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救援隊員林偉豪:每天開衝鋒舟五六趟接送鄱陽村民

2020-12-02 大洋網

林偉豪是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的一名教官,專業是激流救援。7月13日,他和其他幾名隊員前往江西鄱陽縣救災。回到佛山後,林偉豪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講述在鄱陽救災的經歷。

在鄱陽,林偉豪的主要工作是救援和開衝鋒舟。每天他開著衝鋒舟從鄉政府往返被洪水圍困的孤島,有時搭一些需要轉移的老人孩子出來,有時也會搭一些要辦急事、要買菜的村民去市集,村民們一般只有到糧食沒有了才坐船出去購物,從村裡到市集起碼有5公裡的路程,開衝鋒舟要花半小時,通常林偉豪會等到村民們採購完,才將他們全部搭回去。

林偉豪

「通常一臺衝鋒舟可以載6個人,我們每次都坐滿6個人出去,回來時他們就帶著生活用品、菜、糧食等回來。」林偉豪說,雖然村民們說的方言他很難聽懂,但每次載上他們時,村民都會說一聲謝謝,這讓他很感動。「天氣非常熱,村民們怕我們中暑,每次都給我們水喝、給餅乾吃,還有一些志願者送給我們一些水果吃。」林偉豪說,村民們要使用衝鋒舟會打電話過來,每天他要來回五六趟。

說到開衝鋒舟,林偉豪說,其實這需要很好的技術才可以完成,「水比較渾濁,下面還可能有電纜、樹木等障礙物阻擋車前進,所以我們要兜圈子才能進入村裡。到了臨近村口的位置,水變淺了,我還要下船來涉水拉船,我們在船上一直穿著潛水服。」

