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航事件淺析光纖水下聲音探測技術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昨日(2014年12月28日),亞洲航空公司一架從印度尼西亞飛往新加坡的客機,航機編號為QZ8501失聯。據悉,航機在失聯前曾要求改變航道,現與地面失去聯繫,至今下落不明。對此,印尼交通部一名官員說,客機與地面失去聯絡前,飛行員曾請求一條「不尋常」的航線,以躲避雲層,隨後與地面失聯。亞航在一份聲明中說,客機在飛行途中遭遇惡劣天氣。印尼交通部表示,飛機失聯前沒有發出求救信號。

探測水下世界與「聲」同行

「亞航事件」中,搜索難度怎樣、搜索力度如何?都倍牽人心。航班失聯涉及空中、海面和水下搜尋,搜尋區域往往延伸向更為廣闊、也更深的印度洋。而採用更多深海探測與搜尋裝備,也是搜索常態。

  記得前不久的「馬航事件」到現在仍成為「疑案」。其搜索區域北到中亞地區,南至南印度洋,東至南中國海,西及安達曼海,最多時有26個國家參與搜尋,無論從搜索區域及規模,均創造國際救援的新紀錄,但至今仍未有客機的任何消息。鑑於今年多起飛機失聯事件,飛機是否順利抵達目的地越發牽動人心。特此探討「光纖水下聲音探測技術」。

相關行業人士曾介紹:「進行水下搜尋與探測技術基本雷同,人類對於水下探測與搜尋基本靠『聲』」。

  試著把耳朵放進水裡,看看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又源自何方?在與陸地環境完全不同的深海中,聲音的傳播也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據了解:海水若放「煙霧彈」,這正是在監聽和定位失聯航班的黑匣子信號時搜救隊所面臨的巨大難題。人類的聽力系統並非為水中環境而設計,潛入水後「聽」到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仿佛一切水下的東西都在朦朧的聲音中變得緩慢而壓抑,而極深的海底則是一片絕對寂靜。事實上,聲音能以五倍於空氣中的速度在水中傳播。

一系列高科技產品,比如水下測音器、聲吶浮標和拖曳式聲波定位器都在對海底進行顯微鏡式的監察。平時,這些替代了人耳的機器能在海底檢測到全球海洋和天氣變化,包括地震和別國的海軍動向。然而它們還是會受到水中聲波的影響,因為聲音在水底「不走尋常路」,隨時會受到水體密度影響而改變傳播方向,有時甚至能作9 0°轉向,「避開」探測儀器,這無疑又為水下探索黑匣子信號增加了難度。飛機黑匣子的信號有非常高的音頻,超過人耳可聽見的最高音頻。這樣,黑匣子的信號雖然傳不遠,但有助於搜救隊對它進行精確定位。水下也有噪音汙染。不同的聲音在水中運動,非常有可能會影響到黑匣子傳出的聲音信號。

  水下測音器、聲吶浮標和拖曳式聲波定位器等水下聲音探測設備基本都是基於水下聲納技術,而水下聲納技術的應用重點就是在水域反恐安保。目前水域監控安全措施多數集中覆蓋水面以上的區域,而水下區域安保環節薄弱,恐怖勢力或敵對方面有可能利用潛艇、水下蛙人、機器人以及小型水下運載器等乘虛而人,對水域設施進行破壞,造成重大財產損失,使人員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建立完備的水下安保機制,對重點水域實施嚴密監控,保證關鍵設施的安全是國防安全的重中之重。目前,世界各國進行水下防護與監控的最主要的手段便是運用探測聲納系統。聲吶,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信任務的電子系統設備。二戰時期,德軍創造了海戰史上著名的「狼群戰術」,聲吶在德軍潛艇發現與摧毀目標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然而2009年2月,一次不可思議的英法潛艇水下「親密接觸」事件,把「聲吶」這個既古老又飽含現代高科技味道的名詞呈現在了世人面前。在這次事件中,英國核潛艇「前衛」號與法國核潛艇「凱旋」號在大西洋水下發生了猛烈的相撞事故。外電評論指出,兩艘潛艇在大洋水下遊弋,就好像在一個巨大的體育館裡讓兩隻小蜜蜂飛來飛去,它們能否相撞,關鍵還是決定於雙方的眼睛和耳朵功能,而聲吶系統便是潛艇的眼睛和耳朵,它被譽為水下對抗的殺手鐧。是什麼問題導致了潛艇的碰撞?聲納系統工作原理如何,尚且存在哪些不足?(點擊下頁)

