸引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數據顯示,2018年廣西8個邊境縣(市)共接待遊客5327.18萬人次,同比增長25.8%,旅遊總消費約5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

  遊客在廣西憑祥市友誼關遊覽拍照(4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邊境「文化+旅遊」品牌亮眼

  八桂大地上,濃鬱的邊關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蘊豐富。對此,廣西推動文化和旅遊在資源、產業、市場等領域深度融合,並以文化創意為依託,推動更多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的休閒需求。

  靖西市新靖鎮的舊州街山水如畫,壯族民俗風情濃鬱。當地製作的傳統工藝品——繡球聞名全國、暢銷海外,被譽為「中國繡球之鄉」。在古樸的街道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居民坐在門口製作繡球。76歲的黃肖琴告訴記者,本地出產的繡球是熱銷的旅遊紀念品,使用堆繡工藝做的繡球更是「搶手貨」,並已出口到美國、挪威、泰國等地。

  遊客在廣西靖西市鵝泉景區遊覽(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作為南疆國門城市,憑祥的邊關文化濃厚,以「中國-東協」「中越邊關」等為標識的廣告招牌隨處可見。「『邊關遊』『跨境遊』近年來非常火爆。許多遊客去大連城景區感受邊關軍事遺蹟,到紅木文博城品讀紅木文化韻味。」憑祥市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覃文吉說。

  左江兩岸群峰爭奇,碧水蜿蜒。位於河流轉彎處陡峭崖壁上的左江花山巖畫惹人注目。作為壯民族歷史文化的瑰寶,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2016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花山巖畫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經千年風雨衝刷而不褪色。神秘的花山文化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探秘,遊客數量已從2016年不足10萬人次猛增至去年的50萬人次。」寧明縣政協主席姚廣華說。

  遊客在廣西靖西市鵝泉景區遊覽(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在邊境線上,分布著龍州起義紀念館、紅八軍軍部舊址、胡志明展館、憑祥友誼關等一批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在龍州起義紀念館,相關部門對館內陳列展覽進行了提升改造,運用珍貴歷史圖片、雕塑、場景復原等手段讓觀眾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廣西靖西市鵝泉景區工作人員在擺放粽子等待遊客(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旅遊扶貧」紅利共享

  廣西通過在邊境地區加大旅遊扶貧資金支持、強化鄉村旅遊人才培訓,積極為貧困地區旅遊村屯提供旅遊產業指導,讓邊境地區貧困民眾依託旅遊開發擺脫貧困。如今,廣西貧困人口分享旅遊經濟紅利的機會不斷增多。

  「我之前在廣東打工,現在每天給5個旅遊團提供講解服務,月收入3000元左右。」在大新縣明仕田園景區,講解員農秋芬表示,隨著遊客越來越多,許多貧困戶告別了外出務工的命運,依託家門口的景區吃上了「旅遊飯」。

  遊客在廣西靖西市通靈大峽谷景區遊覽(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通過實施「農民變員工、農民變老闆、土產變特產、民房變客房」的「四變」工程,大新縣各涉旅行業直接吸納貧困戶335戶就業,惠及貧困人口1352人,許多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在靖西,鵝泉景區扶持附近的念安屯村民建起36家農家樂、12家民宿,最後3戶貧困戶已順利脫貧。「通靈大峽谷所在的新靈村33戶貧困戶,戶均1人在景區工作,農家樂、民宿、土特產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貧困村民帶來增收新希望。」湖潤鎮副鎮長王威說。