林偉豪說,學習激流救援主要是因為興趣,參加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是因為協會夠專業,能學到東西,「我每次出去救援都不會告訴家人的,去到鄱陽也沒有發朋友圈,就是怕他們擔心我。」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數字報-粵民間救援隊鄱陽抗洪: 「民間救援力量越來越受...
    「除了排查,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開著衝鋒舟接送村民,像有些村民要辦急事,或者有些愛心企業要去村裡派發物資,就依靠我們的衝鋒舟。」  萬雯輝說:「這次在鄱陽救災的印象很深刻,中途有兩個其他救援隊的隊員中暑了,還有一些救援隊晚上進入村莊勘察時迷路了。當地一些老百姓也挺焦急,有的村民早上6時就會給我打電話,讓我們去接他,說他們要出來。
  • 赴鄱陽救援隊員莫潘宇:做水下聲吶探測
    莫潘宇加入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已經有兩年的時間,這次也跟隨隊伍去到鄱陽縣抗洪救災,就在一個月前,他還參加陽朔水災的救援。 「水下聲吶探測是我們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的一個專長,之前的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就是我們協助找到了公交車的準確位置。」莫潘宇說,他來到鄱陽後,儘管並沒有接到水下聲吶探測的任務,但他協助了隊員們完成了這次救災。 儘管加入協會有兩年時間,但莫潘宇參加了很多次救災,「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那次高明火災,我們派了18個人去滅火。
  • 消防救援指戰員轉送病患、駐點守護、轉運醫療廢水 「火焰藍」衝鋒...
    荊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隊正在進行醫療廢水轉運作業。楊秋攝  在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有這樣一群消防救援指戰員,他們身披「火焰藍」,始終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編者  武漢礄口消防救援大隊病患轉運小組  開大巴也是救人  本報記者申少鐵  3月10日清晨8點,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三級消防士汪磊麻利地登上大巴車,拿起噴灑瓶開始給車內消毒,從座椅到腳踏板,汪磊忙個不停,「要確保轉運過程萬無一失,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死角。」  汪磊口中的「轉運」,是疫情期間在醫院、隔離點和社區之間轉運接送病患的工作。
  • 「火焰藍」衝鋒抗疫一線
    2020年03月18日,《人民日報 》18版刊發《「火焰藍」衝鋒抗疫一線:消防救援指戰員轉送病患、駐點守護、轉運醫療廢水》,版面如下:請看具體內容在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有這樣一群消防救援指戰員,他們身披「火焰藍」,始終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
  • 最高法院《人民司法》刊登新會法院駐村「第一書記」林偉豪...
    其中,林偉豪同志撰寫的《同步過冬,一起對付寒風》文章更是被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刊、百強社科期刊、全國百種重點期刊——《人民司法》刊登。文章中提到,新會法院林偉豪同志2019年5月前往新會區古井鎮南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石蕊: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
    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記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目送10餘名患者康復出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石蕊感覺多日的疲憊一掃而空,連步子都輕快了不少。
  • 【第一書記】林偉豪:迎難而上,為南朗村的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井鎮南朗村駐村「第一書記」林偉豪的駐村那些事兒2019年5月,我很榮幸被組織選派到新會區古井鎮南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但很多村民不願意配合整治行動,使得行動進展緩慢。後來,我決定通過入戶宣傳,了解村民的想法。雖然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村民的牴觸情緒依然超出了我的預期,有些群眾甚至拒絕交流。
  • 中國安能救援隊連續五天五夜奮戰 鄱陽188米中洲圩決口成功實現合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吳國強 通訊員 徐迎華、莊良智7月18日 8時 22分,隨著最後一車土石投入河道,江西鄱陽中洲圩決口處成功實現合龍中國安能第二工程局繼問鄱陽桂道圩堤成功合龍後,再次打贏了這場全國人民關注的中洲圩決口封堵攻堅戰,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連日來,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的鄱陽縣遭受持續強降雨襲擊,近十天平均降雨量高達324.4毫米。受此影響,鄱陽湖水系昌江流域水位迅猛上漲,發生超20年一遇洪水。
  • 「疫」線閃耀「火焰藍」——記奮戰湖北抗疫一線的消防救援隊伍
    湖北消防3560名黨員組成的208支「119黨員突擊隊」、143支「119黨員服務隊」衝鋒在前。「方艙醫院是防火重點單位,請組織派我去。」武漢市青山區消防救援大隊幹部劉江和同事組成防火監督專班,值守方艙醫院,巡檢消防設施,排查火災隱患。「作為一名黨員,疫情防控責無旁貸。」
  • 泉州:我們衝鋒在前 因為信號代表著希望
    (原標題:泉州:我們衝鋒在前 因為信號代表著希望)
  • 南京浦口「580」車隊免費接送困難群眾 居民有急事用車只需打個電話
    3月5日是學雷鋒日,但對於浦口區永寧街道聯合社區的「580」為民服務車隊而言,每天都是學雷鋒日。  居民家裡有急事需要用車,只要一個電話,就有社區工作人員或其他居民開車免費接送……這個為民服務車隊為社區居民提供疾病送醫、健康檢查、尊老助殘等各項服務,每年共計約3000人次。
  • 鄱陽的鄱(行天下)
    庚子冬月,鄱陽三日,我感受大湖的壯美,傾聽古城的心聲,感知文化的深厚。 一 穿過樹林,坐船,上島,再坐船,換觀光車,我們一直往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深處去。湖風也一點點凌厲起來,大家都裹緊了衣服,一群大雁從頭頂飛過,人群一陣驚呼,又一大群,驚呼聲更響,路邊的幾隻野鴨被驚到,撲哧飛起來,飛得越來越高,我也驚訝起來,野鴨都能飛這麼高這麼遠嗎?
  • 石蕊: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
    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題: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記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劉新、李樂、王岸目送10餘名患者康復出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石蕊感覺多日的疲憊一掃而空,連步子都輕快了不少。17年前,SARS病毒肆虐,石蕊日夜奮戰實習單位臨床一線,全力挽救患者生命,不幸被病毒感染,經治療後康復;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主動請纓,「逆行」衝鋒到抗疫最前沿。石蕊說:「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作為臨床醫生,石蕊要擔負查房、診療、處理突發情況、進行心理疏導等工作。
  • ...就盡百倍努力——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72小時救援紀實
    7月23日晚,貴州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吃完晚飯的村民,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已經入睡。21時20分,突然「轟隆」一聲巨響,200多萬方泥石從500多米高的山上急衝而下。瞬間,依山而建的20餘棟房屋被吞沒,來不及躲避的大量村民被掩埋。
  • 電線老化豬圈起火 紅開消防緊急救援
    1月6日晚,四平市紅嘴經濟開發區一村民豬圈因為電線老化起火引發火災,接到報警後,四平市紅開消防救援大隊紅嘴路救援站立即前去救援。紅開消防救援大隊紅嘴路救援站接到任務後迅速出警,到達現場後,只見村民家主屋旁邊的豬圈上方濃煙滾滾並帶有一米多高火焰,現場周圍瀰漫著嗆人的氣味,豬圈內6頭餵養了兩年的生豬 「哼哼」直叫,並來回亂躥。
  • 《激流男孩》:大器晚成,滿懷同情心的布朗,在老年時的傾心著作
    撰寫這個故事的作者叫丹尼爾詹姆斯布朗,這個故事的書名是《激流男孩》。在丹尼爾詹姆斯布朗2013年出版的《激流男孩》一書中,他向人們講述了8名美國賽艇隊員在1名教練的帶領下,參加了1936年奧運會賽艇項目的故事。
  • 他被落石擊中致肋骨骨折 忍痛70小時堅持救援
    5月24日,受極端天氣影響,雲南怒江貢山全境大雨如注,山洪暴發,沿線道路全面塌方,全縣道路交通癱瘓……貢山縣交警大隊教導員張瑞平帶領民警輔警前往受災最嚴重的丹珠村進行搶險救援,他們冒著狂風驟雨星夜馳援,在漫過車輪的泥流裡艱難向丹珠村險地跋涉,到達現場後大家第一時間開展塌方隱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