聲納系統在水下的工作原理

  聲吶: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的音譯,其英文全稱為「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聲音導航與測距),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的電子設備,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類型。主動聲吶:聲吶主動發射聲波「照射」目標,而後接收水中目標反射的回波以測定目標的參數。大多數採用脈衝體制,也有採用連續波體制的。它由簡單的回聲探測儀器演變而來,它主動地發射超聲波,然後收測回波進行計算,適用於探測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魚群、水雷和關閉了發動機的隱蔽的潛艇。

  被動聲吶:被動接收艦船等水中目標產生的輻射噪聲和水聲設備發射的信號,以測定目標的方位。它由簡單的水聽器演變而來,它收聽目標發出的噪聲,判斷出目標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別適用於不能發聲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測敵艦活動的潛艇。

  如果說主動聲納就是嘴和耳朵,從喊出聲音到聽到回聲,判定目標距離位。那麼,被動聲納就只有耳朵,聽各種聲音,只能估算出位置方位 。

主動聲吶:主動發射超聲波,然後收測目標回波進行判斷,測試準確度較高,但容易暴露,被發現,不適合用於隱蔽性探測場所。被動聲吶,能夠隱蔽收聽目標發出的噪聲,判斷出目標的位置和特性,但測試的準備度不高。而應對水下聲吶技術,各國也在大力進行反聲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反聲吶系統:可以吸收聲吶波,目前大致可以做到吸收96%的總聲吶波,只反射回4%,這樣對方聲吶就很難發現潛艇的存在。而同時,各國潛艇的降噪水平越來越高,反探測能力越來越強。

  目前水聲探測所用的水聽器一般都是聲壓水聽器,它只能得到聲場的聲壓標量。而水下環境的特殊性使得聲波成為主要的信息傳輸工具,同時也對電磁類器件在水下的長期使用提出了諸多限制。傳統的壓電陶瓷具有噪聲大、動態範圍小、抗電磁幹擾與信號串擾能力差、結構笨重、不適於遠距離傳輸、組網等缺點。

  光纖水聽器是建立在光纖、光電子技術基礎上的水下聲信號傳感器,它能將水聲信號轉換成光信號,再通過光纖傳至信號處理系統從而提取聲信號信息,具有探測靈敏度高,頻響特性好,頻帶寬,動態範圍大,抗電磁幹擾、耐靜壓及抗腐蝕能力強,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還有易於全天候實時探測和識別、易於集成化以及網絡化等優點。光纖水聽器按原理可分為幹涉型、強度型、光型等。(點擊下頁)

三種典型的光纖水聽器工作原理  

幹涉型

  幹涉型光纖水聽器是基於光學幹涉儀的原理構造的。

圖1(a)是基於Michelson光纖幹涉儀光纖水聽器的原理示意圖。由雷射器發出的雷射經3dB光纖耦合器分為兩路:一路構成光纖幹涉儀的傳感臂,接受聲波的調製,另一路則構成參考臂,提供參考相位。兩束波經後端反射膜反射後返回光纖耦合器,發生幹涉,幹涉的光信號經光電探測器轉換為電信號,經過信號處理就可以拾取聲波的信息。