相關焦點

  • 旅遊裝備助推文旅融合大發展 2018湖南旅博會圓滿落幕
    市民爭相體驗帳篷、房車、遊艇、直升機等旅遊新業態,大呼新奇過癮。 全域旅遊成果凸顯 旅遊扶貧「組合拳」受好評 山、水、洲兼蓄一城的長沙,鬼斧神工、峰林奇絕的張家界,少數民族風情濃鬱的湘西……本屆旅博會薈萃湖南14個市州的旅遊精華,湖湘大地秀美的自然風景、濃鬱的民俗風情、琳琅滿目的旅遊商品等都精彩呈現。
  • 重慶開州:打造長江三峽最美文旅融合城市
    近年來,開州依託優越的自然資源,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獨具匠心的文旅發展新模式,讓漢豐湖沿岸旅遊經濟帶成為國內的經典旅遊目的地,讓開州成為長江三峽最美的濱湖城市,讓曾經的故城重新閃耀光彩。  開州要舉全區之力,堅持以全域旅遊發展為方向,以品牌打造提升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驅動,不斷推動旅遊業全要素升級增效,有序有力開發漢豐湖、雪寶山兩大重點,培育文旅新業態,實現『後發趕超』。」開州區委書記冉華章如是說。
  • 廣西推動「山水之樂」向「文化之樂」升級
    近年來,廣西以全域旅遊為重點,深化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雙創」工作,狠抓重大旅遊項目建設和旅遊品牌創建,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如今,壯鄉廣西全域旅遊發展呈現燎原之勢,旅遊產業總量與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小標題)「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南疆夏日,處處皆風景。
  • 又一長三角著名旅遊目的地希望引入景域驢媽媽 共贏文旅未來!
    蘇州市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是江蘇省級旅遊度假區,獨享陽澄湖近三分之二的水域,主要由「蓮花島」和「美人腿」兩大區域組成,基本保存了陽澄湖地區的原生態和江南水鄉風情,是長三角地區保存的最具旅遊開發價值、彌足珍貴的「處女地」之一。
  • 促進文旅體大融合 讓詩與遠方在一起
    今年以來,「文化+旅遊」「文旅+體育」「體育+旅遊」等多要素多模式活動的舉辦,成為惠城區文旅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新成果、新品牌。通過打造四條歷史文化街區、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十五分鐘體育圈等,惠城正穩步推動文化強區、旅遊強區、體育強區建設,源源不斷為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貢獻惠城的強大精神動力。
  • 廣西巴馬:全域旅遊主導發展 大健康產業齊頭並進
    慕其名而來者甚多,或觀光,或養生,「候鳥人」現象經久不衰,旅遊持續保持突飛猛進之態,並促進三產圍繞綠色生態凝縮融合,牽引全縣發展。優勢自然資源進一步延伸擴大發展領域,大健康產業也順時迅速崛起,齊頭並進。
  • 政企合作蹚新路 文旅融合譜新篇山西杏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近日,山西杏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在太原揭牌成立。 山西杏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由汾酒集團、省文旅集團和山西杏花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注資7億元組建而成,旨在以「詩酒」開題,以「文化旅遊」為翼,共同打造極具山西特色的杏花村酒文旅項目。
  • 武穴做活融合文章文旅產業發展強勁
    近年來,武穴發揮優勢,做活文旅+,促進文旅產業與其它要素深度融合,文旅產業得到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規上文旅企業達到60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0億元以上。該市積極把握「吃、住、行、遊、購、娛」和「商、養、學、閒、情、奇」文旅等元素,推動文旅與生態農業融合,打造以油菜花海為樣板的休閒觀光農業、以佛手山藥為重點的美麗鄉村。
  • 東陽:多維融合,構築佐村旅遊新空間
    「目前,佐村鎮正在積極創建省級景區鎮,計劃以『暢跑之運動佐村、暢吸之清鮮佐村、暢玩之農趣佐村』為發展思路,寫好『5+』文章」。佐村鎮黨委書記陳江煒介紹,讓運動、文創、農業、康養、雲銷售與旅遊緊密結合,以系統謀局,打造融合發展平臺,讓全域旅遊發展體系在佐村全面開花結果,提升村民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 星球動態|光合星球為宿遷文旅注入大設計動能
    簡訊12月5日下午,2019宿遷(上海)旅遊招商推介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近130名旅遊企業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齊聚一堂,感受宿遷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推介會上,宿遷圍繞本地特色旅遊、絢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招商項目等方面進行推介,展現了宿遷旅遊的魅力。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屬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河湖交錯,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水產之鄉"、"名酒之鄉"、"花卉之鄉和"蠶繭之鄉"。
  • 仁化縣石塘鎮入選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布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的通知》,公布了第二批30個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其中,仁化縣石塘鎮入選,這是仁化縣繼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後,在推進紅色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上取得又一成果。
