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彭加木探險隊勝利穿越羅布泊大峽谷[組圖]

2021-01-15 東方網
  

大連6名志願者勝利抵達羅布泊湖心(左至右依次為曲振偉、王成富、呂文正、牟延生、李秀峰、王士俊)

  

險峻的羅布泊大峽谷

  

  前日(20)上午,探險隊在羅布泊大峽谷附近遭遇強烈的沙塵暴襲擊,但是,探險隊沒有畏懼,經過眾人的努力,終於穿越了羅布泊大峽谷。當日下午,探險隊又穿越了被喻為本次探險最難走的路——羅布泊湖區,到前日傍晚7時左右,探險隊全體成員陸續到達羅布泊湖心。 專題:尋找彭加木

  勝利穿越60公裡峽穀穀底

  前日一早,探險隊在總隊長唐守業的帶領下,來到了羅布泊大峽谷附近,做著谷底穿越前的最後準備。、唐守業告訴記者,這個峽谷是本次探險隊的總指揮吳仕廣於1997年發現的,這裡的道路也基本上是吳導帶人「趟」出來的。「我也曾來過此地一次,峽谷位於庫姆塔格沙漠,其兩側都是非常高大的石柱,谷底的道路也是崎嶇不平,異常難走。」唐守業說,「因為此前無人發現,該峽谷還沒有名字,因此我們將它叫做羅布泊大峽谷。我曾查閱過有關資料,目前還未查到世界上關於沙漠中的峽谷的有關資料。」

  上午8時30分,探險隊正式進入大峽谷,記者所乘坐的頭車走在了最前面,記者看到,谷底地表似乾枯的河床,到處都是巨石及流沙,車輛不得不避其行之;而峽谷兩側,則全都是高大的石柱,石柱平均寬5米左右、最高的有70~80米,最低的也有40多米。總指揮吳仕廣告訴記者,所謂的峽谷其實是羅布泊季節河的河道,但是由於乾旱,目前該河道內已經根本沒有水了。「峽谷的上方就是阿爾金山,以前,山上的積雪融化及下雨後都會流下來,從而在庫姆塔格沙漠中形成了這道『鴻溝』,形成了這壯觀的一景。」吳仕廣說,「峽谷兩側的石竹以前都是季節河的堤岸,由於河內已經乾枯,經過以前的水作用及後來的風作用,因此形成了一各個巨大的石柱。峽穀穀底全長60公裡,最高處海拔3000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僅有10米左右寬,由於地面的不平坦,僅夠一輛車通過。」

  在穿越的過程中,探險隊的車輛不斷地遭遇險情,因為每個石柱之間都有著一些縫隙,因此從這些縫隙中不斷地滾下石子及流沙,使得探險隊員不得不倍加小心,就連臨時停車時,司機師傅們都得查看停車處周圍是否有落石的危險。隨著全體探險隊員的努力,最後探險隊終於有驚無險地穿越了60公裡長的峽穀穀地。

  突然遭遇強烈沙塵暴

  中午12時左右,當探險隊抵達羅布泊大峽穀穀口的時候,一些探險隊員剛想歡呼,突然看見,遠處的戈壁灘上似乎撲來了一道「沙牆」。「大家快上車,沙塵暴來了。」一見此情景,沙漠經驗頗為豐富的吳仕廣就提醒大家,果然,在上車不久,探險隊就被沙塵暴「包圍」了:強烈的飛沙打擊著隨隊汽車的車表,發出「咯咯」的聲音,而透過車窗,發現外面的能見度僅為幾十米,天與地仿佛瞬間都被黃沙遮蓋了。

  經過探險隊的幾位領導緊急協商,最後決定,因給養車輛19日已經離隊,探險隊必須頂著沙塵暴前行,按期與昨日傍晚與給養車輛匯合,如留在原地,不但有被沙塵掩埋的危險,還會因給養不足而被困的。隨後,全體車輛在總指揮吳仕廣的指揮下,開始前行,由於能見度極低,因此所有的車輛都是在漫天飛舞的狂沙中摸索前行,即使是這樣,還有3輛汽車由於看不清路而差點迷失方向,大家找了好久在找到這3輛車。「在我們探險隊進入羅布泊前,這裡曾有一場22年罕見的沙塵暴,按照一般的周期,10天左右這裡應該還有沙塵暴,現在正好是第十天一個周期了,這場沙塵暴有8級左右了。」吳仕廣說。