  圖1(b)是基於Mach2Zehnder光纖幹涉儀光纖水聽器的原理示意圖。雷射經3dB光纖耦合器分為兩路,分別經過傳感臂與參考臂,由另一個耦合器合束髮生幹涉,經光電探測器轉換後拾取聲信號。

  圖1(c)是基於Fabry2Perot光纖幹涉儀光纖水聽器的原理示意圖。由兩個反射鏡或一個光纖布拉格光柵等形式構成一個Fabry2Perot幹涉儀,雷射經該幹涉儀時形成多光束幹涉,通過解調幹涉的信號得到聲信號。

  圖1(d)是基於Sagnac光纖幹涉儀光纖水聽器的原理示意圖。該型光纖水聽器的核心是由一個3×3光纖耦合器構成的Sagnac光纖環,順時針或逆時針傳播的雷射經信號臂時對稱性被破壞,形成相位差,返回耦合器時幹涉,解調幹涉信號得到聲信號。

  基於Sagnac幹涉儀光纖水聽器的優點:①光源的相位噪聲將不轉換為系統的強度噪聲,而基於Michelson及MachZehnder幹涉儀,其光源相位噪聲將轉換為系統噪聲;②不要求窄帶光源,可用寬帶超螢光光源代替;③偏振衰落被最小化。但基於Sagnac幹涉儀的光纖水聽器也有缺點,如低頻不敏感,進行多路復用時困難較大。

  圖1:基於光纖幹涉儀的光纖水聽器原理示意圖

  (a) Michelson幹涉儀;(b) Mach2Zehnder幹涉儀;(c) Fabry2Perot幹涉儀; (d)Sagnac幹涉儀

  

強度型

  強度型光纖水聽器基於光纖中傳輸光強被聲波調製的原理,該型光纖水聽器研究開發較早,主要調製形式有光纖微彎式、光纖絞合式、受抑全內反射式及光柵式。

  微彎光纖水聽器是根據光纖微彎損耗導致光功率變化的原理而製成的光纖水聽器。其原理如圖2所示:兩個活塞式構件受聲壓調製,它們的頂端是一帶凹凸條紋的圓盤,受活塞推動而壓迫光纖,光纖由於彎曲而損耗變化,這樣輸出光纖的光強受到調製,轉換為電信號即可得到聲場的聲壓信號。

  光纖光柵型

  光纖光柵水聽器是以光柵的諧振耦合波長隨外界參量變化而移動為原理。目前光纖光柵水聽器一般基於光纖布拉格(B r ag g)光柵構造,如圖3所示,當寬帶光源(BBS)的輸出光波經過一個光纖布拉格光柵(FBG)時,根據模式耦合理論可知,波長滿足布拉格條件λB = 2 neffΛ的光波將被反射回來,其餘波長的光波則透射。式中λB為FBG的諧振耦合波長,也即中心反射波長,neff為纖芯有效折射率,Λ為光柵柵距。當傳感光柵周圍的應力隨水中聲壓變化時,將導致neff或Λ 的變化,從而產生傳感光柵相應的中心反射波長偏移,偏移量由ΔλB = 2ΔneffΛ + 2 neffΔΛ確定,這樣就實現了水聲聲壓對反射信號光的波長調製。所以,通過實時檢測中心反射波長偏移情況,再根據Δneff 、ΔΛ與聲壓之間的線性關係,即可獲得聲壓變化的信息。

對於強度型而言,光源的起伏、光纖彎曲、連接損耗和探測器老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測量精度。幹涉型靈敏度高,信號經光纖傳輸損耗小,無串擾,能在惡劣的水下、地下環境中實現長期、穩定工作。但是要觀察幹涉條紋的變化,這就要求幹涉條紋清晰,要得到清晰的幹涉條紋,兩路幹涉光必須光強相等、單色性好。而光纖光柵傳感器除具有普通傳感器的優點外,又因為它的傳感信號是波長調製,不受光源強度的起伏變化影響,能方便的使用波分復用技術在一根光纖中串接多個Bragg光纖光柵進行分布式測量。

