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2021-01-09 騰訊網

匆匆又夏

怕熱的孩子們

已經開始開啟「避暑模式」

空調泳池、冷飲冰棍、蒜味西瓜

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機器人也能感受到四季

它們的夏天會是怎樣?

2021年中國主場

機器人主題會不會有大變化?

今天小坑就來聊聊機器人中的「潛水員」

水下機器人

水下機器人是什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ROV 作業時間長、數據傳輸快速可靠,便於回收,但是活動範圍受限、電纜纏繞、過於依賴人的控制。而AUV活動範圍大、潛水深度深、但是成本高、設計難度大。

水下機器人的焦點問題

水下機器人相對普通機器人來說,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續航能力。同時在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中,圖像識別技術、知識庫系統,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和精密導航定位的隨感能力等也有待提升。

目前大多數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方法的研究還都停留在仿真階段

問:水下機器人在哪些領域大顯身手?(10分)

安全搜救

海上打撈、近海搜索

水下目標觀察,廢墟、坍塌礦井搜救

公安海關的走私物品檢測、水下證據搜索等

如馬航MH370搜救活動中,美國海軍就曾派遣水下機器人利用電子傳感器進行海底搜索。

雖然至今成謎...

管道檢查

可用於檢查

供水管、下水管、排汙管、排澇管

輸油管、輸氣管、跨江管、跨海管

船舶河道海洋石油

船體檢修、航道排障、港口作業

碼頭維護、鑽井檢修、海洋石油

能源產業

核電站檢查、水電站、水利大壩檢修等

2017年,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正式向福島核電站投放水下機器人「小太陽魚」,用於調查廢墟內的結構毀壞情況。由於地面輻射強烈,陸上機器人先後在進入廢墟後失聯,而藉助「小太陽魚」傳輸的影視資料,人們成功探測到福島三號核反應堆內部。

科研教學

水下環境檢測、水下生物觀察

水下考古文物、水下沉船考察

漁業等

深水漁業養殖、人工漁礁調查

目前市場對水下機器人的需求分觀察探測型作業型兩種。觀察型需配備有水下電視和照相設備,針對特定目標進行定期觀察和檢查。作業型則針對不同的要求,配備聲吶、海底繪圖等設備和各種機械手,進行簡單的水下作業。

問:這麼多應用領域,哪個最重要?(10分)

海洋資源開發

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是是一個富饒而遠未得到開發的資源寶庫。21 世紀正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生態惡化。要維持自身的生存、繁衍和發展,就必須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這是無可迴避的抉擇。

未來戰爭

作為無人武器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水下機器人能夠以水面艦船或潛艇為基地,在數十或數百裡的水下空間完成環境探測、目標識別、情報收集,大大地擴展了海軍作戰空間。

尤其是自主航行的水下機器人,它們能夠更安全地進入敵方控制的危險區域,能夠以自主方式在戰區停留較長的時間,是一種效果明顯的兵力倍增器。

目前各國重點研究的應用包括:水雷對抗、反潛戰、情報收集、監視偵察、目標探測和環境數據收集等。

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看到這,請嘗試歸納水下機器人的優缺點 (5分)

優點

可在高危險環境、汙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長時間作業。通過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實現實時視頻、聲吶傳圖,機械臂抓取物體等。

缺點

水聲傳感器普遍存在精度較差、跳變頻繁的缺點,因此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中,濾波技術顯得極為重要。

水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1.向遠程發展

阻礙智能水下機器人向遠程發展的技術障礙有三個:能源、遠程導航和實時通信。

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種可利用的能源系統包括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熱機及核能源。而開發利用太陽能的自主水下機器人是引人注目的新進展。

2.向深海發展

6000米以上水深的海洋面積佔海洋總面積的97%。因此許多國家把發展6000水深技術作為一個目標。

目前,美、日、俄等國都先後研製了6000米級的UUV。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製成一種深海探測潛器「ABE」,可在水深6000米的海底停留一年。日本於1993年研製成工作水深為11000米的深海無人潛器「海溝號」。

3.向智能型發展

增加水下機器人行為的智能水平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的努力目標,但是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不能滿足水下機器人智能增長的需要。

因此需要將人的智力引入到水下機器人中來,這就是監控型水下機器人的思想。不完全依賴於機器的智能,更多地依賴傳感器和人的智能,研發基於傳感器的先進水下機器人

然鵝ROBOCON還沒有過夏日主題

畢竟我們的比賽場地就那麼大

如果真的要做水下機器人

那場景可能就是

~~你像只魚兒在我的荷塘~~

畢竟咱們也不能讓隊員們跳進水裡去重試

感冒了怎麼辦?

