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鄱陽救援隊員莫潘宇:做水下聲吶探測

2020-12-08 大洋網

莫潘宇加入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已經有兩年的時間,這次也跟隨隊伍去到鄱陽縣抗洪救災,就在一個月前,他還參加陽朔水災的救援。去往鄱陽救災,莫潘宇主要負責水下聲吶的探測。

「水下聲吶探測是我們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的一個專長,之前的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就是我們協助找到了公交車的準確位置。」莫潘宇說,他來到鄱陽後,儘管並沒有接到水下聲吶探測的任務,但他協助了隊員們完成了這次救災。

儘管加入協會有兩年時間,但莫潘宇參加了很多次救災,「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那次高明火災,我們派了18個人去滅火。山地的火災容易復燃,我們去再次滅火,保證不再復燃。撲火還是很危險的,灰很厚,山上有坑,容易踩空掉進去,地面很燙,鞋子容易燙壞。」

莫潘宇告訴記者,我出門執行任務時,從不告訴家人,「滅火時我一接到信息馬上出發,家裡人也不知道,回來之後我才和妻子說起。滅明火花了兩天。火不是很大,但灰很大,我戴著防塵口罩也是一臉灰。」

莫潘宇說,他之前是一位駕駛高手,加入協會屬於偶然,但能幫助到其他人,他很高興。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凌躍