光纖水聽器對水下安防的意義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1976年發表了第一篇有關光纖水聽器的論文,這是首次對光纖水聽器進行探索性的研究。至今,美國在光纖水聽器研究方面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由於光纖水聽器幾何形狀的適應性.不僅可製成很長的線性傳感器。而且還可製成均勻緊貼艦體的共形傳感器。光纖水聽器的研究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距離實現工程化、裝備化還有一定差距。由於水下聲場的複雜性,光纖水聽器在軍事中主要是以陣列的形式應用,低成本實現分布式陣列是光纖水聽器在實戰中得以應用的關鍵。

  光纖語音陣列是一種建立在光纖、光電子技術基礎上的水下三維聲場信號傳感器。它通過高靈敏度的光學相干檢測,將聲波振速信號轉換為光信號,並通過光纖傳至信號處理系統提取聲波信息。系統具有光纖網絡的特點,可大規模組陣實現水下大範圍聲學監測。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各國對光纖水聽器技術研究的重點集中在如何利用光纖傳輸損耗低、傳輸帶寬大的特點,並結合集成光電子器件的最新進展,實現對光源、光纖以及光電探測器的多路復用,用較少的組件形成分布式光纖水聽器陣列。這樣既降低了系統成本,又降低了維護的複雜程度。而且通過對陣列信號的處理可以極大地提高整個多路復用系統的探測性能,獲取更多有關水下目標的信息。我國在「七五」計劃期間開始了光纖水聽器研究,並在「八五」、「九五」計劃期間列入研究計劃,從實驗室原理性研究到現場水域試驗,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光纖水聽器研究