  司機膽寒的「拆釘路」

  說起此次羅布泊之行,有過數次羅布泊地區內駕駛經驗的司機師傅們,可謂是個個技術優秀,無論是前幾天穿越的庫姆塔格大沙漠、還是40公裡長的鹽鹼地殼,他們都沒有叫苦。可是,昨日下午1時左右,當探險隊抵達羅布泊地區內的落瓦寨時,面對著前面的羅布泊湖區,這些司機卻膽寒了。因為從落瓦寨到羅布泊湖心需要走100多公裡的鹽鹼地,這裡的鹽鹼地與前幾日記者所路過的不同,除了堅硬無比外,還嚴重的崎嶇,司機都稱這條路是「拆釘路」,意為走完這條路,車上的每一個螺絲釘都能被強烈的震蕩而「拆」下來。

  走在湖區內,記者感到了強烈的顛簸,就像一葉孤舟在海中突遇大風浪一樣,即使是乘坐的是安裝了優良減震系統的越野車,也是無濟於事。因道路的崎嶇,車體也在嚴重的震蕩,每行駛一步,車後面所載的行李都會高高地「跳」起來,車內的人也開始東倒西歪。時間一長,人的身上的每一個關節都被震蕩的異常疼痛,許多隊員還因這強烈的震蕩而嘔吐起來。「這裡的路基本上是我都走過,10年前我來此地的時候,這裡的路況更為糟糕,不過前面的40公裡特別嚴重,後面60公裡的路況會好一些。」吳仕廣說。

  汽車就這樣在強烈的顛簸中前行,平均速度約為每小時20公裡。「羅布泊湖區是一個盆地,整體地表比較平,無沙丘及山丘等物,可我們卻在世界上最平坦的地方走最難走的路呀!」許多探險隊員都不由自主地說出了這樣的話。

  終於抵達羅布泊湖心

  工夫不負有心人,儘管道路異常難走,經過了近6個小時的煎熬,探險隊終於抵達了羅布泊湖心,實現了南北穿越,與先期抵達這裡的兩輛補給車輛匯合,看來當日晚上又能吃到熱乎的飯菜了。

  晚7時左右,探險隊的8輛汽車陸續抵達湖心,準備在這裡安營紮寨。記者在湖心附近看到,這裡立著不少紀念碑,都是一些來此地探險的人留下來的。除此以外,這裡的地表也是堅硬無比的鹽鹼地殼。「羅布泊內的環境惡化太快了,我1999年來湖心的時候,此地的地表還是黑顏色的,表面還有一些潮氣,沒有一堆沙子,但是現在這裡的地表全都成了鹽鹼地,也找不到一點黑土了,到處都是白沙。」再次來到羅布泊湖心,探險隊總隊長唐守業頗有感慨地說。

  昨日傍晚,探險隊在羅布泊湖心安營紮寨,為了防禦強烈的沙塵暴,總隊長唐守業囑咐大家晚上睡覺時一定要小心。

  羅布泊湖

  羅布泊曾經是塔裡木盆地的積水和積鹽中心,古時稱為「鹽澤」,而羅布泊曾經為我國第一大內陸鹹水湖,隨著地理條件的變化,這裡逐漸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冬季嚴寒,夏日酷熱,終年多風,極度乾燥,被稱為「死亡之海」。羅布泊湖乾枯後,這裡的鉀鹽等成分逐漸沉澱,其中的水分蒸發後,在地表形成了厚厚的一層鹽鹼地殼,該地殼異常堅硬。6月份時,鹽鹼地的地表溫度可達70度以上。 專題:尋找彭加木

 