相關焦點

  • 聲吶探測 黔江小南海水下莊園找到啦
    水下發現疑是吊腳樓的建築物傳說,黔江小南海163年前的那場地震,淹沒了當地巨富羅炳然修建的龐大莊園。隨著小南海蜚聲海內外,這一被人們關注的「水下莊園」雖經專業潛水員「下海探寶」,卻始終沒能找到莊園的具體位置。
  • 激流救援隊員林偉豪:每天開衝鋒舟五六趟接送鄱陽村民
    林偉豪是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的一名教官,專業是激流救援。7月13日,他和其他幾名隊員前往江西鄱陽縣救災。回到佛山後,林偉豪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講述在鄱陽救災的經歷。 在鄱陽,林偉豪的主要工作是救援和開衝鋒舟。
  • 廣州日報數字報-粵民間救援隊鄱陽抗洪: 「民間救援力量越來越受...
    除了消防官兵、解放軍戰士等救援力量參與抗洪搶險,還有不少民間救援隊自發組織前往災區救援,來自廣東佛山的藍天救援支援協會就是其中一支。7月13日中午,佛山藍天救援支援協會會長萬雯輝召集7名隊員和她一起前往鄱陽縣幫助當地災民。如今已回到佛山的萬雯輝和其他幾位隊員向記者講述了他們抗洪救災的故事。
  • 水下機器人及聲吶探測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完成沉井基底檢測
    水下機器人可在高度危險環境、被汙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長時間作業,水下機器人上一般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能提供實時視頻、聲吶圖像,機械臂能抓起重物。典型的遙控潛水器是由水面設備(包括操縱控制臺、電纜絞車、吊放設備、供電系統等)和水下設備(包括中繼器和潛水器本體)組成。
  • 襄陽使用水下機器人救援,填補了湖北水下消防搜救空白
    楚天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蘇曉傑)昨日,湖北襄陽市消防支隊在保康縣寺坪鎮天子湖水庫,啟用了水下搜救機器人開展水域模擬救援訓練。在湖北省消防系統中,襄陽消防支隊是首家啟用水下搜救機器人參與救援的單位,填補了湖北省水下消防搜救的空白。
  • 從亞航事件淺析光纖水下聲音探測技術
    而採用更多深海探測與搜尋裝備,也是搜索常態。  記得前不久的「馬航事件」到現在仍成為「疑案」。其搜索區域北到中亞地區,南至南印度洋,東至南中國海,西及安達曼海,最多時有26個國家參與搜尋,無論從搜索區域及規模,均創造國際救援的新紀錄,但至今仍未有客機的任何消息。鑑於今年多起飛機失聯事件,飛機是否順利抵達目的地越發牽動人心。
  • 水下考古不是簡單的「海底撈」!更多依賴海洋探測和潛水技術
    首先,人類的潛水能力有限,水下考古作業深度通常不超過30米,而藉助載人深潛技術,可大大拓展水下考古的空間範疇。其次,中國海岸線水體能見度不是很好,特別依賴探測技術如聲吶、光學、磁力方面的設備。只有在探測技術方面不斷突破,才能實現水下考古由淺海向深海的邁進。第三,出水文物的保護處理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些水下文物非常脆弱,這對保護技術及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 能觀六路 可聽八方,潛艇水下「順風耳」——聲吶系統面面觀
    所以利用聲波工作的聲吶,就當仁不讓的成為潛艇的水下「眼睛」和「耳朵」。或許受此影響,一個多月後英國工程師劉易斯尼克森向專利局申請了世界上第一種聲吶探測儀專利,用於探測海中冰山。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登上戰爭舞臺,人們對搜尋水下潛艇產生了迫切需求,聲吶也成了搜索潛艇和潛艇探測目標的最佳工具。1920年英國研製出首臺112型艦載聲吶,1922年正式生產。
  • 水下科技設備搜尋MH370
    「藍鰭金槍魚」除了能夠利用旁側聲吶掃描外,還可以攜帶水下攝像機下潛(一次只能裝配一種設備)。通常情況下,它首先使用聲吶探測,發現可疑目標後升至水面,改裝上攝像機後再次下潛,為搜尋人員提供水下畫面。   不過,「藍鰭金槍魚-21」無法在海底行動時向海上研究人員傳輸收集到的數據,搜救人員必須在其結束海底搜尋任務浮上水面後才能獲取數據。
  • 男子溺水失蹤 水下聲吶成功探測男子位置
    6月23日,長春市公安消防支隊使用水下聲納,冒雨將男子打撈上岸。     消防部門提醒人們,不要到自己不熟悉的水域遊泳。有的水域表面看似平靜,卻暗藏危險,如漩渦、浮遊植物、深坑等。此外,年輕人不要逞能,出現危險要及時呼救,不要失去救援的最好時機。
  • 北京凌天水域救援裝備,遙控機器人、動力救生圈,聲吶探測儀……
    技術背景水域救援是一項突發性強、時間緊迫、技術要求高、救援難度大、危險性高的救援項目。近年來,全國各地水上救援事故增多,對於現有的水域救援體系和水域救援裝備都是很大的考驗。2020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過程,造成多地發生較重洪澇災害。
  • 海底黑匣子搜尋必備利器 聲吶探測器
    這兩起重大安全事故,人員的搜救工作都在水下進行。而水下搜救的工作不同於地面搜救,其搜救難度大大提高,對搜救人員和搜救設備都有更高的要求。  進行水下搜救時,所需要的設備,除了氧氣瓶等一些對搜救人員的安全保護措施,搜救工作的重點還是交予具有高清晰度和感應度的探測儀器,而這一設備還要具備防水抗壓等特殊環境的適應性,對信息的傳輸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聲吶探測是在海底進行探測的常用手段。
  • 大型低頻主被動聲吶,美國人留了一手
    聲吶是結構複雜的系統,也是水下作戰和水面以上對水下作戰離不開的最主要的探測手段。可以把主動聲吶,看成一個複雜的「大鼓」。當然,聲吶的發聲原理和我們敲擊的鼓是不一樣的,其內部也不是空心的,而是由大量的元件組成。當前大型聲吶換能器的體積和重量越做越大!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
  • 突破水-空屏障 史丹福大學開發空載聲吶水下勘探技術
    現階段,測繪海床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聲吶, 不過由於聲吶信號需要在水下發出,因此目前很多海洋都沒有經過測繪。而如果從空中直接向水下發送聲吶信號,那麼在轉換過程中會損失 99.9% 以上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當您下潛到遊泳池底部時外界變得如此安靜的原因。餘下的 0.1% 的能量僅能產生一個聲納信號,但是當從水返回到空氣中時,又損失了 99.9% 的能量。
  • 日本29SS潛艇首艇亮相 配備保形聲吶 水下作戰能力不容小覷
    此前常規潛艇艇艏綜合陣採用圓柱陣,由於常規潛艇艏部空間相對狹窄,還要布置魚雷發射管,留給聲吶基陣空間就更加有限,這樣就限制了聲吶探測能力。而保形陣沿著潛艇表面布高基陣,最大限度擴展了基陣面積,提高了聲吶靈敏度和探測能力。29SS潛艇還採用了新型舷側陣聲吶,這種聲吶採用了光纖傳感器,工作頻率更低,探測能力更強。另外29SS應該也會配備拖曳線列聲吶,構成水下全向探測和警戒系統。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由於地面輻射強烈,陸上機器人先後在進入廢墟後失聯,而藉助「小太陽魚」傳輸的影視資料,人們成功探測到福島三號核反應堆內部。 觀察型需配備有水下電視和照相設備,針對特定目標進行定期觀察和檢查。作業型則針對不同的要求,配備聲吶、海底繪圖等設備和各種機械手,進行簡單的水下作業。
  • 昆明航空救援支隊首次赴廣西遂行任務
    雲南網訊(記者 劉暢 通訊員 張宇)11月29日,伴隨著飛行指揮員「310,可以起飛」的指令,1架橘紅色戰鷹平穩起飛、騰雲駕霧,標誌著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隊赴廣西跨區機動靠前駐防任務正式開始。昆明航空救援支隊赴廣西遂行跨區機動靠前駐防任務 通訊員 供圖 據了解,該駐防直升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
  • 外媒稱中國用最強探測技術打造反潛「水下長城」
    磁力儀自二戰以來就被用於探測潛艇。它們之所以有這種能力,是因為能夠測量地球磁場的異常——比如一塊巨大的金屬所導致的磁場異常。但是,當今的裝置只能探測到距離相當近的潛艇,因此往往是在潛艇被聲吶系統發現後,才用這種裝置進行追蹤。
  • 一家四口墜黃河近4天仍未找到,聲吶探測儀搜索,潛水員將出動
    原標題:一家四口墜黃河近4天仍未找到,聲吶探測儀搜索,潛水員將出動陝西宜川縣壺口鎮4人墜入黃河已近4日,搜救仍無發現。5月6日上午,宜川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目前,搜救仍在進行當中。5日晚,來自河南的救援隊趕來支援,開始用水下聲吶探測儀對事發地段及黃河下遊進行探測。另據宜川縣委宣傳部通報,截至4日晚,宜川縣共投入搜救人員200餘人。同時,雷霆救援隊組織60多名隊員參與搜救工作。南都此前報導,5月2日16時20分左右,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昝家山村黃河大橋下遊約700米處發生一起墜河事件,4人落水並被水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