  在「十五」計劃期間繼續在國內多個單位開展,並在關鍵性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我國光纖水聽器的研究大多還處於理論和實驗室的層次,實用化、工程化的應用程度還不高。隨著現代戰爭環境的日趨複雜化,需要更先進有效的武器裝備運用到軍事中去。而光纖水聽器作為一種重要裝備,也需要加快研究的前進步伐,借鑑國外先進技術。為我國有水域邊防安全服務,為提升我國的水下科技實力貢獻力量。(上海復旦智能監控成套設備有限公司供技術部分資料、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光纖水聽器:反潛偵聽的「水下長城」
    光纖水聽器是一種建立在光纖傳感和光電子技術基礎上的水下聲信號探測器。主要利用相關檢測技術,把水聲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進而對汪洋大海中的各種聲響進行高靈敏度偵聽。隨著光纖水聽器工程應用的日漸成熟,這雙洞察汪洋的「智慧之眼」,堪稱水下反潛偵聽的「鋼鐵長城」。
  • 聽海洋的聲音 ——水聽器用特種光纖及解決方案
    ICC訊 聲音信號是唯一能在海水中進行遠距離傳播的能量形式,利用聲波作為信息載體對水下目標聲學特性的監測,是海底監測及資源勘測的先進手段。我國擁有三萬多公裡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為捍衛我國領海主權,同時加大海洋資源的開發,在我國重要海區建立完善的水下警戒系統,開發完備水聲探測系統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 揭秘光纖水聽器:洞察遠洋深海的「火眼金睛」
    它利用光纖和雷射技術把目標在水中傳播的聲音信號轉化為光學信息,從而使「維吉尼亞」級潛艇能夠精準識別和跟蹤目標。光纖水聽器就像人類洞察汪洋的一雙「慧眼」。難怪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光纖水聽器的研究人員曾經自豪地說:「屬於光纖水聽器技術的時代已經到來!」  傳統聲吶偵聽難度大大增加  看似安寧的海洋,其實從來都不平靜。
  • 全新納米光纖技術「監聽」細胞癌變的聲音
    這種光纖可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在培養液中遊動時產生的低至 160 飛牛(femtonewton, fN)的作用力,而 1 飛牛則只是 1 牛頓的約十萬億分之一。此外,納米光纖探測器還能感應到從小鼠跳動的心肌細胞中產生的聲音,這種聲音的強度大約為-30分貝,是人耳能聽見的聲音極限的千分之一。
  • 【前沿技術】美國DARPA通過分析海洋生物行為機制探測水下活動
    目前,五個研究小組正在開發新型傳感器系統,用於探測並記錄這些海洋生物的行為,並對其進行解釋,以識別、表徵並報告在戰略水域作業的潛航器。這種以生物為中心的技術將增強美國國防部現有基於硬體的海上監視系統,並顯著提高美軍水下監視範圍、靈敏度和持久性。DARPA於2018年2月首次發布PALS項目,目標是將生物技術融入到新的技術方案中,監視敵軍在海洋中的一切活動。
  • 亞航客機失事原因曝光:可怕的大自然
    如當年的法航447航班,調查人員就曾經使用聲吶和其他探測設備對整個墜毀海域進行詳盡的探測,並拍攝了超過8.5萬幅照片,並使用了先進的海底搜索機器人等各種高技術手段才實現了對黑匣子等關鍵部件的回收。考慮到如此先進的技術性能,人們可能會疑惑,為何雷暴雲團仍然會對航班構成如此大的安全威脅,以至於飛行員要努力避開它呢?這是因為雷暴雲團幾乎是綜合了其他所有惡劣環境的「集大成者」,可謂飛機殺手。
  • 雷射聲納探測技術研究
    雷射聲納技術是應用空中平臺垂直發射的光波傳輸到空氣和水的交接面上,進而測量水表面的振動速度,從而可以獲取水下聲場振動頻率的方法。由於水表面的振動會導致雷射傳輸路徑產生差異,進而會使雷射光束傳輸的長度發生改變變為都卜勒頻移。在進行雷射聲納技術時,需要獲取水表面的法向分量,進而可以進一步獲取水下聲場的具體信息,實現水下水利工程的雷射聲納探測。
  • 美國研究連續主動聲納技術可用於反潛和獵雷
    美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聲納都是最先進的韓國"天安"號事件的發生,再次引發了各國海軍對潛艇等水下目標探測能力的關注。據外電報導,美國海軍為了加強反潛能力,準備在未來聲納上運用一種新技術,那就是連續主動聲納技術(CAS)。
  • 水下考古不是簡單的「海底撈」!更多依賴海洋探測和潛水技術
    進行一次水下考古要經歷哪些步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海洋探測技術是水下考古的基石「目前我們對考古學的大致定義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澤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水下考古作為考古學的一部分,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
  • 傳中國在南海建水下監聽網 日媒:極大限制外軍
    文章最後稱,隨著中國軍隊水下監聽和作戰能力的不斷增強,打造出新的水下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網絡,美國將不得不慎重考慮中國軍隊在這方面的最新建設成就。美水下監聽系統所用電纜能繞地球一圈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在其本土東西兩側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別建設兩套針對蘇聯潛艇的固定式海洋水聲監聽系統。
  • 非零色散光纖與全波光纖技術淺析