  • 河南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國民經濟大循環
    大半年過去了,各地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如何?&nbsp&nbsp&nbsp&nbsp1月1日晚,以「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新年旅遊,拉動遊客增長」為主題,河南省文旅系統和全國數千名文旅創作者齊聚雲臺山,共襄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閉幕式。既為2020年河南文旅產業創新畫上句號,也為2021年河南文旅再創新描畫起點。
  • 全域旅遊看江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賦能全域旅遊發展之溧陽篇
    ,將其納入「十三五」發展的「三大工程」,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推動單純的自然「原生態」創新為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態」,推動「兩山」價值轉換在溧陽得到完美實現,讓生態創新成為溧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名片。
  • 廣西文旅產業發展催生新動能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舉辦的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柳州召開。會上,重大項目籤約達42個,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螺螄粉小鎮、卡樂星球—克裡灣主題樂園、柳空文創園、窯埠古鎮等文旅項目,充分展示了廣西文旅發展的新成就、新亮點。
  • 建設「詩畫浙江」大景區 打造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
    8月3日,國家旅遊局確定將浙江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時至今日,從免費開放西湖景區,到培育25個全域旅遊示範縣(市、區)、百個旅遊風情小鎮和萬個A級景區村莊,浙江省域大景區、省域大花園又有了更為縱深的意義。  為什麼選擇浙江作為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浙江如何由點及面地把全省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
  • 關於我市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
    二、商丘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短板和不足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弘揚和旅遊產業的建設發展,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湧現了集山水、人文、民俗為一體的國家5A級永城芒碭山漢文化景區,瞄準國家5A級標準打造的商丘古城歷史文化景區修復保護的力度空前,列入商丘「十三五」規劃的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建設成果豐碩,擦亮「殷商之源
  • 九州行旅 4月暢遊廣西北部灣
    正值四月春暖花開之季,由北部灣(廣西)旅遊聯盟主辦、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牽頭組織的「全國媒體廣西北部灣行」大型採風活動日前啟動,活動以「秀美南疆、浪漫濱海」為主題,分兩條線路切身體驗廣西北部灣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推薦線路1南寧—玉林—欽州—防城港█南寧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
  • 做好黃河文章 打造大美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超前謀劃、率先行動,提出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著力保護黃河、治理黃河,力爭將黃河蘭州段建設成集生態優良、產業集聚、文化繁榮的高品質大景區,打造成全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龍頭,通過改造提升和運營管理蘭州黃河四十裡風情線
  • 廣西舉行巴馬論壇——2019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玉軍:  按照國家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我局結合自治區2019年大健康產業發展重點任務攻堅實施方案的具體部署,會同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等五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遴選工作,加強中醫藥與養老養生旅遊的融合開發,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
  • 讓綠皮火車旅遊專列驅馳在北回歸線上—新聞—科學網
    不久前,廣東省生態學會人文生態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們沿著廣東、廣西、雲南北回歸線沿線進行天文地理與人文生態的科學考察,途經廣西的桂平、大明山、百色,雲南的蒙自、碧色寨、墨江、普洱、景谷,一直到達瀾滄江邊上,沿途山河秀麗、景致豐盈、歷史淵厚、人文薈萃、民族和民俗風情濃烈、天文地理地質氣象科學文化各呈異彩瑰麗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