分分鐘抓去核酸檢測

熱心的小坑帶來了

一些水下機器人的比賽

有興趣的坑友可以深入了解

(但是不許不愛小坑了)

01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

02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

文獻參考:

深度解析:國內水下機器人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策劃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組委會

文案丨碧荷葉

編輯丨碧荷葉

審核丨澀果子

戰略合作夥伴

點亮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吉影T1水下機器人探索中國南海:畫面太美
    在南海進行水下探索,藉助全球下潛深度達到150米的消費級水下遠程操控機器人T1,深入到南海海底。圖片拍攝自吉影T1水下機器人南海作為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的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是中國最近海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
  • 水下機器人a_水下機器人a星算法路徑規劃 - CSDN
    在算法1中給出了更詳細的NNDPG過程。在本節的最後,有必要討論NNDPG的優勢。首先,NNDPG不需要任何關於水下機器人模型的知識,但仍然可以學習一個控制器,其性能在精確的動力學下與控制器具有競爭力。此外,針對水下機器人的控制問題,首次在RL控制器中提出了優先經驗回放,極大地提高了數據效率和性能。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與WROV相比,ROTV的測量速度較快,但不能像WROV那樣執行更深入細緻的工作。使用ROTV的船艇一般也同時配備IROV,用以監視ROTV在執行任務時是否存在異常。 五、國內水下機器人重點企業 縱覽水下機器人公司的發展情況,除外水下機器人僅作為公司部分業務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臻迪科技,純粹的水下機器人公司頭部玩家為深之藍、博雅工道,分別於2018年7月和2019年5月完成了B輪融資,其餘玩家大多處在Pre-A輪次。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具有智能功能的水下潛器,國內外專家學者根據其智能化程度和使用需求,將水下機器人分為四類:即拖曳式水下機器人TUV (Towing UnderwaterVehicle)、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RemotelyOperated Vehilce)、無人無纜水下機器人UUV (Unmanned UnderwaterVehicle)和智能水下機器人AUV (Autonomous
  • 時隔一年,常駐型水下機器人還是原來的那些面孔嗎?
    此外還有Houston Mechatronic的變形機器人和Modus海床幹預水下機器人(AUV)系統,Houston Mechatronic的變形機器人日前與挪威國油籤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在不久的時間內,我們將能看到這款名為Aquanaut的變形機器人在水下油氣作業中的實際應用。另一個角度,適當縮短機器人水下駐留的時間,但需要使其具備有更強的作業能力。
  • 蔚藍石像BUFF(俗稱藍BUFF)的作用是什麼
    王者榮耀夫子的進階試煉問題:蔚藍石像BUFF(俗稱藍BUFF)的作用是什麼?
  • 自主式水下機器人水下對接技術綜述
    作者:鄭榮、宋濤、孫慶剛、國婧倩,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水下機器人已成為海洋開發的重要工具之一。
  • 襄陽使用水下機器人救援,填補了湖北水下消防搜救空白
    楚天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蘇曉傑)昨日,湖北襄陽市消防支隊在保康縣寺坪鎮天子湖水庫,啟用了水下搜救機器人開展水域模擬救援訓練。在湖北省消防系統中,襄陽消防支隊是首家啟用水下搜救機器人參與救援的單位,填補了湖北省水下消防搜救的空白。
  • 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在遼寧大連舉行
    楊毅 攝中新網大連9月18日電 (楊毅 鄒滄海)2020全國海洋智能裝備創新大賽暨2020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18日在遼寧大連開幕,大賽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30支高水平水下機器人團隊參賽。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深企吉影科技「照亮」水下世界
    9月13日,正在深圳舉行的世界無人機大會上,深圳企業大放光彩,其中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水下智慧機器人和水中飛行器,不僅「照亮」水下世界,而且成為行業「明星」,特別吸引眼球。此外,吉影水下機器人參與了廣東某海事局航標處航標檢測、湖南某大橋橋墩檢測、山東煙臺某養殖基地水產觀測、江蘇某洪澤湖大閘蟹觀測等水域觀察檢測。在社會公益方面,吉影科技2018年協助央視拍攝改革開放40年紀錄片,世界美人魚水下賽事直播、水下大型微電影《青白》拍攝。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來源標題: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2020年服貿會將於9月初舉行,記者昨天(8月9日)獲悉,仿生鯊魚、水下機器人等多款海洋智能裝備已經「整裝待發」,它們將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大放異彩」,為觀眾帶來驚豔的展出效果