    傳統的G.652單模光纖在適應上述超高速長距離傳送網絡的發展需要方面已暴露出力不從心的態勢,開發新型光纖已成為開發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為了適應幹線網和城域網的不同發展需要,已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新型光纖,即非零色散光纖(G.655光纖)和無水吸收峰光纖(全波光纖)。
  • 淺析光纖照明與LED照明的區別
    當今,在綠色照明概念的倡導下,各種照明技術不斷的湧現,光纖照明和LED燈做為新興的照明技術,始終走在綠色照明領域的時代前端。  一、光纖照明  光纖照明是最近幾年來一種新興的照明方式。由於光纖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獨特物理特性,光纖照明被應用在室內裝飾照明、局部效果照明、廣告牌照明、建築物室外公共區域的引導性照明、室內外水下照明和建築物輪廓及立面照明之中,並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照明效果。光纖照明系統是由光源、反光鏡、濾色片及光纖組成。當光源通過反光鏡後,形成一束近似平行光。由於濾色片的作用,又將該光束變成彩色光。當光束進入光纖後,彩色光就隨著光纖的路徑送到預定的地方。
  • 西安光機所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海試完成
    此次海上調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理事單位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共同組織實施。本次海試中,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自主研製海洋光學設備——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經受住了惡劣環境的考驗,順利完成了調查任務。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更重要的是,在未來的戰爭中,「以網絡為中心」的作戰思想將代替「以平臺為中心」的作戰思想,水下機器人將成為網絡中心站的重要節點,在戰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國重點研究的應用包括:水雷對抗、反潛戰、情報收集、監視與偵察、目標探測和環境數據收集等。水下機器人是一種技術密集性高、系統性強的工程,涉及到的專業學科多達幾十種,各學科之間彼此互相牽制,單純地追求單項技術指標,就會顧此失彼。
  • 中國經濟導報:首條應用光纖傳感技術的智慧供水管網落地山東臨沂
    實康/供圖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劉少華 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天津大學-實康水務新舊動能轉換聯合研究中心本著集成資源、優勢互補的合作理念,在前期光纖傳感技術應用合作的基礎上,成功實現在節水型城市、智慧水務領域的合作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在山東省臨沂市西部新城鋪設了國內首條融合分布式光纖傳感的輸配水管線,其基於天津大學研發的光電信息融合事件識別感知技術,該技術榮獲中國發明專利金獎
  • 沿海傳來一個聲音,中國衛星已進入全新探測時代,還能探測潛艇
    據環球時報報導,對於中國的具體軍事實力,很多美國機構的關注度都相當高,而除去一些衛星可見的數據,不可知技術往往是這其中猜測的大頭。這不,沿海就傳來一個聲音,美國《國家利益》指出中國衛星已經進入量子雷達追蹤的全新探測時代,不僅相比傳統雷達有更好的精度,甚至還能探測人類一直難以捉摸的水下潛艇。
  • 聲吶探測 黔江小南海水下莊園找到啦
    水下發現疑是吊腳樓的建築物傳說,黔江小南海163年前的那場地震,淹沒了當地巨富羅炳然修建的龐大莊園。隨著小南海蜚聲海內外,這一被人們關注的「水下莊園」雖經專業潛水員「下海探寶」,卻始終沒能找到莊園的具體位置。
  • 亞航變身OTA能否力挽狂瀾?
    亞航的首席商務官也早在公開渠道表示:「亞航一直致力轉型發展成為領先的旅遊和生活方式平臺,我們仍然專注於通過亞航自有平臺推動與消費者的直接關係」。所以,這一轉型升級並不突然,亞航就是想成為一家包含自營機票業務的OTA平臺。
  • 最近中美在鬧的水下無人機 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最近一直在鬧的美軍水下無人機在南海被中國捕獲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中國海軍把它還給了美國。 事件經過是美國海軍博迪奇號派出兩艘水下無人機在南海蘇比克灣附近進行海洋探測,在探測即將完成、準備收回潛艇的時候,其中一艘水下無人機被中國海軍派出的快艇駛近、撈走了。 一位美國匿名軍方官員表示,美軍當時在南海水域正進行合法軍事調研。
  • 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告訴你
    說光纖具有「神經系統」,眾人肯定認為匪夷所思,是搞笑的「天方夜譚」,但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張海文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厚積薄發、歷經十餘年研製成功的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卻已經開始落地實用。傳統的傳感器我們經常用到,比較熟悉,可對光纖打造的「神經系統」能在千裡之外,實時靈敏而準確地感知目標所在地的風吹草動,自動判別環境異樣變化及細微程度,可能許多人還鮮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