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彭加木獨自外出。同行司機王萬軒是第一個發現彭加木那張「我離此東去找水」的紙條的人,並親自參與了大搜索。繼昨日早報獨家披露彭加木在羅布泊的最後時光後,今日請再看王萬軒講述彭加木失蹤之迷———
搜尋 兵分兩路沒目標
在羅布泊燒開水簡直就像在火爐裡點蠟燭。
「就是冷水到這裡都燙手!」王萬軒說。
幾個人喝了點水,就開始駕車出發去尋找彭加木了。
但上了車才發現,開車也不行啊———看不見腳印!
後來分成兩路,因為當時彭加木往東去了,車就順著沙漠邊緣直接往東北方向走。
這邊人繼續在附近找,王萬軒這路就開車直接向東走。向前走了七八公裡路,順著河穿過去,人下車先看看有沒有腳印。嘿!車還真能穿過去,開到八一泉前面,車就橫穿了過去。當時天快黑了,原地搜索的一路沒找到,就回了大本營,王萬軒這一路也不敢再往前走———「再走下去我們也回不去了!也失掉目標了!」於是也折返了大本營。
發現
失蹤前已經迷路
1980年的6月18日下午。
羅布泊颳起了大風。
王萬軒們順著腳印又找了7公裡左右。這天在找尋中就發現,彭加木並沒有一直向前走———他的腳印路線是馬蹄形的,好象又回來了,這至少說明,彭加木當時的方向已經迷失了。事實上,如果直線返回大本營,也就5公裡左右的距離。
「找著找著,腳印就消失了。終於,我們發現在一個沙包上,有人坐過的痕跡。他面向北方,就是一條乾涸的河的對岸。我們也在那個痕跡上坐了坐。彭加木帶有望遠鏡,河對岸那邊的沙漠少,有山,跟河接壤的地方有植物帶,那邊也有沙漠,只是比較小。我們猜想他是不是到河對岸去了……」
第三天大傢伙回來又開會討論,準備到河對岸去找。
可是怎麼過去呢?乾涸河床的中間是鹽殼。汽車走過去都壓不出痕跡。但是鹽殼的含量不同,下面都是鹽鹼和泥巴。就是羅布泊的沼澤地形。如果汽車一旦壓破表層的鹽殼,就可能被卡死。
困難 沼澤地形成障礙
早在彭加木要求往羅布泊東部繼續考察的第三天,王萬軒就見識過這種地形的恐怖。
當時也是順著河床走,5座的車、8座的車都過去了,蘇聯產的那輛輜重車就沒過去,陷了進去。王萬軒他們在前面等了6個小時,發現車沒跟來,就折回來找。一看司機包紀財的輜重車陷進去了,就知道「完了完了!」「如果後橋斷了,我們就『徹底』了!」
這種地貌至今仍然沒有改變。1990年,電視劇《望長城》在那裡拍攝,請王萬軒去,當時王萬軒再也不想去了。
當時的地形,如果近看,到處坑坑窪窪,大坑小坑,就在這局部的10多米範圍內,也極難看到。10多米外,還有紅蘆葦等植物。
更要命的是,由於沙漠的風沙無常,越是有植物的地方,坑坑窪窪也越多。一不注意就會突然栽到裡面。任王萬軒當時三十七八的壯年,也不得不坦承「你就沒辦法。」
絕望 軍隊搜尋也未果
話講到這兒,王萬軒給記者講了一件軼事:有記者問他當年到羅布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王萬軒回答:「最大的收穫就是活著回來了!」
那位記者就笑了:「你說話咋恁沒水平啊?」
王萬軒也笑著說:「我是工人能有啥水平啊,反正我是活著回來了!」
所以,王萬軒他們只敢走有植物的地方。而且,植物稀少的還不敢走,只敢走植物密集的地方。「因為植物有根啊,汽車不至於陷下去。」另外,就是上山,走沙漠,這些地方不怕陷下去。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絲毫沒有彭加木的蹤跡。
晚上回到營地,王萬軒他們又發信號彈,每半小時發一次,每發信號彈的能見度在30———40公裡。然而,還是沒有彭加木的任何消息。
所有人都急劇地恐懼、絕望起來。
後來,由解放軍參與的大搜尋中,也沒有找到彭加木。
印象 彭加木是直脾氣
王萬軒從1979年就和彭加木在一起工作了。跟著彭加木參加過幾次考察。在他的眼裡,彭加木的性格不僅內向,而且「太執著了」。看問題比較直觀,別人說什麼都勸不進去。「他認為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別人想把他拗過來是不太容易的。」
「他帶路啊,他是指揮棒,他說咋走我就咋走。」
為了紀念這位在中國科學史上首先穿越羅布泊進行考察以身殉職的著名科學家,1981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1982年1月,中科院和中科院新疆分院在他遇難的地方,樹立一塊水泥製作的永久性標誌,高1.5米、寬0.7米,上書「一九八○年六月十七日彭加木同志在此考察時不幸遇難」。王萬軒也參加了這次立碑活動。
目的 帶隊尋找稀金礦
彭加木如此執著究竟是為什麼?
王萬軒告訴記者,那時已有外國人去羅布泊考察。「我們說是去羅布泊考察,但在此之前誰也沒去過。說有外國人來這裡考察也是在外圍,很早的,那時羅布泊還有水。羅布泊的水消失是在70年代,沒水之後,誰也沒有來過。」
外界一直傳言,彭加木率隊進羅布泊是為了尋找鉀鹽礦。但這種說法遭到了王萬軒的反對。
他介紹說,進去的時候,並沒聽說過這種說法,「我們到羅布泊中間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尋找一些特殊能源和稀有金屬,這是科學院的目的……我們還帶了兩位化學專家。」
日記 見證搜尋懷故人
提及尋找彭加木,王萬軒顯得特別激動。20多年了,但王萬軒談到彭加木,幾乎還是一口一個「彭先生」,足見對老領導的尊重。
說到興起,王萬軒還找出了自己當年的工作日記。清晰地記錄了那段尋找彭加木的日子。對於記者此次前往羅布泊尋找彭加木,王萬軒很想去。但是由於剛動完手術,只好做罷。
4月6日下午,吳仕廣和王萬軒進行了一次會晤,基本達成共識:彭加木遇難的地方離他失蹤的位置肯定不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