  • 深海幽靈——水下滑翔機
    波濤洶湧的南海。5月的一個清晨,在三亞灣與永興島之間海域,一個塗成醒目紅黃色、像飛機模樣的傢伙,在母船船吊的幫助下,「噗」地一聲悄然入水,駛向蔚藍深處。「這是水下滑翔機,不用動力就能在水下自主航行1000多公裡,最深可下潛1000米。」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俞建成說,這種60多公斤重的新型水下機器人系統,被公認為最有前景的海洋環境測量平臺。
  • 貝里斯大藍洞:「上帝的瞳孔」蔚藍又深邃,潛水愛好者心中的No.1
    從空中俯瞰,它呈現出一個規整的圓形,就像大海的眼睛,有人形容它是上帝的瞳孔,蔚藍且深邃,緊密地注視著宇宙裡發生的一切。大藍洞所在的貝里斯堡礁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這裡也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勝地,能到貝里斯大藍洞潛水,是很多潛水愛好者心中排名第一的夢想。大藍洞是一個巨大的石灰巖洞穴,形成於冰河時期。
  • 【探索】中國水下機器人到底有多牛?
    水下機器人,通常來說可以分為三大類:有纜水下機器人(簡稱ROV),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簡稱AUV)和載人潛水器(簡稱HOV)。   根據國內市場需求,1979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新松為首的團隊在國內最早提出了海洋機器人研究計劃。
  • 我國水下機器人對「海底黑煙囪」探測取得突破
    新華社瀋陽3月25日電(記者 徐揚、王瑩)記者25日從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日前成功地對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熱液活動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探測。在這種被稱為「海底黑煙囪」的複雜地帶,「潛龍二號」獲得了熱液區的地形地貌數據、發現多處熱液異常點,拍攝到硫化物、玄武巖和海洋生物等大量照片,取得大洋熱液探測的突破。
  • 海洋裡住著的「金色飛賊」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靠它獲取靈感
    我們正努力研究海蝴蝶,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海洋碳循環與全球氣候變化,還能為水下機器人的研究和開發提供無限靈感。」白天,它會呆在海底小憩躲避天敵,一到晚上你就能看見了,它撲稜著雙翼,悠悠地向著水面漂浮,吃些海藻,再跳支舞,自由地在深藍中飛翔。海蝴蝶個頭是真小,大部分連1釐米都不到,幾乎就是粒沙子。整片大海中存活著數十億隻海蝴蝶,但別以為這小傢伙多強大,海蝴蝶自由,但十分脆弱。當從大海裡被撈起,關進冰冷的實驗室飼養,它只能存活幾天,因此在實驗室研究海蝴蝶是很困難的。
  • 海洋裡住著《哈利波特》的「金色飛賊」 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靠它獲取...
    我們正努力研究海蝴蝶,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海洋碳循環與全球氣候變化,還能為水下機器人的研究和開發提供無限靈感。」白天,它會呆在海底小憩躲避天敵,一到晚上你就能看見了,它撲稜著雙翼,悠悠地向著水面漂浮,吃些海藻,再跳支舞,自由地在深藍中飛翔。 海蝴蝶個頭是真小,大部分連1釐米都不到,幾乎就是粒沙子。整片大海中存活著數十億隻海蝴蝶,但別以為這小傢伙多強大,海蝴蝶自由,但十分脆弱。當從大海裡被撈起,關進冰冷的實驗室飼養,它只能存活幾天,因此在實驗室研究海蝴蝶是很困難的。
  • 可以在海中遊泳的「魔鬼魚」水下機器人(內有精彩視頻)
    從神秘炫酷的軍事潛水艇到集高科技於一身的水下機器人,海底工業革命一直在悄悄地進行著。目前,水下機器人廣泛應用於軍用、海洋石油、漁業、新能源產業、科研教學、船舶水下檢修和河道疏浚等領域。日前,mailonline發布消息,新加坡研究人員最新發布了一款形式魔鬼魚的水下機器人,在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具體內容詳情,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為您做如下編譯:新加坡的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水下機器人,長相和遊泳方式都酷似魔鬼魚,只靠一個發動機和彈性鰭片在水中推進
  • 可「潛水」6000米,全球最大功率超級水下機器人來啦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通訊員姜楊敏9月4日,記者從中車株洲所獲悉,中國中車旗下SMD公司,在英國阿伯丁最新發布了一款具超強作業能力、綠色環保的工作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據悉,這也是全球下潛最深、功率最大、性能最高的作業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可下潛6000米深海底,整機功率高達400千瓦。這位潛水「高手」,長約3.3米,寬1.8米,高1.9米,自身重量僅4噸。不過,「人小能量大」,能輕鬆提起等同自身重量的物品。