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 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乾屍,他們懷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一支科學探險隊13日在距羅布泊東緣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明天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進入羅布泊地區次數最多的中國沙漠研究專家夏訓誠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夥伴。他1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說:「目前還不知道那具遺體是否就是彭加木。不過根據發現的地理位置分析,距當時彭加木失蹤的地點不遠。」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率隊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當時由於缺水、斷油,考察隊在羅布泊東南的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裡處受阻,安營紮寨。在向當地駐軍發電報求援的同時,科考隊長彭加木17日上午獨自離開營地,並留下字條:「我向東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
此次在彭加木失蹤地附近發現乾屍的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員。他去年冬天在那裡進行野外考察時,在一處偏僻的沙窩裡發現這具乾屍,旁邊沒有任何衣物或其他物品。
根據國家關於科學考察的規定,科考隊在發現人類屍體等遺蹟時,必須維持原樣,在原地妥善保護,不得隨意移動。因此,科考隊決定,做好位置標記,撤離發現地,等春天氣候條件允許時再次進入。
夏訓誠說:「彭加木離開營地時隨身攜帶兩臺相機、一隻水壺,穿著一雙翻毛皮鞋。這些物件是確定遺體身份的重要證據。」
他說:「我們這次還將對發現的遺體進行採樣,在找不到其他證物的情況下,將通過DNA測定,比對彭加木親屬的DNA信息,從而確認遺體的身份。」
彭加木失蹤後,解放軍和中科院曾組織三次大型搜索行動,動用10多架飛機和一支地面部隊,但除了發現腳印外,始終未能找到有關彭加木的任何其他線索。
截至發稿時,新華社記者正趕往羅布泊,與探險隊會合,參與尋找彭加木的線索。新華社將繼續關注搜尋和認證工作的進展。
位於新疆東南的羅布泊曾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當年樓蘭人在湖邊築起10萬多平方米的古城。業已乾涸的羅布泊對於揭示自然和人為共同作用下的乾旱區環境演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由於羅布泊極端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歷史上許多探險者在那裡殉難或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