相關焦點

  • 彭加木失蹤地又出現怪事!專家:神秘小鳥飛進羅布泊墜地身亡
    羅布泊的神秘想必大家早有耳聞,其中最著名的未解之謎就是科學家彭加木1980年在羅布泊失蹤,至今40年下落未卜,此後探險家餘純順在1996年徒步穿越羅布泊過程中不幸遇難,進一步增加了羅布泊的神秘感對於羅布泊,曾出版過《尋謎彭加木》的探險家唐守業有著很深的情緣,他曾帶領隊伍數十次進入羅布泊,也見到了一些普通人無法遇到的怪事。
  • 羅布泊發現乾屍 可能是彭加木遺體(組圖)
    彭加木留下的字條  新華社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乾屍,懷疑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4月14日,一支探險隊在甘肅敦煌集結,向彭加木失蹤區域進發,準備確認乾屍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彭加木曾經發起並且組織大規模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進入羅布泊次數最多的中國沙漠研究專家夏訓誠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夥伴,他說:「發現那具遺體的地理位置,距離當時彭加木失蹤的地點不遠。我們將對發現的乾屍進行採樣,通過DNA測定,比對彭加木親屬的DNA信息,確認遺體身份。
  • 彭加木失蹤地又發生怪事!專家:羅布泊探險隊帶的雞少了一隻
    9月6日,著名探險家、尋找彭加木中國第一人唐守業回憶了自己在羅布泊發生了又一件怪事,這件事與雞有關。唐守業先後十多次帶領探險隊進入羅布泊,並多次遇到普通人一輩子未見的離奇事,因此他始終堅信人類可以創造奇蹟,唐守業也受邀到全國各地參加了數百場演講,回顧自己在羅布泊的所見所聞,加之出版的《尋謎彭加木》等著作好評如潮,令上千萬人獲益匪淺。
  • 彭加木失蹤地又發生怪事!專家:羅布泊探險隊帶的雞少了一隻
    9月6日,著名探險家、尋找彭加木中國第一人唐守業回憶了自己在羅布泊發生了又一件怪事,這件事與雞有關。唐守業先後十多次帶領探險隊進入羅布泊,並多次遇到普通人一輩子未見的離奇事,因此他始終堅信人類可以創造奇蹟,唐守業也受邀到全國各地參加了數百場演講,回顧自己在羅布泊的所見所聞,加之出版的《尋謎彭加木》等著作好評如潮,令上千萬人獲益匪淺。唐守業說道:「有一次,我帶領探險隊來羅布泊彭加木失蹤地考察。
  • 同事尋找彭加木,意外發現「樓蘭美女」,揭開羅布泊消亡真相
    羅布泊的神秘事件在羅布泊,發生過許多科學都無法解釋的事情,第一個就是羅布泊大耳朵的現象,這個乾涸的大耳朵,像人類的耳朵一樣耳洞,存在期間不知道吸走了多少前來探險的人。古往今來,有很多人為了一睹羅布泊的真容,捨生忘死,前往目的地,埋葬在這裡的不僅僅是樓蘭古城的人們,還有古代絲綢之路的途徑者,他們都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意外,誰也無法解釋究竟是為什麼。我國也多次派出探險隊,試圖去發現其中的秘密。
  • 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事件:隊員們都不同意,為何彭加木執意前往?
    ——彭加木羅布泊,是位於我國新疆地區塔裡木盆地東邊、若羌縣以北的一個已乾涸的鹹水湖。在不到100年前,羅布泊還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內陸湖,面積達到3100平方公裡,之後幾十年內卻迅速萎縮,在1962年已全部乾涸,變成一處戈壁。
  • 中國探險隊找到26年前失蹤科學家彭加木最新線索
    中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 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乾屍,他們懷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一支科學探險隊13日在距羅布泊東緣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明天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 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他到底怎麼了?
    1980年5月,我國科學家彭加木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帶領團隊在羅布泊進行考察,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進行羅布泊考察了。剛開始,任務進行得很順利,在5月8日,考察隊員們從基地開始出發,由北向南穿越羅布泊湖盆,從塔裡木河古道出來之後修整了3天。
  • 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之謎
    當時他的職務是新疆科學院的副院長,也是科考隊的隊長,科考隊從羅布泊北岸出發,駕駛三輛吉普車,車上攜帶著一些必要的物質,主要是汽油食物和水,還有電臺和一些科考器材。在6月5日這一天,成功抵達了羅布泊南岸的米蘭農場。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穿越羅布泊。然而考察還要繼續,休整了僅僅五天,彭加木和他的科考隊再次出發。
  • 尋找彭加木
    一支科學探險隊13日在距羅布泊東緣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14日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彭加木是何許人也?對於今天30歲以下的青年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然而對於中年以上的人來說,卻是一段抹不去的記憶。彭加木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著名的科學家,在酶、纖維狀蛋白質、動植物病毒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
  • 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為了尋找什麼而犧牲的?
