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下午,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
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做了主題演講,基於《科技日報》「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系列報導的出臺背景,詳細說明了在那些核心技術之外,我們到底還缺什麼?
劉亞東,在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苦讀8年,終獲工學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後,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3年寒窗,得法學博士學位。
誰也沒有想到,他去做了科技新聞。清華,培養了他自然科學的專業素養,北大,賦予了他自由博愛的思想境界,再加上嫻熟自如的英語,他從事科技新聞工作,具有得天獨厚的絕佳條件。
懂行,善於思考,敢於言說,這就是劉亞東。
在給出視頻之前,先摘錄他的一段演講文字,在看完這段文字之後,再點開視頻連結,聽聽那些振聾發聵的真話。
在很多情形下,我的國沒有那麼厲害。......
作為《科技日報》總編輯,我感到很自豪。因為《科技日報》沒有人云亦云,而是以個性化聲音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確引導了社會輿論,體現了《科技日報》的使命和擔當。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差距和不足。我們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飛機,人家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了。我們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關的重大項目,比如載人登月,美國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這本來是常識,不是問題。可是,國內偏偏有一些人,一會兒說「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說「全面趕超」、「主體超越」,「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分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還算得有整有零,說得有鼻子有眼兒。明明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了房子,非說自己有完全、永久產權。如果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可麻煩的是,發出這些論調的人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這就成了問題。
點擊如下連結,可打開此次演講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