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又夏
怕熱的孩子們
已經開始開啟「避暑模式」
空調泳池、冷飲冰棍、蒜味西瓜
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機器人也能感受到四季
它們的夏天會是怎樣?
2021年中國主場
機器人主題會不會有大變化?
今天小坑就來聊聊機器人中的「潛水員」
水下機器人
水下機器人是什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ROV 作業時間長、數據傳輸快速可靠,便於回收,但是活動範圍受限、電纜纏繞、過於依賴人的控制。而AUV活動範圍大、潛水深度深、但是成本高、設計難度大。
水下機器人的焦點問題
水下機器人相對普通機器人來說,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續航能力。同時在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中,圖像識別技術、知識庫系統,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和精密導航定位的隨感能力等也有待提升。
目前大多數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方法的研究還都停留在仿真階段。
問:水下機器人在哪些領域大顯身手?(10分)
安全搜救
海上打撈、近海搜索
水下目標觀察,廢墟、坍塌礦井搜救
公安海關的走私物品檢測、水下證據搜索等
如馬航MH370搜救活動中,美國海軍就曾派遣水下機器人利用電子傳感器進行海底搜索。
雖然至今成謎...
管道檢查
可用於檢查
供水管、下水管、排汙管、排澇管
輸油管、輸氣管、跨江管、跨海管
船舶河道海洋石油
船體檢修、航道排障、港口作業
碼頭維護、鑽井檢修、海洋石油
能源產業
核電站檢查、水電站、水利大壩檢修等
2017年,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正式向福島核電站投放水下機器人「小太陽魚」,用於調查廢墟內的結構毀壞情況。由於地面輻射強烈,陸上機器人先後在進入廢墟後失聯,而藉助「小太陽魚」傳輸的影視資料,人們成功探測到福島三號核反應堆內部。
科研教學
水下環境檢測、水下生物觀察
水下考古文物、水下沉船考察
漁業等
深水漁業養殖、人工漁礁調查
目前市場對水下機器人的需求分觀察探測型和作業型兩種。觀察型需配備有水下電視和照相設備,針對特定目標進行定期觀察和檢查。作業型則針對不同的要求,配備聲吶、海底繪圖等設備和各種機械手,進行簡單的水下作業。
問:這麼多應用領域,哪個最重要?(10分)
海洋資源開發
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是是一個富饒而遠未得到開發的資源寶庫。21 世紀正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生態惡化。要維持自身的生存、繁衍和發展,就必須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這是無可迴避的抉擇。
未來戰爭
作為無人武器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水下機器人能夠以水面艦船或潛艇為基地,在數十或數百裡的水下空間完成環境探測、目標識別、情報收集,大大地擴展了海軍作戰空間。
尤其是自主航行的水下機器人,它們能夠更安全地進入敵方控制的危險區域,能夠以自主方式在戰區停留較長的時間,是一種效果明顯的兵力倍增器。
目前各國重點研究的應用包括:水雷對抗、反潛戰、情報收集、監視偵察、目標探測和環境數據收集等。
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看到這,請嘗試歸納水下機器人的優缺點 (5分)
優點
可在高危險環境、汙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長時間作業。通過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實現實時視頻、聲吶傳圖,機械臂抓取物體等。
缺點
水聲傳感器普遍存在精度較差、跳變頻繁的缺點,因此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中,濾波技術顯得極為重要。
水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1.向遠程發展
阻礙智能水下機器人向遠程發展的技術障礙有三個:能源、遠程導航和實時通信。
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種可利用的能源系統包括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熱機及核能源。而開發利用太陽能的自主水下機器人是引人注目的新進展。
2.向深海發展
6000米以上水深的海洋面積佔海洋總面積的97%。因此許多國家把發展6000水深技術作為一個目標。
目前,美、日、俄等國都先後研製了6000米級的UUV。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製成一種深海探測潛器「ABE」,可在水深6000米的海底停留一年。日本於1993年研製成工作水深為11000米的深海無人潛器「海溝號」。
3.向智能型發展
增加水下機器人行為的智能水平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的努力目標,但是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不能滿足水下機器人智能增長的需要。
因此需要將人的智力引入到水下機器人中來,這就是監控型水下機器人的思想。不完全依賴於機器的智能,更多地依賴傳感器和人的智能,研發基於傳感器的先進水下機器人
然鵝ROBOCON還沒有過夏日主題
畢竟我們的比賽場地就那麼大
如果真的要做水下機器人
那場景可能就是
~~你像只魚兒在我的荷塘~~
畢竟咱們也不能讓隊員們跳進水裡去重試
感冒了怎麼辦?
分分鐘抓去核酸檢測
熱心的小坑帶來了
一些水下機器人的比賽
有興趣的坑友可以深入了解
(但是不許不愛小坑了)
01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
02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
文獻參考:
深度解析:國內水下機器人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策劃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組委會
文案丨碧荷葉
編輯丨碧荷葉
審核丨澀果子
戰略合作夥伴
點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