    他前後過了三次羅布泊,揭示了這個生命禁飛區的秘密。 他是彭加木。 如果只是穿越探險性的羅布泊,就瞧不起這個科學家了。 重水是製造核能不可缺少的物質,60年代我國需要大量的外匯購買,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找到重水嗎?
  • 「死亡之海」羅布泊秘密是真的嗎?科學家下落不明,難道穿越了?
    「死亡之海」羅布泊秘密是真的嗎?科學家下落不明,難道穿越了?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羅布泊,又名羅布淖,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裡木盆地的最低處,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被譽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後來經過地質工程者的改造,這裡變成了「希望之城」。
  • 消失在羅布泊的彭加木教授,是否發現雙魚玉佩,啟動了平行宇宙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的南部,被人們稱為是地球之耳或者是死亡之海。但實際上羅布泊並不是一片海域,他是中國第二大的鹹水湖,不過現在已經都乾枯掉了。羅布泊也是以前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古西域樓蘭古國的遺址。千百年以來,在羅布泊這個地區發生過非常多的離奇案件。其中最著名的是1949年一架從重慶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失蹤。
  • 羅布泊發現乾屍與彭加木五處相似-(組圖)
    彭加木失蹤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尋找彭加木遺體又發現重大線索。近日,4名探險者在羅布泊發現一具乾屍,屍體特徵、身上衣著和手錶等五處都與彭加木極為相似。  「我往東面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留下紙條從此失蹤。27年來,無論是官方組織的搜救隊,還是民間的探險團隊在這塊土地上苦苦尋找,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氣一樣在羅布泊地區神秘蒸發了,留下諸多的猜測給後人。現在,幾位野外探險者發現的這具乾屍會是彭加木嗎?
  • 中國「死亡之海」——羅布泊
    圖片來源網絡進入羅布泊之前,餘純順已經徒步了整整八年。從川藏、青藏、新藏,到滇藏、中尼公路,這位神話般的旅行者走過無數險阻艱難,卻最終在彭加木遇難16年之後,同樣魂歸羅布泊。1996年6月11日,餘純順從土垠啟程南行,計劃用三天時間穿越約百公裡,至孔雀河前進橋。
  • 雙魚玉佩的傳說,彭加木到底去了哪裡?
    我們先來看一看彭加木這個人,1925年5月19日出生,廣州市番禺區人,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生物化學。新中國成立後進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後被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在事發一年前他開始兼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先後15次在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探險,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完全穿越了羅布泊中心的人。
  • 羅布泊專家曝外星人奇石憑空消失,搖頭感嘆:羅布泊就是這樣詭異
    3月30日,尋找彭加木探險隊隊長、羅布泊專家唐守業分享了自己在率領大隊穿越羅布泊時的真實見聞。由於羅布泊有太多的謎團讓人如痴如醉,加上彭加木失蹤的事件也引起各界廣泛熱議,因此唐守業對這裡的感情遠超其他人。
  • 失蹤於羅布泊的彭加木,下落眾說紛紜,他到底去哪了?
    失蹤的科學家彭加木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在同猛獸搏鬥時,騎上了獸背,被帶上了阿爾金山;有人說,彭加木被外星人劫持走了;有人說他穿越成了王莽;更有陰謀論者說他西裝革履出現在某國的重要場所。新華社報導了彭加木失蹤羅布泊的消息,一時間各方派人尋找其下落。搜救隊在搜救時就遇到了大風,他們不得不暫停搜救工作。風停後,搜救部隊繼續尋找,在將近20多天的拉網式沙漠搜救過程中,搜救人員發現野駱駝的糞便,發現了死動物的白骨,發現了一枚紐扣,發現了一隻蒼鷹,卻沒有發現彭加木。
  • 彭加木是要尋找特殊能源?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彭加木獨自外出。同行司機王萬軒是第一個發現彭加木那張「我離此東去找水」的紙條的人,並親自參與了大搜索。繼昨日早報獨家披露彭加木在羅布泊的最後時光後,今日請再看王萬軒講述彭加木失蹤之迷———  搜尋 兵分兩路沒目標  在羅布泊燒開水簡直就像在火爐裡點蠟燭。
  • 彭加木失蹤40年,他到底去了哪裡?
    我們先來看一看彭加木這個人,1925年5月19日出生,廣州市番禺區人,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生物化學。新中國成立後進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後被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在事發一年前他開始兼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先後15次在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探險,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完全穿越了羅布泊中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